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帝國在凱撒、屋大維的帶領下走向輝煌,但這些輝煌卻是曇花一現,進入公元4世紀,各路蠻族先後侵入羅馬邊境,相繼建立蠻族國家,法蘭克便是其中一支。法蘭克人雖然在當時並不強大,但也分成數支,發展勢頭最猛者當屬薩利安法蘭克人。法蘭克人在歷代首領的帶領下日漸壯大,直到克洛維的出現,這種壯大一朝產生質變,凝成了強大的法蘭西王國。
這種質變看似簡單,但卻與其中的關鍵人物克洛維密不可分,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個進程。克洛維十五繼承父親權利,他身處亂世,崇尚刀劍,有志於開創新的王朝,東徵西戰之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算得一個英雄人物。克洛維作為開國之君,各種傳奇軼事流傳甚廣,但有一事在諸多軼事中頗引人關注。那就是改信宗教。
克洛維原本信奉阿里烏斯派,此教派強調基督是半神,次於天父。同時反對教會侵佔大量財產,這種教派論起來雖屬於基督教,可它的教義卻有別於其他的基督教派。後來,克洛維主動改信天主教。天主教的教義與阿里烏斯派相衝突,另外,大部分人信教之後,便會信奉一教直到終老,很少改教,因為從小受一個宗教浸潤,這種影響是深遠的。那克洛維為何改信天主教?
歷史上流傳甚廣的原因有這幾個。其一,克洛維的兒子身患重病藥石無醫,他信奉天主教的妻子堅持日日禱告,最後孩子得以轉危為安,此事讓克洛維頗為震撼,對天主教就此改觀。其二,一次,克洛維在與敵軍交戰時,被敵人圍困難以脫身,他向上帝祈禱奇蹟出現。不久,敵軍內亂,敵方士兵殺死將領,自動投降。
上述兩事的真假程度顯然尚待商榷,但在此戰勝利後不久,克洛維就率戰士接受了洗禮,改宗天主教,在洗禮過程中還出現神跡,即施禮所用的聖油在快用光之際自動裝滿,令人稱奇。這些傳說雖然美好,但是回歸現實,或許該宗天主教還有一個原因。
法蘭克人驍勇善戰,徵服諸多領土,但是它終歸是外族,相對於當地人而言,人口稀少,基礎薄弱,雖然能稱雄一時,卻難以長久。建立廣泛的統治基礎對於克洛維而言是當務之急。這就不得不提起天主教,在羅馬人入侵之後,法國地區受天主教影響很深,教會在當地的影響很深。克洛維所信奉的阿里烏斯教雖然與天主教同宗,卻因其教義而被正統的天主教視為異端,信奉此教的法蘭克人自然不被天主教認可。
作為領導者的克洛維很早便意識到了這點,試圖跟天主教合作。昔日,戰役結束後,眾士兵正瓜分戰利品,此時有一天主教神父請求歸還聖杯,克洛維滿口答應。但當時的政策是戰利品均分,不管身份高低,因此,克洛維為了自己的諾言,只能請求額外分得聖杯,卻被士兵拒絕,並將聖杯砸碎以羞辱克洛維。
克洛維臉色如常,但卻就此記掛下此事,後來藉此士兵沒有保養好裝備的由頭將此士兵頭顱砍下,並且說,當初你便是這般對待聖杯。克洛維雖然是藉此事在軍中立威,但是也能出他對天主教的看重。
不得不說,克洛維此舉非常高明,克洛維受洗之後,便成為了當時唯一改宗的蠻族人,得到教會的大力支持,從而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當然,克洛維從這場洗禮中受益匪淺,但是,利益的既得者卻不止他一個,天主教也被納入法蘭西的保護範圍,並隨著克洛維的徵戰而傳播。這個局面可以說是雙贏了。
另一方面,歷史上能夠流傳並且膨脹發展的文化,必然有著其內在未必優秀卻充滿張力的特性。天主教的交易對於歐洲的苦難人群有著鴉片式的麻醉作用,非常容易被接受,而起教義中規定的異教不能通婚,子女又必須皈依,決定了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天主教是一支軍隊或一個政權所不能抗衡的力量。如果克洛維逆潮流而動,可能自己的命運會非常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