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開瓶器|紋飾,這些隨處可見的小東西,居然有這麼多道道?

2020-12-05 谷事會

這是開瓶器博物館的第 26 枚開瓶器

館藏編號:H220

秘藏一覽

隨處可見的花紋樣式

卻往往匠心獨運

火眼晶晶的你

是否能認出呢

紋飾知識知多少

在中西方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變遷中,有一樣東西,也在不斷的醞釀成長,那就是紋飾。

這些小東西,隨處都可以看到,比如織物上的花紋,建築屋脊窗稜上的裝飾,杯盤碗碟等等,處處彰顯著存在感。

然而,這些存在感本應該十分強烈的小東西們,對我們而言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饕餮紋

這一團黑,看著還挺對稱的東西,竟然就是上古饕餮?是那個象徵貪慾的龍五子?

實際上,它原本應該叫「獸面紋」,類型也很多,有的像龍,有的像虎,有的像虎……而「饕餮紋」則是後人附會的名稱。

饕餮紋的刻畫,常見於青銅器上,最早見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其結構嚴謹,製作精巧,「猙獰恐怖」的形象更是表達了王權的"神秘威嚴"。

忍冬紋

忍冬紋,常見於瓷器,比如中式碗碟,就經常繪有這樣的花紋。忍冬亦稱金銀花、二花,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枝葉纏繞,忍歷嚴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

陶瓷裝飾中的忍冬紋通常是一種以三個葉瓣和一個葉瓣互生于波曲狀莖蔓兩側的圖案。

忍冬紋的出現與佛教的傳入有關,佛教用其越冬而不死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忍冬紋始見於魏晉浙江一帶的青瓷上,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常與蓮瓣紋相配用作主題紋飾。

後來,又通過忍冬紋,發展出了卷草紋,較之忍冬紋更規範也更細緻。常表現為S形,C形捲曲,對稱或者非對稱的形式。可以是單純的捲曲形態,也可以為多個花紋形態組合而成,形式多變,通常作為輔助紋飾。

自古花紋的形成來源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以及自然景觀,又或者是幾何圖形、神話傳說。又經過歷史的變遷最終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風格樣式。

中國紋飾除了上述的三種,還有雲紋,回形紋,山水紋;花鳥紋如蓮花、蝙蝠、錦鯉、龍紋、鴛鴦、荷花,梅蘭竹菊等等。大多清秀俊美,帶有吉祥寓意,甚至以故事的形式體現,比如雲紋為中國漢族吉祥圖案,它代表的是步步高升和如意。還有的紋飾受到宗教的影響,帶有禪意和寫意性質。

相較而言,歐式花紋形態多變,樣式雍容華貴,原型多為茛苕葉、鳶尾花、百合花、貝殼等等。

同樣的,經過時間的演變,歐式花紋大部分也經過了變形,甚至是誇張化,大多數認不出它的原本面目。唯有一種植物可以清晰辨認,就是下面這種地中海的茛苕葉。

它的葉子寬大,葉邊帶刺,在地中海式非常出名的植物,它象徵智慧、藝術和永恆,廣泛應用於歐式花紋中:歐式建築,家居,飾品上隨處可見。可以說這種植物的形象影響了整個歐式紋路的表現。

歐洲的紋飾從類型上,主要分為四大樣式:大馬士革紋、卷草紋、佩茲利紋和法式的朱伊紋。

大馬士革紋

源於敘利亞大馬士革城,大馬士革紋是中國格子布花紋經過西方宗教藝術的改造,形成的四方連續的設計圖案,更加繁複、高貴和優雅。

大馬士革紋樣中也運用到了茛苕葉的形象,織造成美麗的事物,銷往歐洲各地,被所有人冠以"Damask"的代稱,更成為歐洲裝飾藝術的經典圖案之一,廣泛應用於服裝、布藝、建築、繪畫、包裝、牆紙等領域。

佩茲利紋

佩斯利紋樣原名叫克什米爾紋樣, 17世紀起源於南亞次大陸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佩斯利紋樣都是用渦線構成,故而又被稱作佩斯利渦旋紋樣。

卷草紋

歐式的卷草紋樣式靈動多變,許多歐式中的角花就是卷草紋組成的,它可以與其他花紋組合在一起變的更加繁複美觀。

朱伊紋朱伊圖案

朱伊紋朱伊圖案是法國傳統印花布圖案,源於18世紀晚期法國小鎮朱伊,朱伊紋樣是以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等構成的田園風光、勞動場景、神話傳說、人物事件等連續循環圖案。

紋飾開瓶器

再來看看我們今天的這款紋飾開瓶器,整體十分形似蝙蝠,但細看有能看出其是個組合性的圖紋。比如兩側很像是茛苕葉,下方又有點鳶尾的樣式。

最特別的是,這個開瓶器除了很明顯的通用開口,還有一個開口隱藏在紋飾中間,紋飾的鏤空處正好形成了另一個開口,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麼,小夥伴們,好好看看你身邊的紋飾,是否有你認識的了?是否有無意識中組合出的開瓶器開口又或者是其他圖案呢?

