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愛吃的海蜈蚣 雌蟲排卵即死雄蟲吃下遺體

2020-12-05 騰訊大閩網

沙蠶在閩南主要有三種,疣吻沙蠶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全刺沙蠶Nectoneathes oxypoda ;日本刺沙蠶Neanthes japonica,皆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目沙蠶科,俗稱還有海蟲、海蛆、海螞蝗、禾蟲、水百腳、沙鑽。

海邊囝沒有不識海蜈蚣的,它是萬能魚餌。在潮間帶沙泥交混的地方,很容易挖到它。尤其汙穢惡臭的地方,例如海邊汙水口下,翻開石塊,你就會看到它們成群盤踞交纏,長可數寸,猙獰而粗肥。

海蜈蚣正名叫沙蠶,實在有些溢美。用蠶比喻它的節狀軟體,略近形象。若論噁心感覺,還不如其他別名——海蛆、海螞蝗,來得神肖。

它確實很像蜈蚣,形體怪異,呲牙咧嘴,鬚毛怒張,扭動起混雜慘綠猩紅怪黃的酮體,一身密密環節泛發奇光異色,體側的肉質毛刺如百足蠕蠕晃動,十分駭人。

早年釣魚時,捏著黏膩膩的它,套入魚鉤,再用指甲掐斷,是相當需要勇氣的。我也曾內心驚慄而發抖,只是海腳孩子,在眾人面前不能表現出怯懦。

三十多年前我到同安呂厝公幹,農家好客留飯。主食炒米粉,炒米粉的佐料,在胡蘿蔔絲、高麗菜絲之外,有金針般焦黃的菜段,異常香鮮,咀嚼起來滋味越發深長。

問是何物,主人說沙蠶。

「海蜈蚣?!」

「對,海蜈蚣。曬乾了,油炸。」

原來那猙獰噁心之蟲,竟是可心美食!

禁不住再下箸,心裡還是發毛。

當時不知道,閩南人其實從古早起,就有食用這醜惡美味的習俗。

地處淡海水交接的九龍江口一帶,盛產沙蠶,名稱塗蟲。每年夏秋,漁民挑桶在石碼沿街巷兜賣,塗蟲們尚蠕蠕扭動,舞爪張牙,吞吐涎沫,發出細微囂聲,依桶壁攀行。

阿婆阿嬸把它買回家,在盆缽裡洗淨潷幹,加少許醬油攪動,塗蟲肥滿的腹部綻裂,白膏綠膏就流淌出來。煎熟後,鍋底一攤黃白如煎蛋,蟲皮俱包在裡面。孩童放學回來,大人說是煎蛋,香噴噴食不絕口之後,方據實以告:此乃塗蟲也。

老石碼人說,生殖腺成熟的沙蠶,當地從來視為營養珍品,三四十年前,一斤也就幾分錢。對吃不起雞鴨的貧民們來說,實在是滋補美味。

民國《廈門市志》記載廈門人的食法,大同小異:「以杵臼舂去其腹中細腸,洗淨爆幹。食時以油炒之,酥而甘,亦佳饌妙品也。」晉代郭義恭在《廣志》介紹的方法似乎最簡單:沙蠶「得醋則白漿自出,以白米泔濾過,蒸為膏,甘美益人。」

平潭島西沙灘,盛產大種沙蠶。當地人挖來後放到淡水裡吐沙,以一根筷子從尾孔插入,翻出汙物。曬乾了,色金黃而透明,號曰「龍腸幹」。用它燉湯,則色白如牛奶,味極鮮美,是當地高級宴席的珍貴名菜。龍腸幹束捆,是走親戚貴重的酬答禮品。

福州菜裡原來也有「炒龍腸」一菜,頗為有名。後來大概是離海日遠,沙蠶接續不上,就用鴨腸充數,味道相差甚遠,慢慢就無人問津了。

査翻了一堆典籍,才知道長期食物不足的中國人,其實很早就食用這鬼物,唐代起間有記載。

明代《閩書•閩產》說,「泉人美諡曰龍腸」。也有地方稱它鳳腸。

清代施鴻保《閩雜記》裡把它寫做「雷蜞」,不知是否福州方言的記錄。

龍海漁民的叫法最有意思,他們稱之為「貓腱」,即貓的胗。貓的胗和青蛙的毛,都是子虛烏有之物,閩南人說虛幻之物,就以「貓胗水雞毛」喻之。大概龍海漁民認為,這東西怪異得不可想像吧。

