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人在出海捕魚捕蝦的時候,都會帶好幾個箱子,裡面裝滿了海蜈蚣,為的就是引誘魚兒進入漁網,這是他們討海工作不變的辦法,而一些喜歡海釣的人,也都是選擇海蜈蚣做魚餌,因為它們是海洋大部分生物的盤中餐,以前除了出海捕魚的時候,需要去挖海蜈蚣,平時根本沒有人會在意這種長的恐怖的海蟲子。
海蜈蚣學名沙蠶,沙蠶在分類學上屬於環節動物門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用以行動。長10釐米左右。棲息泥沙中,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時,能遊水。在我國黃海和渤海沿岸有很多,在其他沿海也能看到,屬於最常見到的一種海生物。
沙蠶在潮間帶極為習見,亦見於深海,在巖岸石塊下、石縫中、海藻叢間,以及珊瑚礁或軟底質中均為佔優勢的無脊椎動物。主要食其他蠕蟲及海產小動物。分布於北太平洋兩側。中國福建、浙江、廣東沿海有養殖。因為沙蠶現在被人證實有很大的營養價值。
沙蠶和滷蟲是構成海洋生物食物鏈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魚、蝦、蟹類的上好食物,所以頗為水產養殖界重視。因此需求量增大,除人工養殖供給餌料和食用外,對自然資源的索取也相對加劇,為了維護海洋生態平衡,合理利用該類資源,討海人都會懂得合理控制。
沙蠶養殖場地以砂質、泥質、泥砂質均可, 要求池底平坦, 進水方便並能排乾池水, 池深2~2.5m , 可利用廢舊的池塘或養蝦池。池塘清整對沙蠶養殖特別重要。目前尚無專門的沙蠶養殖配方和合成餌料,只有根據其個體大小,和食性要求自行選擇。
因為越來越多的討海人,都有自己的池塘在養殖海魚,所以對沙蠶的需求很大,前幾年已經屬於過度挖沙蠶,導致它的價格步步攀升,加上野生的也被挖的差不多了,於是才有人看到養殖沙蠶的商機,還有近幾年隨著媒體的宣傳,知道了它的營養價值以後,更多的討海人都投入養殖沙蠶的行列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