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春天必吃的「茸菇粿」,可鹹可甜味道清香,小孩們都爭著吃

2021-01-15 鄉村美食行

春天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暖和的天氣、豐沛的雨水,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美味,像山上的竹筍、路旁的野菜、山坡上的野果等等,這些都是春天必吃的美味哦,過了這個季節就很難吃到了。而在客家地區,春天有一道必吃的美食,當地人每年都會做,這就是「茸菇粿」了,你吃過嗎?客家人春天必吃的「茸菇粿」,可鹹可甜味道清香,小孩們都爭著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聽到「茸菇粿」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其實這就是青團了,只是在不同的地區,叫法都不一樣,而且在做法上也有所區別,但共同點就是美味啦。在客家寧化一代,當地人都延續著做「茸菇粿」的習俗,而這習俗來源於春社,每年春回大地之際, 人們都要祭祀土地,祈願子孫興旺和農作物豐收,所以這「茸菇粿」是必不可少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大家都知道清明菜渾身全是白色絨毛,雨水會在上面形成水珠,所以就被客家人稱為「茸菇」了,而在製作「茸菇粿」的時候,肯定要提前去地裡摘一些「茸菇」的,而且此時也是長得又嫩又多的時候。接著把鮮嫩的「 茸菇」帶回家,用水清洗乾淨,然後放到鍋裡焯水,去除一點苦澀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當「茸菇」準備好之後,就可以把提前一晚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漿,通常人們都會用傳統的石磨,這樣磨出來的米漿味道會更香 哦。接下來就把磨好的米漿倒入大鍋裡,加上切碎的「茸菇」,一邊加熱,一邊不斷的攪拌翻炒,慢慢的米漿就會開始凝固了,到最後就會變成一個麵團。

然後把麵團取出來,趁熱搓成小圓球,而小孩們就會用創意捏成各種造型,每年做「茸菇粿」都是小孩們最開心的時候,最後把做好「茸菇粿」上鍋蒸熟,這就可以吃了。而這「茸菇粿」也可以做成幾種口味,可以是鹹香的肉末,也可以是香甜的豆沙,吃起來都很美味,口感很多軟糯。不知道大家今年吃了嗎?

