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潮汕

2020-12-01 三聯生活周刊

雜食潮汕

2012-06-14 11:20 作者:殳俏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24期

如果你在凌晨4點鐘看見一個潮汕人酒足飯飽打著哈欠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到了早晨八九點鐘,你又發覺他跟你坐在同一個早餐攤上,這時候的一個眼神交流,你們有可能會成為吃到一起的好朋友。

鱟粿

鱟粿,音同「後果」,是以汕頭饕客喜歡跟外來的人開玩笑說:「吃了鱟粿,後果真的很嚴重哦。」鱟是種古老的水生物,藍血、扁殼,其子做成的鱟醬,在潮汕人的眼中,與西方人眼中的魚子醬一樣,是至高的美味。鱟粿原來是一種滲入了鱟醬的米飯糰,專做為拜祭祖先和神明的供品而出現。但如今的鱟粿,因為鱟這種水產本身的滅絕,以致鱟醬的消失,早已變得名不符實。

據說傳統鱟粿的做法是,將磨成漿的冷糜、薯粉、新鮮鱟卵和鱟肉製成的鱟汁攪拌均勻後注入壽桃形狀的粿模,蒸熟後從模具中倒出即可。最早,這是一位孝順的潮陽媳婦為方便家中無牙的婆婆所創作的點心,吃的時候要入油鍋炸,但忌以猛火炸到脆酥,只需要浸在文火的溫油中熱到透就好。而今的鱟粿,雖然在潮汕一帶的一些小吃鋪中仍可見到,但所受追捧甚少。因為現代的鱟粿也僅僅是「吃個意思」而已,鱟肉早已被普通蝦肉所取代,炸完之後也沒有鱟醬可淋,只是澆上些沙茶醬和辣椒醬,失去了鱟這個最重要的元素,鱟粿吃起來口味並不是那麼令人驚豔。

我們用鱟粿當早餐,眼見著鋪裡僅坐了我們一桌外鄉客,牆壁上掛著褪色的從報紙上剪下來的「蔡瀾推薦潮汕當地名小吃」配圖文章。一位老者顫巍巍地取出幾個鱟粿,放入靜默的油鍋裡,一會兒便騰起了滿屋子的油哈氣。配著工夫茶,我們邊吃鱟粿,邊覺得這味道實在有點乏善可陳,但過了不久,一位潮汕當地男子大搖大擺走入,自己要了一份鱟粿,配一碗熱騰騰的大腸頭鹹菜湯,兩者配起來當早飯,似乎這才是更加明智的吃法。

名小吃鱟粿

鵝油飯

聽說要吃鵝油飯,一同前往的朋友並不是特別起勁,但到了「烏弟鵝肉店」一看,立即眉開眼笑袒露心聲:「一開始還以為,鵝油飯就只有飯。」

烏弟鵝肉店只能算個有頂篷的大排檔,破桌陋凳,加上吐得一地的鵝骨頭。但就算這樣,緊鄰對面的那家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鵝肉檔仍是空無一人,光看見烏弟檔前人頭攢動,且老闆飛快地手起刀落,切著一頭頭髮散著醬光的碩大的滷鵝。這裡的鵝,選用的自然是潮汕人引以為傲的原產饒平的獅頭鵝。鵝頭如獅,可以想像有多肥美壯碩,而潮汕滷鵝主打的也就是皮滑肉厚脂肪多的老鵝頭。澄海蘇南的「貢咕滷鵝店」,其名字源於滷鵝製作過程中鍋裡發出的響聲。只因潮汕人在做滷鵝用的老滷時,會加入豬的肥肉,再加上肥鵝體內的油脂在受熱後不斷溢出,所以滷水的表面就形成了厚厚的鵝油層。為使滷鵝內外受熱均勻,肥鵝還要經歷數次「吊水」,之後煮鵝的爐火會由武火改為文火,這讓被鵝油憋悶著的鍋內水汽積聚成大氣泡,不斷地破油而出,從而發出「貢咕,貢咕」的美妙聲響。

