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是由廣電總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監製指導,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撰稿,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拍攝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一部紀錄片,正片共10集,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了從漢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河西走廊歷史。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當張騫這位極具開拓和冒險精神的漢帝國友好使者鑿空西域時,這條綿延在黃河以西的窄長通道,開始成為金戈鐵馬的徵途,商旅綿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國際通道。
一支充滿夢想的紀錄片創作團隊踏上了這條古老而偉大的通道,擷取河西走廊上的絢爛瞬間,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跨越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系統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呈現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
玄奘之路
玄奘西行成功幾百年之後,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傳奇慢慢地變成了神話《西遊記》。在《西遊記》成為文學經典的同時,人們漸漸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實的玄奘越走越遠,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
《玄奘之路》這部歷史紀錄片為我們展現了不同於《西遊記》中的三藏法師,紀錄片以12集為一季,單集片長30分鐘的方式力求還原,為求大乘佛法走遍一百一十個國家,途中經歷千辛萬苦的真實的玄奘法師。
豆瓣有人評論「紀錄片《玄奘法師》將史實與劇情做了一個很完美的結合」。
《大唐西域記》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辯機筆錄而成,詳盡地記錄了他十九年西行的歷程,《三藏法師傳》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彥棕撰寫,真實地講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後,《玄奘法師》根據這兩本著作,穿越時間的迷霧,從神話回到真實,從唐僧回到玄奘。
大國崛起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
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鑑,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央視版世界歷史
這部紀錄片共採訪中外歷史專家學者200餘人,足跡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聘請了27位國際專業攝影師,探訪了322所博物館,得到了63個中國駐外使領館和77個國外駐華使領館的支持,內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遺址建築等世界各地的奇異風景。
《世界歷史》是一部跨越國度、跨越時空、跨越民族,以人類社會發展史為題材的大型紀錄片。它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遠古人類起源到萬隆會議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新絲綢之路
這部紀錄片是由中日合作製作的,在這部長達10集,每集89分鐘的紀錄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絲綢之路沿線各地區的寶貴的文物以及文化底蘊,充分展現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歷史發展,為觀眾揭開了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中日雙方共派出350人的拍攝隊伍,深入敦煌、樓蘭、黑水城、喀什等10個地點進行聯合拍攝。「展現了很多我國在絲綢之路上新的探索發現,比如對於絲綢之路上人類遷徙歷史研究的新發現、小河墓地的考古發掘過程的紀錄。
另外,比如敦煌壁畫,雖然一直人為保護但是仍不斷消磨損毀,我們在片子中也提出了對現有文物如何保護,敦煌這樣的文物到底能夠再存在多久,這樣新的思考。」
韋大軍解釋說,此次拍攝不再是絲路古道沿線的紀實報導,而是選擇十處具有不同文化特徵的地點進行發掘,每集各自成章。同時,我們拍攝到了很多觀眾很難看到的甚至是從未看過的第一手文物資料。
比如壁畫,絲綢之路沿途有很多非常精美的壁畫,但當前這些流失的壁畫保存在13個國家的博物館裡,這些壁畫是我國電視媒體以往沒有報導過的,我們專門有一個海外組,走訪了10個國家,同時他們還拍攝到了很多西方探險家當時的日記、筆記等珍貴的資料。
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集講述青銅器、宮廷鐘錶和陶瓷的修復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的修復故事,第三集為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
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
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
第一次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歷史那些事
《歷史那些事》以八個獨立的歷史故事展現,涉及歷史人物、歷史典故、冷兵器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展示中國歷史的浩瀚鮮活。
紀錄片《歷史那些事》一改傳統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嚴肅敘事方式,在原汁原味還原歷史故事的基礎上,針對B站受眾特點,進行了表現方式上的創新。
在第一集《在下東坡,一個吃貨》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次元粉絲喜聞樂見的漫畫梗和站內「行話」,還融入了當下流行的說唱元素。而和正片風格「大相逕庭「魔性片尾曲更是將粉絲的討論推至高潮。
紀錄片有舒緩焦慮的功能,尤其是這種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講述歷史的紀錄片。在嚴肅的歷史故事中發掘有趣的接地氣的一面,是主創人員的創作宗旨。
正如《歷史那些事》總監製金鐵木所說「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將書頁中死氣沉沉的歷史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出,不僅是《歷史那些事》在紀錄片呈現方式上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會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歷史,研究歷史。
如果國寶會說話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由中宣部、國家文物局、中央電視臺共同實施,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製作的電視紀錄片。
該片通過每集5分鐘的時間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帶領觀眾讀懂中華文化。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呈現的多是上古時期的陶器、青銅器等,第二季主要講述春秋戰國和秦漢文明時期的文物。到了第三季,節目的歷史範圍從魏晉南北朝跨越到了隋唐時期。涵蓋了書法、繪畫、壁畫等多個門類,多維度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技藝、審美、文化和生活方式。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那年那兔那些事》是由國內軍迷漫畫家逆光飛行所創作的著名軍事題材漫畫改編的,將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一些軍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Q版動物造型的形式展現出來。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