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羊頭峪西溝棚蓋河道勘測前,勘測人員做準備工作。記者 陳文進 攝
2018年,濟南市實施城區河道有水工程,對城區一些河道進行汙水整治,打造親水平臺。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管線測繪分院承擔了對羊頭峪西溝等棚蓋河道的勘測工作。運用高科技手段,測繪人員將河道內的汙水口和排汙管道全面摸查,收集詳實數據,為後續工作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防毒面具上陣
不怕河道汙水
在歷下區羊頭峪西溝的一個河道段,濟南市勘測院管線測繪分院的5名工作人員,正在做棚蓋河道勘測前的準備工作。這一段河道露天部分是乾枯的,但是在棚蓋段,沿線卻有汙水排入,流淌的深度不一,從外面就能聽到譁譁的水流聲。
管線測繪分院總工邵士成介紹說,羊頭峪西溝是雨汙混流的河道,有不少汙水排入,這次測繪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清河道裡的排汙口和汙染源,為後續的河道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雖然還未到夏天,但是站在露天河道中間,依然能聞到刺鼻的臭味。越靠近棚蓋入口,味道就越大。為了確保人身安全,讓測繪工作順利進行,進入洞口之前,勘測人員都要全副武裝,帶上對講機、強光手電,穿上雨褲和雨鞋,配備毒氣檢測儀。此外,還要配上防毒面罩和壓縮空氣瓶。「河道裡水深可以達到半米或者一米,空氣裡會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所以這些安全裝備都是必須的。」邵士成說。
在其他人員的接應下,由組長手持三維雷射掃描儀,帶領組內其餘3人一起進入了棚蓋河道。河道內淤泥嚴重,汙水橫流,空氣裡瀰漫著惡臭。時間要求緊,環境差,難度高,組內四人齊心協力,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測量,有人負責照明,行進有序,用了近1個小時才完成了對羊頭峪西溝這一小段的初步測量工作。
手持三維雷射掃描
外業測量大大縮短
在此次勘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測繪人手持的神秘儀器。這個儀器叫手持三維雷射掃描儀,是濟南市勘測院的新型測繪「武器」。另外,除了每個人手持的儀器,在露天河道裡,還擺放著幾個由三腳架託起的白色圓球,這些圓球叫靶球,是用來定位的。
「經過實地踏勘,河道地形複雜,通視困難,信號無法傳達,因此無法使用常規測量方法。為了保證該測量項目的工作精度和效率,管線測繪分院首次採用了手持式三維雷射掃描儀。」邵士成說。
相對於傳統的單點測量,三維雷射掃描技術也被稱為從單點測量進化到面狀測量的革命性技術突破。通過手持三維雷射掃描儀對棚蓋河道的全景掃描,可以獲得河道內牆壁以及各種管線的點位信息。將測量到的數據進行複雜的計算,就可以得到河道以及管線的相對位置信息。
這一先進技術的應用,大大縮短了外業工作時間,使某些無法完成的測繪工作得以順利展開。「通過外業加內業的工作模式,將管線轉換為數字信息保存在電腦中,利用相關軟體對數據進行處理,就能得到管線的坐標信息,精準確定管線位置,下一步採取工程措施,對排汙口進行改造,汙水不再直接排進河道,實現河道內清水長流。」邵士成說。
汙水集中引流
打造河道景觀
羊頭峪西溝是今年棚蓋河道測量項目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為實現天藍水清,要對羊頭峪水庫、全福河、中井鴻溝,韓倉河經十路與旅遊路節點進行水生態改造,實施引水補源或利用上遊現狀水源,整治水庫和河道生態岸線,對橋頭節點進行景觀提升,設置親水步道、平臺等設施,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景觀。根據有關部門要求,濟南市勘測院管線測繪分院先後對羊頭峪西溝棚蓋段,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東北角汙水溝道進行了河道測量。
目前,市區大部分排洪河道裡,既有雨水,也有汙水。邵士成說,等測繪全部完成後,會依據測繪資料,對汙水口和汙水管道進行治理,引入統一的汙水管道排走,之後再引入清水,打造乾淨整潔的河道景觀。
(來源:齊魯晚報 記者:魏新麗 趙夏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