鳶尾花紋章:是一種自鳶尾所設計出的符號,又有、百合花紋章、百合花飾的稱謂。鳶尾花紋章既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使用,但在作為紋章使用時,也含有「政治的、王權的、藝術的、象徴性的」等意義,比如法國,鳶尾花紋章就是它的象徵物。

相關焦點

  • 紋飾之美︱青銅器
    ,因為它指出了這種紋飾和構圖形式,而饕餮紋一詞卻只限於「有首無身」這樣的定義,絕大多數紋飾並非如此。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所有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紋飾資料不豐富。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
  • 講座|李零:青銅器紋飾背後的「中國密碼」
    西方的紋飾傳統雖然有動物紋和幾何紋,但總的來說是以花葉為主,比如波斯的蓮花紋、棕櫚紋、玫瑰紋等等,這些紋飾都是抽象化的。在李零看來,中國的紋飾,早期出土器物上有神面紋或者叫人面紋,比如良渚玉器上最繁複的花紋,既是大字人形,又是大人臉;石家河文化玉器和龍山文化的玉器裡,神面紋比較猙獰;人臉比較寫實的是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但目前是孤例。
  • 元明清陶瓷紋飾與色彩特點和鑑定
    如早期的青花、釉裡紅因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製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而且釉裡紅中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為絳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點。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裡紅紋飾布局都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協調,而且慣用多層連續的花邊紋飾,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至明代中期以後此種畫法漸絕,雖間或採用,但為數不多。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後製品由於旋削細緻,此種接痕多不明顯。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偽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後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牆向外稍撇,較外牆約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 沈偉:拙論道教文化對明代中國陶瓷紋飾的影響
    因此「道教」紋飾在我們的陶瓷裝飾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或者說從另一個方面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宗教文化的一個體現窗口。這些精美紋飾讓我們著迷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對這些紋飾的研究和欣賞,讓我們了解「道教」紋飾的具體內容,更可以對我們的宗教信仰文化有著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學術探討功能。
  • 紋飾,玉器上雕琢出各種花紋圖案,是鑑賞玉器的重要方面
    繩紋多出現在器物的口邊沿或腰部及底邊上,形成多層的繩紋。許多動物尾部也常用繩紋表現。此外,明清時期的些玉環、玉鐲也有做成絞繩狀的。2.弦紋弦紋是一種較細的像琴弦一樣的紋飾,一般都是繞器物一周,多達數層。弦紋多作為主體紋飾的輔助紋飾或界欄出現。弦紋出現較早,在原始社會未期就在玉器中使用了。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而我國史料之中對於青銅器紋飾的較早記載是在《呂氏春秋》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所以這些獸面紋可以理解為是先民為了取悅神明而刻意繪製的犧牲形象。當然,也有以人面作為題材的青銅鼎,說明在當時依舊有部分地區保持著以奴隸或者戰俘來祭祀神明的習俗。 龍鳳紋 龍鳳紋飾一直是我國古典紋飾的典型,到了封建時期,一直作為皇家權力和吉祥富貴的象徵。
  • 明清瓷器紋飾鑑賞:清代鹿紋圖的美好寓意!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動植物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古人瓷器紋飾「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些紋飾究竟表達了怎樣的期盼和祝福?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鹿鳴宴圖:延攬才俊的誘餌清初瓷器中有一批紋飾,以鹿為主體,以飛燕為配角。下圖4個瓷片畫面雖然繁簡有所不同,但鹿與燕都畫得很明確。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商王受命於天,死後又回到天帝左右,因而請命的對象也包括天帝與祖先,商代盛行佔卜,凡事大自祭祀、徵伐、天時、年成、田獵,小至私人疾病、生育,無一不求神問卜,以決定兇吉與行止。人同鬼神之間的交通已成為一項專職,掌管佔卜事宜的卜官為巫、史及貞人。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而看青銅器,除了器型、銘文這些之外,青銅器的紋飾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感興趣的。這些玄妙的花紋,到底都表達了些什麼呢?  青銅器的紋飾發展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在商與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飾大多是神話、幻想中的動物,具有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到了西周晚期這種風格為之一變,青銅器紋飾逐漸被抽象的幾何圖案代替,到了春秋時期,青銅器的紋飾開始變得自由奔赴、清新飄逸。
