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新技術在地球上模擬宇宙射線

2021-01-18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美國宇航局(NASA)在地面環境搭建了第一個模擬宇宙射線效應的實驗室,為太空放射生物學開闢了新的紀元。

科學家知道太空環境的射線對人體影響很大,可是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研究裡,都只能研究單能單離子射線的輻射後果。最近,利用混合離子射線技術,NASA終於在地面環境建造出模擬複雜的宇宙射線環境的設施。

宇宙射線包含質子、氦離子、帶高電荷、高能的離子,從鋰離子到鐵離子都有,很難抵禦。這些離子與飛船材料、人體作用後還會產生更複雜的初級和次級混合粒子。

研究人員不了解這些重金屬離子和混合離子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使用新開發的射線快速切換和控制系統,NASA的新實驗室能在很短時間內,在多種離子混合射線之間切換,並準確控制每天發送少量的重金屬離子。

最近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介紹說,2018年6月,該實驗室在不到75分鐘的時間內,發送了33種不同的離子能量束,很接近太空人在深空中,即便已經使用防護裝備,仍然面臨的射線環境。

次年10月,研究人員又在四周內,對三個實驗動物進行集中和分批的放射實驗,了解混合離子和放射劑量對射線導致的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研究稱,這項新技術研究使用的動物數量和資金成本大幅減少,對太空人將來長途太空之旅所面臨的風險研究邁出重要的一步。