最詳盡講述這鬼物的,應該是清代趙學敏。他在《本草綱目拾遺•虫部》記錄了它,稱為禾蟲。「禾蟲,閩廣浙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做膏食,饗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粵錄:禾蟲狀如蠶,長一二寸,無種類,夏秋間,早晚稻將熟,禾蟲自稻根出。潮漲浸田,因乘潮入海,日浮夜沉,浮者水面皆紫。採者以巨口狹尾之網繫於杙,逆流迎之,網尻有囊,重則傾瀉於舟。」

趙學敏的描述,與我在石碼的調查,完全相同。

禾蟲所以水稻將熟時「自稻根出」,乃是彼時水稻必須乾田控櫱、精飽稻粒。已經適應這種節侯規律的禾蟲,那時也性成熟了,於是順水入海繁殖。

石碼老人說,尤其是農曆九月半之後的天文大潮,海水漫入稻田,於是禾蟲泛起,汙泥濁水裡到處浮遊、蠕動著這鬼物。漁民在溝渠的涵口設網兜捕,多時一天能捕得百十斤。

沙蠶有十幾類四百多種,皆喜棲息於有淡水流入的潮間帶沙泥中,幼蟲食浮遊生物,成蟲以腐植質為食。而能進入淡水稻田的僅有兩種,即疣吻沙蠶和多齒圍沙蠶。

臨近生殖的沙蠶,軀體中部因有精子或卵,膨大為便於遊泳的扁形,體色也變化了。雄蟲背黃綠而腹乳白,雌蟲背藍綠而腹黃綠。雌雄皆通身斑斕鮮豔,猶如奢華婚服。它們等候著夜間上升到海面去,在那裡行大婚儀式,交歡繁殖,排出性細胞,而後立馬死去。

——也就是說,婚禮,同時也是葬儀。

慘絕寰世啊!

沙蠶當然不能放過這銷魂時辰,它的婚舞極為動人心魄:

陰慘慘月光下,千千萬萬幽靈般的沙蠶,在海面浮遊泛動。多條雄蟲,圍繞著一條雌蟲歡蹈旋舞。一群群都為情慾與哀傷所激奮,傾盡全力瘋狂扭動軀體,激起了一片片微小漣漪。那是海洋裡的曼珠沙華,盛開於陰陽兩界交接處的彼岸花。

它們在遼闊洋面上,一年年上演這熾烈的生死交代之舞!千年不變的海浪律動晃蕩不息,潮聲有似助歌,不知是讚頌,還是悲吟。

還有些種類,是在洞穴裡交配的。雌體排卵後即死去,遺體則被雄體所食,而存活下來的雄蟲,必須承擔起孵卵義務——這是非常殘忍、但是似乎合理的社會分工。

營生於稻田的沙蠶,在農藥、化肥大量施用後就消失了。二十多年前,精明的福清人開始人工養殖沙蠶,出口日本韓國做魚餌。這些年漳州也開始大規模養殖,用作養殖對蝦親蝦及其幼蝦的餌料——變換成另一種形態,繞一個圈子進入人類腸道。

我認為其實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沙蠶,不,龍腸呀鳳腸,這詭異的美味,只消像呂厝農民那樣稍事加工,就可以重回閩南人餐桌。

也可以更大膽一些,像老石碼人那樣直接食用。許多看起來很可怕的食品,例如蜂蛹、蠐螬,喜歡了那味道,就不害怕了。

在閩南語系人口為主的浙江蒼南、玉環,青蒜炒海蜈蚣還是當地名菜。福建人現在公然把沙蠶端上餐桌的,大概只有莆田、福鼎等少數地方。莆田的一些地方端午節一定要吃炒麵,而炒麵裡一定要有海蜈蚣。

