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發等離子推進器 劍指宇宙深處

2020-11-25 cnBeta

美國想上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當然,上的也並不僅僅是只有幾萬米的天空這麼簡單,而是更加廣闊的宇宙深處。據悉,NASA 計劃在 2025 年前將人類送往小行星,並在 2030 年至 2035 年之間將人類送往火星。整體來說,雖然這個計劃看上去並非十分靠譜,但是也並不代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NASA 希望通過開發出等離子推進器,以較低的能源損耗將太空人送向火星等宇宙深處位置。而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NextSTEP項目的工程師們成功的研製出了這臺等離子推進器,它同時也是 Aerojet Rocketdyne 公司 SR-100 推進系統的核心部分。

它可以使用 45000 邁的等離子流推進宇宙飛船,並且,由於其能耗僅有傳統化學火箭的一億分之一,因此它將成為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當中人類最理想的探索宇宙的推進工具。這件設備也被計劃在 10 年內正式在宇宙飛船當中使用,而在此期間,有關它的各種測試自然是必須的。

可以預見的是,科技的進步必將使人類加快探索宇宙的腳步。而至於最終究竟能走多遠,還要看我們的科學家們究竟能創造出怎樣神奇的東西。

相關焦點

  • Helicon等離子推進器:衛星的等離子推進
    為小型衛星提供等離子推進。來源:SENER由西班牙SENER與ESA合作開發的歐洲Helicon等離子推進器的試射。這種緊湊,無電極和低電壓的設計非常適合推進小型衛星,包括維持大型軌道星座的形成。儘管傳統的化學推進有基本的上限,但電推進會將額外的能量泵入推力反應中,從而通過使用電能加速推進劑來達到更高的推進劑速度。電推進方法很多,其中許多方法需要電極施加電流,從而增加了推進器的成本和複雜性。
  • 最新研究表明:等離子推進器可實現星際飛行
    目前等離子推進器已經在一些軌道衛星上使用,只需進行小型化就可以安裝在納衛星上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卡特勒和班傑明通過研究發現,可在CubeSat衛星平臺上設計出微型等離子推進器,由於CubeSat衛星質量很輕,等離子推進器產生的動力可以獲得較大的速度。
  • 霍爾效應推進器
    霍爾效應推進器,也稱為等離子推進器,是靜電推進的一種形式,使用惰性氣體(通常為氙氣)作為推進劑。在1950年代和60年代,霍爾效應推進器的最初工作是在美國和蘇聯獨立進行的。由於早期設計的效率低下,這種推力器在1970年左右在美國停止了發展。但是,蘇聯對離子加速機制的持續研究使霍爾推力器成為一種高效的推進裝置。
  • 我國改進的這款推進器速度超快 僅一個月就可到達火星
    如今人類希望它能成為探索宇宙的幫手,宇宙大到超乎想像,即便是飛的再快的飛機也不可能很快到達太空之中的目的地。比如美國宇航局曾發射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飛行器,雖然它沒有在宇宙中失聯,但飛行速度卻令人失望,畢竟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速度相當的緩慢。如果想要更好的探索宇宙空間研發一款速度極快的飛行器至關重要。
  • 等離子體推進器研究重大突破:有助無電極推進器研發
    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新實驗弄清了影響等離子體流動的因素,有助於無電極等離子體推進器的研發。
  • 等離子發動機原理,等離子發動機全方位解讀
    近日有外媒報導有科學家設想利用等離子發動機暢遊宇宙,看了這篇報導小編也是不禁驚嘆等離子發動機的巨大能量,也許很多很多網友對於等離子發動機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皮卡中國的小編特別準備了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和各位網友一起分享關於等離子發動機的相關資料。
  • 霍爾推進器的推力只有1~5牛,為何各國爭相研製?
    但我國起步晚,發展快,美國在研發霍爾推進器的時候,我國還百廢待舉。 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霍爾推進器最大推力才5.4牛,它怎麼將幾十、幾百噸的火箭送上天?長徵五號的起飛質量有879噸,而它的有效載荷才14~25噸,其它都是推進劑了。發射它需要10524千牛的推力,這還是世界先進水平。由此可見,傳統的火箭大部分推力是推動推進劑自身。
  • 「流浪地球」的等離子發動機到底是什麼
    說到推進器,電影裡的等離子推進器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我們在電視上見過最多的就是火箭的推進器,還有飛機的推進器,講直白的就是將推進器固定在飛行目標上,然後就是用自身的推力將整個發射或起飛的單元帶動起來。飛彈的發射,火箭的騰飛都離不開推進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之一。
  • NASA證實「永動機」推進器存在
    由NASA為首的眾多科學團隊紛紛聲稱這種真空等離子推動器是違背物理原則的。但是現在,空間站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這種不需要燃料的推動器。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東西,現在重新進入到科學家的實驗室。資料圖這項發現將會成為人類通往外太空之路的重大突破。因為根據此原理,不但可以減小衛星的體積,還將大大縮減開支。而且其工作引擎EmDrive,構造相當簡單。
  • 宇宙電漿(等離子)線性通道和太陽系
    現在說一個電漿(等離子)的實用案例,就是反重力推進系統。我會說很多宇宙種族都利用電漿(等離子)當作是推進動力能源。因為電漿(等離子)是三維世界和高維度非實體世界之間的媒介。電漿(等離子)是實體和非實體世界的門戶,只要你能開啟那道門戶就能克服重力超越傳統牛頓力學的規範。
