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Insights報告:AI醫療領域這些趨勢值得關注

2020-11-27 健康一線視頻網

疫情期間,醫療AI企業也受到了資本更多的關注,據CB Insights數據的統計,在2020第3季度,醫療AI企業共完成了122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20億美元,是截至目前醫療AI企業季度融資總額的最高值。同時,大額融資的數量也顯著增加:從今年3月份開始,單次融資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事件超過了11起,這其中大部分是AI+新藥研發企業。近日,CB Insights網站發布了Healthcare AI Trends To Watch的文章,盤點了醫療AI領域的7個最新趨勢。

1. 更快,更便宜,更準確的新一代MRI和CT診斷

將AI應用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等放射學影像分析中,不僅可以降低診斷的成本,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和效率,還能降低患者暴露在輻射和重金屬等不利環境中的時間。

例如,Ezra公司致力於用MRI來代替傳統的侵入式前列腺活檢,用於男性癌症的檢測。根據Ezra公司披露的信息,其FDA獲批的AI軟體和傳統的前列腺活檢相比,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並且將檢測費用從超過2000美元降低到了575美元。除此之外,Ezra公司還通過和其它公司進行合作,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診斷成本。

2. 即時血檢和家庭快速檢測

在AI的驅動下,計算機視覺正在將智慧型手機變成強有力的診斷工具,並減少了對一些檢測結果進行專家解讀的需求。

例如,Gauss Surgical公司和Cellex公司通過合作,開發了一款家用COVID-19快速診斷試劑盒。消費者在依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後,只需要用智慧型手機對測試結果進行掃描,通過神經網絡處理圖像,消費者在數秒內就能得到診斷結果。

圖片來源:Gauss Surgical官網

3. 數字病理學診斷:AI和數字樣品將成為實驗室的新常態

在傳統疾病診斷過程中,在實驗室獲得患者的生物學樣本後,需要將樣本交給病理學專家進行樣本分析,這些分析通常是病理學家通過顯微鏡分析完成的。如果病理學家無法得出關於樣本的結論性診斷,樣本通常會被送到另外一個實驗室進行第二次診斷。這是因為病理切片的審查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在數字病理學診斷中,通過使用成像設備,可以採集病理樣本的高解析度圖像。病理學家不需在顯微鏡下分析樣本,而是可以在計算機上遠程查看圖像,通過基於雲的軟體與其他醫學專家合作,並利用AI來幫助圖像分析和診斷。這將大大提升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和效率。

4. AI將提升藥物早期研發的效率,並帶來模式的創新

傳統的新藥研發流程,往往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AI可以將新藥的研發時間縮短到數年甚至數月。特別是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初創公司、大學和大型醫藥公司均在利用AI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的蛋白結構,以此來更好的設計藥物。

去年,谷歌子公司DeepMind開發了一種算法AlphaFold,用來更好的理解蛋白質摺疊,並更準確的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在疫情期間,DeepMind利用AlphaFold算法預測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蛋白質結構,並公開發布了這些數據。

5. AI驅動的被動監測

為了降低醫務工作者暴露於病毒的風險,無接觸、被動的生物識別技術正在被更多的使用。與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相比,被動監測的優勢在於它不需要患者或老年人一直主動佩戴設備。

例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Emerald的設備,可以安裝在醫院的房間裡來監視病人的移動情況。Emerald設備發射信號,經過多次反射回來的信號會被分析,來監視病人的移動情況。該設備可以捕捉非常細微的運動,例如通過捕捉患者胸部的上升和下降來分析其呼吸模式。

6. 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聯邦學習是一個機器學習框架,能有效幫助多個機構在滿足用戶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和政府法規的要求下,進行數據使用和機器學習建模。在疫情期間,該技術正在被更多的在醫藥健康領域使用。例如,今年5月,英特爾(Intel)公司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edical School)啟動了腦腫瘤檢測技術合作,合作中雙方利用聯邦學習來保護患者的隱私。

7. 機器人過程自動化(RPA)

機器人過程自動化(RPA)是基於AI概念的一種新興業務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在醫院系統可以提升運營效率,節省運營成本。例如運用PRA可以實現自動化驗證患者的保險資格,根據提供的服務確定正確的醫療代碼,向保險公司提交索賠,以及對未支付帳單的患者進行隨訪等。

PRA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如其他行業,但是在疫情期間,醫療行業對這項技術的需求正在上升。例如,Augmedix公司利用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轉錄醫患互動,自動將這些信息與電子健康記錄同步,同時還可以根據互動收集的信息,提出與患者就診相對應的醫療代碼。大大提升了就診過程的效率。

參考資料:

[1] Healthcare AI Trends To Watc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20, from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ai-trends-healthcare/.

