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群雄逐鹿中,克洛維一世在父親的帶領下,橫掃高盧境內的其他勁敵。其父希爾代裡克於481年去世後,克洛維一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他尚武好鬥,驍勇善戰。克洛維一世首先徵服了薩利安法蘭克人的其他分支,統一了薩利安法蘭克人,建立了法蘭克人歷史上第一個王國,開創了墨洛溫王朝時代。從481年開始直到511年他去世,30年中,克洛維一世率領薩利安法蘭克人東徵西討,南徵北戰,徵服了原羅馬帝國高盧省的大部分地區,開創了墨洛溫王朝。
克洛維一世時期是充滿殺戮、血腥的時代,用一句英文諺語來講就是Might is Right,可以翻譯為「強權即公理」,但並不準確。在那個時代,戰爭是對錯的審判者,而戰場就是決定公義的法庭。民族的生存主要是靠刀劍和戰馬。弱小就只有被消滅,強大才能夠生存下去;眼淚只是弱者滅亡前的哀鳴,而鮮血卻能夠讓嗜血的刀劍更為鋒利。社會財富的聚集需要漫長的時間,但一場戰爭就能夠讓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積累的財富灰飛煙滅,而財富的主人瞬間就發生改變。搶,就是那個時代最快的致富方法;殺,才能夠成為王侯將相。當勝利者砍下失敗者頭顱的時候,他本身就是對錯。
當然,在這個勝與敗都飛速轉變的時代,今天揮舞他人頭顱的英雄,明天就可能血染家門,身首異處。血仇世代相傳,戰爭無處不在。克洛維一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中脫穎而出的。首先統一了自己的部落後便積極向外擴張。他在496年正式領洗皈依基督教,這一場領洗可以說在西歐歷史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對於整個西歐歷史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我們可以這麼說,在西歐的基督教化(Christianization of West Europe)過程中,克洛維一世是一位中樞性的關鍵人物。
而克洛維一世之所以會皈依基督教,與兩個人密不可分。一個是克洛維一世的妻子聖克洛蒂爾德(Saint Clotilde),另一個是蘭斯大主教聖雷米(Bishop of Reims SaintRemi)。聖克洛蒂爾德,生於475年,作為克洛維一世正式的妻子,比克洛維一世約小9歲。聖克洛蒂爾德是法蘭克人緊鄰的勁敵,勃艮第王國的公主。聖克洛蒂爾德從小就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基督徒。在她少年時期,聖克洛蒂爾德的父親被她的叔叔謀殺,母親也被害身亡。儘管聖克洛蒂爾德僥倖逃脫了厄運,但卻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這個巨大的災難為日後克洛維一世和聖克洛蒂爾德的四個兒子徵討勃艮第王國埋下了種子。在聖克洛蒂爾德嫁給克洛維一世後,她不遺餘力地說服克洛維一世,讓他放棄被羅馬天主教視為異端的阿里烏斯派。阿里烏斯派是羅馬天主教會內勢力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異端,在當時的中東地區,乃至後來的中亞地區都非常盛行,當時在高盧地區和西哥特人佔領的西班牙地區也擁有眾多的信徒。據說克洛維一世非常疼愛聖克洛蒂爾德,但對於妻子要求他改宗的願望,他卻遲遲未答應。或許在克洛維一世心中,上帝離他還很遙遠。戰場上靠的是刀劍和戰馬,靠的是男人的力量和智慧。但很快上帝就給予了克洛維一世啟示。據說當克洛維一世和聖克洛蒂爾德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後,聖克洛蒂爾德瞞著丈夫給兒子進行了洗禮,但很快兒子夭折了。對此克洛維一世不但痛心疾首而且對於聖克洛蒂爾德的改宗要求更是嗤之以鼻。當克洛維一世和聖克洛蒂爾德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後,虔誠的聖克洛蒂爾德再次給兒子領洗,並給兒子取名為克洛多米爾(Chlodomer)。



但幼小的克洛多米爾再次陷入了病危中。在聖克洛蒂爾德的祈禱中,克洛多米爾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兒子的轉危為安和妻子的堅定信仰深深打動了克洛維一世,讓他逐漸對聖克洛蒂爾德所宣揚的正統的羅馬天主教有了新的認識。或許克洛維一世並不理解聖克洛蒂爾德所講的高深教義,但僅從聖克洛蒂爾德身上,克洛維一世就明白了上帝的力量所在。據說在496年初,克洛維一世在和另外一支日耳曼分支阿勒曼尼人(Alamanni)決戰的前夕,在勢均力敵,勝負難料情形下,克洛維一世向耶穌基督進行了祈求,如果上帝賜予他勝利,他將和自己的戰士一起皈依正統的羅馬天主教。果然克洛維一世贏得了這場戰鬥。信守諾言的克洛維一世飽含感激之情,終於在496年12月25日,也就是當年的聖誕節,和自己的3000名戰士一起,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隆重而莊嚴的受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