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術規範:路面工程

2020-11-28 建設工程教育網

  5.1 一般規定

  5.1.1  路面工程的實測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級及其以下公路)兩檔設定。

  5.1.2  路面工程實沒項目規定的檢查頻率為雙車道公路每一檢查段內的檢查頻率,多車道公路的路面各結構層均須按其車道數與雙車道之比,相應增加檢查數量。

  5.1.3  各類基層和底基層壓實度平均值的代表值(下置信界限)和單點極值均不得超過規定值。小於代表值規定值2個百分點的測點,應按其佔總檢查點數的百分率計算扣分值。

  5.1.4  墊層的質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層結構要求;聯結層的質量要求同相應的基層或面層結構。

  5.1.5  表層平整度測定以自動或半自動平整度儀為主,全線每車道連續測定按每100m輸出結果計算合格率。採用3m直尺測定路面各結構層平整度時,以最大間隙作為指標,按每尺結果計算合格率。合格率不小於95%時,可得規定分值的滿分;合格率小於70%時,其平整度指標為零分;合格率小於95%且不小於70%時,則內插扣分。

  5.1.6  路面各結構層厚度設定平均的代表值偏差和極值兩個指標。當代表值偏差超過標準值時,評為零分;當代表值偏差滿足要求但存在超過極值偏差的測點時,按合格率計分。

  5.1.7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節基本要求,通過檢查施工單位提交的資料進行評定。

  5.1.8  水泥混凝土上加鋪瀝青面層的複合式路面,兩種路面結構均需進行檢查評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不檢查抗滑構造,平整度可按相應等級公路的標準;瀝青面層不檢查彎沉;並相應調整各自的規定分值。

  5.2  水泥混凝土面層

  5.2.1  基本要求

  5.2.1.1  基層經檢測,必須符合檢驗評定標準各項指標的要求,並應進行基層彎沉測定,驗算的基層整體模量應滿足設計要求。

  5.2.1.2  採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學成分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

  5.2.1.3  粗細骨料、水及接縫填縫料應符合施工規範要求。

  5.2.1.4  施工配合比應根據現場測定水泥的實際標號進行計算,並經試驗室試驗,選擇採用最佳配合比。

  5.2.1.5  接縫的位置、規格、尺寸及傳力杆、拉力杆的設置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

  5.2.1.6  路面橫向採取的拉毛或機具壓槽等抗滑措施,其構造深度應符合施工規範要求。

  5.2.1.7  面層與其他構造物相接應平順,檢查井蓋頂面高種應高於周邊路面1~3m.雨水口標高按設計比路面代5~8m,路面邊緣不積水。

  5.2.1.8  混凝土鋪筑後按施工規範要求養生。

  5.2.2  外觀鑑定見表5.2.2.。

  5.2.3.2  混凝土板表面的脫皮、印痕、裂紋、石子外露和缺邊掉角等病害現象,對於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有上述缺陷的面積不得超過受檢面積2‰,其公路不得超過3‰。不符合要求時每超過1‰減2分。

  對於連續配筋的混凝土路面和鋼筋混凝土路面,因幹縮、溫縮產生的裂縫,可不減分。

  5.2.3.3  路面測石直順、曲線圓浮雕,越位2cm以上者,每處減1~2分。

  5.2.3.4  接縫填築飽滿密實。不符合要求時,累計長度每100m減2分。

  5.2.3.5  脹縫有明顯缺陷時,每條減1~2分。

  5.3  瀝青混凝土面層和瀝青碎(礫)石面層

  5.3.1  基本要求

  5.3.1.1  瀝青混合料的礦料質量及礦料級配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5.3.1.2  瀝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項指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範要求,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每日應做抽提試驗(包括馬歇爾穩定試驗)。

  5.3.1.3  嚴格控制各種礦料和瀝青用量及各種材料和瀝青混合料的加熱溫度。

  5.3.1.4  拌和後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無粗細料分離和結團成塊現象。

  5.3.1.5  基層必順碾壓密實,表面乾燥、清結、無浮土,其平整度和路拱度應符合要求。

  5.3.1.6  攤鋪時應嚴格掌握攤鋪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礦料離析,要注意控制攤鋪和碾壓溫度,碾壓至要求的密實度。

