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伽利略︱在教會的淫威面前,他屈服了

2021-01-13 澎湃新聞
懷揣「羅馬夢」前往佛羅倫斯

       人生的禍福悲喜往往是選擇的結果。對於伽利略遠走佛羅倫斯這件事,朋友們大多感到惋惜,其中也不乏憤怒的聲音。

       帕多瓦是威尼斯政府管轄的地區,政策上與威尼斯保持一致。當時的威尼斯與羅馬教廷之間就地方教會權力的使用與監管等問題,時相覬覦,衝突不斷。就在伽利略出走的四年前,亦即1606年,衝突升級,教宗下令禁止威尼斯全境的聖事活動,這就相當於切斷整個地區與上帝的「聯繫」。在複雜的政教關係中,這種屬靈的懲罰會導致世俗政府難以維持社會秩序、控制臣民。

       威尼斯政府異常憤怒,除了在政治外交上採取行動外,還驅逐全境的耶穌會士,關停他們的學校。同時責令首席文膽、聖僕會修士保羅•薩爾皮開展輿論反擊。薩爾皮滿腹經綸,口才文筆俱佳。他的檄文與辯才讓羅馬教廷一時無力招架,只得密謀暗殺。最終薩爾皮大難不死,卻也嚴重受傷。

       這位威尼斯政府的紅人是伽利略的朋友,兩造多有交流,關係不錯。但薩爾皮得知伽利略的選擇後,感到憤怒和失望。彼時的佛羅倫斯,雖然文藝復興盛期的輝煌已成明日黃花,但在大公的專制政府的管理下,仍維持著經濟和文化上的繁榮局面;只不過在歐陸範圍內,政治實力平平,而不得不站在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宗國的一方。這就導致它與威尼斯長期處於對立緊張關係。

       伽利略的出走自然成為朋友眼中的「背叛」。他的一位哲學家朋友切薩雷•克萊默尼尼向他借過一筆錢,卻由於愛慕虛榮,鎮日追求羅馬教廷樞機那樣的豪奢生活,故而無力還錢。他在得知伽利略要離開的消息後,便大談特談伽利略如何背叛了威尼斯、又如何曲意迎合羅馬教廷云云,為此他略施懲罰,絕不還錢。

       也有朋友如薩格萊多者,憂心伽利略的性格和未來。他們深知伽利略雄辯滔滔,充滿攻擊性,尤喜窮追猛打,經常開罪圈內人。佛羅倫斯實乃是非之地,政治上的危險無處不在,並不是學院之人的安心之所。伽利略大可以留在帕多瓦接著過明星教授的生活,沒必要「蹚渾水」。

       但伽利略不這麼看。他認為威尼斯地區是邊陲之地,政治上的盟友則是遙遠的英格蘭、法國以及那些德國新教徒。而他的思維是地道的佛羅倫斯人思維,習慣上認為只要讓王公貴胄看上自己,便有機會進入羅馬的世界,從而成為自然哲學界的「一哥」。

伽利略展示望遠鏡

成為教會的眼中釘

       自1610年秋到佛羅倫斯履新以來,伽利略的生活非常優渥,研究環境允稱理想。他終於有能力支出一筆不菲的「叩門費」,把兩個女兒送入了修道院。還出錢為妹妹的孩子提供嫁妝、籌辦婚事;弟弟的出路也沒少花錢出力;與兒子之間雖不乏衝突,卻也盡力幫他找到謀生的職位。

       好景不長,敵人發力了。當時的佛羅倫斯,主教轄區的在俗教士(secular clergy)中不乏伽利略的擁躉,他們對伽利略念茲在茲的哥白尼學說充滿了好奇之心。當地的修道院如本篤會,亦不乏私淑伽利略的修士,其中幫助伽利略搞研究的也所在多有。

       但把持布道壇的託缽僧團,特別是方濟會和道明會,則對伽利略思想大為反感。他們成為攻訐伽利略的急先鋒。自中世紀以還,道明會素來為宗教裁判所提供判官,他們秉持託馬斯進路,對任何有可能傷及教宗權威的學說思想異常敏感。宗教改革爆發後,率先與馬丁•路德論戰的便是託缽僧團的菁英。兩造上演了一場奧古斯丁思想與託馬斯主義之間的激烈交鋒。但交手後,路德的奧古斯丁進路佔盡了上風,羅馬教廷的理論準備明顯不足。

