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病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腸道疾病,治療起來難度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想了解一下得了乙狀結腸病有什麼症狀,得了應該怎麼治療?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乙狀結腸病的知識。
乙狀結腸病是結腸病的一種,早期症狀有腹痛、消化不良、腹脹,後期可出現排便不正常。該病發病部位一般位於降結腸與直腸之間的一段結腸處。由於早期症狀和胃病的症狀相似,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略,直到後期出現排便異常和便血,才慌忙去救治,但是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得了乙狀結腸病會出現以下症狀:
1、腹部脹痛:一旦患了乙狀結腸病,腹部會出現脹痛和消化不良。最初它是間歇性地,發展下去就會持續性疼痛,一般疼痛的部位在右下腹部。
2、大便異常:平時大便很正常,但近期突然出現排便習慣和頻率的改變還伴有持續的腹部隱痛,這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千萬不要耽誤,以免耽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而且得了乙狀結腸病大便會有膿血,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多,剛開始出血量很小,由於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所以肉眼很難看到,但是到後期很明顯,有時帶有血液和黏液,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一定要不要輕易的就把它當成結腸炎對待。
3、腹部可以觸摸到腫塊:得了乙狀結腸病的患者,大約50%的患者可以發現腹部的腫塊,這種腫塊質地很硬,形狀不規則,一些腫塊還具有一定的活動性,到了後期才會固定位置,所以當你摸到這個腫塊的時候,不要猶豫,立刻去醫院檢查吧!
4、身體出現中毒的反應:常見的有貧血、體溫過低、疲勞、不明原因的消瘦和水腫等症狀。正常情況下,人體是不會突然出現這些症狀的,只有身體發生重大的惡性疾病時才會有這種現象。
當然,乙狀結腸病的症狀還有很多,需要在平時注意觀察。但是最主要的症狀就是上面的四點,很容易發現,平時一定多做對照,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延誤病情。
患有結腸炎的朋友更要注意,因為結腸炎的症狀和乙狀結腸病不僅相似,結腸炎一直不治療持續下去還會導致乙狀結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