相關焦點

  • NASA的新型宇宙射線模擬器是邁向月球和火星的一小步
    NASA新模擬器將研究太空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並克服長期太空飛行的問題。銀河系是一個高能量的亞原子粒子集合,其中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銀河中穿梭。當這些銀河系宇宙射線照射時,有時這些粒子會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並產生次級粒子。
  • 宇宙射線對地球生命的影響
    (關注「小龍科普」,領略科學魅力)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來自深太空與大氣層撞擊的粒子)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像是質子、原子核、或電子。
  • 新研究顯示宇宙射線減少影響不了地球雲量
    幾年前丹麥科學家提出假設:宇宙射線變化會影響地球大氣中的雲量,進而導致氣候變暖,這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爭議。德國和瑞士科學家最近的一項合作研究顯示,宇宙射線變化對地球雲量並不構成影響。
  • NASA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
    NASA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2020-12-08 19: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在40多年前發射了 "旅行者1號 "和 "旅行者2號",現在,這兩個年代久遠的太空飛行器仍不斷有新發現。
  • 宇宙射線或可解釋為何地球生命偏愛右旋DNA
    來源:新浪科技宇宙射線粒子與手性生物分子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相互作用,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完全依賴於右旋的DNA和RNA螺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科學家花了20多年才確定DNA雙螺旋是右旋的,但為什麼如此?一項新研究認為,在生命誕生初期,宇宙射線可能賦予了右旋的DNA某種演化優勢。
  • 地球上看不見摸不著的宇宙射線,實際上在太空,太空人可以看到它
    宇宙射線,聽起來是很神秘的物質,在地球上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即使要一窺其真容,我們也要憑藉專業的、巨大的探測器來實現,比如:阿根廷的皮埃爾·奧格爾宇宙射線觀測站,它可以研究超高能宇宙射線,這是落在地球上的宇宙能量最高的粒子。
  • 謎團重重,不可思議的超高能宇宙射線
    鑑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最高粒子能量約為電子伏,這些神秘粒子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所能得到的還要高百萬倍。簡單的說,它們是自然界出現過的能量最高的粒子。超高能宇宙射線發現於1962年,是眾多宇宙射線中最高能的成員。再早50年,奧地利科學家維克多·赫斯在一系列著名的熱氣球飛行中首次發現了宇宙射線。
  • 美媒:外星人或靠宇宙射線生存 與陽光功能類似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 美媒稱,地球在很大程度上由太陽提供動力。光子束灑向地球,把能量傾瀉給綠色植物。然後人們食用植物,或者食用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依此類推形成食物鏈),人們也間接地吸收那美妙的太陽能。
  • NASA科學氣球助力破解宇宙謎題:採樣宇宙射線
    科技日報北京8月9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9日報導,數十年來,NASA已朝地球大氣層發射了多個科研氣球,現在,這個「氣球項目」再接再厲,其計劃攜帶更多靈敏設備,調查宇宙起源以及研究宇宙射線。
  • 宇宙射線解釋了引起閃電的電場
    雷暴的發展迅速且不可預測,因此使用火箭或氣球上的儀器測量閃電放電之前在雷雲中形成的巨大電場是很困難的。其中許多粒子是帶電的,因此會被地球磁場偏轉。這種偏轉導致粒子反射無線電波,射電望遠鏡可以檢測到這種無線電波。
  • 宇宙射線解釋了引起閃電的電場
    關於產生電場的新的實時信息可以從宇宙射線雨通過雷暴時形成的無線電波中獲得。這是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小組研究了射電望遠鏡在電暴期間記錄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研究團隊看到了帶電粒子產生的無線電發射的變化,計算機模型表明這是由於雷雲中強電場的偏轉所致。據衛星成像顯示,全世界每秒鐘大約有40次閃電。雖然大部分是無害的,但是雷擊會損壞建築物,甚至會殺死人。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Credit:NASANASA已選擇14家美國公司(包括幾家小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協同開發一系列技術,爭取在這個十年結束前開闢一條在月球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阿爾忒彌斯道路」。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NASA的科學技術對我們星球作出的貢獻,包括珊瑚礁地圖的繪製、最新的電動飛機,以及空間技術為地球服務的方式。距離阿波羅8號(Apollo 8)太空人威廉•安德斯(William Anders)拍攝地球從月球地平線上升起的圖片,已經過去了50多年。這張「地球升起」(Earthrise)的史詩級畫面,激發了我們對宇宙中地球脆弱性的新認識。兩年後,世界地球日誕生,目的正是紀念我們的藍色母星。
  • 宇宙射線嚴重影響生命 大氣層才是關鍵庇護
    北京時間11月29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神秘的宇宙射線從外太空持續炮擊地球,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能量粒子可能會限制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在外來行星上的存在。自一個多世紀前首次被發現起,宇宙射線就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這些帶電亞原子粒子以近光速的速度穿過太空,有些粒子的能量竟然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夠產生能量的1億倍。
  • 地球生命為什麼多是右旋DNA?科學家:這與宇宙射線脫不了關係
    事實上,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的DNA都偏愛右旋結構,所以科學家希望能夠從生物誕生和進化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試圖從中找到準確的答案。生物學家認為,如今宇宙中存在很多「手性」結構,它們像人類的雙手一樣有左右之分,並且以對稱的形式存在,無論從物理還是化學的角度,我們都很容易發現這種對稱性,即便是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也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 今晚宇宙射線來襲務必關手機?純屬謠言
    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這些粒子大部分會受到地球大氣層與地球磁場的阻隔,人類正是靠著這兩大保護傘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得以生存。宇宙射線能夠到達地球表面嗎?能夠!雖然地球受到兩大保護傘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宇宙射線會達到近地空間,他們會與中高層大氣相互碰撞,產生一些中子、中微子。這些粒子本身不帶電,不受地磁場、電場的影響,會直接到達地面。
  • 宇宙射線是什麼?宇宙射線來自何處?
    赫斯在高空發現的宇宙射線也向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謎,地球上的放射性礦物質,比如鈾,它們的放射性來自於原子的裂變,但宇宙射線具有不同的性質,它們的能量更強大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圖片:ESO/VISTA VMC)宇宙射線是一種微小的帶電粒子,但由於宇宙中一些最劇烈的事件,這些帶電粒子的速度幾乎可以加速到光速。它們本身並不可怕,但如果宇宙射線的數量非常多的話,它們可以對整個星系造成浩劫。最近,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大麥哲倫星雲(LMC,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的模擬結果,他們發現,來自一次星爆事件的宇宙射線正開始將LMC撕裂。
  • 以「手機探測器」追蹤宇宙射線
    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能夠追蹤宇宙射線的手機應用程式,以此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探測器網絡,以手機為載體的網絡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智慧型手機連成一體,一旦宇宙射線到達我們的地球,科學家即刻獲取宇宙射線的相關信息,智慧型手機用戶將射線信息自動上傳到網站。
  • 宇宙射線正在「撕裂」大麥哲倫星系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是指被極其激烈的宇宙事件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微型帶電粒子。這些射線本身並不是特別可怕,但如果數量足夠多,便會對整個星系造成威脅。一支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雲的模擬結果。模擬發現,星暴事件中產生的宇宙射線正在使該星系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