       時間推移到伽利略時代,情況發生變化。隨著羅馬教會專制權威的加強,託馬斯進路雖經歷復興,卻也日趨封閉。任何科學或哲學上的爭鳴,一旦有可能影響世人對教會和上帝的理解,便會被拽到神學教義的層面中攪渾。哥白尼、布魯諾就是明證。儘管伽利略是走「中庸路線」的哥白尼信徒,但時代的大背景已悄然轉換,加之他風頭正勁,影響力巨大,自然成為眾矢之的。當初朋友們勸他三思而行,他卻執意認為只要有佛羅倫斯大公的奧援,便可安然無恙。伽利略太天真了。

       實際上,託缽僧團並不真正懂得伽利略科學研究的精妙之處,他們也無意探究。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讓伽利略名譽受損,從此閉嘴。但在與伽利略公開辯論而未佔任何上風的情況下,便開始散布流言,冀圖從政治上打垮他們的眼中釘。

       當時真正能把握伽利略思想的乃是16世紀誕生的新派修會——耶穌會。此時的耶穌會與依納爵•羅耀拉剛創建時的那個團體,已大為不同。他們在神學、文化乃至科學方面創見甚多、影響甚巨,然由於會內的第四誓願(絕對服從教宗)恰好與教會中央集權發展態勢重合一處,故而深受其累,在思想和智識上漸而失去活力。特別是1616年哥白尼著述上了教廷官方禁書目錄之後,耶穌會迫於壓力不得不支持折衷地心說與日心說的第谷天文體系。雖然會內不乏個別人士支持伽利略,但整體上他們不能不採取敵視的姿態。

拜謁教宗,能否徵服羅馬?

       從佛羅倫斯履新開始以迄1620年代,由於威望卓著,加之屢有貴人蔭庇,伽利略一步步走來,可謂有驚無險。這期間,耶穌會士、羅馬教宗的文膽貝拉明樞機,考慮到伽利略的聲望以及打擊他有可能會給教廷和耶穌會帶來聲譽上的損害,故而只是去信警告,叮囑其注意言行,不要公開講授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

教宗保羅五世

       不少朋友一再提醒要小心行事,但伽利略不為所動,抓住時機,經同為佛羅倫斯人的巴爾貝裡尼樞機牽線搭橋,於1611年親赴羅馬。在羅馬教廷,與教宗保羅五世(1605-1621)及一眾顯貴攀談暢飲,席間向眾人展示望遠鏡的奧妙所在,贏得掌聲無數。在羅馬期間,聲望卓著的天文學研究團體頻頻與伽利略切磋討論;他還經舉薦,榮膺林嗣科學院院士。可以說,伽利略的聲望達到了頂點。一時間,連友人們也覺得他們的摯友徵服羅馬指日可待。

       1623年8月6日,巴爾貝裡尼樞機帶上三重冠,成為烏爾班八世(1623-1644)。伽利略受邀赴羅馬參加加冕典禮。但伽利略年近六旬,身體每況愈下,多次生病,家中瑣事不斷,因此翌年才趕赴羅馬。1624年4月下旬,甫抵「世界之都」的頭一周,他就真切地感受到身體已大不如從前,無法自如應付奢華卻又危險的宮廷生活。

       這種情形下,伽利略覺得在離開羅馬之前唯一要做成的事,就是勸說教宗讓他重新公開討論哥白尼思想。其間,他六度拜謁教宗;同時還有一位樞機代表伽利略與教宗疏通此事。烏爾班八世非常狡黠,他的回覆是:教廷並沒有譴責哥白尼學說是異端思想,但無論如何也不應隨意討論和散播他的日心地動說。伽利略聽聞,深感欣慰。6月16日離開羅馬的當天,他對未來的研究仍充滿了希望。

名篇問世,災難襲來

       1632年2月21日,伽利略的名篇《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幾經周折,終於問世。是書採用三人對話體來申說哥白尼體系的價值以及託勒密體系的謬誤,內容深邃,文筆俊美。由於託斯卡納地區爆發瘟疫,兩本樣書遲至5月才出現在羅馬。之後,刊印的多本《對話》在羅馬的市面上流傳開來。但風雲突變,教會當局準備抵制《對話》,他們開始安排由神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檢視伽利略書中的思想理路。

