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轉每秒30千米,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千米,是不是矛盾了?

2020-12-04 科學探索家

並不矛盾,因為這個第三宇宙速度是相對於地球的速度。

從地球出發的太空飛行器,只要速度相對於地球達到每秒16.7公裡每秒就能飛出太陽系(不需後續加速過程,但這個每秒16.7公裡僅僅是最低速度,需要發射方向順著地球公轉速度方向)

根據第二宇宙速度的思路,我們能求出太空飛行器逃離地球引力控制的最小速度,為每秒11.2公裡。因此,想要逃離太陽系,理論上我們只需要知道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即可,從地球軌道出發,這個最小速度為每秒42.2公裡。

(我們的地球,它的公轉速度大約為每秒30公裡,因此還達不到每秒42.2公裡的要求,所以地球不會飛出太陽系)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的太空飛行器在逃離太陽引力時,還需克服地球引力的影響,因此考慮到地球引力,計算可知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出發,沿著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切線方向,速度只需達到每秒16.7公裡,就能逃離太陽系,飛往銀河系其餘區域。

相關焦點

  • 隕石撞擊地球的速度為什麼介於11.2千米每秒和72千米每秒之間?
    到這裡有人已經看出來了,11.2千米每秒正是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在這裡出現了這個速度是巧合還是必然?這裡不是巧合。給地面上的物體一個初速度,使其克服地球引力做功逃離地球不再圍著地球轉動,所需的最小速度就是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物體從地面逃離地球時引力勢能逐漸增大,動能逐漸減小,只要物體到達到距離地球無窮遠時動能還大於零,物體就能夠逃離地球。
  • 衛星環繞地球的速度是7.9千米每秒,是怎麼測算出來的?
    關於7.9千米每秒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第一宇宙速度,但更準確的說,7.9千米/秒的原意是在地表環繞不落下的速度,而近地軌道上的速度則要稍稍小一些,但由於相差不大,大家就將這個7.9千米/秒直接作為第一宇宙速度了!
  •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第一宇宙速度的意義
    所謂第三宇宙速度,是指脫離太陽的引力而飛出太陽系,我們也把稱為逃逸速度。這速度一般需要多少呢?謎底是16.7公裡/秒。看過片子《飄流地球》的都知道,人類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它的速度就不能小於16.7公裡/秒,這也是能擺脫太陽引力的最低速度。
  • 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地球公轉速度30公裡/秒,地球為何沒飛出太陽系?
    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是飛行器從地面出發掙脫地球引力成為圍繞恆星太陽轉動的人造行星的速度,公式為V2=√2GM/r,即第一速度的√2倍,大小為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是從地面出發掙脫太陽系引力成為圍繞銀河系中心天體繞轉的人造天體的速度,利用動能定理求得其大小為16.7千米/秒,由於篇幅原因,這裡不再敘述計算過程。
  • 地球速度每秒30KM,第三宇宙速度才17KM,地球為何還在太陽系裡?
    也許很多朋友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地球公轉速度即使查不到,也能計算出來,因為根據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和公轉一周的時間,就可求出公轉速度大約為30千米/秒,但第三宇宙速度明確告訴我們只需要16.7千米/秒即可逃離太陽系!那我們地球為什麼還沒有脫離軌道呢?
  • 小雞寶寶考考你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
    小雞寶寶考考你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時間:2020-07-08 07: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可能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正確答案吧,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
  • 什麼位置才能看到地球每秒3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公轉?
    理論上只要離開地球,宇宙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地球環繞太陽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在公轉,但有一個問題是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所要付出的努力是難以想像的,在這個位置保持可能會更難!一、為什麼我們不能直觀的看到地球高速公轉?
  • 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和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為何不相等?
    地面上的一個物體,無動力的情況下若是要逃離地球引力的束縛,不計空氣阻力,它的速度至少要超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每秒。第二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不同的天體有著不同的逃逸速度。火星比地球小,它的逃逸速度大約只有5千米每秒,比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還要小;太陽的質量大,它的逃逸速度大約是617千米每秒;黑洞的質量非常集中,視界處的逃逸速度為光速。除了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常見的還有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指的是探測器在地球上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無動力情況下所需的最小初速度。這個速度大約是16.7千米每秒。
