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些是感知世界,獲取信息、體驗現實的唯一途徑嗎?
實際上,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類型的有機體中,存在著五種以上不同形式的感官。例如,由於神經損傷,人類還可以感覺到平衡與加速度,溫度和疼痛。也有其他類型的生理受體,一些在人類中發現,某些在其他生物中發現。
僅舉幾個例子:
但是,除了上一段中所描述的基於生理的感覺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將世界從根本上分為兩個哲學和形上學的陣營。一方面,我們有「物理學家-唯物主義者」,他們相信,除了物質和能量之外,現實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像古典物理學和西方科學所普遍解釋的那樣。這一立場演變為教條式的科學主義(有時稱為自然主義) ,它提出了所謂的科學方法,涉及經驗主義,觀察和實驗室實驗(通常側重於測量),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另一方面,與極端科學主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之道」。 其中包括帶有相同標籤的多種體驗:
總而言之,科學主義常常與靈性,宗教和所有形式不同的靈性,超自然或超敏感形成對比。
另一種表達方式是,科學主義否認物質世界方面的任何內在或外在方面,例如意識的概念,這些方面與通過直接或間接(使用適當的儀器)感知到的物質或能量分離或相分離。
那些遵循科學主義教條主義的人常常在目標和主觀之間做出鮮明的區分。根據我的研究,這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在仔細檢查下常常會模糊不清。
就心身問題而言,科學主義本質上否認意識不僅僅是由大腦中發生的物理化學過程引起的現象。另一種極端的觀點是,意識存在於物質的外部和之外,而意識實際上是注入宇宙並使物質得以體現。
基於對現代物理學的理解, Amit Goswami (量子力學標準教科書的作者) 寫道:
「我建議宇宙以無形的電位存在於超越域的無數可能分支中,並且只有在有意識的生物觀察時才顯現出來。」
不僅可以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得出結論,意識可能先於物質。
阿姆斯特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埃裡克·韋林德(Erik Verlinde)提出了一種新的引力理論,其基礎是宇宙本質上是一個全息圖 ,其中時空的結構來自信息。
在詳細介紹Verlinde的工作時,我得出以下結論:
「宇宙最基本的方面是……信息。信息可以等同於獨立於任何物質日常觀念的思想,思想或心理構造……
正如我們在日常實踐中所經歷的那樣,質量,能量和力的宇宙可能起源於這樣一種思想,即將信息插入否則為空白(無數據)的全息系統中……
插入更多的思想,更多的信息,擴展並改變系統……」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意識不僅可以獨立於物質而存在,而且意識(思想,信息)在最根本的意義上優先於物質。
這一立場與教條式的科學主義截然相反,並公開甚至要求人們認識到,現實不僅具有比「五種感覺」所能感知的更多的東西,而且為了獲得對現實的完整了解和理解,我們必須獲得以遠遠超出五種感覺的方式超越簡單的所謂科學方法的知識。
我們需要哲學,宗教,超然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帶來的真正知識。那些將自己局限於物質生理的人永遠無法渴望了解宇宙的最終本質和意義。
對意識無可厚非的這種斷言對我來說不是空話。
我們擁有行使的潛在權力,並且這些權力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已在各種環境中得到表達。各種形式的超自然和超心理學的經驗引出並突出了這些潛在的力量,最經常表現為心靈感應的相互作用(直接的心智,直接的意識-意識,聯繫)或心理動力學的相互作用(意識直接影響物質和能量)。
毫無疑問,心靈感應和精神運動是真實的。
遠程觀看本質上是現代術語中的心靈感應和千裡眼8,已經在受控的實驗室條件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演示。
的確,心靈感應也許是直接與宇宙意識,無數事物和神聖聯繫在一起的最基本方法。什麼是默默祈禱,但心靈感應開始與神溝通?
可以使用多種技術來培養和激發超自然現象,科學主義對這種現象的重視或不重視,這些經驗已經在許多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從部落非洲社會的習俗到印度次大陸的瑜伽士。從禪宗修行者到經典的薩滿教徒,再到以各種形式進入西方神秘學和深奧研究的聖賢。
所有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但又互補的方式獲得五種感官以外的合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