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化石」做的潮汕小吃,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我們還能吃到嗎?

2021-01-07 舌尖上的安全

廣東潮汕,因為諸多美食小吃而聞名全國,吃貨們必去的美食天堂。潮汕有多少好吃的?誰也說不清,就連潮汕人自己都說不出來自己這輩子到底吃過多少好吃的東西。潮汕的小吃中,「粿」類佔據一大類,這種用米漿做成的食物,承載著潮汕人對美食的詮釋,最能體現當地人的心靈手巧和善於烹飪。

粿品

在潮汕的各種「粿」裡,有一種用「活化石」做成的小吃,利用古老生物本身特有的鮮美味道,來做成一道粿品。但活化石如今已經蹤跡難尋,這道小吃流傳到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呢?我們還能吃到這道小吃嗎?

鱟粿

鱟粿,這是一種獨屬於潮汕的著名小吃,如今依然能在各式各樣的粿品店裡看到這道小吃的存在。但鱟粿如今的製作方式已經和以前相比,千百年以前,潮汕地區隨處可見一種奇形怪狀的生物——鱟,鱟的味道讓人們大為驚嘆,獨有的鮮美滋味讓它們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味。但鱟已經數量稀少,一隻難求。

在潮汕當地,關於鱟粿還有一個傳說。潮汕曾有一位女性,因為非常孝順而聞名。這位女性心疼家裡的婆婆沒有牙齒,不能吃美味的食物,於是試著將鮮美的鱟和番薯粉混合在一起,鱟粿容易消化,很好吞咽,婆婆非常開心。在潮汕話中,「孝」字和「鱟」的發音相似,於是鱟粿便流傳下來,成了孝順的代表美食。

鱟粿

傳統的鱟粿,一定要用到海裡的鱟,將鱟的肉取出來,再用海鱟做成汁,混合番薯粉,做成粿品的基礎。餡料選用鮮美的大蝦、瘦肉、香菇和鵪鶉蛋,四種具有鮮味的食材放在一起,和鱟的味道產生絕妙的反應。鱟粿倒入蟠桃模具中定型,上鍋蒸熟後,就做成了潮汕正宗的小吃。

鱟粿

如今,鱟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更是鮮有的動物「活化石」,即便是在潮汕,人們也不允許用鱟來製作食物,更不允許售賣。但鱟粿並沒有因此消失,潮汕人找到一種替代方式,來還原鱟的味道。

鱟粿

首先換掉番薯粉,將番薯粉用米漿代替,接著用海魚和海蝦熬出濃稠湯汁,與米漿混合在一起。鱟粿的餡料保持不變,用鮮蝦、瘦肉、香菇和鵪鶉蛋來增添香味。放在模具中定型後,將粿品放入油鍋中浸泡,期間油鍋下面的小火加熱,讓粿品在油鍋裡被慢慢燜熟,完全熟透的鱟粿外表略微金黃,外脆裡嫩。

鱟粿

別看鱟粿在油鍋裡浸泡那麼久,吃起來卻一點也不膩。吃鱟粿的時候,最好加上調料,辣椒醬和醬油就能調出不錯的味道,若是賣鱟粿的店鋪裡有自家獨門秘方的醬汁,那更要試一試。加上醬汁的後果吃起來又香又辣,又鹹又香。如果怕吃鱟粿太膩了,加上一份清湯,一頓午餐就算解決了。

