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裡,大家人來物碗——潮汕美食草粿!

2021-01-19 騰訊網

潮汕地區的夏季,有一種地道的解暑小吃——草粿。

「豆花、草粿、凍草粿」

這一句不停重複盤旋

在城市大街小巷裡的吆喝聲

相信生活在潮汕的朋友們再熟悉不過

草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又被稱為仙草蜜。每當立夏之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一手執瓷碗,一手拿鏟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遠遠聽到鐵勺敲擊瓷碗的鏘鏘聲,頭都不用扭,就知道有賣草粿的啦!

草粿是一種極親民極草根的食品,價錢很實惠,一塊錢就能賣上一碗,清暑解渴。同時也因為這種食品在製作並無太大的技術要求,故而進入市場的門檻並不高,或許住對面門做針線活的老婆婆明天就能挑著草粿擔子上街去。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草粿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在潮汕,凡是「粿」都是以大米為原材料做出來的,「粿」這種東西,可以入俗,是日常果腹充飢物;可以超凡,作節慶拜祭神靈用。所以,「粿」字在潮汕已經有近乎神聖的意義了。而以「粿」字來禮讚這種不是用大米做出來的消夏食品,足以見大伙兒對它的款款深情了。

草粿是用仙人草(仙人草也叫草粿草,是潮汕一帶地區的特產)製作。將仙人草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加入適量澱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之後,盛於容器(傳統是用陶缽、瓷缸)冷凝成膏狀,即成為黑色晶瑩的草粿。

PROSEPEROUS

仙人草

食用時,用專用銅勺切成一片片裝進小食碗裡,邊撒上紅糖(今多添加白砂糖),便可啜飲。草粿軟軟滑滑,也有人在路旁小攤買後,裝入塑膠袋,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享用。

PROSEPEROUS

潮汕俗語:「南畔浮烏雲,草粿賣有存」,這大概是賣草粿的老伯最怕聽到的。因為潮汕暑熱溼氣交蒸,環境溼熱,氣候多變,而草粿的原料是澱粉,當氣候炎熱賣不完時便容易產酸腐敗變質。偏偏有一群小孩兒不懂事,在草粿檔前大大聲聲地叨念著「南畔浮烏雲,草粿賣有存」。草粿老伯雖然很生氣,後果卻不太嚴重,撒給小孩的蔗糖末依然要比大人多,而且吃完了還能再勺點~

在粵東地區,草粿這款藥療小吃從宋元時期已出現了。中醫藥學認為,仙人草屬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莖、葉均可入藥,性味甘涼,具有清暑解渴除熱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熱常用藥。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草粿草全身可藥用;性甘涼,內服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有助治療跌打腫痛、感冒、糖尿病等症。一般從山上採草後,將它洗淨,煮沸取湯汁;也可經過研磨捶打後取其濃汁。然後兌水滲合一點澱粉,置於瓷缽或木桶中攪拌均勻,再慢火蒸熟就行了。

古代,潮汕夏令氣候悶熱,梅雨霏霏,環鏡潮溼。人在蒸淫熱逼中,陽以汗外洩,陰以熱內耗,正氣有隙,邪易入侵,誘發中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醫家們科學地採用仙人草煎後加工製成的草粿藥膳,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中暑之功。

因為草粿具有清熱解毒、退腸火的功效,且價錢低廉,所以潮汕草粿這小食十分惹人喜愛,世代相傳,千百年來在潮汕地區盛夏酷暑暢銷不衰,每當人們經過賣草粿的小攤時,都喜歡停下來,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炎炎夏日裡,來上一碗潮汕草粿,爽滑清甜,是潮汕人必點的消暑美食!

