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不準原理,又叫不確定性原理,指的是在量子力學裡,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通常來說,如果我們要測量一個物體,我們會引入兩個變量,一個是位置,一個是速度。
比如,那輛車在深南大道上,以60公裡/小時的速度前行,此時,就可以說你已經準確的測量了一個物體。
又或者,那個桌子在離教室後門3米遠處,雖然你只描述了桌子的位置,並未說明桌子的速度,但這時我們默認桌子的速度為零。
很顯然,以上測量發生在宏觀世界,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容易的。
但如果發生在微觀世界裡,我們就只能獲知其一,如果我們知道了微觀世界粒子的位置,速度就無法獲知,而如果我們知道了粒子的速度,位置我們又無法獲知了。
為何會如此呢?
這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測量,本質上是看見,而看見,本質上是光子打到物體上,然後再反彈到你眼睛裡。
在宏觀世界裡,你要測量的物體很大,當你要測量它的位置時,光子打到物體上,對物體的擾動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你可以同時獲得它的位置和速度。
而在微觀世界裡,你要測量的粒子很小,當你要測量它的位置時,光子打到粒子上,對粒子的擾動很大(因為光子和粒子差不多大小),因此你獲得了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卻被光子打飛了,這就像是一個盲人,他想要知道這個足球的位置,就用另外一個足球去打那個足球,知道了這個足球的位置,足球卻被打飛了,根本無法獲悉足球的速度。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這種截然不同的特性,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
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前,我們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確定的,決定論就是那個時候的哲學觀。
但量子力學誕生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竟然是不確定的,隨機的,原來上帝也擲骰子。
但為何宏觀世界是確定的呢?
在聞西看來,是因為大量的微觀粒子,因為核力相互擁擠在一起(宇宙基本力是目前物理學上的四種基本力,這些力不僅支配著原子也支配著宇宙,包括重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就像在極其擁擠的火車裡的人們,被擠得不能動彈,失去了隨機不確定性,表現為一個確定的世界,成為了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宏觀世界。
說完了物理學,我們跨界到經濟學,談談股票。
很多人喜歡炒股,可是炒股的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時時刻刻關注股價,想通過股價來預測接下來的走勢,從而買進或拋出。
關注股價,其實就是對股價進行測量,此時,引入兩個變量:股價和走勢(是上漲還是下跌)。
此時,股票市場也發生了測不準原理,即如果我們知道了股價,我們似乎失去了股票走勢的信息。
聞西認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我們關注股價的時候,產生了一種情緒,推動大家買進或者拋出,這種買進或者拋出,推動著股票的走勢,而情緒往往是無法控制的,你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更別說別人的情緒了。
於是股票走勢總是以令人無法預知的方式波動,無論你如何高頻率的追蹤股價,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刻是漲是跌。
既然股票也遵循測不準原理,無法同時獲知兩者的信息,我們就只好拋棄對於某時某刻股價的測量,轉而關注股票走勢了。
因為股票走勢把握對了,才能正確指導你的行為,是該買入還是拋出。
那麼股票走勢怎麼把握呢?
把周期拉長,你就知道了,而且周期拉的越長,越能看得準,比如下面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騰訊、阿里巴巴的股票走勢:
看到上面這張圖之後,你是不是覺得,這個趨勢太符合現實了,你看蘋果,自喬幫主離開後,缺乏創新,就增長乏力了。
而亞馬遜,增長最猛,也跟現實非常符合,因為不少做亞馬遜電商的公司,業務增長非常快速,同時,美國亞馬遜的實體店的擴張速度非常的快。
所以,你還在時時刻刻盯著股價,試圖預測股票的走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