被教會審查的著作

       為此教宗大發雷霆,因為他發現伽利略根本不聽話,並未在書末說明哥白尼體系無法證明為真理。他責成耶穌會參與處理伽利略的問題,要求宗教裁判所準備審問。

       消息傳到佛羅倫斯,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地的研究人員情緒激動,抗議羅馬的決定。佛羅倫斯大公更是強調,《對話》乃伽利略題獻給自己的作品,更何況他是佛羅倫斯的僱員,羅馬不應傳喚審訊,禁止該書流通足以解決問題。

       但烏爾班八世這個佛羅倫斯人,在關鍵時刻根本不買老鄉的帳。在他眼中,伽利略的價值只在於用來榮耀權威;一旦觸及敏感的教義問題,傷及自身利益,老鄉就不再有任何價值。這位教宗雖然長得英俊瀟灑,心腸卻相當歹毒,越是有人求情,就越激發他的怒火。他必欲除之而後快。

教宗烏爾班八世

       尤有進者,同年9月,由於宗教裁判所重新評估1616年哥白尼案的卷檔,伽利略的事情就再也無法大事化小了。在羅馬教廷眼中,《對話》就是要給異端哥白尼翻案,故而其心可誅、其行必懲。此時的伽利略年近七旬,身心脆弱。他去信教廷,告知託斯卡納瘟疫流行,自己年邁體弱,且素來信仰虔誠,哀求免除羅馬的審問。但教宗斷然拒絕,要求伽利略至遲一個月後務必前來受審。同時,從政治層面恫嚇佛羅倫斯大公,讓其閉嘴。伽利略被佛羅倫斯拋棄了。

「異端」悔罪:與哥白尼體系劃清界限

       1633年1月20日,伽利略離開家鄉。由於瘟疫肆虐,25天後才到達目的地。甫抵羅馬,便住進了佛羅倫斯大使的官邸,同時教會告知不準外出,也不許隨意見人。伽利略身體異常虛弱,兩腿鎮日疼痛,每夜都無法安睡。他有時在深夜哭嚎,讓周圍的僕人心碎不已。4月8日,他被告知要轉移到宗教裁判所的候審室。當時宗教裁判所允諾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且不會對房門上鎖。但伽利略的精神還是垮了,大使官邸的一個朋友一度擔心他會就此一命嗚呼。

同月27日,教廷派宗教裁判所的資深判官馬庫拉諾與伽利略面談。馬庫拉諾希望伽利略儘早承認錯誤,當眾悔過,以免遭皮肉之苦。伽利略則否認指控,也不提悔過的事,而是一再聲稱自己只是談論和運用了哥白尼學說,並不是真正的哥白尼支持者。馬庫拉諾則提醒伽利略:倘若一再虛與委蛇,地牢之苦恐難逃脫。但伽利略仍然沒有投降。

       就此,耶穌會開始發力。他們就伽利略著述中的一些話語添油加醋,認為伽利略反對官方教義中的「化體說」。馬庫拉諾告知伽利略,此說一旦成立,他就會被視作為新教徒,這將是極為嚴重的異端罪。倘伽利略乖乖交代問題,公開與哥白尼體系劃清界限,虔誠悔過,保證永不再犯,那麼性命是可以保住的。

       脆弱不堪的伽利略屈服了。他在教廷當著眾樞機的面,穿著白色悔罪服,籤字畫押,向世界告知自己的罪與錯。他的悔罪書即刻送往天主教世界的各個角落,由教廷代表召集各地教師、研究人員及貴族權臣,當面大聲宣讀,以儆效尤。

伽利略在樞機會議上(明顯是後人的杜撰,為了體現伽利略的不屈不撓)。

在軟禁中度過餘生

       本來按照教宗的意思,伽利略要在宗教裁判所的監獄中服刑。但經過多方疏通,伽利略被解往美第奇別墅軟禁。那是他16年前度假的地方,如今卻成了牢房,人生就是這樣難以預料。同年酷暑,教宗最終同意將伽利略轉押錫耶納,由當地主教負責軟禁事宜。在錫耶納,很長一段時間伽利略都無法入睡。據說他半夜的時候,一會兒哭嚎,一會兒喃喃自語,讓周遭的僕人不勝唏噓。不過當地主教待他不薄,不僅允許一些友人,如寫過《太陽城》的康帕內拉,來探望伽利略,還給他們提供美酒珍饈。久而久之,伽利略身體有所好轉,人也胖了許多。