相關焦點

  • 炎炎夏日,潮州人從小吃到大的草粿,是潮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廣東潮州,炎炎夏日,在悠長的小巷裡,總會有「咣咣鐺鐺」的聲音響起,我特別喜歡聽到這美好的聲音,它清脆的敲打聲和著樹蔭下知了的聲音,那是夏日裡最美妙的潮州音樂,至今令我難以忘懷。夏天,遠遠聽到鐵勺敲擊瓷碗的鏘鏘聲,頭都不用扭就知道是在賣草粿!
  • 物碗草粿,不是龜苓膏、仙人粄、涼草粉、燒仙草!
    「我們更喜歡有懷舊味道的涼粉」賣涼粉的阿伯穿梭在大街小巷一碗自製的涼粉,加點糖漿純粹天然的古早風味裡竟藏著廣東夏天的味道相信大家會說這不過就是普通的「燒仙草」嘛?潮汕的草粿廣府的龜苓膏客家的仙人粄粵西的涼草粉都在說「不」所以一碗正宗的廣東涼粉是怎麼樣的?潮汕涼粉界草粿每到夏天,潮汕「涼粉」就會新鮮出爐。當窗戶邊響起熟悉的「草粿~豆腐~」的聲音,要數奴仔(小孩)最興奮了。
  • 80後潮汕人心中的記憶:「姐妹小吃」——豆花草粿
    夏日的午後,想念著那些滑嫩清甜之味,仿若熟悉的叫喊聲又在耳邊響起——在暑氣逼人的盛夏,潮汕城鄉的村頭路尾,大街小巷,叫賣草粿、豆腐花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自古以來,潮汕草粿、豆腐花是潮人世代相傳的夏日清涼解渴傳統小吃,清香滑潤,惹人喜愛。近日,我們來到市區東升街道新河村的一家名為「老傳統」的小食坊,探訪草粿、豆腐花的製作過程。
  • 潮汕特色解暑小吃,潮汕草粿,清熱解毒退腸火
    夏天到了,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草粿,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潮汕的草粿跟龜苓膏類似,但口感又有別於龜苓膏,簡直是清熱降火的一道解暑小吃。每當立夏後,在潮汕地區的大街小巷,就有大叔或者啊嘛推著小車,或者支一個小檔口,左手一個陶瓷碗,右手拿著鏟草果的金屬鏟片熟練地舀著一碗又一碗清熱降火的草果,在外工作的小夥伴,一定很久沒吃到正宗的潮汕草粿了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下這道清熱解暑的潮汕小吃,潮汕草粿吧。
  • 偷師人均只要8塊錢的網紅潮汕糖水店,學做幾款冰爽糖水過盛夏
    身處廣東的大夏天,每一看著門外肆意張狂的大太陽,心中只有一個呼喚 —— 空調房,可是 作為一個 以食為天的廣東人,炎炎夏日,只有空調,沒有糖水,怎麼續命?這麼價格親民的糖水,跟著網紅店學著做幾道甜湯,及時來不了現場大快朵頤,接下來,一大波潮汕特色的甜湯即將登場,這幾款甜湯值得你追隨,也可以自己動手DIY讓家人享受美食。海石花是潮汕地區的一種 海草,將它們晾曬加工之後,混合少許地瓜粉、蔗糖煮熟,就可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透明果凍狀,吃起來比果凍還要爽口!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談起鄉愁,每個地方的人想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西安人會想到那唇齒留香的肉夾饃,川渝人會想到那辣油飄香的麻辣火鍋,長沙人會想到美味的麻辣小龍蝦,而潮汕人則會想到那碗樸實無華卻又口感獨特的草粿。在每個潮汕人的童年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阿婆或者阿伯,他踩著老式三輪車,帶著一個大喇叭,在夏天的厝頭巷尾來回騎著車,載著滿滿幾鍋草粿,一邊騎車喇叭一邊廣播到:草粿!豆腐花!而遠遠聽到聲音的小孩就會帶著碗默默在巷頭等著阿伯的到來。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還會在梔粿加點白豬肉,在蒸的時候,肥豬肉等配材的油汁會慢慢滲透到梔粿裡面,讓其更具豐富的層次感。3、賽龍舟:賽龍舟也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不過很多地區限於場地早已不辦活動了,但潮州人卻將賽龍舟當成非常重要的群體活動,潮汕水系發達,江河交錯,池塘遍布,很是方便舉行龍舟比賽,潮人有詩《端午賽龍舟》:「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
  • 潮汕金牌早餐:灌粿條面
    潮汕美食名滿天下,經典美食貫穿一年四季,不論正餐大菜,還是穿街走巷的零嘴小吃,上至早餐,下至宵夜,無不存在潮汕美食的身影。今日,我們來看看潮汕金牌早餐中一年四季屹立不倒的經典——灌粿條面。
  • 潮汕小吃草粿凍,小夥結合「免費送」的營銷,生意火爆小吃攤
