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也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戰前後,世界的格局變幻莫測,人人自危,但恰恰在那個時代,湧現了一批批舉世聞名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的研究促進了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直至今日我們都還在繼續著他們的研究,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流芳百世。
其中最為我們敬仰的便是牛頓和愛伊斯坦了吧。牛頓是一個站立在巫術終結和科學興起的歷史轉折點上的天才,他的前半生不斷地思考和科學實驗,發現了了萬有引力等一系列科學成果,但他的後半生卻沉迷於宗教。企圖用許多的「科學現象」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卻沒有任何成果。這樣鮮明的對比,不得不令人惋惜。西方社會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基督教社會,大部分人虔誠的信仰基督教,那作為與牛頓並肩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否也相信上帝?是否也在向上帝禱告?是否寄希望於未知的世界?
其實不光是我們關心這個問題,在我們之前,已經有人比我們先一步提出了這個疑問。在1936年的時候, 有一位美國的小女孩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信件的主題正好可以回答愛因斯坦宗教觀這一個問題,信中小女孩寫道:「親愛的愛因斯坦博士,在學校的課上,我們提出了一個很深奧的問題,那就是科學家們祈禱嗎?還有就是我們是否可以一邊相信科學,一邊信奉宗教呢?我們決定給科學家及其他重要人物寫信,已得到答案..」。
幾天之後,這個小女孩得到了愛伊斯坦的回覆:「親愛的菲利斯,我會儘量解答的你的問題,我的答案如下:科學家認為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包括人類的這些事情都是源於自然法則的。因此,一位科學家不應該相信時間會受到祈禱的影響,所謂祈禱,就是期望超自然力量顯現的結果。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這些力量的實際認識是不完整的,所以對至高精神的存在的肯定依然基於一種信仰,儘管人類目前在科學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這些信仰依舊廣泛存在。同時,每一個認真鑽研的科學家都相信,某些精神力量明顯存在在宇宙的規律之中,比人類的力量要優秀的多,這樣一來,對科學的追求便會衍生出一種獨特的宗教意識,這一意識顯然與更單純的信徒的虔誠大不相同。」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來愛因斯坦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現有的科技具有局限性,無法將整個自然界的奧秘解釋清楚,他是相信某些力量的存在的,並且也願意用「宗教」那樣子的思想去理解他,但是這個「宗教」絕對不是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那個宗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他也並不反對一邊信奉宗教一邊信仰科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並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