  • 美國宇航局的麗莎探路者推進器操作取得成功
    原標題:美國宇航局的麗莎探路者推進器操作取得成功 NASA/JPL(NASA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開發了一個飛船隨身攜帶的推進器系統。觀測引力波將會在我們了解宇宙的演化中向前邁出一大步。
  • 離子推進器技術,航天科技中的傳奇,讓我們自由遨遊太陽系
    等離子推進器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火箭,用電來推進飛行器是很多航天先驅們的夢想。火箭通過燃燒液體或固體燃料來產生推力,給太空探索帶來了很大困難。這要從「火箭方程」說起,1903年,俄羅斯科學家、現代火箭及航天之父康斯坦丁·E·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E.
  • 中國航天再次彎道超車,國產霍爾推進器成功邁入牛級
    自從美國率先提出星球大戰的計劃後,世界各國也逐步將目光轉向了航天領域,並且開始對宇宙進行了未知探索。由於霍爾推進器這個名字出現的次數少之又少,因此霍爾推進器對於國人來說聽起來很科幻。反觀傳統的火箭發動機卻不僅會損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對大氣也會產生極大破壞,與霍爾推進器相比,霍爾推進器無疑會更受歡迎,因此霍爾推進器目前也是世界各國主要發展的首要目前,但遺憾的就是大部分國家並不具備研發出牛級霍爾推進器的能力。
  • 2017年宇宙新發現,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宇宙新知識,科技是未來!
    第一、人類在宇宙的探索研究中,今年最令人感到震驚的科學發現是等離子推進器的關鍵技術的攻堅。我們知道人類想要到達最近的恆星,那麼距離是二十光年,這樣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距離,如果按照人類目前的速度,至少需要幾百年,所以可以說根本無法達到。但是等離子推進器一旦使用到太空飛行器上面,那麼就會引起一場革命性的改變。
  • 美國宇航局揭示一種「將人帶入火星的引擎」—霍爾推進器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AeroJetRocketdyne)的工程師們透露,在一種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激進離子引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它被稱為霍爾推進器,它利用電場和磁場電離氣體,如氙氣,並排出離子產生推力。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美國國家航天局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一款名叫X3的離子推進器,這款離子推進器打破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推力的記錄!NASA這次推出的這款X3離子推進器,直徑80釐米,重230公斤,設計最大功率達200千瓦。
  • 新型等離子體推進器只靠空氣與電力,效率媲美噴射發動機
    為了減少地球交通工具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我們陸續開發出以電池作為動力源的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等,而除了電池,離子推進器其實也是種替代性動力源,只不過目前多應用在太空飛行器。最近,中國武漢大學團隊設計出可在大氣環境下運作的等離子噴射推進裝置原型,於實驗室中測試可產生和商用噴射發動機差不多的推力效率。科學家已開發各種形態的離子發動機(Ion thruster,即離子推進器)或電漿推進發動機(Plasma propulsion engine)多年,希望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問題。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美國的帕克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達到192km/s,只有光速的千分之一,不過也是目前所知速度的極限。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對現有的航天技術來說,光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位。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美國的帕克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達到192km/s,只有光速的千分之一,不過也是目前所知速度的極限。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對現有的航天技術來說,光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位。
  • 霍爾推進器,未來能否替代常規燃料運載火箭,推動航天進入新紀元
    發動機是未來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頭戲,尤其是在飛機、運載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各種深空探測器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發動機,而在科幻作品中,發動機也充滿了許多科幻色彩,如等離子發動機、光子發動機、霍爾推進器等,而這些技術每一樣的突破,都能給航天甚至是人類文明帶來一個新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