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官方報刊發布了一系列的集合文章,公布了卡中國脖子的多項關鍵技術,一時間引發了眾多討論。國人突然意識到,想要徹底成為強國,路阻且長。我們將就此做一個專題,分析這些卡我們脖子的關鍵技術究竟難在哪?上期說到醫學影像設備的落後,今日講述國產ITO靶材的艱難。
簡單而言,靶材是高速荷能粒子轟擊的目標材料,對於業外人士來說,這依然十分深奧,我們可以把它帶入到實物中解釋。日常所見的電子顯示屏,看起來就是一塊玻璃,但卻可以導電發光,呈現出文字、靜態和動態的圖案;需要指出的是正常的玻璃是不可能導電的,之所以能實現這一切是因為其背後塗裝有一層非常薄的透明導電膜。這層膜的厚度大概只有頭髮絲直徑的五百分之一,而它的背後就藏著一塊靶。所以如果沒有「靶」這個玩意,我們連手機、電視、電腦一切有顯示器的電子產品都用不了,可見其重要性。
中國有超過20家靶材生產企業,但是卻沒有一家可以生產出超過32英寸的靶材。 通俗而言ITO靶材的外形很像一塊瓷磚,但卻比燒制瓷磚複雜許多。首先需要把氧化銦和氧化錫粉末按嚴格的比例混合,然後生產加工成地板磚的形狀,再之後層層堆疊將其送到一個特質的爐子中用1700攝氏度的高溫燒制,最終形成的黑灰色陶瓷半導體就是ITO靶材。我國一直在尺寸問題上難以取得突破,所以相關領域的市場一直被日本三井、東曹、日立、三星、康寧等日韓企業手中。
對於國內從事靶材生產的企業而言,技術和工藝都是極為難邁的坎。這種材料需要高溫燒結,如何燒制是個問題。而燒結大尺寸的ITO靶材就意味著需要大型的爐子。2018年的數據顯示,日韓企業可以做出長3000毫米、寬1200毫米的單塊靶材,但國內的長度不超過800毫米。一年時間過去,我們在追趕,別人同樣也在進步。日韓企業不會出售核心燒結技術,但願意出口設備。不過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一臺動輒上千萬的設備,無異於是天價。最令人擔心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一材料會不會成為某些國家威脅我們的手段,所以必須要攻克ITO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