如今天文學可以說是熱度比較高的科學領域了,很多的科學愛好者對天文的關注度也很高,這點也能反映在某寶網的天文望遠鏡銷售上。儘管能滿足入門觀測要求的天文望遠鏡也才1000多塊,但畢竟也要花錢啊,這裡給您介紹一種不需要花錢的天文觀測裝置——竹子。
竹子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植物之一,我們通常都用他們來裝飾庭院,綠化環境。不過竹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為我們學習天文學的工具。我們首先要選一段筆直的竹竿,至於竹竿的長短嘛,不要太短,超過50釐米最好,但也不要太長,太長了不方便攜帶。
第一種用途——定方向
雖然我們現在有很多測定方向的辦法,比如指南針,比如手機上的GPS導航,但一段竹子就已經可以定方向了。在地面上畫一個圓圈,把竹竿立在這個圓圈的圓心處。上午11點的時候,竹竿的影子會與圓圈有一個交點,記錄為S1;下午1點的時候,竹竿的影子與圓圈的交點記錄為S2;用線段連接S1和S2,則線段S1S2的方向為東西方向。
第二種用途——定四季
我們今天當然不會真的需要用這根竹竿去定四季,但是作為學習,我們可以用竹竿去驗證,這就是所謂的高表測影法。通俗地說,就是把竹竿垂直立在地面上,通過觀察記錄它在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
是不是有小夥伴看到這裡會說,」老郭,我知道了,你說的這個就是圭表」。沒錯,就是圭表,所以圭表能做的這根竹竿都能做。這也是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也是測量時間的裝置。當然了,你發揮一下,也可以把這根竹竿做成日晷,用來測定白天內的時間。
第三種用途——建立以地球為中心的極坐標系
學習天文學是免不了要與坐標系打交道的,如果您忘記了啥叫極坐標系,可以把高中課本找出來再複習一下。我們來看一下這根竹竿是如何幫助我們建立極坐標系的。
還是前面那個高表側影法,可以得到一個杆子的長度和影子長度的一個比值,這個比值不就是仰角的正切值嗎?tanA=a/b。所以利用這個比值我們實際上是可以計算出這個角的角度。把不同時間計算得到的這個角度值填寫到一張表裡,就形成了一個以地球為原點的太陽高度的極坐標數據表。
另外一個角度值是來自影子與我們畫的那個圓圈的交點,如果以某一個時刻為起點,那麼太陽的影子會在一個半圓的圓弧上留下交點,記錄這些交點的時刻與對應的角度值,就是太陽在不同時刻的方位角。
第四種用途——窺管
窺管就是望遠鏡發明之前,用於觀星的望筒。窺管最早可能就是簡單的竹管,「管」古寫作「筦」,和竹子有關。在渾天儀,象限儀等裸眼觀星的古代儀器上都是以窺管作為瞄準器使用。
天文望遠鏡的作用其實主要是幫助我們看到行星表面的細節,以及用肉眼觀測不到的一些恆星。但是,天空中那麼多的星星,裸眼能看到的恆星大約接近6000顆,作為天文入門觀測,用肉眼已經是足夠了。
只要把竹子的中心掏空,做成一個窺管,就是一個特別好的輔助性工具了。因為透過這樣一個細管來觀星,可以過濾掉很多不想看的星,也能降低月光的幹擾。
第五種用途——簡易象限儀
還可以給這根管子安裝上一些輔助觀測工具,組裝城一個簡單的象限儀。首先,可以給它做一個龍門架,把它掛起來,當然了,這個龍門架也不是必需品,操場上的單槓就可以利用;其次,配置一個重錘,也不用什麼專業裝備,一根細線末端系一個重物就可以了;第三,帶一個量角器,小孩子用的就行,雖然精度不高,但是也能用。
結束語
一根竹竿就能做成一個最簡易的裸眼觀星天文臺。對於入門級的天文愛好者來說,用它來熟悉星座,掌握行星的運動規律,通過觀察對克卜勒定律進行模擬推算都是足夠了的。同時還能通過這個簡陋的裝置,熟悉天文地平坐標系,熟悉地球緯度,建立宇宙空間立體感,甚至還可以繪製一張上圖那樣的簡單星圖,為日後使用天文望遠鏡的赤道儀或者是經緯儀打下紮實的基礎。
我是郭哥聊科學,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維,持續為大家提供高質量的科普文章。如果您還能利用竹竿實現更多的觀星功能,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