吃滷鵝,另一種美妙的聲響是把鵝骨頭競相吐在地上的聲音。往鵝肉攤檔上一坐,先切三盆老鵝頭,狼吞虎咽那飄著肉桂、丁香和胡椒味的肥嫩頸皮、軟糯鵝舌以及入味的鵝頭肉,而那鵝油止不住地一路往下滴,這時便要用白飯接著,更要單獨向老闆要碗浮動著厚厚油光的滷汁鵝油,把碗中的每粒米都澆透。大口扒飯,大口吃肉,大口吐骨,這便是路邊攤鵝肉檔的樂趣。當然,也可以選擇斯文吃法,切顆比頭還大的肥鵝肝,再加碟鵝掌,喝上一下午的酒。閒時,還可以把多餘鵝油炒個菜花,煎幾片土豆,所有關於美味的想像和實踐,都可隨著這大俗大雅的滷肥鵝而展開。

誘人的鵝油飯

粿汁

汕頭的「廣場粿汁店」,是跟所有潮汕小飲食店一般的前店後作坊,老闆親自坐在後院的矮板凳上烙米漿薄片,看上去有點像任何一地的中國人都會做的攤煎餅。每烙好一張,就要掛起來晾半乾。在汕頭潮溼的空氣中,這個晾半乾的過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否則米漿薄片保存起來就容易發黴了。等到做粿汁的時候,薄片還要剪成小小的一個個三角形,這樣,烹煮的時候薄片就會自然捲起,一碗蕩漾著潔白小卷卷的粿汁,看上去非常樸素,又非常可愛。

3個瘦瘦的、穿著香雲紗衫褲的老太太,坐在店堂中間慢吞吞地喝著粿汁,老闆看了她們一眼,低聲開玩笑說:「這幾位是常來的客人,來了幾年我也記不得了,但她們看上去,加起來應該差不多300歲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粿汁是潮汕一帶最有人氣的庶民小吃,一角錢一碗混著糯米粉漿的粿汁,淋上點赤褐色滷汁,撒上點蔥粒,熱氣騰騰地飲下已是很舒服。出兩角錢,這一碗粿汁中,便多了兩片滷豆腐,或是一個滷蛋。出4角5角錢,則是華麗麗的一個飽腹天堂,柔滑而又韌勁的粿汁皮和米漿,混雜著滷蛋、豆腐、滷豆幹、滷豬腸、滷五花肉,細品,還能發現炸得酥脆的金黃色蒜粒,以及赤紅色的幾顆油煎花生米。

真珠花菜豬血湯

潮汕的菜市場裡,菜販總是把真珠花菜、枸杞菜、益母草跟豬血放在一起,方便主婦選購回家做菜煲湯。潮汕風俗中,真珠花菜氣味濃烈,與豬血、豬肝、豬粉之類的一起煮湯,可以去除豬下水的腥羶味,而豬雜的葷香,也可稍微中和一點真珠花菜的辛辣,免得整碗湯喝起來像鍋中草藥。

只要能接受重口味,晨起喝碗真珠花菜豬血湯,一整天都會讓人覺得氣血通暢。小街上的「田記豬血湯」,攤檔上摞得整整齊齊的大捆大捆的真珠花菜,鍋邊則是滷好的豬雜和凝結成大塊的豬血。汕頭人田老闆娶的是東北的媳婦,為我們盛出幾碗滾燙而內容豐富的豬血湯之後,他媳婦又拿出了自家秘制的辣椒醬。「湯裡面放點辣椒醬,更加去腥。」老闆娘笑道,「嫁到汕頭這麼多年,總還是覺得加了辣椒醬的東西有點味道啊。」

真珠花菜除了做湯,在潮汕的老傳統裡,還會在炸過後放在油泡螺球的盆子旁邊做配菜。據說這道菜的配菜現在已被現成的薯片代替,但老一輩的潮菜大師仍強調:「只有炸真珠花菜伴在碟邊的油泡螺球,才是正宗的潮州菜。」那是因為,油炸過的真珠花菜有種難以取代的淡淡辛感,簡單來說,那就是傳說中艾草的味道。潮汕人之所以熱愛真珠花菜,也與最早的用艾草可祛邪排毒的傳說有關。