相關焦點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這些數據可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並且很容易和保險公司和其他財產持有整合。16. Captricity這是一個安全的雲服務軟體,可以把手寫文章轉換成電子版,準確度超過99%。17. Chorus.ai根據上萬個銷售和客服電話的數據,Chorus 理解對話有什麼樣的影響,幫助你的團隊做出決策。18.
  • CB Insights描述2020年14大技術趨勢:量子技術等將重塑未來
    比如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在不斷加碼在該領域的布局,沒有誰可以說量子計算「前途未知」。基於數據和實例,我們將在下文列出 14 個趨勢,提醒讀者關注以下領域,並且注意在這些領域有可能出現的驚喜和機遇。更具深度和廣度的量子技術商業化這是量子技術的時代。
  • 2019 AI Index 報告出爐:AI 領域取得的進展很多,但結果憂喜參半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當地時間 12 月 11 日,斯坦福「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與 OpenAI 合作完成的2019 AI Index 年度報告發布。作為史丹福大學「AI100」項目的一部分,AI Index 旨在研究影響人工智慧產業的最大趨勢、突破性研究進展以及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今年已是該報告發布的第三個年頭。
  • CB Insights發布全球2017人工智慧100榜單,4家中國公司入選
    值得慶賀的是,在入選率僅為6%的評選中,我們發現了四個國內AI公司,其中包括碳雲智能、出門問問、Rokid機器人和優必選。本文轉載自CB Insights,新智元翻譯,億歐編輯,供行業內人士參考。22、CloudMedx Inc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臨床AI平臺,規模化並簡單化大腦啟發的臨床算法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
  • AI 遇冷?斯坦福年度 AI 報告來揭秘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福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 arXiv 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 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 34 個指標比較 28 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 31個項目IPO,總體市值翻3倍,上半年醫療領域值得關注|醫療器械|...
    公開年報顯示,31個IPO項目中僅康基醫療、滿貫集團和海吉亞醫療在上一個財務周期產生了稅前利潤。大分部IPO項目未盈利意味著,分析新興二級市場大部分標的,仍然需要沿用部分一級市場的思路。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市值、股價漲跌幅、平均增長率、市研率等數據,梳理藥械領域出值得關注的項目,並分析它們發展的優劣勢。
  • 「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出爐,這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專家們選出了十個有望在明年產生影響的突破性醫療設備和治療方法。這些改變醫學的創新,會改變無數患者的人生。  本次入選的創新技術/療法,包括CD20靶向療法ocrelizumab,用於囊性纖維化的新型藥物Trikafta,C肝泛基因型療法,PARP抑制劑等多款創新藥物,涉及血紅蛋白病、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囊性纖維化、C型肝炎、前列腺癌、偏頭痛等疾病。
  • Rock Health和StartUp Health數據總結2019,全球數字醫療融資總額...
    近日,Rock Health和StartUp相繼發布了對2019年數字醫療領域的投融資報告,和動脈網的統計數據類似,兩家機構都觀察到了全球醫療健康融資總額在2019年出現輕微回調。動脈網對兩篇報告進行了編譯,我們首先看看Rock Health的總結。
  • CB Insights公布全球數字醫療150強,深透醫療等中國力量上榜
    其中,知名AI醫學影像公司深透醫療Subtle Medical榮列其中。這是繼今年 3 月榮登 2020 全球AI百強榜(CB Insights AI100)之後,深透醫療斬獲的又一項CB Insights重磅獎項。 除了深透醫療外,上榜公司還包括同為篩查檢測領域的推想科技,藥物研發領域的晶泰科技,臨床試驗領域的太美醫療,保健與緊急護理領域的企鵝杏仁及微醫,支付領域的鎂信健康等等。
  • 31個項目IPO,總體市值翻3倍,上半年有哪些醫療領域標的值得關注?
    最近,動脈網對2020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項目IPO情況及其上市表現進行了系統梳理,試圖從中找出值得持續關注的關鍵點。創新藥項目領跑IPO,市值翻倍過去6個月間,共有31個醫療健康項目登陸資本市場,A股主板、科創板、港交所、納斯達克都迎來了新的國內醫療健康項目。
  • 專家點評《醫學影像 AI 行業研究報告》:聚焦八大賽道,洞察未來趨勢