  • 地球的公轉運動,按地球公轉速度來算,應該是坐地日行257萬千米
    宇宙是由天體組成的,而天體是處在永恆的運動之中的,天體之間的永恆運動是維持宇宙的基本條件之一,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都是極為複雜的。八大行星公轉軌道示意圖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的平均半徑約為1.5億千米,稱為一個天文單位。
  • 地球的公轉運動,按地球公轉速度來算,應該是坐地日行257萬千米
    宇宙是由天體組成的,而天體是處在永恆的運動之中的,天體之間的永恆運動是維持宇宙的基本條件之一,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都是極為複雜的。比如說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在做著複雜的運動,一方面地球自身在進行自轉運動,同時又在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還和整個太陽系一起在繞著銀河系中心做繞轉運動,當然整個銀河系也在運動之中。
  • 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是怎麼算出來的?
    關於7.9千米每秒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第一宇宙速度,但更準確的說,7.9千米/秒的原意是在地表環繞不落下的速度,而近地軌道上的速度則要稍稍小一些,但由於相差不大,大家就將這個7.9千米/秒直接作為第一宇宙速度了!如何計算第一宇宙速度?
  • 地球的轉速每秒是多少 平均速度為29.79千米/秒
    地球一直都在不斷的運動當中, 地球的公轉平均速度為29.79千米/秒,在距離太陽比較遠的時候速度為29.3千米/秒,距離較近的時候為
  • 銀河系跑得最快的恆星,每秒1700千米,仍飛不出銀河系
    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一種被科學家稱為上帝封印的引力,要想逃脫星系或者星球的上帝封印,必須要有強大的動力和快速的飛行速度,這種速度在每個星球上表現的需求都不一樣。就地球來說,人類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才能夠衝破地球的上帝封印,飛向外太空。
  • 如果地球轉速達到8千米每秒,一天就只有1.3小時,但人類體驗不到
    如果地球轉速達到8千米每秒,一天就只有1.3小時,但人類體驗不到根據我們人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還沒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之前,是作為一個奇點存在的。這個奇點存在的地方,是沒有時間和空間這麼一說的。
  • 光速:為什麼是偏30萬千米每秒?為什麼是速度的極限,不可超越?
    三十萬千米每秒,這個數字也並無特別之處,為什麼偏偏就是以它為極限了呢?在我們無法推翻這個結論的時候,愛因斯坦又用自己的相對論證明了諸多時空理論,因而我們現代物理學便接受了。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假設一艘宇宙飛船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的時候,那麼對於這艘宇宙飛船來說,時間將會變慢,飛船行駛的距離也會減小,因而造成自己自身速度的減慢。故而無法實現對光速的超越。這正是時間膨脹理論,因為對於絕對的光速而言,時間也變成了相對的。
  • 若動力無限,能否以低於7.9公裡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飛出地球?
    所謂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一旦達到,飛行器就可以在無動力狀態下繼續繞地球自轉,如果持續提供動力,那飛行器將可以一直抵抗地球引力做功,最後飛出地球飛向宇宙。而這是在無動力的狀態下,是由於火箭發射時給了飛行器足夠的初速度,而這個初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是飛行器繞地球運行的最低初速度。如果能夠持續提供動力,飛行器的速度將會在這個初速度的基礎上增加,會使其偏離原來的軌道,但也會不斷地抵抗地球引力做功,使飛行器逐漸遠離地球。
  • 我們都知道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為何第四宇宙速度很少被提到?
    下面先讓我們來看一下人類對這些宇宙速度等級的定義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就是衛星環繞地球所需要的最低速度,每秒7.9千米,又稱之為環繞速度。物體達到了這個速度就不會再落回地球表面了。當衛星速度超過第一宇宙速度時,軌道就會變成為橢圓。
  • 【原創】地球公轉速度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沒有飛離太陽系?
    由於月球還未超出地球引力的範圍,故從地面發射探月太空飛行器,其初始速度不小於10.848公裡/秒即可。    從地球表面發射太空飛行器,飛出太陽系,到浩瀚的銀河系中漫遊所需要的最小發射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裡/秒。
  • 地球每秒自轉「566」米,加入自轉速度加快,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都知道宇宙浩瀚無邊,而且非常神奇,有著許多未知的秘密。對於我們在物理課上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不是也是最利於我們生存的呢?在物理課上,我們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那麼,地球自轉的速度那麼快,我們人類為什麼不會被甩出去了?
  • 衛星環繞地球同步速度是7.9千米每秒,是怎麼測算出來的?
    這可能是更多人想不明白的道理,但其實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因為地球環繞太陽系公轉的速度30千米/秒,這個速度產生的「離心力」是地球對抗太陽引力的,簡單的說地球公轉的速度產生的「離心力」剛好和太陽與地球引力平衡,因此地球才能在軌道上一圈圈的轉了四十幾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