  5.3.2  實測項目見表5.3.2。

  5.3.3  外觀鑑定

  5.3.3.1  表面應平整密實,不應有泛油、鬆散、裂縫、粗細料明顯離析等現象,對於高整公路和一級公路,有上述缺陷的表面積(凡屬單條的裂縫,則按其實際長度乘以0.2m寬度,折算成面積)之和不得超過受檢面積的0.03%其他公路不得超過0.05%.不符合要求時每超過0.03%,或0.05%減2分。

  半剛性基層的反射裂縫可不計作施工缺陷,但應及時進行灌縫處理。

  5.3.3.2  搭接處應緊密、平順、燙縫不應枯焦。不符合要求時,累計每10m長減1分。

  5.3.3.3  面層與路緣石及其他構築物應接順,不得有積水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一處減1~2分。

  5.4  瀝青貫入式面層(或上拌下貫式面層)

  5.4.1  基本要求

  5.4.1.1  瀝青材料的各項指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範規定的要求。

  5.4.1.2  各種材料的規格和用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上拌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每日應做抽提試驗(包括馬歇爾穩定度試驗)。

  5.4.1.3  碎石層必須平整堅實,嵌擠穩定,瀝青貫入應深透,澆灑應均勻,不得汙染其他構築物。

  5.4.1.4  嵌縫料必須趁熱撒鋪,掃料均勻,不得有重疊現象。

  5.4.1.5  上層採用拌和料時,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和粗細分離現象,攤鋪平整,接茬平順,及時碾壓密實。

  5.4.1.6  瀝青貫入式面層施工時,應先做好路面結構層與路肩的排水措施,使雨水及時排出路面結構層。

  5.4.2  實測項目見表5.4.2.

  5.4.3.2  表面無明顯碾壓輪跡。不符合要求,每處減1~2分。

  5.4.3.3  面層與路緣石及其他構築物應接順,無積水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一處減1~2分。

  5.5  瀝青表面處治面層

  5.5.1  基本要求

  5.5.1.1  在新建或舊路的表層進行表面處治時,應將表面的泥砂及一切雜物清除乾淨,底層必須堅實、穩定、平整、保持乾燥後才可施工。

  5.5.1.2  瀝青材料的各項指標和石料的質量規格用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5.5.1.3  瀝青澆灑應均勻,無露白,不得汙染其他構築物。

  5.5.1.4  嵌縫料必須趁熱撒鋪,掃布均勻,不得有重疊現象,壓實平整。

  5.5.2  實測項目見表5.5.2。

  5.5.3  外觀鑑定

  5.5.3.1  表面平整密實,不應有鬆散、油包、油丁、波浪、泛油、封面料明顯散失等現象,有上述缺陷的面積之和不超過受檢面積的0.2%.不符合要求時每超過0.2減2分。

  5.5.3.2  無明顯碾壓輪跡。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5.3.3  面層與路緣石及其他構築物應接順,不得有積水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6  水泥土基層和底基層

  5.6.1   基本要求

  5.6.1.1 土的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土塊要經粉碎。

  5.6.1.2  水泥用量按設計要求控制準確。

  5.6.1.3  路拌深度要達到層底。

  5.6.1.4  混合料處於最佳含水量狀況下,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6.1.5  碾壓檢查合格後立即覆蓋或灑水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6.2  實測項目見表5.6.2。

  5.6.3  外觀鑑定

  5.6.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6.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7 水泥穩定粒料(碎石、砂礫或礦渣等)基層和底基層

  5.7.1  基本要求

  5.7.1.1  粒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範要求,並應根據當地料源選擇質堅乾淨的粒料,礦渣應分解穩定,發現未分解渣塊應予剔除。

  5.7.1.2  水泥用量和礦料級配按設計控制準確。

  5.7.1.3  路拌深度要達到層底。

  5.7.1.4  攤鋪時要注意消除粗細料離析現象。

  5.7.1.5  混合料處於最佳含水量狀況下,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7.1.6  碾壓檢查合格後立即覆蓋或灑水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7.2  實測項目見表5.7.2。

