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糞腸球菌的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糞腸球菌為直徑0.6~2μm,呈單個、成雙或短鏈狀排列的卵圓形,革蘭陽性球菌,無芽孢,無莢膜,部分糞腸球菌有稀疏鞭毛。
2.生化特性
糞腸球菌為需氧及兼性厭氧菌,觸酶陰性,多數具有吡咯酮芳基醯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醯胺(PYR)。發酵葡萄糖的產物主要是L-乳酸,與同科的鏈球菌在生理上的顯著區別在於腸球菌能在高鹽、高鹼條件下,6.5%氯化鈉、pH值為9.6和40%膽汁培養基上能生長,並對許多抗菌藥物表現為固有耐藥性。同時在65℃培養中存活30min。
二、糞腸球菌藥理學研究
1.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糞腸球菌的滅活狀態較活菌狀態對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粘附性顯著增高,生物狀態的糞腸球菌對腸道致病菌均具有粘附拮抗作用,濾過後的糞腸球菌的代謝液對侵襲性大腸埃希菌、產毒性大腸埃希菌和志賀菌均具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經42℃、65℃和100℃加熱不影響該菌代謝液的抑菌作用。能夠產生抗菌肽(乳酸菌素nisin),與有害細菌的細胞膜結合,提高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胞內的物質滲出而死亡,可以有效地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繁殖。
2、 免疫功能的提升作用
益生菌能夠增強免疫力,表現在以下方面:
(1)影響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增強單核吞噬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多形核白細胞的活力,刺激活性氧、溶酶體酶和單核因子的分泌。
(2)刺激特異性免疫應答,糞腸球菌完整肽聚糖可以刺激免疫調節細胞因子相關基因的表達,釋放細胞免疫因子。
(3)黏膜免疫共享機制,在腸道黏膜激活的部分淋巴細胞可以通過淋巴液進入血液循環遷移到遠處,將免疫應答擴散到其它的黏膜部位。
3、 調節腸道pH值
糞腸球菌可以在腸道內代謝產生乳酸,迅速降低腸道內的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長。
4、 對機體的營養作用
代謝產生的乳酸可以提高鈣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代謝產生的維生素(維生素K和其它B族維生素)可以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