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正傳(3):為什麼伽利略能破解了教會神學的珍瓏棋局?

2020-12-05 長尾科技

在上一篇《相對論正傳(2):為什麼一定要燒死布魯諾?你不曾了解的神學》裡(平臺沒有可以去公眾號找),我們了解到中世紀的教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更好的「統一」民眾的思想,把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思想和自己的神學進行了進行了大融合。而且這種融合做得還挺成功,咋一看還真以為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理論是在給他們證明上帝的存在。

中世紀民眾的眼裡,世界是這樣一幅圖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圍著地球轉。地球上的物體由水、土、火、氣組成,其中地球上的重的固體液體是由水和土組成,而氣體這些輕的東西由火和氣組成,而日月星辰這些天體則由純淨的以太組成(教會趁機把上帝安插在天上,並用神聖的以太來凸顯他的不一樣)。並且,地球上的粗俗物體跟天上的純淨物體遵循著不同的規律。

為什麼蘋果會往地下落呢?因為任何物體都有「趨向於自己的特有空間」,並且尋找自己天然處所的的本性,所以重的東西往下掉,輕的東西往上飄。蘋果屬於重的物體,因此日然而然就應該往下落,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

怎麼解釋物體運動的快慢呢?物體通過的介質越稀薄,運動的越快,反之越慢;物體受到的力越大,運動越快,反之越慢。

為什麼日月星辰都圍著地球轉呢?其實,不管是日心說還是地心說,在古希臘時期就都有人提出。大天文學家託勒密之所以最終選擇了地心說,主要是因為如果日心說是對的,那麼地球就在圍著太陽做高速運動。那麼地球表面的氣體為什麼沒有被「甩」出去?為什麼我們人類無法感覺到在旋轉圓盤中那種要被拋出去的感覺?這問題他無法給出解釋,而地心說即便有些數據不夠精確,他可以通過添加本輪均輪來讓他們跟實驗數據契合,在那些年代,這種精度足夠解釋普通人能夠觀察到的一切了。

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有了這些理論基礎,中世紀的普通民眾很難挑出有什麼不妥。因為這樣的一套邏輯確實可以解釋平常生活看到的一切,加上教會對這些大肆渲染,即便普通人感覺哪裡不對,他也很難確切地指出哪裡不對,並且指出對的又應該是咋樣的。

神學的婢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現在引以為傲的科學,在歐洲這篇原本就很注重科學的土地上,竟然以這樣的方式統治了人們的思想將近兩千年。

我們再把時間拉回到古希臘,拉回到那個西方科學開始萌芽的時候。

假設你是一個非常聰明並且善於思考的智者,你抬頭往天上看,你看到日月星辰圍東升西落,你可能會覺得他們都圍著地球轉,或者是地球圍著太陽轉。

你再看看地球,地球上有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你可能會覺得萬事萬物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東西組成的,但是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是什麼呢?顯而易見的是水、火和土,因為他們確實非常不一樣,石頭通過某種方式最終也會變成土,如果還考慮一些風、水蒸氣之類輕的東西,可能也會把氣加進去。在中國,五行學說創立的時候金屬已經很常見了,所以加入了金,另外還加了一個木。你甚至也可以像「德謨克利特」那樣,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一樣的原子組成,它們的差別只是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管怎麼樣,關於世界到底是如何組成的,是如何運轉的,你可以認為它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的,五行相生相剋;也可以認為它是水、火、土、氣組成的,它們有尋找自己天然處所的本性;也可以認為世界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差異只是它們的排列方式。而當神學也加進來之後,他們也可以認為世界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在天上默默的操縱著一切。

大家想想,雖然都是尋找世界的本源和規律,但是這些東西跟我們讀書的時候學的物理學有什麼不同?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典型代表,那麼上面的這些解釋像物理學的風格麼?

