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天氣,
可預料,
但往往出乎意料,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
照顧好獨一無二的身體,
就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愛護。
在量子力學裡,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譯測不準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維爾納·海森堡於1927年發表論文《論量子理論運動學與力學的物理內涵》給出這原理的原本啟發式論述,希望能夠成功地定性分析與表述簡單量子實驗的物理性質。這原理又稱為「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同年稍後,厄爾·肯納德嚴格地數學表述出位置與動量的不確定性關係式。兩年後,霍華德·羅伯森又將肯納德的關係式加以推廣。
經濟學中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經濟學中關於風險管理的概念,指經濟主體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和損失)的分布範圍和狀態不能確知。
在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指測量物理量的不確定性,由於在一定條件下,一些力學量只能處在它的本徵態上,所表現出來的值是分立的,因此在不同的時間測量,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會出現不確定值,也就是說,當你測量它時,可能得到這個值,可能得到那個值,得到的值是不確定的。只有在這個力學量的本徵態上測量它,才能得到確切的值。
在經典物理學中,可以用質點的位置和動量精確地描述它的運動.同時知道了加速度,甚至可以預言質點接下來任意時刻的位置和動量,從而描繪出軌跡。在微觀物理學中,不確定性告訴我們,如果要更準確地測量質點的位置,那麼測得的動量就更不準確.也就是說,不可能同時準確地測得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軌跡來描述粒子的運動,可與宏觀世界一樣微觀世界同樣具有客觀規律,獨立於意識之外,這就是不確定性原理的具體解釋。
在量子力學中常見不確定性有關於坐標和動量之間和時間與能量之間的不確定關係。其實,對於任何兩個不對易的物理量均不能同時確定其確切值。這是與測量無關的,這是微觀世界的本質問題。
不要試圖通過測量之類的方法來解釋不確定性,任何有關測量的手段都會引入新的誤差,可誤差與不確定性是存在本質的區別的。另外,對於宏觀世界中並不能觀察到不確定性之類的現象,這是與可觀察的測量精度有關的,因而僅是在微觀世界比較明顯。
在資訊理論中,不確定性是表徵某隨機變量的發生有多麼可靠的物理量。一般用熵來計算這個物理量,記作H(X),X是隨機變量。當H(X)=0的時候,X是十分確定的,也即X這時就是一個確定的數值。當H(X)=1時,X非常不確定,即X的取值非常不確定是哪一個數值。
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關係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灰常重要!不惹眾怒的說法是:關係是相互作用。只有在交互過程中才能產生出關係來,不管是直接的交互還是間接的交互。
人既有確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確定性的一面,機(機器、機制)同樣如此,如何把不確定性的一面轉為相對穩定的確定性加以使用,這是人機融合的一個重要問題。人的確定性+機的確定性比較好理解,人的不確定性+機的確定性、人的確定性+機的不確定性、人的不確定性+機的不確定性難度會依次遞增,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是人機融合過程。
形式不但是結構的可能性,也是實現意向的可能性。Being在某種意義上也是Should的可能性,Should是Being的發展慣性。
對人而言,機就是延伸自我的一種工具,同時也是認知自我的一種手段,通過機的優點來了解自己的缺點,通過機的缺點來明了自己的優點,然後進行相應的補償或加強。人機融合還不是一見鍾情,這是因為缺乏雙向性的感知與覺察。當前更多是主從相聲似的人機互動,儘管還並不那麼盡人意,捧逗還存在失調失配,但未來仍值得期待:畢竟人在發明機器的同時也在發現著自己。
1975年,義大利哲學家盧喬.科萊蒂提出「無矛盾哲學原理」,引起了一場震撼西方哲學界的爭論。他的中心論點是「矛盾只存在命題與命題之間,而不存在於事物之間」,現實是無矛盾的。科學包含無矛盾原理。
一些科學家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的論斷往往是如下原因帶來的:一是人們用來把握事物的概念似是而非,二是人們所使用的語言和推理過程不夠嚴密。 悖論意味著肯定和否定命題無條件同時成立,而矛盾中肯定和否定方面都依存於不同的條件。兩者似乎不是一回事。一個互相矛盾的前提幾乎覆蓋了由一切可能命題組成的空間,其中包括了神話。
如此,數理邏輯學家普遍接收一個原則:「矛盾隱含著一切東西」。 悖論對邏輯構造的損壞是一個無情的現實。哲學家早就知道,人在用概念、模型、語言認識自然規律時,概念常常可能是不正確的/不準確的,認識可能是不完全的/不深入的,主觀性錯誤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意料的。長期以來,科學家的邏輯一致清晰性使他們一直否認辯證思維的合理性,直至集合論悖論(如羅素理髮師悖論)的發現才改變了這種看法:有時結果和條件會等價。在這個事實與事物混合的世界裡,事物之間可以是互為因果的。
冥想一下:認知的邏輯和計算的邏輯確實不同! 那麼,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如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