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特點分析

2020-12-05 醫脈通

       重症監護病房(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場所,由於患者原發病重、基礎疾病多、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等因素,易發生醫院感染,使病情惡化。為了解我院ICU醫院感染的特點,為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提供依據,我們開展了ICU目標性監測,現將有關情況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11-01-01~2012-03-31入住ICU的患者5269例。

       1.2 調查方法

       運用醫院感染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按照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規範》,對全部ICU患者進行調查並記錄,記錄內容包括:監測月份、ICU類型、患者基本資料(科室、床號、ID號、姓名、性別、年齡、住ICU天數、疾病診斷、疾病轉歸)、醫院感染情況(感染日期、感染診斷、感染部位)、侵入性(氣管插管、導尿管、深靜脈置管)診療操作及各種導管留置時間、醫院感染送檢標本名稱、送檢日期、檢出病原菌名稱等。

       1.3 診斷標準

       依據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ICU包括綜合ICU、血液病科ICU、急診科ICU、神經內科ICU、神經外科ICU、呼吸內科ICU、普胸外科ICU、心血管外科ICU和消化內科ICU共9個,共有床位72張。監測期間9個ICU住院患者平均病情嚴重程度ASIS評分為3.53分,平均住院日4.53d。

       2.2 醫院感染率

       監測期間ICU患者發生醫院感染224例(其中男175例,女49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10個月,平均年齡50.70歲)、254例次,醫院感染率為4.25%,感染例次率為4.82%。感染例次率最高的ICU是血液病科為22.06%,其次是綜合ICU、急診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分別為15.07%、8.85%、5.74%、4.20%,見表1。


       2.3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

       ICU患者醫院感染部位中居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流,分別佔66.93%、9.34%、6.61%,其次為消化道(5.84%)、上呼吸道(4.28%)和傷口(2.72%)等。

       2.4 侵入性診療操作相關醫院感染率

       9個ICU使用呼吸機者1063例,使用率為13.29%,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32例,千日感染率為8.50‰,佔下呼吸道感染的18.60%;進行中心靜脈插管1426例,插管率為29.93%,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千日感染率為1.17‰,佔血流感染的58.82%;泌尿道插管2758例,插管率為45.89%,導尿管相關性泌尿道感染(CAUTI)23例,千日感染率為1.83‰,佔泌尿道感染的95.83%。

       2.5 醫院感染病原菌標本來源

       9個ICU患者共有218例進行病原學檢查,送檢率為85.83%,共培養出452株病原菌,主要來自痰標本,佔83.41%,其次
為尿液、血液及分泌物,分別佔5.53%、3.76%、3.32%。

       2.6 病原菌分布

       9個ICU分離出的452株病原菌中,以鮑氏不動桿菌(ABA)為主,共94株,佔20.80%、其次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81株,佔17.92%。452株ICU醫院感染的病原菌中,檢出率居前8位的病原菌分布見表2。


       3   討論

       3.1 ICU醫院感染與患者基礎疾病有關

       通過觀察分析發現,醫院感染例次率最高的是血液病科ICU,為22.06%,其次是綜合ICU、急診科ICU、神經內科
ICU、呼吸內科ICU,分別為22.06%、15.07%、8.85%、5.74%、4.20%,這些科室ICU患者病情危重、機體抵抗力弱,在診斷和救治過程中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廣譜抗菌藥物的治療多,住院時間長,容易引起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是需要重點加強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部門。

       3.2 ICU醫院感染與侵入性操作有關

       9個ICU醫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為主,佔66.93%,其次為泌尿道和血流,而VAP、CAUTI、CRBSI分別佔該3個部
位醫院感染的18.60%、95.83%、58.82%,說明使用呼吸機、留置導尿、中心靜脈置管是導致ICU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應嚴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適應證,認真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對使用呼吸機、中心靜脈置管和留置導尿的患者每日評估並記錄繼續留置的必要性,儘量縮短留置時間。

       3.3 ICU醫院感染與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消毒隔離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因素有關

       9個ICU的致病菌以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ABA)為主,佔20.80%,其次是MRSA,佔17.92%。近年來,人們對抗菌藥物的過分依賴和濫用,導致耐藥菌迅猛增長,容易引起醫院內交叉感染,甚至發生耐藥菌感染的暴發流行。

       ABA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及人體皮膚、鼻咽腔、泌尿生殖道,生存率強、定植率高、耐藥性強,是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致病菌。報導顯示,EICU住院>7d患者ABA定植率>80%,病區床單、床欄、監護儀器、操作臺檢出ABA帶菌率>23.0%,患者自身、ABA感染或定植者,汙染的醫療器械及手是重要傳播媒介,當患者體內菌群失衡形成菌群替代及接受侵入性操作時,ABA易成為致病菌導致感染;MRSA在世界範圍內檢出率一直呈上升趨勢。