相關焦點

  •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在所有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食物中,客家人的粄是失語的。潮汕人的粿,有老饕們為其代言,雲南人的餌塊,和米線一起構成雲南的主食江湖,更別提江浙的糕團,早已走入千家萬戶。粄,其實是一種糅合的食品材料,並不單指一種食物,絕大多數用大米磨成的米粉或米粉的漿液製成,可煎可炒可煮,有鹹甜乾濕之分,命名方式也各不相同。 ▲客家人的粄,有的根據味道命名,如甜粄。有的根據形狀命名,如老鼠粄。有的根據餡料命名,如蘿蔔粄。
  • 清明節必吃的9種食物:蒿子粑粑、青團、節蛋
    黃蒿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之效,粑粑吃起來清香甘甜,又有嚼勁。蒿草粑粑味道比較甜,建議一次吃1~2個為宜。艾粄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
  • 芋頭別只會蒸著吃,學客家人做成特色小包子,做法簡單,爽口美味
    芋頭是常見的農產品,口感細軟,綿甜香糯,易於消化,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可以中和體內積存的酸性物質,調整人體的酸鹼平衡,產生美容養顏、烏黑頭髮的作用,還可用來防治胃酸過多症。很多人都喜歡吃芋頭,芋頭除了直接蒸著吃,還能學客家做法,做成小包子。
  • 物碗草粿,不是龜苓膏、仙人粄、涼草粉、燒仙草!
    潮汕的草粿廣府的龜苓膏客家的仙人粄粵西的涼草粉都在說「不」所以一碗正宗的廣東涼粉是怎麼樣的?潮汕涼粉界草粿每到夏天,潮汕「涼粉」就會新鮮出爐。當窗戶邊響起熟悉的「草粿~豆腐~」的聲音,要數奴仔(小孩)最興奮了。
  • 走街竄巷 ▏了解「客家人」特色小吃「粄」一道古老的傳統美食
    客家人做「粄」通常是有時令之分的,例如:過年做「蒸甜粄」、清明做「艾粄」、冬至做「蘿蔔粄」,所以客家人過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儀式感,每逢過年,客家人大多都有「蒸甜粄」的習俗,「甜粄」又稱大龍粄是客家地區的年糕,寓意來年生活甜甜美美。
  • 80後潮汕人心中的記憶:「姐妹小吃」——豆花草粿
    草粿、豆腐花都是不能久存的食品,多見於小販推著車在街頭巷尾售賣。爽滑清甘的草粿和白嫩香甜的豆腐花往往能吸引附近的許多人前去購買。夏日的午後,想念著那些滑嫩清甜之味,仿若熟悉的叫喊聲又在耳邊響起——在暑氣逼人的盛夏,潮汕城鄉的村頭路尾,大街小巷,叫賣草粿、豆腐花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自古以來,潮汕草粿、豆腐花是潮人世代相傳的夏日清涼解渴傳統小吃,清香滑潤,惹人喜愛。
  • 糯米星人必會這道菜,香糯鹹鮮,肚裡都是料
    糯米星人必會這道菜,香糯鹹鮮,肚裡都是料 2021-01-12 2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炎炎夏日裡,大家人來物碗——潮汕美食草粿!
    每當立夏之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一手執瓷碗,一手拿鏟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遠遠聽到鐵勺敲擊瓷碗的鏘鏘聲,頭都不用扭,就知道有賣草粿的啦!
  • 什麼都吃大廣東省,特色美食全攻略!你餓了嗎?
    鱟粿(hao7 guê8)鱟粿在潮汕原來是用鱟肉做餡料的一種粿,吃得時候將鱟蜾用油加熱,讓鱟肉餡露出,然後再滴幾點蝦露魚露,吃口鮮美,風味獨特!但現在取代的是花蟹小蝦蚶小蟶子等近海軟體動物做成的鱟粿,風味依舊不遜鱟肉,海鮮味獨特。
  • 「客家十裡不同音」,而粄卻是客家人共同的思念
    如果兩者進行對比,青團是一個圓滾滾的可愛小孩,那艾粄就是一個厚重樸實的大胖子。(艾粄)客家人向南遷移後,多居住於山谷地區。特別是清明時節,總是多陰雨溼氣重。而艾草有一定的健胃消食、散寒祛溼等功能。於是客家人在這個時期出門踏青掃墓時總會順路採摘一些艾草、鼠麴草、雞矢藤等植株用於製作清明粄。
  • 中國人吃花地圖
    ▲ 中國人吃花圖鑑不完全版。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剛採摘的槐花,有種淡雅的清香,捋一把塞入嘴裡,是春天特有的氣息。在河南,槐花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蒸。新鮮的槐花洗淨後,摻上一些玉米面,放上籠屜大火蒸煮。蒸好的槐花,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上幹紅辣椒二次爆炒。
  • 在福建吃到的鹹飯,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錯覺
    我們認識一位茶山的匠人,一輩子都在跟他的有機茶園死磕,為了他的茶園一年365天幾乎都在山上,除了要見小孫子才會偶爾會下山,但沒兩天又緊趕慢趕地跑回大山。 而今天上山,正好趕上師傅們吃飯。做飯的阿姨說為了方便節約做飯的時間,他們通常會用柴鍋燒一大盆鹹飯,我們盛了一碗,這味道居然有點熟悉,裡面有菜有飯,還有當地特粉粉的芋頭。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2、吃粽子和梔粿:吃粽子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潮汕人絕大多數是漢人,吃粽子當然也免不了,同時潮州話的「粽」和「壯」同音,吃粽也有身體強壯的寓意。潮汕地區的粽子很有特色,有梔粿和雙粽球等,雙粽球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香料以及甜豆沙為餡,一半鹹一半甜,其味柔潤滑膩,委實好吃。
  • 用「活化石」做的潮汕小吃,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我們還能吃到嗎?
    廣東潮汕,因為諸多美食小吃而聞名全國,吃貨們必去的美食天堂。潮汕有多少好吃的?誰也說不清,就連潮汕人自己都說不出來自己這輩子到底吃過多少好吃的東西。潮汕的小吃中,「粿」類佔據一大類,這種用米漿做成的食物,承載著潮汕人對美食的詮釋,最能體現當地人的心靈手巧和善於烹飪。
  • 春季吃什麼時令蔬菜對身體好?看完收藏好每年都可吃
    現在正是春天,春回大地,各種蔬菜和野菜像雨後春竹一樣快速生長,身體在冬天窩了一冬,正是在春天裡滋補春季美味的好時候。春天的時令蔬菜不僅多,而且野菜也很多,小夥伴們不要錯過這個春天的特別美味喲!在春天裡,我就特別吃一些野菜和最常見的蔬菜。
  • 春節要注意過年十大忌:吃魚不能吃頭和尾,吃飯不能數餃子!
    除夕之夜,神州大地家家戶戶「大團圓」,出遠門的親人也千裡迢迢迎風冒雪往家裡趕,就為了闔家吃一頓熱氣騰騰的「團圓飯」,共享天倫之樂。平日三餐都可以湊合,這頓團圓飯無論貧富都要精心製作。歇後語云「大年三十吃餃子——沒外人」,這特殊時刻無論前來串門探望的客人還是債主討債,都擾亂了家庭的年終團聚。想想別人其樂融融還得擔心對客人禮待不周,這時探訪豈不是「不合時宜」?
  • 實拍客家人用竹筒種淮山薯,半年後劈開一個5斤重,這真的能吃?
    實拍客家人用竹筒種淮山薯,半年後劈開一個5斤重,這真的能吃?隨著越來越多人對野生植物的追求,在製作各種美食上都會採取各種途徑來種植農作物。客家農民把種植種出新境界,相信有吃過和品嘗過的食客也會愛上,很多人都吃過各種薯類,生活在農村當地的人就知道,薯類美食都是從地裡面挖出來的,但是這種用竹筒種出來的薯類卻很少人看過,其實它的味道跟口感都非常吸取到所有人的追求,營養價值也來得很豐富。
  • 為何大家都是吃鹹鴨蛋,卻很少吃鹹雞蛋?看營養師怎麼說!
    為何大家都是吃鹹鴨蛋,卻很少吃鹹雞蛋?看營養師怎麼說!不少人都是非常的喜歡吃鹹鴨蛋,有些地方的鹹鴨蛋更是一種非常美味的美食,非常的有特色,不僅僅吃起來味道非常的好,而且他們哪裡的鹹鴨蛋,看起來更美味,其中的鴨蛋黃才是亮點,鹹鴨蛋的黃之後,就會覺得其他食物的味道變得更難吃了,但是為何大家都是吃鹹鴨蛋,而很少有人會吃鹹雞蛋,首先看看營養師咋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