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大佬為末日準備的地下公寓什麼樣?他們連孩子的教育都想好了

2020-12-04 投資家網

來源 NYT等

編譯 七君

在裡面看,這個地方和普通的奢華別墅沒什麼差別:寬敞的休息室,桑拿浴房,遊泳池,甚至還有電影院。

不過仔細看的話,你就會看出一些讓人心裡一沉的端倪。

首先,這個地方的窗戶...全都打不開,沒有任何一個房間能開窗通風。

其次,這裡吃不到新鮮的禽肉和畜肉,食物幾乎都是罐裝食品。

最關鍵的是,這個「別墅」位於地下。

你應該猜到了,這個「別墅」是個奢侈的避難所,準確來說,是一個末日地堡。

位於美國堪薩斯的末日地堡

@Chet Strange

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一片荒野的地下61米處,古巴飛彈危機時建造的軍事設施被改造成了一個15層的末日地堡。全美大概有72個這樣的末日地堡。

災難片和末日電影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題之一,不過有些人當真了,而且還把末日生存變成了一個大生意。這個風氣在近幾年愈演愈烈。

2017年,領英(LinkedIn)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 在接受《國家地理》採訪時曾表示,大約一半的矽谷科技巨頭正在為末日做準備。

領英(LinkedIn)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

紐約城市大學的傳媒和經濟學家 Douglas Rushkoff 也覺察出了科技界的這股末日避難潮流:「科技圈的人總是認為,人類是麻煩的根源,科技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但他們也知道好日子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不管是氣候變暖還是社會動蕩都只是個時間問題。」

當然,想要為末日做準備的並不只是科技界人士。南伊利諾斯大學的人類學家 Chad Huddleston 認為,買下這些末日地堡的人並不是孤例,越來越多受過良好教育,收入不錯的中產階級開始為不確定的未來做準備。

Huddleston 說,他追蹤了這個現象很多年了,不過在最近,這個浪潮開始湧入主流社會,「這些為末日做準備的人想要保持以往的生活水平,卻不管外面的世界多麼水深火熱。他們覺得等災難過去後,他們還可以毫髮無損地從地堡裡爬出來。」

正是因為社會的龐大需求,許多冷戰時期花費數十億美金建造的設施被改造成了末日地堡這種特殊的不動產。

堪薩斯的這個末日地堡的開發者 Larry Hall 過去一直為美國國防外包項目建造數據中心,但是在發覺了人們對末日地堡的需求後,他開始開發末日設施。據他介紹,堪薩斯州的這個末日地堡從2011年開始銷售,僅僅在幾個月內12個公寓全部售罄(每套公寓售價150萬-3百萬美金)。

那麼,末日地堡裡究竟是什麼樣呢?What’sinside 的博主 Dan 和兒子 Lincoln 就受邀參觀了這個末日地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堪薩斯的這個末日地堡的地址並不向外界透露,因為這個地方本來屬於軍事設施,放置著宇宙神系列運載火箭 Atlas F。但是後來更尖端的武器出現後,美軍就把這個地方拍賣用於民用了。

這個末日公寓裡除了遛狗的公園,還有武器室,食物儲藏間,5個空氣過濾裝置。它和電網連通,有獨立的供水——有一口鑽入當地含水層的井。如果電網沒電,還有柴油發電機,風渦輪,電池組備用。

這個地堡可以承受每小時3千千米的風。地堡的大門重達16噸。

入口超寬敞。

還有驅鳥設備,防止鳥飛過來撞牆。

從大門進來,會先進入汙染控制區。你可以到這個洗手間裡,把自己消毒。

再往前,就有一面歷史陳列牆。

這個房間裡全是電池,和潛艇裡用的是同一種。

還有個玩攀巖的地方。

攀巖區邊上有個一個遛狗的地方,角落裡可以讓狗便便。末日還帶狗是什麼操作,不怕狗帶?

你可能會好奇,不管怎麼說,呆在密閉的空間裡,很多人會精神衰弱吧。

沒錯,但是設計者也考慮到了這一點。這個地方的設計者是一位 NASA 的科學家,這個科學家專門負責研究讓太空人在密閉的空間裡保持精神穩定的環境要素。

這個是裡面的電梯。

看看,第1層,也就是地面層有停車場,遊泳池,遊樂場,遛狗公園,會客室;第2層是操作區;第3層是醫療和保安層;第4層是蔬菜水培種植園區;第5-11層是住宅區;第12層是圖書館和學習區;第13層是健身中心和桑拿中心;第14層是電影院;第15層是儲藏區。

在第2層有一個火山灰過濾裝置。萬一火山爆發,這個機器可以過濾空氣裡的火山灰。

這個灰色的大罐子是為核沉澱物,還有神經毒氣或者其他化學武器準備的過濾裝置。

這裡的牆有近3米厚。

這裡是監控室。

這裡是打靶中心。

這裡是電影院。

這些水過濾設備每天可以過濾37立方米的水。

他們甚至還有牙科設備。

這是食品儲藏室和小賣部。

理論上,這裡的食物可以供避難者吃5年。5年一樣的食物,早飯胸是炒雞蛋,晚飯雞蛋炒胸是。

這是植物水培中心。

還有養魚桶。

圖書館。

學習和上課的地方。對啊,就算是末日,小孩子也必須要讀書呢。

ψ`ー?)?