       由於其對常用抗菌藥物均表現耐藥,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與B型肝炎、AIDS一併被列為世界範圍內3大最難解決的感染疾患,醫療環境不良,如感染的患者、攜帶者、汙染的空氣、汙染的醫療器械和帶菌的工作人員,同樣是MRSA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

       要嚴密監測高危人群,對可疑感染者及時採集相關標本送檢;將攜帶或感染ABA、MRSA的患者置於單人間,固定專人護理;與患者直接接觸的器械、物品,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專人專用,用後及時消毒,呼吸機管路等復用醫療用品用後集中到消毒供應科進行規範的清潔、消毒、滅菌;工作人員進入ICU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做好終末處理工作,床單、被褥等物品用床單位臭氧消毒機消毒;儘可能減少侵入性操作。

       同時,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接觸感染患者的傷口、創面、血液、體液、分泌物、引流液、排洩物時必須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在ICU病床旁、治療車等重要位置配備速幹手消毒劑,醫務人員每次完成診療護理操作後,及時進行手衛生,必要時手消毒。認真執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及圍手術期用藥管理規定,對感染者及時送檢標本及早明確病原菌及藥敏結果,依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江門市中心醫院負壓重症監護病房建設項目施工招標公告
    1.招標條件本招標項目 江門市中心醫院負壓重症監護病房建設項目 已由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以江發改社農〔2020〕112號 批准建設,投資項目統一代碼為2020-440703-84-01-008151,招標人(項目業主)為江門市中心醫院(建設單位)、
  • 重症監護病房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分析
    本文原載於《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 2019年第3期儘管監護及治療手段已有顯著進步,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1,2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王宏志主任圓滿完成支援任務返回醫院
    他也是腫瘤醫院第一位進入隔離病房開展工作的同志。鑑於腫瘤醫院特點,之前很少遇到重症病毒性肺炎,對這次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更是知之甚少,為了打好有準備之戰,王宏志積極向北京另外兩家新冠定點醫院的ICU主任學習取經,為疫情救治工作做好準備。
  • 「紅區」裡的守護神——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
    要敢於跟死神掰手腕  「在重症監護室,幹的就是虎口奪食、與死神掰手腕的活,來不得半點遲疑和等待。」這是張西京經常對同事說的話。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在武昌醫院工作的一周裡,張西京是進入重症監護室次數最多的人。  「從事重症醫學專業不提前摸清陣地情況,怎麼能打好仗?」
  • 向死神要生命的ECMO:重症監護病房裡的終極武器
    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ECMO除了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之外,如呼吸衰竭、心臟驟停等情況,也能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
  • 重症監護病房沒有空床位,停屍房已全部爆倉
    若干的家庭「支離破碎」,一家子全部感染新冠的案例在美國時有發生,即使進入到新年,情況依舊沒有改善,美國的重症監護病房幾乎沒有空床位,停屍房已經爆倉。    醫護人員當中也有拒絕接受疫苗注射的,醫護人員作為這些病重患者們的看護者,如果也感染新冠病毒了,那麼就沒有人照料他們,而且現在全美醫護人員感染的數量不在少數,這樣下去美國的衛生系統都將面臨崩潰的風險。
  • 隔離病房長什麼樣?記者帶你走進市八醫院
    大洋網訊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八醫院」)是這次廣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戰場。截至2月3日12時,廣州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0例,其中155例在市八醫院。隔離病房長什麼樣?確診病人在裡面什麼情況?病情控制得如何?
  • ...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不辱使命,讓患者得到精準治療 2020-03-08 來源:《光明日報》   1月29日晚,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裡,一名心臟支架植入術後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口鼻腔出血,凝血功能出現異常
  • 美國佛羅裡達州多家醫院重症監護病床告急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住院的人數不斷增加,佛羅裡達州衛生部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州重症監護室病床嚴重緊缺,醫療系統面臨持續壓力。根據佛羅裡達州衛生保健管理局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州至少有54家醫院目前重症監護室病床餘量為零,另有40家醫院重症監護室病床餘量為10%。而根據邁阿密戴德縣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該縣新冠病毒檢測確診率截至14日已達31%。在過去兩周內,患者住院率、重症監護室病床使用率,以及呼吸機使用率分別上升56%、65%和92%。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38例病例有4成為醫院內感染