鱟粿

現在吃貨們要是到潮汕旅遊,還能看到一些小攤販專門售賣鱟粿。不得不說,這道小吃在潮汕實在太火熱,當地人也會忍不住買上一份來解饞。大家要是有看到的話,一定要買一份來嘗嘗。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潮汕特色解暑小吃,潮汕草粿,清熱解毒退腸火
    夏天到了,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草粿,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潮汕的草粿跟龜苓膏類似,但口感又有別於龜苓膏,簡直是清熱降火的一道解暑小吃。每當立夏後,在潮汕地區的大街小巷,就有大叔或者啊嘛推著小車,或者支一個小檔口,左手一個陶瓷碗,右手拿著鏟草果的金屬鏟片熟練地舀著一碗又一碗清熱降火的草果,在外工作的小夥伴,一定很久沒吃到正宗的潮汕草粿了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下這道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潮汕草粿吧。
  • 潮汕家喻戶曉的小吃,香脆可口的反沙芋,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今天星期三,每個星期三小編起床後,就會覺得一個星期已經過了一半了,今天就會充滿活力於生活做鬥爭。那就獎勵自己一杯檸檬茶降降火哈。我們每天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的生活、工作一日復一日,陌生的是每天走在一樣的街道上,可是對未來的生活還是覺得不知所措,感到陌生。今天的小編想以另一種形式與你分享潮汕美食:我們一起學習美食,因為小編也沒有做過這個潮汕小吃反沙芋頭喲。
  • 這小吃被稱為「活化石」麵餅和石頭一起烤,美味又健康,你吃過沒
    這小吃被稱為「活化石」麵餅和石頭一起烤,美味又健康,你吃過沒現在市面上的美食有千萬種,在眾多的美食中總有一些是我們沒吃過的。尤其是一些地方小吃,儘管現在美食不分國界,但是見過沒吃過的小吃還是很多的。就像小優今天要說的這種小吃,它被人們稱為是「活化石」在美食街上也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美食。不知道吃貨朋友們有沒有吃過這樣的小吃呢?這種小吃的製作方式非常特別,把麵餅放在石頭裡烤,這樣的烘烤方式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見過呢?圖中這些小石頭就是用來烤麵餅的,小販先是要把這石頭給加熱。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麵團捏成麵餅的形狀,然後放到這石頭上面烤。
  • 雜食潮汕
    最早,這是一位孝順的潮陽媳婦為方便家中無牙的婆婆所創作的點心,吃的時候要入油鍋炸,但忌以猛火炸到脆酥,只需要浸在文火的溫油中熱到透就好。而今的鱟粿,雖然在潮汕一帶的一些小吃鋪中仍可見到,但所受追捧甚少。因為現代的鱟粿也僅僅是「吃個意思」而已,鱟肉早已被普通蝦肉所取代,炸完之後也沒有鱟醬可淋,只是澆上些沙茶醬和辣椒醬,失去了鱟這個最重要的元素,鱟粿吃起來口味並不是那麼令人驚豔。
  • 潮汕小吃草粿凍,小夥結合「免費送」的營銷,生意火爆小吃攤
    說到潮汕,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潮汕的小吃種類特別多,畢竟廣東省早茶可是出了名的。而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潮汕著名小吃——草粿凍,我這邊本來有個廣東的年輕人在賣草粿凍,後面老闆找了個學生結婚了,就沒有來了。
  • 實拍聰明大哥用石膏做小吃,客人吃了身體好,生意火爆10年沒問題
    如今天氣漸漸的變熱,不少人在晚上吃完晚飯的時候都會出去外面走走,又或者是茶餘飯後跟家人聊聊天什麼的,就在前幾天的時候,小妖吃完晚飯就跟家裡人聊天的時候說到,現在想要找到這些傳統手工小吃可是越來越難了,不像以前在農村生活那會,雖然說生活苦了點,可是也還是能經常吃到這些傳統的小吃來著。
  • 泰國的「活化石」,像蝦又像蟹,被中國吃貨吃到「瀕臨滅絕」!
    泰國的「活化石」,像蝦又像蟹,被中國吃貨吃到「瀕臨滅絕」!泰國一直都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旅遊勝地,之所以這麼出名,主要是因為泰國的水果比較多,他中國又是一個吃貨,很多的國家,我們中國有一種水果,在國內是非常少見的,但是中國吃貨都比較喜歡吃,都是從泰國進口過來的,這種水果就是榴槤了,估計你們應該都吃過吧,雖然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卻很香,為了吃到自然成熟的榴槤,很多人都專門跑到泰國去旅遊,到了泰國以後,還發現了另外一種美味
  • 80後潮汕人心中的記憶:「姐妹小吃」——豆花草粿
    夏日的午後,想念著那些滑嫩清甜之味,仿若熟悉的叫喊聲又在耳邊響起——在暑氣逼人的盛夏,潮汕城鄉的村頭路尾,大街小巷,叫賣草粿、豆腐花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自古以來,潮汕草粿、豆腐花是潮人世代相傳的夏日清涼解渴傳統小吃,清香滑潤,惹人喜愛。近日,我們來到市區東升街道新河村的一家名為「老傳統」的小食坊,探訪草粿、豆腐花的製作過程。
  • 偷師人均只要8塊錢的網紅潮汕糖水店,學做幾款冰爽糖水過盛夏
    潮汕人會將糖水稱呼為「甜湯」,要說潮汕式的和廣府式的甜品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 潮式的味道會更濃,甜的更甜,香的更香。廣州首家潮汕甜湯店糖豆豆,人均只要8塊 怎能不心動!想起平時隨便吃一碗仙草團購都要20+,但是來到這裡,20塊錢就可以吃到扶牆,加料也只要2塊!簡直熱烈盈眶。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
