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科普教育再升級 「人人皆可參與航天」不是夢
「少年星一號」向全國的中小學和教育機構開放衛星通信資源,讓學生能在教室裡體驗衛星測控等學習任務,零距離與在軌衛星互動,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重要成果。「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起,是首個組織中國青少年廣泛創意、動手設計、參與製作衛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
-
再赴廣寒約 九天摘玉盤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 題:再赴廣寒約 九天摘玉盤作者 郭超凱「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道出了人類對神秘月球的濃烈好奇心。李迪克 攝11月24日凌晨,中國再次向「廣寒宮」發起探索之旅。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
中國航天日|目標星辰大海,出發!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悠揚的曲調第一次在寂靜的宇宙中響起,拉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因此,中國航天日被定在4月24日。回首過去幾十年的航天曆程,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飛天,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風雲、神舟、天宮、長徵、北鬥,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史。正如航天人入隊誓詞所說的那樣:「我自願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
九天微星CEO謝濤:在浩瀚太空升起更多「中國星」
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定位為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從2017年起,在預研百公斤級衛星「瓢蟲一號」的同時,先行啟動通信系統及地面終端研發,與多個行業頭部機構建立衛星網際網路示範應用合作。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8顆衛星並全部成功運行,率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製及在軌驗證,走通整星研製及在軌交付、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兩大主營業務。
-
創新與中國航天
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的航天,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是創新成就了中國的航天夢想,是創新成就了崛起的中國。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 隨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中華民族向著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今日航天快訊2020年9月1日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
今日航天快訊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2020年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地評線】南方網評:奮鬥為梯創新開道,勇攀世界飛天高峰
剛剛過去的2020年,也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裡,我國宇航發射與飛行試驗次數再創歷史新高,新一代運載火箭表現優異、助力重大工程實施,嫦娥五號落月採樣返回任務圓滿成功,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星座部署,「天問一號」正式開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一年裡,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令國人備感自豪。這些成就凝結著新時代奮鬥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採、中國力量。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
-
「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
中華民族的飛天航天夢,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到戰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從未停歇。今天,中國人自己的「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航天探索下的藝術,帶你遨遊外太空!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飛奔到了圍繞地球運行的月球上,開啟它為期九天的「探月之旅」。與此同時,各大新聞頭條都被「嫦娥五號」、「月壤」所佔據刷屏。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宇宙的探索,我們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些都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和對未知空間的嚮往。在探索廣闊銀河的過程中,藝術也在此與自然共生。如果將對宇宙太空的幻想躍然紙上,那麼在藝術家的筆下,我們又會看到怎樣一幅場景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原標題: 唐朝詩人李白曾舉杯邀月,發出「嫦娥孤棲與誰鄰」的「天問」。1200多年後,中國航天人給出自己的答案。
-
長五火箭踏上探索火星徵程,冀希刷新中國航天裡程碑
但是此次的探「火」工程,將一舉刷新中國航天在深空探索方面多項的新紀錄。好戲就要開場,唯有耐心期待!測控技術新突破火星與地球,在太陽系中8大行星中分中位布軌道,離太陽不遠不近,而且兩天體之間距離比較適中,是人類探測行星的第一目標。
-
天問,中國的太空探索及想像
01 中國的太空探索和想像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了!但其實中國航天人的願景更加宏偉。 天問是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不只是火星,後續所有行星探測任務都將以此命名。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開啟於2016年11月。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將該任務命名為「天問」,並公布了「攬星九天」的標識。
-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
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大會期間,「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介紹了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實物和模型。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順利執行九天微星「瓢蟲系列」衛星測控任務
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為搭載該火箭升空的九天微星「瓢蟲系列」衛星中的6顆衛星提供了商業測控服務,其中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至此,航天馭星2018年提供測控服務的衛星數量達到15顆,最近已連續2次為百公斤級衛星提供了測控服務。
-
天問逐夢,攬星九天
面對來自幾千年前的提問,中國航天人用「嫦娥」「玉兔」「鵲橋」「神舟」「天舟」「天宮」「北鬥」「墨子」「悟空」「慧眼」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成功回應著古人的疑問和夢想。未來,「天問」也將帶著中國人對宇宙的好奇之心,傳承古人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星辰大海」之中不斷探索、一路奮進。
-
中國城市汙水處理概念廠再出發
7年間,通過探索與實踐,中國城市汙水處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對概念廠的認知不斷深化,追求「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循環、環境友好」仍是初心,構造城鄉共享新空間等成為新的認識。7年間,步履更加堅定,力量不斷壯大,專委會專家從6位增加到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任洪強,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總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鄭興燦,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激等加入,共同推動概念廠理念再升華、科技再進步、模式再優化、推廣再加速。
-
十問九天!神舟飛船歷次發射恢宏瞬間
十問九天!神舟飛船歷次發射恢宏瞬間來源:中國軍網作者:王琦責任編輯:劉上靖2016-04-24 11:05
-
中國航天再得新突破,火星探索發現暗能量,刷新人類宇宙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的航空技術也開始日益進步起來,因此中國的航天計劃也不能有所落後。最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伴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到達了火星,這代表了中國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計劃也走到了新的階段。這次的探索意義非凡,不僅說明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還為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提供了更廣泛的技術研究數據。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近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航天員乘組已選定,長徵五號B將擔任「太空專列」,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將於明年春天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空間站。而後將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