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瓶器博物館的第 26 枚開瓶器
館藏編號:H220
秘藏一覽
隨處可見的花紋樣式
卻往往匠心獨運
火眼晶晶的你
是否能認出呢
紋飾知識知多少
在中西方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變遷中,有一樣東西,也在不斷的醞釀成長,那就是紋飾。
這些小東西,隨處都可以看到,比如織物上的花紋,建築屋脊窗稜上的裝飾,杯盤碗碟等等,處處彰顯著存在感。
然而,這些存在感本應該十分強烈的小東西們,對我們而言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饕餮紋
這一團黑,看著還挺對稱的東西,竟然就是上古饕餮?是那個象徵貪慾的龍五子?
實際上,它原本應該叫「獸面紋」,類型也很多,有的像龍,有的像虎,有的像虎……而「饕餮紋」則是後人附會的名稱。
饕餮紋的刻畫,常見於青銅器上,最早見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其結構嚴謹,製作精巧,「猙獰恐怖」的形象更是表達了王權的"神秘威嚴"。
▽
忍冬紋
忍冬紋,常見於瓷器,比如中式碗碟,就經常繪有這樣的花紋。忍冬亦稱金銀花、二花,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枝葉纏繞,忍歷嚴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
陶瓷裝飾中的忍冬紋通常是一種以三個葉瓣和一個葉瓣互生于波曲狀莖蔓兩側的圖案。
忍冬紋的出現與佛教的傳入有關,佛教用其越冬而不死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忍冬紋始見於魏晉浙江一帶的青瓷上,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常與蓮瓣紋相配用作主題紋飾。
後來,又通過忍冬紋,發展出了卷草紋,較之忍冬紋更規範也更細緻。常表現為S形,C形捲曲,對稱或者非對稱的形式。可以是單純的捲曲形態,也可以為多個花紋形態組合而成,形式多變,通常作為輔助紋飾。
自古花紋的形成來源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以及自然景觀,又或者是幾何圖形、神話傳說。又經過歷史的變遷最終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風格樣式。
中國紋飾除了上述的三種,還有雲紋,回形紋,山水紋;花鳥紋如蓮花、蝙蝠、錦鯉、龍紋、鴛鴦、荷花,梅蘭竹菊等等。大多清秀俊美,帶有吉祥寓意,甚至以故事的形式體現,比如雲紋為中國漢族吉祥圖案,它代表的是步步高升和如意。還有的紋飾受到宗教的影響,帶有禪意和寫意性質。
相較而言,歐式花紋形態多變,樣式雍容華貴,原型多為茛苕葉、鳶尾花、百合花、貝殼等等。
同樣的,經過時間的演變,歐式花紋大部分也經過了變形,甚至是誇張化,大多數認不出它的原本面目。唯有一種植物可以清晰辨認,就是下面這種地中海的茛苕葉。
它的葉子寬大,葉邊帶刺,在地中海式非常出名的植物,它象徵智慧、藝術和永恆,廣泛應用於歐式花紋中:歐式建築,家居,飾品上隨處可見。可以說這種植物的形象影響了整個歐式紋路的表現。
歐洲的紋飾從類型上,主要分為四大樣式:大馬士革紋、卷草紋、佩茲利紋和法式的朱伊紋。
▽
大馬士革紋
源於敘利亞大馬士革城,大馬士革紋是中國格子布花紋經過西方宗教藝術的改造,形成的四方連續的設計圖案,更加繁複、高貴和優雅。
大馬士革紋樣中也運用到了茛苕葉的形象,織造成美麗的事物,銷往歐洲各地,被所有人冠以"Damask"的代稱,更成為歐洲裝飾藝術的經典圖案之一,廣泛應用於服裝、布藝、建築、繪畫、包裝、牆紙等領域。
▽
佩茲利紋
佩斯利紋樣原名叫克什米爾紋樣, 17世紀起源於南亞次大陸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佩斯利紋樣都是用渦線構成,故而又被稱作佩斯利渦旋紋樣。
▽
卷草紋
歐式的卷草紋樣式靈動多變,許多歐式中的角花就是卷草紋組成的,它可以與其他花紋組合在一起變的更加繁複美觀。
▽
朱伊紋朱伊圖案
朱伊紋朱伊圖案是法國傳統印花布圖案,源於18世紀晚期法國小鎮朱伊,朱伊紋樣是以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等構成的田園風光、勞動場景、神話傳說、人物事件等連續循環圖案。
紋飾開瓶器
再來看看我們今天的這款紋飾開瓶器,整體十分形似蝙蝠,但細看有能看出其是個組合性的圖紋。比如兩側很像是茛苕葉,下方又有點鳶尾的樣式。
最特別的是,這個開瓶器除了很明顯的通用開口,還有一個開口隱藏在紋飾中間,紋飾的鏤空處正好形成了另一個開口,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麼,小夥伴們,好好看看你身邊的紋飾,是否有你認識的了?是否有無意識中組合出的開瓶器開口又或者是其他圖案呢?
鳶尾花紋章:是一種自鳶尾所設計出的符號,又有、百合花紋章、百合花飾的稱謂。鳶尾花紋章既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使用,但在作為紋章使用時,也含有「政治的、王權的、藝術的、象徴性的」等意義,比如法國,鳶尾花紋章就是它的象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