不像

沒錯,雖然同樣是在尋找世界的組成和規律,上面的那些只是哲學,而非科學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提出一套宇宙的「解決方案」,提出一些運行的規律,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這種情況在中世紀神學加入之後變得更加混亂。因為沒有一個共同的判定基礎,所以,即便是不同的人聚到一起辯論,最後也只是比誰的口才更好,討論不出個所以然出來。

中世紀的神學藉助教會的勢力變成了權威,權威這樣說,其他人幾乎就沒法反對了,教會就這樣布了一局無人能破解的珍瓏棋局,而把整個自然科學都變成了神學的婢女。

阿基米德的徒弟

其實,古希臘的大哲學家、科學家裡,除了後來被教會奉為正宗的亞里斯多德以外,還有一個巨匠:阿基米德。跟亞里斯多德的依靠思辨來找答案不一樣,阿基米德主張用數學和實驗來尋找世界的規律。

公元前212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羅馬士兵殺死。後來教會出於自身考慮選擇了亞里斯多德,拋棄了阿基米德,從而讓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失傳了將近2000年。

復活阿基米德思想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伽利略

文藝復興之後,科學家們就都在思考如何獲得準確知識,伽利略意識到像哲學家們那樣爭來爭去永遠不會有結果,於是他轉而去尋找其他的思路。如果要問在各門學科裡誰最能得到清晰準確的結論,那毫無疑問是數學了。歐幾裡得從五個公設出發推導出來了幾百個精確無誤的命題,這種精確性跟哲學家們的那種含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秉著「事實勝於雄辯」的原則,伽利略不相信任何人主觀臆斷的想法,因為我們的直覺太不靠譜了,真正可以相信的只有客觀的實驗

就這樣,伽利略把研究物理學的風格從哲學家的主觀臆斷和爭論變成了科學家的數學和實驗,真正意義上的近代科學就此誕生

為什麼科學如此靠得住?為什麼同樣是玄乎其玄的事情,從神學家的嘴裡說出來我們不信,但是從科學家的嘴裡說出來卻深信不疑?因為科學的根基就是精確無比的數學和客觀存在的實驗,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商量和懷疑的餘地,也不存在主觀臆斷的可能,所以它可以做到十分準確。

而伽利略正是近代科學家裡第一個使用這種方法的人,所以我們稱伽利略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而科學也正是從伽利略這裡開始,跟之前的哲學神學徹底劃清了界限,從此自立門戶,飛速發展。

伽利略的破局

有了手握「數學+實驗」這種神兵利器的伽利略,破解教會神學的珍瓏棋局就輕而易舉了。

你說日月星辰一層層的圍著地球轉。我懶得跟你爭,我造一臺望遠鏡自己去看,看到的結果啪啪啪打臉了。

你說重物落得快,輕物落得慢。我懶得跟你爭,我拿一個重物一個輕物同時落下,結果顯示它們是同時落下的,又啪啪啪打臉。我不僅要研究重物輕物誰落得快,我還要研究它們具體的落體數學公式。

你問為什麼如果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表面的氣體沒有被甩走,地球表面的人沒有感覺要被拋出?我把你關在一艘勻速運動的大船上,你也感覺不到船在動,一樣的道理,這叫相對性原理。

你說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我懶得跟你爭,我在很光滑的斜面裡研究光滑小球的運動,沒有受什麼力它一樣運動得很high,又啪啪啪打臉。

……

結語

伽利略在科學史上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最大的貢獻不是啪啪啪打臉了亞里斯多德,而是把「數學+實驗」這種方法引入了科學研究,讓科學徹底跟哲學神學劃清了界限。後世的科學家們無不是研究伽利略的這種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然後迅速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科學革命。

所以,伽利略是現代科學之父

我們從現在回望科學史的時候,常常會低估以前科學家們的工作難度,因為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站在上帝視角,覺得那些東西應該是非常簡單而且理所當然的。但是,一旦你設身處地的站在當時的環境裡想想,然後再想想這些科學家們做的事,你就會被他們的勇氣和天才所震撼。