晚年伽利略

       1633年年底,伽利略獲準回到佛羅倫斯就醫,並在那裡繼續軟禁的生涯。

       晚年的伽利略逐漸失去了視力,但較諸布魯諾,他是幸運的。畢竟他還有女兒和朋友的陪伴,學生也在各地默默地傳播著他的學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伽利略在400年前看到了真實的太空,為何此後卻沒有了消息?
    作為第一個發現木星衛星的伽利略,又是如何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大眾知曉的呢?木星的衛星中,有四個較大的衛星,全都是四百年前的伽利略首先發現,他根據發現的順序命名了這些衛星,所以這些衛星的排名不是按照質量和大小來排序。
  • 相對論正傳(3):為什麼伽利略能破解了教會神學的珍瓏棋局?
    地球上的物體由水、土、火、氣組成,其中地球上的重的固體液體是由水和土組成,而氣體這些輕的東西由火和氣組成,而日月星辰這些天體則由純淨的以太組成(教會趁機把上帝安插在天上,並用神聖的以太來凸顯他的不一樣)。並且,地球上的粗俗物體跟天上的純淨物體遵循著不同的規律。
  • 新發現的信件表明,伽利略也為教會低頭
    在最初的一封信中,伽利略·加利雷(Galileo Galilei)首次提出了他的論點,反對教會關於太陽繞地球運行的學說。它的發現和分析,揭示了1633年導致這位天文學家被譴責為異端邪說,的傳奇故事的關鍵新細節。這封長達7頁的信是1613年12月21日寫給朋友的,署名為「G.G.」
  • 伽利略:是什麼讓信奉真理的他拜倒在教皇腳下?
    在他之前,另一名科學家,也就是他的朋友布魯諾因為發現宇宙無限而被教會處死,他親眼見證了朋友在火刑架上被焚燒。在當時,伽利略已經開始用天文望遠鏡觀察複雜天體,為他提供這些優渥條件和良好生活環境的正是他的資助人,他的學生——美第奇家族費迪南多二世大公爵。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
    在數不勝數的經典中,是否還有空間為伽利略寫一本新的傳記?天體物理學家Mario Livio打賭可以。他的《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旨在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鼻祖和他的發現置於現代科學和社會背景下,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他特別指出,伽利略在17世紀因其科學主張而面臨的異端指控,在今天科學否定論者的譴責中也有對應。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
    在數不勝數的經典中,是否還有空間為伽利略寫一本新的傳記?天體物理學家Mario Livio打賭可以。他的《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旨在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鼻祖和他的發現置於現代科學和社會背景下,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他特別指出,伽利略在17世紀因其科學主張而面臨的異端指控,在今天科學否定論者的譴責中也有對應。
  • 「近代科學之父」的伽利略,給了歐洲黑暗時期,致命的一擊
    之後在義大利伽利略的橫空出世,給了託勒密的宇宙秩序以致命的一擊。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布魯諾的壯烈犧牲,更刺激了伽利略追去真理的決心,為了證實和傳播「日心說」,伽利略用盡了畢生的精力。
  • 新發現的伽利略親筆信解密,他偽造信件究竟是為了科學還是妥協?
    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因其對天主教會的抗爭,幾個世紀一直受到人們的讚譽。他主張地球圍繞太陽移動,與當時的教會教義有直接的矛盾衝突。但是最近在倫敦皇家學會發現了一封遺失已久的信件,表明伽利略試圖軟化他最初的主張,以避免激怒教會。今年8月,義大利貝加蒙大學科學史博士後薩爾瓦多裡奇拉多訪問了倫敦,在多個英國圖書館中搜索伽利略作品的手寫評論。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虎嗅網
    他的《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旨在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鼻祖和他的發現置於現代科學和社會背景下,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他特別指出,伽利略在17世紀因其科學主張而面臨的異端指控,在今天科學否定論者的譴責中也有對應。伽利略1564年出生於義大利比薩一個家道中落的知識分子家庭,後來在比薩大學攻讀醫學。但他很快就放棄了,轉而研究數學,那是他永恆的激情所在。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伽利略的發明與發現