當然你會問,誰來教書啊,誰來種菜養魚啊?

按照這裡的規定,住在這裡的每個成年人每天要騰出4個小時,要麼種菜餵魚,要麼管孩子。對於矽谷大佬來說,這應該是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新鮮生活吧。

健身房。

遊樂場。

房間。窗戶實際上是一個電視機,播放的是地面的監控畫面。

兒童房。

主臥房。

洗手間。馬桶是日式的,帶有洗屁屁的功能,這樣就不用儲存特別佔地方的廁紙了。

廚房的設備。

甚至還有這麼大的遊泳池,還有能呲溜一下滑進來的管道。

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對!他們居!然!有!WIFI和電!視!信!號!

可是拜託,外面都末日了,你能宅在末日地堡裡上什麼網站呢?和誰聊天呢?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這些躲過了末日,成為地球上最後倖存者的人類爬出來以後,要做什麼活下去呢?做殭屍獵人嗎?

相關焦點

  • 矽谷大佬們已紛紛尋找避難所
    但是,馬丁說,如今矽谷科技圈的很多人都這麼幹:「人們都有自己的方法,在別的地方買地,囤槍和物品,做剩下的所有事。」「大家可能沒我這麼誇張,但都在做同樣的事。我不是唯一一個為未來做準備的人,一點都不特別。」
  • 這兩位矽谷大佬有個果斷選擇!
    話說,矽谷的科技富豪們,如今正思慮重重地操心著一件頭等大事——擔心「世界」或「社會」即將崩潰!
  • 當你窮的連親人都瞧不起你時,莫慌!矽谷禁書讓你窺探到財富秘密
    它把無數閱讀過它的人變成有錢人,被美國富豪們聯名抵制禁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矽谷禁書」。此書被禁之後,成為了權貴和精英特定階層的專屬讀物,然而一時間「洛陽紙貴」,就連一本手抄本都成了香餑餑。這本書被封為大佬們的傳奇讀物,作為矽谷最神奇的成功秘訣,大多數的矽谷創業者都多多少少閱讀過這裡面的篇章,並且對於其中的理論加以實踐運用,得到了不少的財富。
  • 媒體:在美國,超級富豪都在為「世界末日」做準備,尤其是今年
    透著他,慢慢地揭開了美國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為「世界末日」而作準備,比如會經常練習使用各種槍械、甚至包括弓箭等冷兵器,因為他們認為一旦末日降臨,武器彈藥肯定緊俏,只有冷兵器才靠譜。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這種行為無異於杞人憂天。
  • 矽谷百億大佬馬斯克迎來第6個孩子,他也活成了他渣男父親的樣子
    英國時間5月5日,矽谷百億大佬馬斯克近日迎來他的「第六繼承人」,之前已經有5個孩子的他,與現任歌手女友格萊姆斯(Grimes)誕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一個是SpaceX和特斯拉的CEO,自己造火箭竄天的霸道總裁;一個是酷愛黑暗鬼魅與賽博朋克的元素加拿大獨立音樂歌手,兩人的結合本就令人矚目,他們的寶寶更是吸引了無數網友好奇,於是,當馬斯克宣布孩子誕生時,源源不斷的問題衝向大佬的推特下面:孩子的照片呢?男孩女孩啊!有沒有想好孩子的名字呀?
  •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華人卻越來越少?
    實際上每年有大量畢業於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名校的學生湧向矽谷,這些人要是放在中國,分分鐘可以創造一個矽谷。但是在美國矽谷,他們很多人只能做一個IT工程師,最多做到中層管理者就止步不前。不少人會有疑惑,同樣的起點,為什麼矽谷高科技公司高層更重視印度人?
  • 半年時間,3名矽谷華裔中學生自殺,美國的精英教育是怎樣吃人的?
    那麼,為何矽谷會出現學生自殺潮,並且多為華裔呢? 美國《大西洋月刊》專刊報導了這起「矽谷自殺事件」,雜誌發行前,先在網絡發布了文章。文章稱,表面上看,這些「富二代」光鮮亮潔:他們開車上學、衣著華麗、成績優異、醫療有保障他們似乎前途無量。
  • 神秘的東方信仰:賈伯斯找尋自我,矽谷科技大佬沉迷《道德經》
    矽谷是當代西方物質文明的象徵,但有一點很有趣,矽谷的很多企業家都非常痴迷東方的信仰和哲學。最著名的例子是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他曾在印度流浪,試圖找到精神導師和「自我」。本期推介medium網站的文章《科技大佬對道家思想的熱愛是怎麼回事?》
  • 為了逃避地球末日,富豪們都在幹嘛
    《末日準備者》(Doomsday Preppers)與此同時,「生存主義」也慢慢在矽谷科技大佬、基金經理人以及在各個經濟領域的頂尖人物間傳播開來。這種世界末日的概念為什麼會在矽谷流行起來?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矽谷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理應是未來的樂觀主義者。但恰恰是技術,既讓人們想像美好的一面——比如人體冷凍技術的風潮,讓人們可以選擇在「死後」將屍體冷凍起來,並寄希望於未來的科技可以復活他們;但這也有可能會讓人們看到悽涼的末日景象。很多人都在擔心人工智慧會蠶食掉新增就業崗位,屆時作為美國第二大財富聚集地的矽谷,將會遭到強烈的抵制,引發混戰。
  • 馬雲:到底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愛因斯坦:很多父母都搞錯了!
    馬雲在開學季上談了為什麼要創辦雲谷學校,雲谷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面對未來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到底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發表了系列看法。由於我家也有孩子,因此這也成為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這逼迫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 矽谷大佬們反覆推薦的10本書,看到第一本就忍不住了動心了