    說到潮汕,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潮汕的小吃種類特別多,畢竟廣東省早茶可是出了名的。而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潮汕著名小吃——草粿凍,我這邊本來有個廣東的年輕人在賣草粿凍,後面老闆找了個學生結婚了,就沒有來了。
  • 雜食潮汕(3)
    姜薯潮汕的朋友問我:「就你個人來說,到潮汕來,最想吃到的本地食物是什麼呢?」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想吃反沙姜薯。」朋友笑道:「你是真正刁鑽哪。」
  • 綠豆糕,炎炎夏日來一塊,很解暑呢
    第2步、然後開始去皮,這個過程有點費事,建議還是買脫皮綠豆來做能節省時間。第3步、這是我費了好久的功夫才脫掉的綠豆皮。第4步、去皮的綠豆開鍋蒸40分鐘。第5步、蒸至綠豆軟爛就可以了。第6步、然後取出放涼。第7步、把它裝到保險袋裡擀成綠豆泥。第8步、準備所有食材。
  • 用「活化石」做的潮汕小吃,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我們還能吃到嗎?
    廣東潮汕,因為諸多美食小吃而聞名全國,吃貨們必去的美食天堂。潮汕有多少好吃的?誰也說不清,就連潮汕人自己都說不出來自己這輩子到底吃過多少好吃的東西。潮汕的小吃中,「粿」類佔據一大類,這種用米漿做成的食物,承載著潮汕人對美食的詮釋,最能體現當地人的心靈手巧和善於烹飪。
  • 探秘潮州美食:花生醬腸粉有點黑暗料理,粿的吃法千奇百怪
    朋友給我推薦了不少本地赫赫有名的店面,這裡也挑出幾家我比較滿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要喝早茶的話,就來鳳凰西路的鳳凰洲公園裡面,一家名為韓上樓的早茶店,絕對可以讓你感到滿意,這也是我在潮州的幾天吃到的最好的一家早茶九樓了,環境氣派,廣式早點也很正。
  • 炎炎夏日,最好隔三差五煲一次這湯,清心火睡得香,老人孩子都愛
    炎炎夏日,雖然廣州接連下了幾場大雨,但是來得快也去得快。下雨的時候氣溫會降低,比較涼快,但是大雨過後,又開始了高溫的天氣,一冷一熱的交替,容易使人心生煩躁。廣東靚湯講究食材與季節搭配,廣東人對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生活的精神嚮往,都會寄托在不同的老火靚湯裡。外地人來廣東,首先著迷的就是廣東靚湯,喝湯不吃肉,嶺南地域氣候炎熱潮溼,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火,上火不是簡單的嘴上長泡,更多時候是心火、容易煩躁,所以廣東人的一日三餐中離不開形形色色的湯水。
  • 雜食潮汕
    而今的鱟粿,雖然在潮汕一帶的一些小吃鋪中仍可見到,但所受追捧甚少。因為現代的鱟粿也僅僅是「吃個意思」而已,鱟肉早已被普通蝦肉所取代,炸完之後也沒有鱟醬可淋,只是澆上些沙茶醬和辣椒醬,失去了鱟這個最重要的元素,鱟粿吃起來口味並不是那麼令人驚豔。我們用鱟粿當早餐,眼見著鋪裡僅坐了我們一桌外鄉客,牆壁上掛著褪色的從報紙上剪下來的「蔡瀾推薦潮汕當地名小吃」配圖文章。
  • 五條人樂隊到底什麼路子?讓全廣東達成共識的,不是美食是人字拖
    兩位主唱在臺上一頓操作,堪稱平平無奇的搞笑小天才,下臺之後還要用「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來安慰導演,簡直是讓人擔心以後一見到這兩位主唱,就想笑出聲來。從歌詞和口音都能瞬間發現,嘴一直沒停下來的主唱仁科和偶爾只說一個詞卻讓人爆笑的主唱阿茂,都是廣東人,而且是方言非常難理解的潮汕地區人士,也難怪就算他們一本正經的介紹歌曲,大家也聽不太懂。
  • 潮汕地區的特殊味道,來自揭西的菜粿「細粄」,製作可不簡單
    因為同樣是潮汕人,所以餐桌上擺著的食物多半也都是認識的。但是其中一種食物卻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我從來沒見過它,長得像個餃子卻是軟塌塌的,後來問我同學才知道那是他們揭西當地的特色美食,細粄。「細粄」是揭西特有的一種食物,揭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人叫它「菜粿」,雖然我在的地方也有菜粿,但是長得和這種完全不一樣。
  • 南雄美食,快到碗裡來
    提起南雄的美食,許多人會想到那無辣不歡的各種菜式。自稱是吃貨的我,每到一座城市都要掃蕩當地特色美食。可是吃來吃去,還是覺得南雄美食真心是吊足胃口,超級回味。來看看一個吃貨朋友與湖南辣妹紙在吃梅嶺鵝王時的場景播報:「火紅的南雄「熱情」,把辣妹紙「感動」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呵,但她就是忍不住,忍不住幹嗎?要吃啊,因為梅嶺鵝王實在是太好吃了唄。」你就知道南雄美食有多饞人!!諸如此類話題,不勝玫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