    36例患者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律失常、休克等併發症轉入重症監護病房。從首發症狀到出現呼吸困難的中位時間為5天,到入院為7天。ICU的患者平均年齡(66歲)比非ICU病患年紀(51歲)更大,並且更容易出現其他併發症。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了一系列急性呼吸道疾病,現在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該疾病已從武漢迅速傳播到其他地區。
  • 香港聯合醫院病房暴發疫情致15人感染,一名84歲病人成「超級傳播者」
    據香港電臺網站26日報導,香港聯合醫院懷安科及急症內科病房暴發新冠疫情,導致11名病人及4名職員確診或初步確診。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醫院視察,相信其中一名84歲病人是超級傳播者。
  • 謝鵬教授談神經重症監護:重視腦功能監測6大策略
    作者:重慶醫科大學謝鵬教授             神經重症監護是將神經學科與重症監護技術結合起來,為複雜高危神經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急救、監護和治療。如何對自主神經功能進行檢測,如何對監測的結果進行定量分析,始終是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工作的難點。目前臨床上所能開展的自主神經功能監測的方法並不多,能夠在NICU進行的床旁監測技術更加有限。
  • 使用ATP生物螢光測定法評估重症監護病房環境中惰性表面上的新型抗菌表面消毒劑
    Edmiston Jr,博士,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醫學院外科Maureen Spencer,感染預防顧問,麻薩諸塞州波士頓‍  等關鍵詞:三磷酸腺苷生物發光法、ABT、異丙醇/有機功能性矽烷、RODAC平板計數、表面消毒‍靜物表面微生物的交叉傳播是重症監護病房(ICU)獲得性定植和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經過25年的不斷發展,PiCCO、微創氣管切開術、ECMO、亞低溫治療、腹內壓監測技術……等技術的引進,讓市一院重症醫學科發展成為了更為全面成熟的科室;實體器官移植的重症監護治療及一系列醫學技術前沿的探索,讓市一院重症醫學科在雲南省甚至國內都獲得了更高的關注。
  • 地壇醫院首次報告中樞神經感染病例
    昨天,北京地壇醫院首次報告新冠病毒攻擊中樞神經系統病例。此前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可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肌損害、凝血功能異常、腎臟損傷、肝臟損害等多臟器損害。地壇醫院此次報告的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病例,在全球尚屬首例。  1月24日,56歲的許先生在地壇醫院住院接受治療。
  • ...剝筍」擒真兇——婁底市中心醫院成功救治一例罕見重症肺炎患者
    半個月前,身患重病的她只能靜靜地躺在婁底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ICU)的病床上。在全封閉式的重症監護室病房裡,白熾燈代替太陽與月亮,只有儀器聲此起彼伏。而此刻,在ICU病房內,婁底市中心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龔鐵逢正在現場辦公,他說:「醫院主要領導都非常關心這個孩子,先不要管交沒交醫藥費,想一切辦法為她救治。我們幫她聯繫媒體,請媒體的同志報導,為她求得社會的關愛。」同時,龔鐵逢馬上聯繫了該院急危重症醫學中心總負責人楊吉軍,正在休假的楊吉軍接到電話後,立馬從衡陽老家趕回醫院。
  • 探訪ICU:監護醫生和死神「掰手腕」,搶救永不停歇
    探訪ICU,感受醫者仁術(健康焦點)在許多人眼裡,「ICU」三個字母神秘而危險,這是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英文縮寫。在這個特殊的地方,醫生們每天都在和死神進行著無聲的搏鬥,他們的辛苦超乎常人想像。日前,記者「全副武裝」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探訪醫生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 【戰疫最前線】專訪援金銀潭醫院一線重症專家餘追:要堅強!不要恐慌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金銀潭醫院(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武漢最早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定點醫院。自從2019年12月29日晚,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這裡就成了武漢乃至全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 男子遭螞蟻咬傷後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目前,何先生仍在重症監護室,雖然症狀得到了緩解,但病情仍在密切監視中。   被咬5分鐘   便不能說話   何先生一家5口在廣東番禺石基鎮開著一家小製衣廠。1日早上8時許,小廠剛開門,客戶的電話便打到了何先生手機上。小廠門口是一個籃球場,何先生就站在場邊的榕樹下接電話。
  • 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醫生的價值就是治病救人」
    深夜,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打亂了正在駐地梳理患者資料的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的思緒。 「張主任,3床的情況不太好,血氧飽和度不到85%!」值班護士打來電話。這名護士提到的3床患者,是65歲的陳大爺,本來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感染了新冠病毒後來到火神山醫院,由於病情加重轉入重症監護室。 「我馬上趕往醫院,你們先做準備,我們要給患者插管(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張西京意識到患者情況緊急,一邊穿衣服一邊對值班的醫生護士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