  5.7.3  外觀鑑定

  5.7.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無明顯離析。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7.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8 石灰土基層和底基層

  5.8.1  基本要求

  5.8.1.1  土的性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土塊要經粉碎。

  5.8.1.2  石灰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塊灰須經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5.8.1.3  石灰和土的用量按設計要求控制準確,未消解生石灰塊必須剔除。

  5.8.1.4  路拌深度要達到層底。

  5.8.1.5  混合料處於最佳含水量狀況下,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8.1.6  保溼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8.2  實測項目見表5.8.2。

  5.8.3  外觀鑑定

  5.8.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8.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9 石灰穩定粒料(碎石、砂礫或礦渣等)基層和底基層

  5.9.1  基本要求

  5.9.1.1  粒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範要求,礦渣應分解穩定後才能使用。

  5.9.1.2  石灰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塊灰須經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5.9.1.3  石灰的用量按設計要求控制準確,未消解生石灰塊必須剔除。

  5.9.1.4  路拌深度要達到層底。

  5.9.1.5  混合料處於最佳含水量狀況下,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9.1.6  保溼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9.2  實測項目見表5.9.2。

  5.9.3  外觀鑑定

  5.9.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9.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0 石灰、粉煤灰土基層和底基層

  5.10.1  基本要求

  5.10.1.1  土的性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土塊要經粉碎。

  5.10.1.2  石灰和粉煤灰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石灰應經充分消解後才能使用。

  5.10.1.3  混合料配合比應準確,不得含有灰團和生石灰塊。

  5.10.1.4  碾壓時應先用輕型壓路機穩定,後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10.1.5  保持一定溼度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10.2  實測項目見表5.10.2。

  5.10.3  外觀鑑定

  5.10.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0.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每外減1~2分。

  5.11 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碎石、砂礫或礦渣等)基層和底基層

  5.11.1  基本要求

  5.11.1.1  粒料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範要求,並應根據當地料源選擇質堅乾淨的粒料。礦渣應分解穩定,發現未分解渣塊應予剔除。

  5.11.1.2  石灰和粉煤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石灰應經充分消解後才能使用。

  5.11.1.3  混合料配合比應準確,不得含有灰團和生石灰塊。

  5.11.1.4  攤鋪時要注意消除粗細料離析現象。

  5.11.1.5  碾壓時應先用輕型壓路機穩壓,後用重型壓路機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度。

  5.11.1.6  保持一定溼度養生,養生期要符合規範要求。

  5.11.2  實測項目見表5.11.2。

  5.11.3  外觀鑑定

  5.11.3.1  表面平整密實、無坑窪、無明顯離析。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1.3.2  施工接茬平整、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2 級配碎(礫)石基層和底基層

  5.12.1  基本要求

  5.12.1.1  選用質地堅韌、無雜質碎石、砂礫、石屑或砂,顆粒級配應符合要求。

  5.12.1.2  配料必須準確,塑性指數必須符合規定。

  5.12.1.3  混合料拌和均勻,無明顯粗細顆粒離析現象。

  5.12.1.4  碾壓應遵循先輕後重的原則,灑水碾壓至要求的密實度。

  5.12.2  實測項目見表5.12.2。

  5.13 填隙碎石(礦渣)基層和底基層

  5.13.1  基本要求

  5.13.1.1  粗粒料應為質堅、無雜質的軋制石料或分解穩定的軋制礦渣,填縫料為5mm以下的乾燥篩餘料或粗砂。

  5.13.1.2  應用振動壓路機碾壓,使填縫料填滿粗粒料孔隙。

  5.13.2  實測項目見表5.13.2。

  5.13.3  外觀鑑定

  表面平整密實,邊線整齊,無鬆散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4 路緣石鋪設

  5.14.1  基本要求5.14.1.1  預製緣石的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5.14.1.2  安砌穩固,頂面平整,縫寬均勻,勾縫密實,線條直順,曲線圓滑美觀。

