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用那麼多水,那這些使用後的汙水都去哪了呢?」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一直很好奇。下面,請跟隨小編在線上參觀一下棗強縣縣城汙水處理廠,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汙水處理的「神秘面紗」。
棗強縣縣城汙水處理廠,位於平原西街以南,溹瀘河東岸,始建於2007年8月,佔地48畝,設計日處理規模為1.5萬噸,配套汙水管網現已達到130公裡,可覆蓋棗強縣縣城及周邊村莊,採用的是百樂克汙水處理工藝,也就是懸掛鏈生物曝氣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了國家一級A類標準。近兩年,該廠又投資200萬元對處理設備做了進一步的更新改造,硬體設施日趨完善。
我們跟隨汙水收集管網來到了汙水處理廠的引水溝,這裡是縣城及其周邊村莊所有汙水的匯集處,這些汙水就是通過下圖這個約1米寬的引水溝進入到處理廠的汙水處理工序的。
這條引水溝加裝了密閉罩和廢氣收集管道,可以將汙水散發的刺鼻氣體收集起來,並進行處理,可有效防止汙水散發的惡臭氣體隨意擴散。
【進水口】
為了能夠更加直觀的觀看到汙水的本來面目,小編請工作人員打開了密閉罩的觀察口,通過觀察口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渾濁且泛著泡沫的汙水疾馳而過。
【厭氧池】
第一道汙水處理的主要工序是厭氧池,在厭氧環境下,通過厭氧菌的分解,將水體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顆粒,以便於後續工序的處理。
【曝氣池】
曝氣池的作用是在富氧環境下,通過好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繁殖,大量消耗掉水體中的有機物。
【沉澱池】
沉澱池的主要作用是使汙水中的汙泥得到沉澱,實現汙水的固液分離,從而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在這裡汙水會被分離成汙泥和上清液兩部分,汙泥會回抽到厭氧池,而上清液會進入穩定池。
【穩定池】
穩定池的主要作用是靜置水體,使上清液通過溢流堰流入出水槽,從而達到穩定出水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出水槽中的水已經開始慢慢變得清澈起來。
【濾池】
濾池的主要作用是進一步過濾水體中的懸浮物、藻類,使水體進一步得到淨化。
【排水口】
最後,經過紫外線設備消毒後(可有效殺死水體中的生物菌、大腸桿菌等細菌),大部分處理完的水會通過排水口匯入自然水體。
近距離觀看排水口水質,在這裡排出的水質已經變得非常的透亮清澈。小編讓工作人員在排水口提取了水樣,並與進水口提取的水樣進行了直觀的對比(如下圖)。
(左邊是進水口水樣,右邊為排水口水樣)
【中水回用】
經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我們通常稱之為中水,中水屬於再生水,他雖然還達不到我國的飲用水標準,但卻可以在市政、景觀等多種渠道廣泛應用。
在縣城居住的人對這輛車大概並不陌生,這是縣住建局的灑水車。每天來這個中水取水點的車絡繹不絕,這些中水每天都會被用來噴灑道路、噴灌景觀花木,既為我們節約了大量寶貴的飲用水資源,又為大家美化了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