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締造者克洛維,如日中天時,為何突然主動屈服羅馬教廷

2020-12-05 古今名著探討

西羅馬帝國在凱撒、屋大維的帶領下走向輝煌,但這些輝煌卻是曇花一現,進入公元4世紀,各路蠻族先後侵入羅馬邊境,相繼建立蠻族國家,法蘭克便是其中一支。法蘭克人雖然在當時並不強大,但也分成數支,發展勢頭最猛者當屬薩利安法蘭克人。法蘭克人在歷代首領的帶領下日漸壯大,直到克洛維的出現,這種壯大一朝產生質變,凝成了強大的法蘭西王國。

這種質變看似簡單,但卻與其中的關鍵人物克洛維密不可分,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個進程。克洛維十五繼承父親權利,他身處亂世,崇尚刀劍,有志於開創新的王朝,東徵西戰之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算得一個英雄人物。克洛維作為開國之君,各種傳奇軼事流傳甚廣,但有一事在諸多軼事中頗引人關注。那就是改信宗教。

克洛維原本信奉阿里烏斯派,此教派強調基督是半神,次於天父。同時反對教會侵佔大量財產,這種教派論起來雖屬於基督教,可它的教義卻有別於其他的基督教派。後來,克洛維主動改信天主教。天主教的教義與阿里烏斯派相衝突,另外,大部分人信教之後,便會信奉一教直到終老,很少改教,因為從小受一個宗教浸潤,這種影響是深遠的。那克洛維為何改信天主教?

歷史上流傳甚廣的原因有這幾個。其一,克洛維的兒子身患重病藥石無醫,他信奉天主教的妻子堅持日日禱告,最後孩子得以轉危為安,此事讓克洛維頗為震撼,對天主教就此改觀。其二,一次,克洛維在與敵軍交戰時,被敵人圍困難以脫身,他向上帝祈禱奇蹟出現。不久,敵軍內亂,敵方士兵殺死將領,自動投降。

上述兩事的真假程度顯然尚待商榷,但在此戰勝利後不久,克洛維就率戰士接受了洗禮,改宗天主教,在洗禮過程中還出現神跡,即施禮所用的聖油在快用光之際自動裝滿,令人稱奇。這些傳說雖然美好,但是回歸現實,或許該宗天主教還有一個原因。

法蘭克人驍勇善戰,徵服諸多領土,但是它終歸是外族,相對於當地人而言,人口稀少,基礎薄弱,雖然能稱雄一時,卻難以長久。建立廣泛的統治基礎對於克洛維而言是當務之急。這就不得不提起天主教,在羅馬人入侵之後,法國地區受天主教影響很深,教會在當地的影響很深。克洛維所信奉的阿里烏斯教雖然與天主教同宗,卻因其教義而被正統的天主教視為異端,信奉此教的法蘭克人自然不被天主教認可。

作為領導者的克洛維很早便意識到了這點,試圖跟天主教合作。昔日,戰役結束後,眾士兵正瓜分戰利品,此時有一天主教神父請求歸還聖杯,克洛維滿口答應。但當時的政策是戰利品均分,不管身份高低,因此,克洛維為了自己的諾言,只能請求額外分得聖杯,卻被士兵拒絕,並將聖杯砸碎以羞辱克洛維。

克洛維臉色如常,但卻就此記掛下此事,後來藉此士兵沒有保養好裝備的由頭將此士兵頭顱砍下,並且說,當初你便是這般對待聖杯。克洛維雖然是藉此事在軍中立威,但是也能出他對天主教的看重。

不得不說,克洛維此舉非常高明,克洛維受洗之後,便成為了當時唯一改宗的蠻族人,得到教會的大力支持,從而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當然,克洛維從這場洗禮中受益匪淺,但是,利益的既得者卻不止他一個,天主教也被納入法蘭西的保護範圍,並隨著克洛維的徵戰而傳播。這個局面可以說是雙贏了。

另一方面,歷史上能夠流傳並且膨脹發展的文化,必然有著其內在未必優秀卻充滿張力的特性。天主教的交易對於歐洲的苦難人群有著鴉片式的麻醉作用,非常容易被接受,而起教義中規定的異教不能通婚,子女又必須皈依,決定了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天主教是一支軍隊或一個政權所不能抗衡的力量。如果克洛維逆潮流而動,可能自己的命運會非常悽涼。

