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9月中旬過後,島城真正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對於那些愛好釣魚的人來說,這是絕佳的垂釣時節。隨著十一假期臨近,不少人已經開始為垂釣做準備了,弄點好魚餌自然也必不可少。在青島的海岸線上,便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扛著鎬、拿著鐵鍁和鉤子,跟著潮水的節奏,自己動手挖「萬能釣餌 」沙蠶。9月18日上午,記者便走近了海邊挖餌人。

    扛著鎬、鐵鍁的趕海人

    9月18日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棧橋附近的海灘,因為正值退潮,大片的海灘裸露出來。

    在棧橋東側的海灘上,記者就見到了3個挖魚餌的人 ,他們在距離岸邊較近的礁石旁停下來。今年66歲的劉大爺,戴著一頂白色的運動帽,一把鎬、一把鐵鍁,還有一根長約40釐米的鐵鉤,便是他挖魚餌的工具。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們挖的魚餌名叫沙蠶,是一種生活在海泥裡的動物,形狀跟陸地上的蚯蚓差不多。

    「挖沙蠶,必須得在有淤泥的地方,主要在礁石邊緣才會有。」劉大爺選了一塊1平方米的區域作為他這次挖沙蠶的地點 。只見他先把周圍的海水清理完畢,隨後甩開膀子,用鎬挖開下面的大塊巖石。記者看到,石頭的下面便是黑黑的淤泥,石頭移開之後,劉大爺再用鐵鍁一點點清理碎石。「之所以要準備這些工具,是因為礁石太多,而且沙蠶都在泥裡,必須花力氣挖才可以。」

    劉大爺告訴記者,挖沙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也是一個技術活兒。「想要挖到沙蠶,必須懂得潮水變化,什麼時候退潮、退大潮,時間一定要拿捏準了。」劉大爺告訴記者,在來海灘前,他都會看一遍海浪預報,確認退潮的時間。「我們就是跟著潮水走的人,啥時候退潮啥時候來,而且要在漲潮前挖到魚餌。」

    沙蠶一條能賣2塊

    在把那一小片海灘挖了近20釐米深後,劉大爺開始用鐵鉤小心翼翼地搜尋著。突然,一條褐色的長條動物出現在淤泥裡,劉大爺眼疾手快把它挖出來。「這就是我要挖的沙蠶」,劉大爺拿著它給記者展示,只見這條沙蠶足有20釐米長,身體上還長著許多毛茸茸的刺。

    「沙蠶身體非常軟,挖的時候必須小心,稍微一使勁便可能把它弄斷。」劉大爺一邊挖一邊告訴記者,長的沙蠶能長到幾十釐米,小的10釐米左右。據劉大爺講,沙蠶是極佳的魚餌,所以挖的人比較多。有些人挖是為了自己釣魚用 ,有些人則是為了進行出售。「就拿我剛才挖的那根沙蠶來說,如果賣的話值2塊錢。」

    在與劉大爺交談的1個小時裡,他已經挖了10條左右。「今天挖的已經算不少了,主要是選的這塊地方好,有時候挖這麼久,還挖不到5條。」劉大爺停下來喝了口水,他說不能歇太久,因為潮水一漲,他就得離開海灘。

    在距離劉大爺不遠的地方,記者看到了另一位挖魚餌的人,他姓羅,也在一塊礁石旁不停地挖掘,旁邊的一個小塑料盒裡,已經有三條沙蠶了。羅先生說,如今海灘上的沙蠶少了很多,四五年前,每次退潮幾乎都能挖1斤左右,現在能挖到三兩就不錯了。原來在這裡挖沙蠶的人,都轉移了目的地,跑到即墨沿海一線了。

[page]