  5.14.1.3  槽底基礎和後背填料必須夯打密實。

  5.14.2  實測項目見表5.14.2。

  5.14.3  外觀鑑定

  5.14.3.1  勾縫密實均勻,無雜物汙染。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4.3.2  緣石與路面齊平或排水口整齊、通暢,無阻水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5 路肩

  5.15.1  基本要求5.15.1.1  路肩表面平整密實,不積水。

  5.15.1.2  肩線直順,曲線圓滑。

  5.15.1.3  硬路肩同相同路面結構質量要求。

  5.15.2  實測項目見表5.15.2。

  5.15.3  外觀鑑定

  5.15.3.1  路肩無阻水現象。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2分。

  5.15.3.2  路肩邊緣直順,無其它堆積物。不符合要求時,單向累計長度每50m或每處減1~2分。

  註:文中相關表格請見附件

  附件:路面工程施工技術規範

相關焦點

  •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1)
    附錄G 瀝青路面質量過程控制及總量檢驗方法附錄H 本規範用詞說明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共164 頁 第3 頁-3-前言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部標準《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JTJ 032-94)於1994 年6 月7 日發布,1994 年12 月1 日實施。
  •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3)
    為此作為施工的一環,本規範明確「工程建設單位、監理、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 條文說明共16460 頁 第112 頁-112-施工單位需對路面結構的合理性予以認可,如發現設計明顯不適合工程的交通條件時,可提出意見要求修改」。這是施工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證明這樣做能避免許多由於設計不合理造成的早期損壞。
  • 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
    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JTJ 036-98條文說明目 錄製訂說明1 總則2 術語、符號3 基層4 材料5 改性瀝青6 改性瀝青混合料7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8 施工質區管理制訂 說 明一、編制過程交通部以交公路[1994]1265號文下達《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的編制任務後,由交通部重慶公路科學研究所擬訂出「編寫大綱(草案)」,並於1996年3月在重慶市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對「編寫大綱(草案)」進行了討論、修改,形成了正式的「編寫大綱」,同時成立了編寫組,落實了分工及編制計劃。
  • 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總結
    本工程承建單位是四川**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單位為**縣高等級公路管理處,監理單位是四川省**公路工程監理諮詢有限公司。  三、工程實際情況  由四川華建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省道205線射洪南段瀝青混凝土路面整治工程,系舊路改造,原路面使用年限已久,表面平整度甚差,路面橫縱坡嚴重變形,局部地段強度偏低,故在施工前需作水穩層補強及路面調平,以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成型質量和爭創優良工程。
  • 農村公路砂改油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
    在此,我非常高興與從事農村公路建設事業的同仁們就有關砂改油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應用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1、路面基層結構設計應多元化  目前,我省縣鄉公路砂改油工程的路面基層結構非常單一,一般都採用水泥穩定碎石,對設計部門來說這種基層結構符合設計規範,能保證結構安全,可以說是四平八穩,不用承擔設計風險。
  • 管理圖及直方圖在公路工程施工質量
    摘要:本文議決管理圖及直方圖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先容,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定量地闡發和研究、預測工程質量,更好地為企業的生長提供科學的依據。我議決幾條公路工程的施工及兩年來對我總段工程處的管理,相識到公路工程施工的龐大性,要真真完成好公路工程的施工,需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尤其要扎踏實實地舉行質量動態管理,現將管理圖法和直方圖法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先容如下,以供參考。
  • 交通部關於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的公告
    2006年第35號關於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 F10-2006)的公告    現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 F10—2006),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J 033-95)、《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JTJ 017-96)、《公路粉煤灰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JTJ 016-93)、《公路加筋土工程設計規範》(JTJ 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術規範》(JTJ 035-91)同時廢止。
  • 普通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道路設計總說明