    專家點評憑藉全面紮實的內容和獨特的觀察視角,這份報告甫一問世就受到上百位醫療AI專家的推薦與好評。這些專業人士的評價是雷鋒網「AI投研邦」不斷前行和提高的動力,同時也可以作為行業內外人士了解這份報告的指南針。
  • 李迅雷:邁向共同富裕 這些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提出,從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也是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全面奔小康目標的最早提法。這次拜登在總統競選中獲勝,他的施政綱領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對富人和企業加稅,加大的醫療和教育的財政投入,實現全民醫療保障,推進《平價醫療法案》主張降低成本;擴大免費教育範圍,系統性的減輕了美國中產及以下家庭在教育、醫療、住房等剛性支出方面的負擔,這些舉措都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 免疫治療:未來值得關注的四大趨勢
    本文總結了免疫治療未來發展值得關注的四個趨勢:1、免疫狀態和免疫評分(Immunoscore)進展顯著最新研究揭示了病人免疫狀態的對預後和預測的價值。在一系列大腸癌相關的研究中,科學家對處於腫瘤微環境中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的數量、類型和位置進行了全面分析,結果發現免疫狀態——在這些研究中,免疫狀態被劃分進免疫評分(Immunoscore)——在確定臨床療效和長期治療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從艾瑞報告看百度雲智一體化如何破局AI醫療
    因疫情的影響,AI技術在新藥研發、輔助診斷等領域的突出作用受到廣泛關注,AI醫療的前景愈發受到期待。 從中我們或可以窺探AI醫療在2020年的走勢與應用,以及未來商業化演變趨勢,AI醫療市場格局也在醞釀微妙變局。
  • 智能影像、健康管理、醫學數據挖掘……資本青睞醫療AI哪些領域?業...
    近日,在由億歐主辦的「2019年世界創新者年會——醫療大健康創新論壇」上,業內專家、從業者、投資人等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醫療機器人和藥物發現領域被低估據億歐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7月,在中國市場活躍的醫療AI企業共126家。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據CB Insights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投資趨勢年度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初創公司2019年募集資金達266億美元,而醫療保健佔了40億美元,醫療仍然是AI落地最熱門的領域之一。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以人工智慧切入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科亞醫療、推想科技、匯醫慧影、體素科技,自然成為這股建設浪潮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幾乎都在同一時間(2016年)成立,而2016年被成為人工智慧元年。吹盡狂沙始到金,四年多的時間,它們向行業證明了自身的技術和商業實力。
  • AlphaGo贏了柯潔一局,下一個被AI入侵的領域會是什麼?
    在醫療人工智慧領域中,影像及診斷是人工智慧應用最多的領域。在該領域值得關注的初創企業有癌症診斷公司Freenome、預測風險分析公司KenSci、慢性病早期檢測公司HealthReveal、醫療影像公司BayLabs和認知治療/精神健康公司Koko等。
  • 2020年,這些前沿技術最受關注
    2020年科技界關注了哪些熱點?10月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帶來了答案。《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聯手編撰,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
  • 2020年,這些前沿技術最受關注
    2020年科技界關注了哪些熱點?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帶來了答案。 《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聯手編撰,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
  • 風口浪尖的PD-1/PD-L1,最新趨勢值得關注
    我們現將該報告主要內容整理如下。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來,處於這兩個階段的試驗數量大於已完成的試驗數量。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PD-1 / PD-L1單藥治療臨床試驗的RR在全球範圍內有所下降,其中中國以41%的下降幅度居首,不過中國PD-1 / PD-L1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RR則增長了18%,而在所有其他地區,RR則大幅下降或保持不變。這些RR趨勢與單藥治療試驗轉向聯合療法試驗趨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