而伽利略,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公眾號相關文章:

《相對論正傳(2):為什麼一定要燒死布魯諾?你不曾了解的神學》

《相對論正傳(1):這個系列的故事要怎麼講?》

相關焦點

  • 了解了面對珍瓏棋局的眾生相,也就明白了每個人對應的命運結局
    了解了面對珍瓏棋局的眾生相,也就明白了每個人對應的命運結局文/無計讀書眾所周知,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除了那些引人遐想的武功描述,還有很多關於琴棋書畫的橋段描述,增加可讀性的同時,很多橋段也對於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今天給大家說的就是在《天龍八部》中最著名的珍瓏棋局。
  • 還原伽利略︱在教會的淫威面前,他屈服了
    對於伽利略遠走佛羅倫斯這件事,朋友們大多感到惋惜,其中也不乏憤怒的聲音。       帕多瓦是威尼斯政府管轄的地區,政策上與威尼斯保持一致。當時的威尼斯與羅馬教廷之間就地方教會權力的使用與監管等問題,時相覬覦,衝突不斷。就在伽利略出走的四年前,亦即1606年,衝突升級,教宗下令禁止威尼斯全境的聖事活動,這就相當於切斷整個地區與上帝的「聯繫」。
  • 神學爭議丨教會為什麼不經歷末七大災難
    約翰福音14章3節,耶穌應許門徒: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等教會中外邦人的數目滿了,復活的主基督將二次再來在空中迎娶教會。使徒行傳記載,復活的主升天時,由於聖靈還沒有降臨,因此,門徒見主被接走了,心中空落落的如同沒娘的孩子!他們傻傻地定睛望天,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的使者站在旁邊,對門徒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 新發現的信件表明,伽利略也為教會低頭
    在最初的一封信中,伽利略·加利雷(Galileo Galilei)首次提出了他的論點,反對教會關於太陽繞地球運行的學說。它的發現和分析,揭示了1633年導致這位天文學家被譴責為異端邪說,的傳奇故事的關鍵新細節。這封長達7頁的信是1613年12月21日寫給朋友的,署名為「G.G.」
  • 為什麼科學能夠戰勝神學?因為科學方法更可信
    因此古希臘深化能為大都數人「接受」就不奇怪了。隨著古希臘的對外擴張,古希臘文化也傳遍了歐亞非大陸,成為了歐洲文化的源泉。哲學優於神學的一點是,哲學的思考要符合邏輯,邏輯是哲學的基礎,而神話故事不需要任何的邏輯。為什麼更有道理的哲學沒有發展起來?反而被毫無道理的宗教在中世紀佔了上風?
  • 海淘+會員電商:考拉海購的「珍瓏棋局」
    考拉重新整理了黑卡權益,濃縮到了十項,劉鵬認為消費者看的不是權益多,而是權益質量,這一點我也深以為然,這兩年電商競爭的各種玩法確實太複雜了,簡單粗暴的打折補貼和優惠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在十大會員權益上,黑卡的打折優惠加消費金補貼加購物券補貼加稅和物流費補貼以及生日券補貼,總共達到了3808元,是開卡費279元的十幾倍,消費者肯定不會吃虧。
  • 科學盡頭是神學?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為什麼晚年去研究了神學?
    事實上,世界上還有很多現象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就比如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有合理的解釋。然而一些在科學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神學看來卻不是什麼大事,很多科學不能解釋的問題用神學卻能輕易的解釋。
  • 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軟禁,宗教神學在當時已經戰勝科學?
    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軟禁,宗教神學在當時已經戰勝科學?宗教可以戰勝科學嗎?在某一個時間段,確實是有可能的。別說是在古代,在21世紀,戰勝科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一些亞洲中部國家,是不允許教授進化論的,因為這種科學理論違背了教義。
  • 為什麼天主教會用火刑燒死布魯諾,但只判處伽利略軟禁?
    伽利略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科學家,他之所以被宗教法庭所刁難,主要是因為在他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中,他通過一個名叫辛普利西奧的人物提出了教皇支持的宇宙地心模型,而辛普利西奧被塑造成了一個白痴。不用說,教皇並不喜歡被稱為白痴。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比如我們認為三維空間是由長寬高構成的,也就是面構成的,可是,零維度的點和一維的線,在理論上都是人類不可見和無法感知的,可為什麼人類無法感知的點和線構成了人類可見的面,繼而構成可以感知的三維立體空間呢?所以這依然是基於一種先驗的抽象的理論,或者說思想突驗。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伽利略開啟了天文學新時代
