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鎂質白雲石砂,又稱鎂鈣砂。鎂白雲石砂是利用MgO熔點高,耐熔損性好和CaO熔點高,耐結構剝落性和抗渣浸潤性好等優點,開發使用了高純度、高體積密度、抗水化性好的鎂白雲石砂。合成鎂白雲石砂主要是用人工合成方法分兩步煅燒製成的。將輕燒MgO與充分消化的CaO按MgO/CaO不同比例[一般按MgO/CaO=(75±2)/(20±2)]進行配料,共同細磨、陳化、混合、成型、乾燥,再經高溫煅燒即得合成鎂質白雲石砂。
原料中加入的石灰(CaO)應預消化,防止磚坯開裂,並獲得高分散性的氫氧化鈣粒子。因為CaO+H2O→Ca(OH)2+857J/g,反應產生體積膨脹近三倍。輕燒氧化物加水消化後,獲得體積穩定的氫氧化物,經熱分解後,所得的氧化物具有很高的活性,這是二步鍛燒活性燒結的技術核心。
原料經輕燒-消化,起到了熱化學破碎作用。輕燒後的MgO及CaO晶體只有13μm,此種微晶體CaO和MgO遇水消化後還要進一步被細化,而物料粉碎得越細,晶體的晶格缺陷越多,比表面積越大,表面能也越高。因為任何系統都有向最低能量狀態發展的趨勢,所以有利於燒結。
物料的輕燒,消化和以後的細磨工序可極大地提高其分散度,增加晶體缺陷,降低進行離子擴散過程的溫度。這是活性燒結的關鍵。
國內外合成鎂白雲石砂的理化指標見表1。
表1國內外合成鎂白雲石砂理化指標
合成鎂白雲石砂化學成分中MgO含量75%左右,CaO20%25%,MgO+CaO的含量95%以上,雜質總量小於2%,MgO/CaO的比值,根據使用要求可以調節。
合成鎂白雲石砂的晶體是方鎂石MgO,其次是方鈣石CaO,二者含量佔95%以上,還有矽酸三鈣及C2F+C4AF等。主晶相方鎂石MgO隨著煅燒溫度的升高,晶體由粒狀,圓粒狀到多角形,晶粒亦由小到大,方鎂石晶體間直接結合的程度增高,在反光顯微鏡下,樣品經浸蝕處理,可明顯看到方鎂石呈基底分布、連成網絡、含量為70%80%。
方鈣石CaO粒狀,不規則狀均勻分布在MgO基底之中,在透射光下觀察,均勻充填在方鎂石晶間空隙內,或者說,方鈣石細晶為方鎂石所包圍。
矽酸三鈣(C3S)粒狀或不規則狀多是集聚出現,其旁有較多氣孔,含量少。C2F+C4AF分布在上述晶體之間,不規則狀,在燒成溫度下它為液相,分布尚均勻,孤立出現,未連成片,含量少。氣孔呈孤立狀分布於方鎂石間。合成鎂質白雲石砂中方鎂石的晶粒隨煅燒溫度的提高而增大,方鈣石在高溫時生長發育的速率不如方鎂石。
合成鎂質白雲石砂具有很高的抗水化能力和較好的使用性能。合成鎂質白雲石砂的主要礦物方鎂石、方鈣石均是高熔點的晶相,熔點分別是2830℃和2570℃,還有C3S也是高熔點晶相2070℃,由高熔點的晶相所組成的材質必然具有高的耐火度。同時合成鎂質白雲石砂高溫強度好,高溫抗折強度高,抗渣浸蝕性能優越。
表2日本改進的鎂質白雲砂性能
日本為了進一步提高鎂質白雲石砂的抗水性,通過向高純度,高體積密度的鎂質白雲石砂中添加少量的TiO2,生成CaO·TiO2,並對鎂質白雲石砂進行磷酸處理,在鎂質白雲石砂表面形成以磷酸鈣為主的磷酸化合物覆蓋膜,因此,顯著提高了抗水化性。實驗證明,添加1%TiO2,經過磷酸處理,MgO含量為70%的鎂質白雲石砂具有優異的抗水化性能,表2列出這種改進的鎂質白雲石砂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