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一旦犯罪,被刑事拘留後都會留下檔案,這個檔案從學生時代起就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我們大概也就在小學初中的時候能看一眼,以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是見不到了。檔案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有過犯罪記錄,在上大學和找工作的時候有犯罪記錄影響很大。
近些年我們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有很多未成年犯罪的案件,其中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便是前段時間發生的大連男孩殺人案,在犯下了如此惡劣的案件後,大連男孩僅僅被收容教養3年,而這也是未成年犯罪最嚴厲的措施了。那麼,這些未成年犯罪者所犯下的罪行會被寫進檔案裡嗎,長大後可以和平常人一樣上學,工作嗎?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浙江省出臺《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這項政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的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
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封存不僅僅指的是未滿14周歲的兒童,是廣泛意義上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從2012年12月31日以後審結的案子,只要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或者免於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將封存。雖說犯罪記錄只是被封存不是被註銷,但這項封存的保密程度和懲罰措施都是比較高的,不但專門設立了加封模塊,還有授權制度。如果有人未經允許查詢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出具未成年人的犯罪證明等,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據悉,自這項規定實施以來,自2016年以來,浙江省通過封存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讓145名有過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順利的考上了大學,自此以後他們的人生和正常人再也沒有什麼不同,誰又能知道自己大學4年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曾犯下過和等惡劣的罪行呢?
小編認為,這項規定是好事,也不是好事!生活中很多案件都是一時衝動,或者年輕人打架不知道輕重,導致鋃鐺入獄,難道說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就背負上了這樣一個一輩子都洗不下去的汙點嗎?15年前,杭州一少年因輕罪入獄,出獄後,儘管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找工作時卻處處被拒,入獄的這一段經歷仿佛成了他一輩子都擺脫不了的「汙點」,在以前的那個特殊時期,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但同樣對於一些人渣來說,這成了他們的「保護傘」,我們常常討論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似乎生來便是「惡」。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9年前的一個案件,2010年廣西人韋某曾掐死一名男孩,因13歲未被逮捕;2011年,韋某又持刀重傷了一名小女孩,因未成年被減刑;2015年出獄後,2015年11月,剛出獄一個月的韋某又殘忍殺害了一名11歲的女童。
不管怎麼說,未成年人的三觀並為成型,有過犯罪傾向的大多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不少少年犯也是受到慫恿才會犯罪,給他們一次反悔的的機會也是可以的,不能因為年少無知就影響了一生,如果有了一輩子的汙點,這些年輕人長大後反而可能破罐子破摔,給社會增加一些不穩定因素。歸根結底,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懲惡,而是教善。
對於這件事,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