沙蠶料理是福鼎點頭鎮的名菜,菜式多種多樣:剖肚洗淨的沙蠶,被用來涼拌、油炸、煮湯、幹炒。經典做法是將海蜈蚣與酸菜一起烹飪,鮮酸可口,好吃得讓你叫不要不要。那裡的沙蠶幹因此價格高企,一斤要五六百元。

《異魚圖贊補 閏集》裡說,沙蠶「首尾無別,穴地而處,發房飲露、未嘗外見。取者惟認其穴,荷插捕之。鮮食味甘,脯而中俎。」莆田一帶叉捕沙蠶,就用這種荷插之法。如今天然的已經很少了。不久前我去霞浦,縣水產局介紹,有一戶就養殖了三百畝沙蠶。

廈門文史界前輩龔潔,是有幾十年釣齡的老海釣。有一天我們同席吃飯,說起海蜈蚣,他立時興奮起來:

有一次他在小磴和角嶼之間海面釣魚,看到一條一尺來長的東西,俯仰泅遊穿浪過來。網起一看,竟然是一條碩大無朋的海蜈蚣,大拇指一般粗肥。

本欲留作釣餌,漁民說不行——這種海蜈蚣太大了,腸液太多,魚鉤掛不住它。但是它是那麼肥嫩啊,於是就在船上,以白水燒湯吃。

龔老說,那個鮮呀,你就打我三個巴掌,也不會吐出來!

