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

2021-01-15 FX168財經網
【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 文/冷靜2020-12-17 17:12:13來源:FX168

【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返回器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往地球的過程中,相當於從38萬公裡的高度「掉」向地球,來到地球附近的時候,其速度已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每秒)!從上面可以看出,返回器在進入大氣層的第一階段所積累的熱量,在躍回高空後得到了有效耗散,重新進入大氣層後,速度就小得多了。其實,這種「打水漂」的返回方式在科學上稱為「半彈道跳躍式再入」,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半彈道」和「跳躍」。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同時為了降低飛行任務的風險,已成功進行了一次再入返回試驗。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  除了意義重大,這次任務運載火箭和搭載的乘客也是「分量」十足。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
    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月球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我國是否要搞載人登月?國家航天局回應
    每經編輯:步靜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這一階段主要掌握在月面自動採樣、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等關鍵技術。它原定通過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採樣返回器完成,其中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後來根據需要,嫦娥六號改為完成探月四期任務,並增加發射了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簡稱嫦娥五號T1),用於突破和掌握嫦娥五號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當返回器帶著月壤,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它的飛行速度是接近每秒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一旦速度過猛,返回器將一頭撞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讓返回器減速飛行。
  • ...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帶土回地球
    這一階段主要掌握在月面自動採樣、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等關鍵技術。它原定通過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採樣返回器完成,其中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後來根據需要,嫦娥六號改為完成探月四期任務,並增加發射了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簡稱嫦娥五號T1),用於突破和掌握嫦娥五號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 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 嫦娥五號 」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順利邁出了最後一步,它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發射瞬間。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下個月將...
    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一重任便落到了有「胖五」之稱的長徵五號火箭。
  • 未來我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12月17日下午,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在發布會上獲悉,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此次組合體成功分離前,在飛行控制團隊的精確控制下,經兩次軌道修正、兩次近月制動「剎車」,嫦娥五號得以成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實現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個首創性任務環節。
  • 「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
    不過,在「嫦娥五號」發射前,2014年11月1日早上6時42分,被譽為「嫦娥5號」的「探路尖兵」再人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 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標誌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太空飛行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 術。由於我國此前尚沒有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飛行器完成再入大氣層的返回、著陸與回收經歷。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裴照宇言簡意賅。  由於任務風險太大,我國還專門做了一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對媒體介紹稱,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