    》2.0 技術規範、標準和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2.1 主要技術規範(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2)《公路自然區劃標準》(JTJ003-86);(3)《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JTJ004-89);(4)《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5)《公路勘測規範
  • 格爾木至老茫崖公路擴建工程進入路基工程施工階段
    人民網格爾木12月31日電 (劉沛然、李莎莎、阿昕德)隨著一輛輛灑水車、推土車、壓路機輪番作業,原本凹凸不平的路面變得筆直而平整。 李莎莎 攝 12月30日,在格爾木至老茫崖公路擴建工程施工現場,一輛輛大型機械來回穿梭,一派熱鬧的施工景象。
  • 加強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公路質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而作為檢驗工程質量的唯一有效手段——試驗檢測,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本文主要基於試驗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去探討如何提高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的水平,保證公路施工質量的優質和安全。
  • 張胤赴從江縣調研指導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
    張胤一行先後調研了從江縣小融至大歹旅遊公路,臘娥至黨扭、宰便至加鳩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項目建設情況,並在宰便鎮召開了座談會。,在從江縣先行試點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並根據試點項目經驗,制定了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設計、檢測、施工等規範文件,為全省啟動16個深度縣5000公裡縣鄉公路路面提升工程奠定了技術基礎,有效助推從江縣按期脫貧摘帽,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 交通運輸部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原規範廢止
    交通部官網今天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的公告」,以下為原文:現發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T 3610-2019),作為公路工程行業推薦性標準,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 F10—2006)同時廢止。
  • 交通運輸部對《公路瓦斯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的解讀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公路瓦斯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JTG/T 3374—2020)(簡稱《規範》),作為公路工程行業推薦性標準,是公路隧道設計與施工系列規範中的重要技術標準之一基於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大量工程實踐經驗,借鑑鐵路和煤礦行業的相關規定,制定《規範》,以指導公路瓦斯隧道安全、經濟、快速地地穿過含瓦斯的地層,提升隧道施工瓦斯防治與控制技術水平,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建設與運營安全。
  • 路橋工程施工:試驗資料應具有哪些主要內容
    根據《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範》(JTJ077—95)規定試驗資料主要應具有以下五項:⑴驗證試驗:是對原材料或商品構件進行預先鑑定,以決定是否可以用於工程,它包括訂貨及進場前檢驗、進場後抽檢、施工中抽檢。
  • 現代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方法的原理及應用
    摘要:文章主要對現代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方法的原理及應用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先概述了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基本情況,然後對探地雷達檢測方法的原理及應用進行了探討,最後研究了旁壓試驗檢測方法的原理及應用問題。
  • 路基工程知識: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的處理技術
    3.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的填石路堤應分層填築壓實。二級以下砂石路面公路在陡峻山坡地段施工特別困難時,可採用傾填的方式將石料填築於路堤下部,但在路床底面以下不小於1.0rn範圍內仍應分層填築壓實。  4.巖性相差較大的填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築。嚴禁將軟質石料與硬質石料混合使用。
  • 市政工程知識: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測量要點有哪些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測量要點有哪些?1、路面基層施工前,應實測所有橋面鋪裝層高程,並與設計高程對比。若相差較大,應向監理及建設、設計單位提出,以確定高程調整量。2、路面基層施工測量重點在控制各層厚度與寬度。平面測設時,應定出該層的中心與邊線樁位。
  •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控制樁如何設置?
    路面施工即將開始,為加強路面標高和平面位置的控制,便於施工放樣和 檢查驗收,提高路面的施工精度,路面開工前,必須在已驗收的路基上設置控制樁,具體要求如下:  1、控制樁設置於路中心線上(中央分隔帶中心)每100米不少於4個。該控制樁既控制平面位置又控制高程。
  • 靠譜:房山附近彩色瀝青路面、專業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有豐富的瀝青路面施工經驗,承接的工程類型有:路面機械出租包工、瀝青混凝土工程、市政道路瀝青攤鋪、瀝青高速公路建設與養護、住宅小區瀝青路面施工、工業區瀝青路面改造、公園彩色瀝青路面攤鋪、大橋瀝青路面重修、校園瀝青道路承包、運動場球場跑道瀝青工程、隧道通道瀝青路面施工、鄉村公路瀝青施工、機場港口碼頭路面瀝青工程。歡迎大家來電諮詢,我們會儘快配合看工地,給出施工方案與造價。
  • 隧道內混凝土路面_2020年隧道內混凝土路面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 瀏覽數:1580 關鍵詞: 施工技術規範 瀝青路面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