真珠花菜豬血湯是潮汕人常見的早餐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雜食潮汕(3)
    雜食潮汕(3) 2012-06-14 11:20 作者:殳俏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24期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
  • 雜食動物的【生態鏈】【一】
    【1】不管是吃飯還是學習,都要成為【雜食動物】【Omnivorous Animal】。雜食動物,存活率高,幸福感強。雜食動物,一般不固定落腳,喜歡走四方。這樣的雜食,往往可以開闢更多全新的發展領域,讓事業有湯、讓生活有光。藝術和設計,讓事業的湯與生活的光無限延長。
  • 雜食與多核 #2430
    二、雜食和多核 回到「貸款倍增計劃」的話題。怎樣增加貸款?請問,人類是草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答案都不對,人類是雜食動物。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肉食動物的胃,和草食動物有很大不同。其生理性格也很大不同,爪牙,奔跑,繁殖,吃肉的和吃草的都有本質區別。
  • 潮汕風俗:潮汕信奉眾多「神明」,不是迷信而是信仰!
    很多人對潮汕的第一印象就是美食,第二印象就是迷信封建,來到潮汕旅遊過的人,都覺得潮汕哪裡都有祠堂和廟宇。這些廟宇供奉的都是潮人信奉的各路「神明」!而這些「神明」有的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有的是外地的,而有一些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等等,而且每到祭拜的時候,非常隆重,所以潮汕就被貼上迷信的標籤,但並不是這樣,更多的是一種信仰。
  • 我們是雜食動物嗎?
    我們是雜食動物嗎? 2009年01月24日 10:54:00 佛教在線 點擊:0次 在上一節裡,我們提到哺乳動物可大致分成十幾個種類,其中的幾個主要分支有靈長類、食肉類、偶蹄目動物和奇蹄目動物等。
  • 潮汕特色解暑小吃,潮汕草粿,清熱解毒退腸火
    夏天到了,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草粿,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潮汕的草粿跟龜苓膏類似,但口感又有別於龜苓膏,簡直是清熱降火的一道解暑小吃。每當立夏後,在潮汕地區的大街小巷,就有大叔或者啊嘛推著小車,或者支一個小檔口,左手一個陶瓷碗,右手拿著鏟草果的金屬鏟片熟練地舀著一碗又一碗清熱降火的草果,在外工作的小夥伴,一定很久沒吃到正宗的潮汕草粿了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下這道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潮汕草粿吧。
  • 潮汕金牌早餐:灌粿條面
    潮汕美食名滿天下,經典美食貫穿一年四季,不論正餐大菜,還是穿街走巷的零嘴小吃,上至早餐,下至宵夜,無不存在潮汕美食的身影。今日,我們來看看潮汕金牌早餐中一年四季屹立不倒的經典——灌粿條面。
  • 潮汕明朝古墓「蜘蛛結網」 ...
    潮汕味道 Weixin ID csfscm
  • 廣東潮汕,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潮汕本地老人
    潮汕菜是享譽中外的一大菜系,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菜歷史悠久,起源於唐代,發展於宋代,明代又進一步推陳出新,進入鼎盛時期,到了近現代,潮菜享譽海內外。廣東潮汕,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潮汕本地老人。潮汕燒鵝潮汕滷鵝,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名菜,屬於潮菜系。
  • 吃雜食的湖羊走俏市場
    吃雜食的湖羊走俏市場 2016年02月01日 09:01:07  武義新聞網  網友互動交流
  • 假如你是一條魚,千萬不要去潮汕!