    當年11月30日,伽利略把一臺新奇的機械對準夜空,看到了一些地心說無法解釋的現象。1608年,在荷蘭的小眼鏡店中,一位叫做漢斯·利博西(Hans Lippershey)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透鏡放在了一起。在某個角度和距離下,他發現遠方的物體變近變大了,這就是世界上第1臺望遠鏡。
  • 教會學校:中世紀歐洲「免費」的基礎教育,是如何實現的
    中世紀歐洲哥白尼和伽利略等天文學家和科學家的遭遇,讓我們把教會看成了中世紀歐洲反智的總指揮部,教會仿佛成了宣揚愚昧的後臺,然而揭開歷史的面紗,我們卻會驚訝的發現,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學校是在衰落的希羅文明,和文藝復興期間維護歐洲文明火種的根基,是歐洲一切近現代教育的發源地,教會做為阻礙理性知識傳播的主要推手,又是基礎教育醞釀的溫床。
  • 人死能復生?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終於證實
    在高深的天文物理學領域,最讓大家牢記的大腕當屬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三位天才,這三人為人類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他們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關聯性,解密了天大的奧秘,你卻不能認為這是巧合。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3月14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前期提出的相對論特別是狹義相對論以及其他重要的科學理論,對人類科學文明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 西方教會大分裂,進一步推動大公會議運動,經院神學該如何發展
    一方面,一些神學家繼續經院神學的傳統;另一方面,一些學者回顧過去,在古代智慧中尋求指引與啟示,他們促成了文藝復興。今天小編就想和大家了解一下關於經院神學的後期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他們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在當時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文藝復興的開始,對於經院神學的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印象,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探究一下當時的情況吧!經院神學在託馬斯·阿奎那那裡達到頂峰之後便有了三個特點。
  • 新發現的伽利略親筆信解密,他偽造信件究竟是為了科學還是妥協?
    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因其對天主教會的抗爭,幾個世紀一直受到人們的讚譽。他主張地球圍繞太陽移動,與當時的教會教義有直接的矛盾衝突。但是最近在倫敦皇家學會發現了一封遺失已久的信件,表明伽利略試圖軟化他最初的主張,以避免激怒教會。今年8月,義大利貝加蒙大學科學史博士後薩爾瓦多裡奇拉多訪問了倫敦,在多個英國圖書館中搜索伽利略作品的手寫評論。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無知破碎者"伽利略:如何一步步顛覆人類認識?
    他製作的一些望遠鏡被保存在佛羅倫斯的伽利略博物館中。他的首個望遠鏡長90釐米,寬3.8釐米,由木頭和皮革製成,一端帶有凸透鏡,另一端帶凹面目鏡。透過望遠鏡,視野很小,就好像在一根一臂之長的長管末端看到一團硬幣大小的昏暗光圈,只能辨認出模糊的影像。如果拿著這個望遠鏡的仿製品看向大約90米遠的建築物,可以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磚塊細節。
  • 從亞里斯多德到伽利略,我們的宇宙觀是如何發展的?
    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藉口,宇宙觀的改變所能帶來的影響,牽扯到的利益關係,以及其中的複雜程度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地心說體系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統治著人類宇宙觀的學術體系是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地心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