  • 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帶你吃遍潮汕美食,每一樣都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潮汕,盤點潮汕必吃10大美食,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對於吃貨來說,潮汕是一定要去的。我在廣東工作了好幾年,離潮汕還是蠻近的,做個高鐵一個小時就到了。潮汕牛肉丸講究純手工製作,口感爽脆,很有嚼勁。潮汕牛肉丸的傳統製作是選用新鮮的上好牛肉,用指定的捶打工具,放在大砧板上上下用力地把牛肉捶成肉醬。中途再加上食用鹽,味精,魚醬繼續在捶打20分鐘。捶打至肉醬不粘手不掉為止,然後用手抓起肉醬,用手握緊拳擠成肉丸。這製作過程就像一個表演,陳曉卿導演曾經還專門有一集「舌尖上的中國」講的就是潮汕牛肉丸。看過的人都會為裡面的手工製作所驚嘆,感嘆勞動人名的智慧。
  • 這魚在我國不值錢,只有潮汕人懂它的價值,到了日本卻變成高檔貨
    魚類是我國餐桌上最為常見的美食,國人大多喜愛吃魚,但各種魚類也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例如沿海城市的人大多喜歡吃海魚,常用清蒸或白灼的做法,對淡水魚往往是不屑一顧;內陸的人則大多喜歡各種淡水魚,烹飪方面喜歡紅燒或煎炸之類的做法,口味濃鬱香氣足,覺得海魚腥味太重不好吃。
  • 馬來西亞的「活化石」,因營養價值高,被中國吃貨吃到求放過!
    馬來西亞的「活化石」,因營養價值高,被中國吃貨吃到求放過!中國吃貨在世界上都是很出名的,因為中國吃貨實在是太能吃了,主要是被他們丟上的東西,一般都會被吃到漲價,很多中國人旅遊的時候,都喜歡到馬來西亞,因為那裡的風景比較漂亮,現在出國旅遊已經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了,在馬來西亞有一種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了,雖然馬來西亞的人也有吃,但是吃的並不是很多,因為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被中國吃貨給盯上了,最後被吃到求放過!
  • 曾經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變成了網紅,在小吃街「天價」出售
    曾經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變成了網紅,在小吃街「天價」出售。一些中國美味需要坐在餐桌邊認真的人享用,還有一些人在街上散步邊吃,我們都喜歡請三五個朋友去購物,吃點零食,小編發現了一種曾經被我們忽視的零食,經常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他變成了網紅零食,他是烤麵筋!
  • 從小吃到大的野果,如今卻被告知「有毒」,到底能不能吃?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兩種野果,很多70後是從小吃到大,可是如今卻被告知「有毒」,到底能不能吃呢?蛇莓毒蛇爬過,吃過的野果,不能吃?草莓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城市裡也經常能看到售賣,價格還不便宜。意思是說蛇莓雖然有小毒,但是可以吃,不過多吃了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而且值得一提是,蛇莓雖然有小毒,卻是可以入藥的,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還能治毒蛇咬傷等。黑天天說到黑天天這種野果,這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地區多數叫它的學名——龍葵。
  • 潮汕金牌早餐:灌粿條面
    潮汕美食名滿天下,經典美食貫穿一年四季,不論正餐大菜,還是穿街走巷的零嘴小吃,上至早餐,下至宵夜,無不存在潮汕美食的身影。今日,我們來看看潮汕金牌早餐中一年四季屹立不倒的經典——灌粿條面。
  • 大概只有潮汕人才能把這種海鮮吃出花樣吧!
    我們都知道,潮汕地區海鮮多,潮州菜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各種海鮮,因此外面很多人都給潮州菜上了這麼個標籤——貴!之前還在電視上面聽過這麼一句話呢:「看一個官員腐不腐敗,就看他吃不吃潮州菜。」雖然這個觀點很多潮汕人都不認同,但不得不說,海鮮在潮州菜裡確實佔了很大比例。
  • 潮汕小吃反沙芋頭很多人做完沒糖霜,原來是這步錯了,難怪不甜糯
    潮汕小吃反沙芋頭很多人做完沒糖霜,原來是這步錯了,難怪不甜糯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對荔浦芋頭的印象就僅限於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中提及過,也只有在飯店吃過反沙芋頭,味道還真是不賴。今年發現網上可以買到,就趕緊置辦了一箱,可咱也不會吃啊,人家廣東人會煲湯,燉肉,各種吃法。
  • 被稱為傳統飲食「活化石」的沙縣小吃,為何成為福建飲食中一朵奇葩
    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起源於夏商周、晉、宋中原黃河流域中華飲食文化,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尤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中原的飲食文化隨著中原人民的多次南遷傳播到沙縣。使沙縣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匯集地,這是沙縣小吃聞名全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 江西高安的特色小吃「黃連麻餈」,你吃過嗎?
    這種來自田間的美食,雖然平淡,但卻將勤勞、幸福、親情揉合在一起,讓我們的舌尖上多了一種幸福的味道,這種味道便是家鄉的味道。據了解,黃連麻餈是用當地特有的黃連柴樹燒了之後倒到鍋裡煮,煮了以後水就變成黃水,然後用紗布包起來瀝乾,把渣子瀝出,燒制好的黃連灰經過熬製、沉澱之後就成了製作黃連麻餈的必備材料——黃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