相關焦點

  • 兇狠狡詐的締造者,看墨洛溫的克洛維,如何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在這長期的戰爭當中,法蘭克首領克洛維成功地建立起來了法蘭克王國,並在後世留下了兇狠無比、善於心計的評價。法蘭克國王克洛維公元四世紀開始,出於對東部匈奴人的懼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日耳曼人開始越過羅馬西部的邊界向帝國內部遷徙,並在隨後的一個世紀當中對整個羅馬發動了入侵。
  • 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的祖先,克洛維與他的法蘭克王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以後,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在羅馬廢墟上建立的最強大的王國,同時它也是今天德國 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與它的首任國王克洛維。公元3世紀中葉,法蘭克人不斷萊茵河,闖入羅馬帝國的境內,大肆屠殺搶掠,讓羅馬人很是頭疼。但是同時也有些法蘭克人被羅馬人招募,充當僱傭兵。公元4世紀時,法蘭克人分為兩支:一支是濱海法蘭克人又稱薩力克法蘭克人,住在萊茵河附近和索姆河流域;另一支是河濱法蘭克人又稱裡普利安法蘭克人,住在今天德國科隆為中心的萊茵河兩岸。
  • 克洛維加冕:蠻族與羅馬的結合
    當時西羅馬帝國已經滅亡,但羅馬派駐高盧的軍隊統帥西阿格裡烏斯在蘇瓦松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依靠軍隊維持他在當地的統治,成為了高盧北部羅馬僅剩的一支殘餘勢力。 公元486年,克洛維率軍從高盧北部出發,聯合其他法蘭克部落,南下進攻西阿格裡烏斯的軍隊,雙方在蘇瓦松展開激戰。
  • 公元496年,克洛維與阿勒曼人激戰時,身陷重圍
    克洛維說:「我們法蘭克人要在蘇瓦松分配戰利品,如果我抽籤抽中的是那隻花瓶的話,一定奉還。」到了蘇瓦松,所有的戰利品都擺在地上。在分配戰利品時,克洛維對在場的法蘭克人說:「我勇敢的戰士們,我請求你們在我抽到的東西之外,再把那個花瓶給我。」許多法蘭克人都說:「可以,尊敬的國王。所有的戰利品都是您的,只要您認為合適,您就取走吧!因為誰也沒有強大到敢向您說個『不』字。」
  • 克洛維並不虔誠信教,只是有許多事有待修士們去做!
    他叫克洛維,是墨洛溫王室的成員。他作為國王統治著法蘭克人部落並通過勇敢和計謀、通過謀殺和欺詐不久便將半個德國和一個大部分今天的法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今天法國還按照克洛維國王的法蘭克人叫:法蘭克帝國。46年克洛維自己並讓他的部族接受了洗禮,大概是因為他相信,基督徒的上帝是一個威力強大的惡魔,可以幫助他獲得勝利。克洛維並不虔誠信教。
  • 布魯諾究竟因何原因被羅馬教廷燒死
    喬爾丹諾.布魯諾被羅馬教廷處以火刑已420周年了。作為長期存在於教科書中的歷史人物,布魯諾「為科學而獻身」的故事,在中國具有極高的普及度。該書稱布魯諾是「一位叛教的僧侶」,對正統的基督教持強烈的對抗立場,認為「羅馬天主教代表了對一種更早的、未受玷汙的宗教的敗壞」,而那種更早的、未被玷汙的宗教與埃及有關,可以追溯到赫爾墨斯的文本——「別人從赫爾墨斯文本中看出對基督教的預見時,布魯諾卻看到別的東西。……他的世界圖景受到一種巫術哲學的影響,這種哲學幾乎成為他的宗教。
  • 羅馬梵提岡最全圖集第四冊,梵蒂岡博物館圖書館教廷天文臺
    羅馬梵提岡最全圖集232張,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梵蒂岡宮、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圖書館、教廷天文臺等景點圖181。羅馬梵提岡最全圖集232張,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梵蒂岡宮、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圖書館、教廷天文臺等景點圖182。
  • 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強調宗教自主自辦 羅馬教皇呼籲中國信眾效忠教廷
    與此同時,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呼籲全世界為中國教徒祈禱,這被外媒解讀為呼籲中國信眾效忠教廷。 據新華社報導,中央統戰工作會議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出席會議時指出,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並且強調,「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克洛維——法國雛現與基督教始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群雄逐鹿中,克洛維一世在父親的帶領下,橫掃高盧境內的其他勁敵。其父希爾代裡克於481年去世後,克洛維一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他尚武好鬥,驍勇善戰。在聖克洛蒂爾德嫁給克洛維一世後,她不遺餘力地說服克洛維一世,讓他放棄被羅馬天主教視為異端的阿里烏斯派。阿里烏斯派是羅馬天主教會內勢力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異端,在當時的中東地區,乃至後來的中亞地區都非常盛行,當時在高盧地區和西哥特人佔領的西班牙地區也擁有眾多的信徒。據說克洛維一世非常疼愛聖克洛蒂爾德,但對於妻子要求他改宗的願望,他卻遲遲未答應。
  • 頭髮=權力,法蘭克墨洛溫王族為何留髮,選擇頭髮做「代言人」?
    那麼在西方世界裡,在中世紀早期法蘭克國家,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政治符號之一,是墨洛溫王族成員的頭髮——「長發」。頭髮作為墨洛溫王族一種特別的象徵符號,長達數百年與其王朝相伴,那麼究竟為何頭髮會成為墨洛溫王族的象徵符號呢?一、 為何頭髮是法蘭克墨洛溫王族的象徵符號?
  • 還原伽利略︱在教會的淫威面前,他屈服了
    當時的威尼斯與羅馬教廷之間就地方教會權力的使用與監管等問題,時相覬覦,衝突不斷。就在伽利略出走的四年前,亦即1606年,衝突升級,教宗下令禁止威尼斯全境的聖事活動,這就相當於切斷整個地區與上帝的「聯繫」。在複雜的政教關係中,這種屬靈的懲罰會導致世俗政府難以維持社會秩序、控制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