    大肆挖掘會破壞生態平衡

    劉先生說,在延安三路上便有一家魚食店出售沙蠶。9月18日中午,記者便來到這家店打探一番。在這家店面較大的魚食店內,記者詢問有無沙蠶,店主人告訴記者暫時沒貨 。「你如果想要的話,得提前2天預訂。」店主人說,現在沙蠶數量很少,像市區的海邊能挖的地方不多了。就在交談過程中,一位前來買漁具的中年男子插話說:「市區的八號碼頭附近能挖到沙蠶,但必須得認識碼頭的人,不然人家不讓挖。」

    「如果買的話,沙蠶得多少錢?」記者問。「每斤得140元左右,只要提前預訂,我們就能保證有貨。」

    「有的專業釣魚者會乘船前往較深的海域大規模釣魚,用沙蠶釣5斤以上的魚很輕鬆。」一位市民說。

    挖沙蠶是否會帶來其他問題呢?9月18日下午,記者也專門採訪了海洋專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的徐奎棟教授就認為,如果為了魚餌大肆挖掘海灘,肯定會對當地的生態造成破壞。

    「沙蠶作為一種海洋生物,是維持海灘生態平衡的重要一分子,對保持海灘泥沙的營養物質起著重要作用 。」徐奎棟教授說,「海灘底下的淤泥,也是經過多年的沉積才形成的,遭到破壞後很難再復原,因此也會影響到在裡面生存的海洋生物。」

    據徐教授講,青島這種有沙蠶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因為它需要有海泥的海灘才可以生存。所以,一旦海泥被挖掘出來,即使漲潮時會重新撫平,也恢復不到原貌。

    文/圖  記者 李偉偉

◎小知識沙蠶是什麼?

    沙蠶,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底棲無脊椎海洋生物(蛋白質含量高達68%)。它是魚、蝦、蟹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優質活體天然餌料,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海鮮品,又是極好的釣餌,人稱「萬能釣餌」。同時,它還是生產海洋保健食品和抗癌、防癌、免疫及防輻射的海洋生物藥品的主要原料。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相關焦點