    但是,他的有爭議的理論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和理解太陽系以及我們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這導致了他與天主教會的嚴重衝突以及對他的成就的長期壓制。伽利略發明了第一座望遠鏡伽利略並沒有發明望遠鏡——它是荷蘭眼鏡製造商發明的—但是他對它做了重大的改進。在了解了荷蘭的發明後,他自己開發了自己的一個發明,自學了如何磨削鏡片。
  • 伽利略手指在義大利展出
    義大利伽利略博物館展出的伽利略手指  東方網6月9日消息:義大利伽利略博物館定於10日開館,展出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的遺物,其中包括他的兩根手指和一枚牙齒。  這家博物館位於佛羅倫斯,原名科學歷史博物館,經兩年翻修定於10日重新開館,更名為伽利略博物館。  伽利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他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進而證實日心說,因而遭受天主教教會迫害。  伽利略1642年逝世時,教會禁止將他下葬於教堂等「聖地」。近一個世紀後,人們舉行儀式,重新安葬伽利略。
  • 伽利略的新發現
    他通過一系列的運算,告訴炮手要命中一個已知距離上的目標瞄準器。需要抬高多少?就這樣,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奧秘慣性。伽利略的科學發現,被比薩大學的教授們認為是一種狂妄的表現。在他們看來,所有的科學問題,都已被亞里斯多德徹底解決了,因而拼命攻擊伽利略。伽裡略憤然辭去比薩大學的職務1592年,伽利略移居威尼斯。在友人的幫助下,他來到帕圖亞大學任教。
  • 理學家、數學家伽利略的成長故事
    據說他的祖先是佛羅倫斯很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到了他的父親伽利略·凡山杜這一代,家境日漸敗落。凡山杜是個很有才華的音樂家,生前出版過幾本牧歌和器樂作品,他的數學也很好,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和英語,但是美妙的音樂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數學才能也不能給他謀到一個好職位。大約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離比薩城不遠的佛羅倫斯開了一間賣毛織品的小鋪子,這完全是不得已的辦法。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教會審判伽利略伽利略為什麼會受到審訊呢?因為伽利略早在1597年,便已經宣稱「擁護哥白尼的學說」。於是,伽利略覺得輕鬆了點,開始寫作《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學說的對話》。在這本書中,伽利略巧妙地聲稱把哥白尼學說當作「一種純數學假說來敘述」,居然騙過教會的檢察機關,於1632年1月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出版。這本書通俗易懂,是用義大利土語寫成,採用對話形式,說理簡明扼要,宣傳了哥白尼的觀點。它出版後,受到讀者歡迎,同時,也引起了教會的注意。
  • 伽利略案件得到平反
    伽利略是17世紀的頂級人物,對科學是巨大的,他是比薩大學教授,因為執著科學,所以天主教會肯定不幹,就來迫害。因為伽利略也支持哥白尼,他的著作《星宿的信使》就是例子,這時候紅衣主教貝那寧警告他觸犯教義,只要承認就會沒事,否則就是你末路。
  • 從亞里斯多德到伽利略,我們的宇宙觀是如何發展的?
    他們宣稱在這之後各種災難將會接踵而至,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購買教會的「贖罪符」。不少人為了躲避那根本不存在的災難,要麼抓緊時間行樂,要麼購買「贖罪符」,導致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此時的哥白尼正在和朋友研究兩星會合的問題,他明確地指出了教廷的錯誤,並給出了自己推算的兩星會合的日期。最終兩星會合出現的時間點,比教廷提供的日期早了一個月,卻和哥白尼推算的日期相差無幾。
  • 科普丨 伽利略用望遠鏡到底看到了什麼秘密?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朱斯託·蘇斯泰曼斯所作的伽利略肖像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士每拿教會時期,教會進入試煉和逼迫的深淵裡。復活的主基督在信中對自己的介紹,隱含著祂對士每拿教會的憐憫和鼓勵!主耶穌表明祂是太初的道、自有永有的生命大能者!是為我們信心創世成終的救主!他為世人「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 53:5]!主耶穌經歷過最慘烈的死亡,沒有人能勝過的死亡,唯有他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