  •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種金銀器的常見紋飾,以及傳統吉祥紋樣的。多裝飾於器物頸、肩、頸、足等部位,有圓頭蓮瓣、尖頭蓮瓣、仰蓮瓣、覆蓮瓣謹花俗稱「佛花」,是在佛教文化影響下流行的紋飾。明代前期,它的裝飾風格開始由元代的繁複變得疏朗、簡練,永宣時期的蓮瓣紋的點是趨於自然寫實,蓮瓣內的裝飾越來越簡單,多採用「以青託白」的手法。明代中期,金銀器的裝飾風格逐漸轉變,構圖層次比以前減少,邊飾的使用也大大少於前期。
  • 《解府君墓誌》:事死如事生,墓志銘書法、紋飾竟如此精美
    加之書法、紋飾精美,是隋代墓誌中的精品。該墓誌石呈正方形,長寬50cm,每行19字,共19行墓志銘,刻有2cm的界格,該墓誌屬於隋朝墓誌,根據習慣不著撰文者、書丹者和銘刻者姓名。今天的我們看到這件精美作品,也無從知道這方墓誌是何人書丹,為一大遺憾。(PS:本文配圖,是完整的字帖圖,按順序上傳編碼,方便有需要的同學臨摹學習)
  • 最初青銅器羊紋飾或並無"吉祥"概念 與等級相關
    四羊首瓿鑄造地域仍是謎  文博專家透露,古人最初在青銅器所做羊紋飾,可能並無後來所謂的「吉祥」概念,而與權力、等級等含義更為相關。而到了漢代,羊出現了「吉祥」的寓意,其證據是漢代的青銅盆等器物上同時有「大吉祥」字樣和羊的紋飾。  上博收藏的最典型的具有羊造型的青銅器,是商晚期的四羊首瓿。這件高38.8釐米,重14.24千克的圓形盛酒器,口沿外折,短頸,廣肩,圈足較高,足上有四個大方孔。肩上設四個大卷角羊首,立體高聳,頗具氣勢,羊首左右配有彎角長嘴龍,角部均有鱗紋。羊首間飾稜脊狀立鳥。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在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過一些刻畫有神人獸面圖的玉琮。在其中一件號稱「琮王」的玉琮上,雕刻有八個神人獸面紋的圖案。這些圖案與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非常相似,獸面都是卵圓形,無角,下顎寬大,以雲雷紋襯託,特別是獸面上的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與現存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是幾乎一模一樣。
  • 怎麼開啤酒瓶蓋 沒有開瓶器如何開啤酒
    小編覺得一定是啤酒配小龍蝦。炎熱的夏日吃著小龍蝦喝著啤酒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不過很多時候沒有開瓶器,啤酒就沒辦法喝到。那如果沒有開瓶器我們要怎麼開啤酒瓶蓋呢?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在沒有開瓶器的情況下如何開啤酒。
  • 剔花溫酒壺、雙魚團紋飾花充電寶、金盞化妝鏡 古風悠悠的西夏文創
    武威發現的西夏遺址很多,有石窟、寺院、墓葬和窖藏等,西夏遺址中出土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各類西夏文物千餘件。  武威出土和發現的西夏文物,是生活在這裡的各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角度,見證了武威西夏歷史的興衰,再現了武威西夏文化發展演變的過程。武威博物館聯合寧夏大學推出西夏剔花瓷器;西夏雙魚團花紋飾手機殼、化妝鏡、充電寶;西夏金盞紋飾化妝鏡、筆記本。
  • 蜻蜓眼琉璃珠,紋飾絢爛多姿,極富變化,贏得了藏家的追捧和青睞
    ,是一種比較低廉的材料,但是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落後的這一個時期,玻璃卻是一個很不容易見到的東西,在古代,它還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琉璃。  原來蜻蜓眼琉璃珠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也讓它的魅力越來越濃厚,現在有更多的收藏家追捧它。這個領域的收藏家認為如果要去收藏這些古代文化的珠子,戰漢時期的蜻蜓眼珠是絕對不能夠將它給忽視了。
  • 淄博淄川太河首現五彩石 紋飾天然經多年地殼變化形成
    紋飾天然,混成一體,猶如一幅天然國畫。魏濤介紹,他尋石已有15年歷史,五彩石是首次發現。這塊五彩石長80釐米,高42釐米。當時外觀很一般,拋開斷面後,令他倍感驚喜,天然紋飾全部顯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3-612199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 海馬刀的前世今生:葡萄酒開瓶器的那些事
    所以總是有人吐槽,機械工具使用的小白傷不起啊……然而開瓶器說,這鍋我們不背!要知道,我們開瓶器家族可是陣容強大!此後的幾百年時間裡,人們在此雛形基礎上不斷改進,大約在1795年,牧師塞繆爾·亨謝爾(SamuelHenshall)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開瓶器的專利,並在百年多的時間裡得到廣泛的使用,衍化出了不同形狀的T型開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