  • 退潮後很多人都來趕海,個個都是爆桶的節奏,住在海邊就是好
    退潮趕海這是很多海邊居民經常會做到的事情,退潮很多海鮮被遺留在海邊沙灘上,很多居民都知道這些海鮮的美味以及價值,從而帶著工具來海邊搞野挖海鮮,像是這一群人就如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生活在海邊,只要這海水一退潮,就會有很多人帶著桶扛著耙子到沙灘上去趕海,這沙灘裡隱藏著的海鮮非常多,看這些海邊人趕海,個個都是爆桶節奏就可以知道。
  • 海釣磯釣時沙蠶魚餌最受歡迎,但是以下這些,你都知道嗎
    海釣是非常讓人嚮往的,能夠很安靜的在海上或者海邊待上一天,都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海釣和平時垂釣,就有著很不一樣的區別了,因為這種作釣方法要根據你當時作釣的區域,和當時的環境和魚情魚種,甚至和當時的天氣季節,你要作釣對象魚的習性都有關係,根據這些因素,選擇合適的釣具和適合的魚餌,這樣你們才能釣上來你們想作釣的魚類
  • 退潮後海螺非常多,幾百人來趕海場面壯觀,小夥1個小時挖幾十斤
    對於有居住在海邊的朋友應該都是非常清楚,海邊村民那就是經常會在海水退潮的時候帶著工具到海邊趕海,趕海並不是將大海趕走,而是來到海邊沙灘上將退潮被困在海邊的海貨搞回家。退潮被困海邊的海貨有很多,其中要數海螺是最多的,不少海螺那就是非常美味,從而得到許多人的喜歡。
  • 福貓的屋 | 住在這裡,體驗趕海「炫富」
    趕海、挖沙、泡澡、拾貝...別悶在家裡了來私享海灘趕海挖螺即新鮮,又不花錢趕緊收下這份趕海攻略帶著家人出發吧!打麻將式摸索、掃地雷式摸索、把地球挖穿式搜索。(圖片為[福貓的屋]住客實拍#北海行#)螃蟹區:抓螃蟹,去體驗一把一邊哭一邊笑的樂趣。
  •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不好養殖的沙蠶怎麼讓人致富的?
    央視七套《致富經》官網  播出頻道:CCTV-7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2015.10.13)  節目看點:一種生活在硇洲島海邊的蟲子。本是當地人難得的美味。
  • 煙臺海邊有人這樣趕海,破壞海洋生態!
    一到夏天,就有不少人喜歡吹著海風,觸著海浪,挖挖小花蛤小螃蟹,重拾童年的樂趣~立夏之後,在濱海廣場的海灘上,每到傍晚都會出現一些的市民、遊客,大家帶著鏟子、塑料桶等工具,在灘涂上挖花蛤。雖然撿挖花蛤有樂趣,但也要取之有道!
  • 去趕海。大連趕海攻略,附大連潮汐表及趕海地點推薦
    「趕海」一個專屬於海邊人的活動,在夏季,拖家帶口、呼朋引伴、帶上小耙子、挎上桶…… 來一出場轟轟烈烈的趕海活動吧! 什麼叫趕海?
  • 捉魚蟹、挖海蠣、撿貝殼,在廈門這樣體驗趕海!不過要注意……
    最近,「趕海」在廈門民宿圈子裡很受歡迎每當臨近退潮時不少遊客穿著膠鞋、提著水桶在民宿老闆的帶領下趕海~「趕海」究竟有何魅力?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探尋吧!農曆六月初一,廈門島海域大退潮,當天下午6點左右,太陽落下餘暉,沙灘上滿是貓著腰、提著水桶的人,他們在灘涂上邊找邊挖,抓螃蟹和小魚,撿漂亮的貝殼。經營民宿的蘇小姐帶領遊客趕海,已有近兩個月了。帶遊客趕海前,蘇小姐會提前告訴遊客一些技巧,例如不同的海洋生物出現在哪些區域,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活動習性,該如何抓捕等。
  • 退潮後海邊居民來趕海,海貨多不勝數,小夥不一會兒就挖了幾十斤
    在我們中國有句這樣的老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說的是一點都沒錯,對於生長在海邊的人來說,他們就經常吃各種各樣的海鮮,可以說是非常美味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海鮮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可是對於海邊的人來說有一些海鮮卻是非常便宜的,甚至他們早都已經吃膩了。
  • 挖沙蠶大軍聚集付疃河口 一天拉走三四噸
    放眼望去,河兩岸也全是人,往南直到入海口處的大橋,往北一直延伸到深圳路大橋,有近十裡長。  「這是幹什麼呢呀?」記者問一位正拿著鐵鍁挖河泥的村民。「挖沙蠶。餵蝦的。」該村民頭也不抬地說。旁邊的一個水桶裡已經放了半桶沙蠶。只見他用鐵鍁挖下去,把淤泥翻過來,每一次都有三五隻沙蠶蠕動,被他抓了扔進桶裡。除了用鐵鍁挖外,還穿著皮褲站在水裡,用一根四五釐米寬的竹籤,貼著水底的淤泥刮。
  • 抓魚蟹挖海蠣撿貝殼 遊客在廈門住進民宿體驗趕海
    臨近退潮,不少遊客穿著膠鞋、提著水桶,在民宿老闆的帶領下趕海。日前,趕海在民宿的圈子裡很受歡迎。農曆六月初一,廈門島海域大退潮,記者跟隨一名民宿經營者來到環島路附近的海灘。當天下午6點左右,太陽落下餘暉,沙灘上滿是貓著腰、提著水桶的人,他們在灘涂上邊找邊挖,抓螃蟹和小魚,撿漂亮的貝殼。經營民宿的蘇小姐帶領遊客趕海,已有近兩個月了。