    ▲惠來潮汕魚丸湯 圖/《風味原產地 潮汕》魚在潮汕有無數種形態01.在潮汕,魚就是飯魚飯,在眾多潮汕美食憑藉「鮮」脫穎而出,是潮汕美食中不得不說的經典。相信不是潮汕本地的朋友,都忍不住發問,魚為什麼是飯呢?
  • 潮汕一種鮮美的魚,叫熟魚
    有人說,人在潮汕,舌頭卻上了天堂,是這樣吧!在潮汕,就有那麼一種魚,鮮得像剛從海中撈出來,連殺都不用,買了便能吃,十分美味,這也太令人驚詫了。潮汕的這種魚,叫熟魚。只要你走進菜市場,抑或是到哪一家潮汕菜館、飯店,都可以吃到。這種魚,也是潮汕人一日三餐的所愛,而且不貴,一般一條三、四元,可以論條買,像菜一樣的價格,誰都可以買來吃。
  • 小土狗剛吃雜食拉稀
    有的主人給小土狗的食物不是那麼精細,會給它們吃一些剩飯剩菜,或者自己吃什麼就給小土狗吃一些,還有的小土狗會自己去翻找東西吃,這樣一來,小土狗吃了雜食,就容易拉稀。此時主人應該做什麼來幫助小土狗?一,注意餵食主人平時給小土狗餵了不合適的雜食,它就容易拉稀,比如主人把自己正在吃的飯菜給小土狗吃,有的食物可能過於油膩或者幹硬,小土狗吃了腸胃接受不了;還有的主人給小土狗吃一些剩飯剩菜;有的小土狗自己在家裡扒拉一些雜食吃等等,都容易拉稀。
  • 「這是劇種的光榮,也是潮汕族群文化的光榮。」
    「這是劇種的光榮,也是潮汕族群文化的光榮。」大灣區之聲  作者:  2020-10-15 廣大潮汕文化工作者倍受鼓舞,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表示很光榮。
  • 下山虎和四點金,潮汕民居傳統特色
    廣東的潮汕生活區域緊鄰著客家生活區,但之間仍有不小的文化差異,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們的建築風格,所謂的「下山虎」或者是「四點金」都是潮汕民居相當普遍的特色,那麼究竟什麼是「下山虎」什麼又是「四點金」?請隨觀風一起到當地看看吧。
  • 潮汕美食錄|美拉德反應下的獨特風味
    致力於尋找中國地域特色美味的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將潮汕設為系列的首站,通過短片的形式每集發掘一種「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潮汕獨特食材和味道。第三集的主角——腐乳餅。腐乳餅在潮汕通常被當作茶配。潮汕人常喝的單叢茶氣味濃烈,需要厚重的茶點與之相配,腐乳餅正是這樣的一位「天選之子」,其複雜的脂香與茶單純的清冽搭配在一起,既層次分明,又珠聯璧合。腐乳餅也只有在潮汕地區品嘗才更好吃。隔一天的時間,酥皮酥脆的口感便會消失很多,而且腐乳餅熱乎乎出爐時,酒香、蒜香清晰,肉丁的脂香也格外豐滿。
  • 美食撫慰,人文驚豔——潮汕房車自駕之旅
    潮汕擁有曲折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優良的港灣,這裡除了是我們熟知的美食天堂、潮菜食府之外,它還擁有眾多歷史悠久且獨特的民俗文化。 德安裡建築群是典型的四馬拖車和百鳳朝凰格局,這兩種建築格局在潮汕的大村落裡較多見,是潮汕古民居中最複雜的一種。
  • 潮汕工藝·手鉤花 一支針挑起半個家
    其一針一線在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的手中,便能使之成為一件件時尚美麗的服飾擺件。一針一線,一抽一勾,曾經的技藝,現在的回憶,勾花的故事,待我細細告與你知。 勾針 勾針又稱「花針」,是奶奶輩手裡的勾花工具,別看小小一支花針,這是吃飯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是養活家裡人的工具,很多潮汕婦女靠著這些「花針」勾出件件漂亮的衣裳和擺件,靠純手藝來養活家人賺取家用。仿佛這花針就是為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而造的。
  • 潮汕機場開學季新增多條航線
    金秋九月,為助力開學季,護航返校路,潮汕機場攜手九元航空、南方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陸續開通揭陽通往無錫、臨沂、徐州等多地的航班,加密廣州、張家界、太原、義烏等地航班頻率,為廣大學子及商遊旅客提供更多暢通的空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