他說的海蜈蚣,是另一種大型種,土名巖蟲,《異魚圖贊補 閏集》叫它「土穿」。紅色的巖蟲,叫紅沙蠶;另一種遍體綠瑩瑩的,叫青沙蠶,則長在深厚的淤泥裡。

沙蠶家族裡的最大者,其長三尺。閩南之外地方,食用的沙蟲,多是這類大型種。

>

相關焦點

  • 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反正這些東西我不敢吃
    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反正這些東西我不敢吃美食顯而易見就是好吃的食物,但是有些食物它看上去不好吃,卻是很對一些人的胃口。有一些食物看上去並不是很好吃,吃起來的話可能就很美味了。比如福建的這幾種美食,怕是一般的人都很難接受吧,他不僅名字嚇人,而且長得也讓人無從下口。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這幾種美食可能沒辦法被所有人都喜歡,但是它確實是當地的幾種特色小吃。這幾種食物反正小編是不敢吃,也不知道他們當地人是怎麼下得去口的。別說是吃到嘴裡了,我就是看看也覺得嚇人。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小編開始放圖了。
  • 福建有哪些看似黑暗料理,實際上好吃到抖腿的食物
    4、海蜈蚣海蜈蚣學名沙蠶,沙蠶在分類學上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目、沙蠶科,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又是一個看到簡介就不想碰的食物。其實海蜈蚣肉質細密綿柔,還帶有海鮮特有的甜。吃過海蜈蚣的人,都念念不忘的想再去莆田吃一次。5、老鼠幹老鼠幹,一聽名字就讓人害怕的食物,看到老鼠都會害怕的人,對這種食物怎麼能下得去口。而且老鼠這種食材,一聽就很不衛生,做成食物讓人頭皮發麻。
  • 專家:海蜈蚣系沙蠶無毒
    ﹃海蜈蚣﹄系無毒沙蠶N本報記者 蔡學偉 文/圖本報訊 本報14日曾報導一名家住莆田西天尾的張先生,從一罐「肖大媽」油香丁香魚罐頭中吃出了一條長約三四釐米的「蜈蚣」,隨後,廠方表示該「蜈蚣」是「海蜈蚣昨日,記者將消費者張先生確認過的與罐頭中發現的「海蜈蚣」一樣的該物種樣本照片,送往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進行專家鑑定。該校兩名博士鑑定後認為,這就是俗稱「海蜈蚣」的沙蠶,這種生物沒有任何毒性,而且還富含營養。
  • 《來自雄蟲的小心心[星際]》作者:不想講話
    他在偏遠星球被當成雌蟲養大,對真實身份一無所知,整日與其他雌蟲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快樂玩耍。  好景不長,他臨危受命,要將雌父的科研成果,S級機甲的鑰匙『機械心』護送到少將瑞安的手中。  艾文:您放心,心在蟲在,心毀蟲亡!  雌父:倒也不必……  *  雄蟲大多體質柔弱,但艾文不是普通的雄蟲。  他是只半機械改造蟲。
  • 沿浦灘涂上的珍饈美味「海蜈蚣」,就問問你敢不敢吃
    提起沿浦灘涂的海鮮,品種有幾十種,不過吃貨們都知道沿浦海鮮有三寶,海蜈蚣、小章魚、黑蛤。海蜈蚣是最有特色的一寶。海蜈蚣是蠕動的美食,外形與蜈蚣非常相似,但是生性膽小,周圍若有動靜立刻縮入泥穴裡去,食海藻、沒有毒,以背黑色為極佳品。它長一米許,全身長毛,外形可怕駭人,味道卻鮮美得讓人念念不忘。但要想吃到正宗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農村野外的蜈蚣是一種毒蟲,雞吃起蜈蚣卻像吃零食,雞不怕毒嗎
    蜈蚣是野外經常見到的一種爬蟲,好蠍子、蜘蛛也有,蜈蚣也是具有一定的毒性的,不小心被蜈蚣咬到也是相當的疼痛,有的還會出現腫脹的現象,蜈蚣也被叫做百足蟲,道理很簡單,蜈蚣的腿多啊,這種過去被認為是害蟲的蜈蚣,其實也是作用頗多,除了是一種傳統的藥物之外,蜈蚣也是一道美食,現在人工養殖蜈蚣的也是越來越多,蜈蚣的價值還算是挺高的,這種毒蟲在野外活的也是風生水起
  • 除了福建人,廣東人到底「吃了」些啥?被黑了那麼久
    說到廣東人愛吃,恐怕全國人民都要瑟瑟發抖了~坊間常流傳「廣東人長腿的除了不吃板凳,長翅膀的除了不吃飛機,其它的來者不拒」。「廣東人吃福建人」這一說的出現更是為廣東人的食性添油加醋了一番。「廣東人真吃過福建人?」「為什麼廣東人就愛吃福建人啊?」......廣東人為什麼愛吃福建人?可能是因為福建人長期吃海鮮,肉質會更鮮美吧!哈哈哈哈,好啦,我瞎掰掰的,在此我再次澄清一下:「廣東人吃福建人」真的只是個梗。
  • 螽斯:吃了我的肉,就是我的人