  • 上塘河裡有沙蠶?
    記者董呂平:上午11點多,記者在上塘路石灰壩公交站附近的河道附近,看到一個釣魚的中年男子,他用蚯蚓做魚餌釣魚。   中年男子說,他最近幾天都在這裡釣魚,聽說水裡有長得像蜈蚣的紅色生物,他猜測,這種東西可能是沙蠶。
  • 北海銀灘上挖出「巨無霸」沙蠶 身長1.4米(圖)
    記者 唐海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唐海波)沙蠶(俗稱「魚蟲」)為釣海魚的佳品,一般的沙蠶個頭長也就20釐米上下。1月4日晚,北海市的王先生在銀灘沙灘上挖沙蠶時,挖出了一條1.4米長的特大沙蠶,漁民笑稱,把沙蠶的「老祖宗」挖到了。
  • 保護沙蠶自然資源刻不容緩
    本報北京3月5日電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孫安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這次提交大會的提案是:保護中國多毛類沙蠶自然資源刻不容緩。他說,沙蠶是一種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帶的軟體動物,是名貴魚類最好的餌料,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鮮活沙蠶出口到日本等國,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出口創匯的好商品。
  • 煙臺趕海人,解鎖抓螃蟹新姿勢!
    海邊除了螃蟹,還有蟶子、釘螺、蛤、蠣子,甚至還可能有鮑魚,這些大海的饋贈都吸引著人們來趕海。對靠海吃海的人來說,趕海是在玩「收穫」的遊戲,在沙灘上尋找「寶藏」。想去趕海,一件重要的事情可別忘:一定要把握潮汛時間!想要收穫多,要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海鮮~凌晨的時候海灘上的人超級少,這時候去趕海肯定很爽。但是這時候你能去海邊嗎?是不是離海太遠所以不方便凌晨的時候去海邊。
  • 福建人愛吃的海蜈蚣 雌蟲排卵即死雄蟲吃下遺體
    海邊囝沒有不識海蜈蚣的,它是萬能魚餌。在潮間帶沙泥交混的地方,很容易挖到它。尤其汙穢惡臭的地方,例如海邊汙水口下,翻開石塊,你就會看到它們成群盤踞交纏,長可數寸,猙獰而粗肥。一海蜈蚣正名叫沙蠶,實在有些溢美。用蠶比喻它的節狀軟體,略近形象。若論噁心感覺,還不如其他別名——海蛆、海螞蝗,來得神肖。
  • 小夥去趕海,在沙灘上畫了一個圈,挖出一隻快20釐米長的皮皮蝦
    今天咱們聊的話題是趕海!相信你一定非常喜歡去海邊玩,對趕海特別感興趣吧?趕海的確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情,去了海邊,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大海,還能在海邊捉到螃蟹、蟶子、皮皮蝦、生蠔等美食,實在是讓人感覺到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去趕海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多留意一下出現在沙灘上的的一些小坑,這裡面往往藏著意想不到的海鮮呢!看到圖中的這個小坑了嗎?
  • 海邊石頭縫的雞爪螺真多,大哥拿著起子去挖,又是一道美味下酒菜
    海鮮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作為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要比很多肉食更加的鮮美,種類繁多的海鮮各有各的獨特風味,對於這些海鮮那就是從海裡所搞到的。從海裡搞到的海鮮,很多好吃是好吃,就是它們在市場上的售價不便宜,然而對於居住在近海的居民,很多海鮮人們想要根本就是一分錢不要的。
  • 大晚上來海邊趕海,收穫很不錯,看看小夥都抓到了什麼
    大晚上來海邊趕海,收穫很不錯,看看小夥都抓到了什麼>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美麗的海邊,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忙碌的身影,這些人一般都是來海邊遊玩的遊客,而一部分則是來趕海的人。趕海這種活動,其實就是來到海邊尋找海鮮的一種活動,一般來說都是趁著退潮的時候,而在變天趕海的人會比較多,不過也有人會選擇晚上趕海,可以有很不錯的收穫。
  • 大連最新發現的「寶藏」趕海地來了!
    對於在海邊長大的大連人來說 趕海是種舍不掉的情結 不在乎究竟能趕多少值錢的海貨 而是迷戀那種光著腳拎著桶拿著鏟子 走在沙灘上尋找「寶藏」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