    拋開專業、背景和出身,矽谷的牛人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喜歡閱讀。他們熱愛從不同的知識系統和認知邊際思考中汲取靈感,用廣泛的閱讀來支持自己的眼界。這些頂尖的投資者和創業者需要超越現有的文化範式去探索,思考普通人的視野忽視了什麼,下一步可能會發生什麼,什麼又是恆久不變的。
  • 哈奈爾:15年底層民工,孩子生病都沒錢看!11年後卻成千萬富豪?
    其實不止是小雅看了這本書受益匪淺,就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因為看了這本書,才鼓起勇氣輟學創業。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一出版就受到美國的瘋搶,沒過多久卻成了禁書,因為其中揭示了財輔的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究竟是一本什麼書,他其中又有什麼奧義,作者是怎麼寫出這本神書的?
  • 超過一半印度人都是文盲,為什麼印度裔ceo可以統治矽谷?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人口大國。說起印度,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寶萊塢載歌載舞的電影、亂糟糟的街道、開了掛的火車頂上坐滿人。這些都對,印度跟中國比起來,確實稱得上落後,很多地方都是一派髒亂差的景象,還有令人詬病的強姦率。然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印度人正在悄悄佔領矽谷。
  • 疫情之下,美國在線教育玩得轉嗎?
    基本上很多美國學習物理的孩子,都是從他這裡學到物理最基本的知識。在小虎他們現在的課堂當中,老師是一個幫助孩子把這東西融會貫通的人,而不是一點一滴把這些知識給教會孩子的人。他們是在教會孩子,讓孩子自己用不同的方式去學,用他們熟悉的方式去學,其中就有在Youtube平臺,用各種網際網路資源,學到這些最基本的知識。所以對他們來說在線教育來說,一點點都不陌生。
  • 爸爸告誡我:當你想結婚成家時,要先想好四件事
    ,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可以養家,養老婆,養孩子?你不要管你將來的媳婦有多少錢,那跟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你要想的,是結婚之後,你在經濟上的能力足不足以養家? 一個女人跟了你,她要照顧家庭,要養育兒女,所以不能再把掙錢的責任讓她分擔。生為一個男人,如果連掙的錢都無法養家,還有什麼資格可以娶妻生子呢?
  • 讓孩子在小遊戲中遇見大科學
    2014年,曾琳告訴Steve,自己準備好要創業。那時的Steve已經成功創建了三家公司。「我們都認可教育,覺得應該針對中美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做一件可為的事。」確定了方向後,他們很興奮,因為他們認為,能為孩子們做事,非常有意義。在摸索中嘗試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曾琳認為必須找一個懂教育的合伙人。
  • 矽谷媽媽在美國「學而思」的「臥底」實錄
    「某某思」擊中了矽谷爸媽最大的痛點 在我看來,某某思選擇進軍美國,並且首選落地矽谷,確實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首先,這幾年矽谷迎來了越來越多的華裔移民,而大部分華裔家長都會對美國數學教育「難度不夠」心存抱怨。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這是因為運動會的項目都是小林宗作校長依照高橋同學身材短小的特點設計出來最適合他的項目。用這樣的方式保護孩子最脆弱的自尊心。在保護高橋同學自尊心方面,小林宗作校長還組織同學們進行裸泳。因為不管什麼樣的孩子,不穿衣服進入泳池裡就像回到了剛出生時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異之分。還有一次是在一節課上老師在講人的發展歷史,講到尾骨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話。
  • 淺談印度教育的人才流失:印度留學生在美國矽谷,比清華畢業生多
    和中國的清華北大一樣,印度教育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授金燦榮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將近76億人中大量收割人才,根據加州教育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5年,光加州矽谷就收割了將近2萬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小小一個矽谷就吸引這麼多精英,整個美國豈不是更多,真的是令人無法想像。
  • 矽谷大佬必讀的4本書,你有必要讀一讀
    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去了解這些科技巨頭的成功經歷,希望從中了解他們的思想,進而獲得成功,卻不去了解他們愛讀什麼書,其實那才是真正反映他們靈魂和思想的結晶。如果一本書被兩個以上的科技大佬推薦過的話,那麼它一定有著不凡之處。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對矽谷大佬們影響最深的幾本書來。其中推薦人不乏華爾街金融界知名博主,企業創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