    原標題:螽斯:吃了我的肉,就是我的人很多雄性直翅目昆蟲,比如螽斯(蟈蟈)、蟋蟀,在求偶中,都表現出《食(chūn)戟(yào)之靈》般的才能,巧妙地把食和色結合在一起。這些營養物質,對他本身也是一筆長期投資,營養充足的雌蟲,會產下更大,更健康的卵。有些螽斯的精子「包裝」分成兩部分,一個很大的精莢(Spermatophylax),和一個裝著精子的精護(Ampulla),雌蟲吃掉精莢,同時,精護(像吊瓶一樣)注入精子。
  • 男主播死在工作檯被疑吃了壁虎蜈蚣 警方:缺氧窒息
    新聞背景35歲的孫俊(化名)是鬥魚直播的一名主播,7月20日早上,他被發現死在直播工作檯上。據悉,為了吸引更多粉絲,他在直播中常玩一種「轉盤吃東西」的遊戲,轉盤上寫有啤酒、蜈蚣、壁虎、芥末等物品,轉到哪個就吃或喝對應的東西。其生前最後一次直播是在7月18日19時53分。
  • 男主播死在直播臺被疑吃了壁虎蜈蚣,警方:缺氧窒息
    據悉,為了吸引更多粉絲,他在直播中常玩一種「轉盤吃東西」的遊戲,轉盤上寫有啤酒、蜈蚣、壁虎、芥末等物品,轉到哪個就吃或喝對應的東西。其生前最後一次直播是在7月18日19時53分。男主播不幸身亡,死因究竟是什麼?
  • 男主播死在直播工作檯被疑吃了壁虎蜈蚣,合肥警方:缺氧窒息
    新聞背景35歲的孫俊(化名)是鬥魚直播的一名主播,7月20日早上,他被發現死在直播工作檯上。據悉,為了吸引更多粉絲,他在直播中常玩一種「轉盤吃東西」的遊戲,轉盤上寫有啤酒、蜈蚣、壁虎、芥末等物品,轉到哪個就吃或喝對應的東西。
  • 以前只用來釣魚,現在人們也爭著吃,外形恐怖的海蜈蚣你可敢吃?
    討海人在出海捕魚捕蝦的時候,都會帶好幾個箱子,裡面裝滿了海蜈蚣,為的就是引誘魚兒進入漁網,這是他們討海工作不變的辦法,而一些喜歡海釣的人,也都是選擇海蜈蚣做魚餌,因為它們是海洋大部分生物的盤中餐,以前除了出海捕魚的時候,需要去挖海蜈蚣,平時根本沒有人會在意這種長的恐怖的海蟲子。
  • 南方人最愛吃的4種黑暗料理,油炸蜈蚣也上榜,網友:吃了嘎嘣脆
    都說南方人飲食清淡其實只是針對調味料說的吧,要說美食的種類還是南方最豐盛,全國最能吃的城市就是廣東了。在廣東你能吃到很多外地吃不到的美食,就連廣東人的早餐都要有幾十種食材,十分豐富。不過南方的美食也有很多是黑暗料理,讓北方人看到就害怕。
  • 還有藍舌、蜈蚣和快樂小甲蟲!| 肆養上新
    瘋狗型蜈蚣,體長 12 ~ 18 釐米左右的蜈蚣。溼度要求稍高於其他蜈蚣。性情極度暴躁,屬於推薦第二梯隊的寵物物種,好養但要你能 hold 住它的脾氣。中小型暴食蜈蚣。體型在 12~ 15 釐米,黃黑相間的體色。千萬不要小看它的體型,絕對不能混養,直接打個你死我活。看到東西吃的會非常活躍,非常貪吃。
  • 食鳥蜘蛛美洲毒蛛,休眠狀態下可生存幾年?最終導致死亡!
    雄蟲全身泛著藍綠色的金屬光澤非常絢麗沒有翅痣。雌蟲呈褐色翅痣為白色。稚蟲和成蟲均為捕食性昆蟲稚蟲生活在水中捕食小魚等水生生物,成蟲生活於溪水邊,喜歡停歇在水面突出的巖石或樹枝上捕食蚊,蠅,蛾等小型飛蟲。一般從稚蟲幵始詞養詞養方法與紅蜻相同。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鷓鴣哨吃的是什麼 六翅蜈蚣最後怎麼死的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鷓鴣哨吃的是什麼 六翅蜈蚣最後怎麼死的  《怒晴湘西》中,鷓鴣哨吃的是六翅蜈蚣的內丹,六翅蜈蚣是瓶山古墓中的大boss,很多人都命喪它手,連老洋人都沒能倖免,他為了救鷓鴣哨,被六翅蜈蚣的利爪穿身,傷重不治而亡,這也刺激了鷓鴣哨,使他不殺六翅蜈蚣誓不罷休。
  • 洪秀全每天吃啥?牛肉,蜈蚣,臨死前吃的「甘露」是什麼極品?
    洪秀全每天吃啥?牛肉,蜈蚣,臨死前吃的「甘露」是什麼極品?
  • 這幾個數據告訴你,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
    這幾個數據告訴你,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蟑螂有個外號,叫小強,生命力非常頑強,地球到處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東方漢諾殺蟲,今天就用這幾組數據來告訴你,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1、zui古老的昆蟲之一:3.5億年+在昆蟲中,蟑螂是最古老的種類之一,遠在35000萬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
  • 男子直播吃蜈蚣、壁虎送命!「五毒」真不是想吃就能吃
    點擊查看 ○文 / 趙亞楠 編 / 幹玎竹NEWS近日,一則「主播直播吃蜈蚣、壁虎身亡」的消息震驚了很多人。據《人民日報》報導,有人報警稱一男子在屋內發生異常,警方到現場發現該男子倒在房間,已無生命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