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牛群,喜歡相聲的朋友並不陌生。生於1949年的天津,是家中老么,憑藉自己的聰明勤奮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隨後進入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從事相聲創作表演。即使在相聲這條道路上,牛群也並非我們所認為的那麼輕鬆。質疑、冷眼,所遭受到的打擊不計其數。
但是牛群並沒有放棄,他迎難而上,不懼艱苦,與馮鞏聯手最終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牛群並不是一位安於現狀的人。
在走紅後沒有止步不前,他學習攝影掌握多種技能,開闊自己的眼界。不僅如此,牛群還擔任了縣長,為那個貧困的小鎮付出全部心思,捐款400多萬元。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牛群的真情付出卻被當地村民認為是不安好心,非但沒有感激還將牛群舉報,認為他貪汙錢財。
人心涼薄,真心付出卻要報之以惡,人性的醜惡在牛群傾心付出後被凸顯的淋漓盡致,難道善意已然不能存活於世了嗎?
2000年已經51歲的牛群突然從娛樂圈的相聲界消失了,趕赴安徽的一個小縣—蒙城,在這裡成為該縣的副縣長。
初到此地,牛群看到村子十分落後,道路泥濘不堪,房屋破破爛爛,連一個學校也沒有,孩子們幾乎沒可能接受到教育,簡直是不能用貧困來形容的貧困。
村子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靠飼養的牛來供給,但這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能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善良的牛群不忍心再看到這裡的人民受苦。
他想要改變當地的經濟狀況,於是決定自掏腰包建廠,並且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為當地吸引贊助商,籌資高達400多萬元。
不僅如此,牛群還自己花錢改造當地基礎設施,想要讓當地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適一點。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地的村民並沒有感激牛群的做法,反而認為他一個有錢有權的人,不可能會好心的來到這個貧困的鎮上做貢獻,一定是另有圖謀,不安好心。
甚至還有的村民跑到當地政府那裡舉報,說牛群貪汙錢財,為官不正,希望有關部門去檢查一下。
可憐的牛群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番善舉居然被大家說成是動機不純的貪官,最後寒心地找來當地政府進行核查,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是這件事也讓牛群徹底失望,離開了蒙城從此不過問政事。牛群的善良當了祭品,被一群心底黑暗的魔鬼吞噬,還落下個不清白的罵名。
世界的不公就在於你的付出並不會總是像你想的那樣得到回報,可能根本就得不到回報,可能完全是相反的結局。就如牛群一樣以愛治鄉,鄉卻報之以惡。
魯迅先生曾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這句話完美呈現在牛群幫助的那群人身上,自己不思進取,被那可笑的封建觀念所束縛固步自封,不願意相信別人,最終也就只能在貧苦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這同時也展現出環境下對人的影響,對人生世界觀的影響。牛群生活於比較開放的家庭環境中,所以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始終都充滿了激情與活力,願意放棄自己的財富投身於扶貧攻堅的艱苦工作中,這是一種較為無私奉獻的大格局。
而那些貧困縣的村民,因為長期所處的環境影響,使得他們的格局都十分狹小,只能看到自身眼前的巨小利益。自私、無情、冷漠、猜忌是他們的個性,對待那些突如其來的善意不是選擇去接受,而是逃避,甚至是摧毀。
這也就是牛群傾家蕩產也暖不回村民的心,從他們幼時起就形成的格局觀,根深蒂固無法剔除。這也就培養出了一群自私自利,故步自封的人們。
而正是這,才將人性的醜惡凸顯的淋漓盡致。村民沒有感激之情,對牛群的傾力付出嗤之以鼻,還倒打一耙認為他懷有不好的心思。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過,一個功成名就的明星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何苦來到這麼一個貧困潦倒的小縣城裡過苦日子,有什麼東西值得浪費自己的時間?
究其理,不過是他們狹隘的心胸犯了混,渺小的格局觀作了祟。有的人憑藉自己的格局觀,飛黃騰達走向人生高峰;有的人卻因為自己的格局觀,自尋死路。
牛群的慘,在於他的傾力付出非但沒有得到回報,還被人"捅了刀子"。滿懷一腔熱血想要去為別人做點好事兒,後還被指認為是居心不軌。
這就好比如是醫生救治人命,可傷者卻要說成是你要取他性命。世間善意都被套上了邪惡的標籤,那麼邪惡是否就成為了善良?
不公的事情不會消失,可世間的真情也同樣不會。近年有起大學生扶老奶奶事件引起熱議:
這名老人是自己在街上犯病倒下,路過的大學生看到後不假思索前去扶老奶奶,但是這位老人非但沒有感激他,反而無奈是他將自己撞到在地,還要求賠償。
這件事情爆出後在網上引起熱議,很多人都說以後不敢再隨便扶哪個倒地的人。這些雖然都是小事,可是卻足以摧毀每一個有善心、有良知的人。
試想在這樣一種醜陋的社會下,還有誰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那這世間還有何溫度可言?
人間自有溫情在,即使有那麼多的負面消息,我認為我們依舊應該保持善良、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雖有牛群傾家蕩產募捐被舉報,但也有很多得知這件事情後背後默默支持鼓勵牛群的粉絲;雖然有大學生扶老奶奶被勒索,但後面也能查清真相,還大學生一個清白。
所以說,溫暖與真情始終都不曾遠離我們,面對生活,依舊要做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即使人性醜惡,也有善良的一面;即使社會不公,也有為你平反的一天。
人間仍有溫情在,灑滿世間正道中!
牛群的慘遇雖遭到當地鄉民的批判,但在後世之中,他依舊是我們心中的平民英雄。
可以說,他用自己的慘痛經歷,換取了成百上千人民的讚賞與嘉獎。日中則浪,月盈則食,究竟是慘是福,誰又能說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