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晶圓(外延)的生長製程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今天來探討LED晶圓生長製程,早期在小積體電路時代,每一個6英寸的晶圓上製作數以千計的晶粒,現在次微米線寬的大型VLSI,每一個8英寸的晶圓上也只能完成一兩百個大型晶片。晶圓的製造雖動輒投資數百億,但卻是所有電子工業的基礎。

矽晶柱的長成,首先需要將純度相當高的矽礦放入熔爐中,並加入預先設定好的金屬物質,使產生出來的矽晶柱擁有要求的電性特質,接著需要將所有物質融化後再長成單晶的矽晶柱,以下將對所有晶柱長成製程做介紹:

長晶主要步驟

1、融化(MeltDown)

此過程是將置放於石英坩鍋內的塊狀復晶矽加熱制高於攝氏1420度的融化溫度之上,此階段中最重要的參數為坩鍋的位置與熱量的供應,若使用較大的功率來融化復晶矽,石英坩鍋的壽命會降低,反之功率太低則融化的過程費時太久,影響整體的產能。


2、頸部生長(Neck Growth)

當矽融漿的溫度穩定之後,將方向的晶種漸漸注入液中,接著將晶種往上拉升,並使直徑縮小到一定(約6mm),維持此直徑並拉長10-20cm,以消除晶種內的排差(dislocation),此種零排差(dislocation-free)的控制主要為將排差局限在頸部的成長。

3、晶冠生長(Crown Growth)

長完頸部後,慢慢地降低拉速與溫度,使頸部的直徑逐漸增加到所需的大小。

4、晶體生長(Body Growth)

利用拉速與溫度變化的調整來遲維持固定的晶棒直徑,所以坩鍋必須不斷的上升來維持固定的液面高度,於是由坩鍋傳到晶棒及液面的輻射熱會逐漸增加,此輻射熱源將致使固業介面的溫度梯度逐漸變小,所以在晶棒成長階段的拉速必須逐漸地降低,以避免晶棒扭曲的現象產生。

5、尾部生長(Tail Growth)

當晶體成長到固定(需要)的長度後,晶棒的直徑必須逐漸地縮小,直到與液面分開,此乃避免因熱應力造成排差與滑移面現象。

切割:

晶棒長成以後就可以把它切割成一片一片的,也就是晶圓。晶片, 圓片,是半導體元件"晶粒"或"晶片"的基材,從拉伸長出的高純度矽元素晶柱 (Crystal Ingot)上,所切下之圓形薄片稱為晶圓(外延片)。

磊晶:

砷化鎵磊晶依製程的不同,可分為LPE(液相磊晶)、MOCVD(有機金屬氣相磊晶)及MBE(分子束磊晶)。LPE的技術較低,主要用於一般的發光二極體,而MBE的技術層次較高,容易成長極薄的磊晶,且純度高,平整性好,但量產能力低,磊晶成長速度慢。MOCVD除了純度高,平整性好外,量產能力及磊晶成長速度亦較MBE為快,所以現在大都以MOCVD來生產。

其過程首先是將GaAs襯底放入昂貴的有機化學汽相沉積爐(簡MOCVD,又稱外延爐),再通入III、II族金屬元素的烷基化合物(甲基或乙基化物)蒸氣與非金屬(V或VI族元素)的氫化物(或烷基物)氣體,在高溫下,發生熱解反應,生成III-V或II-VI族化合物沉積在襯底上,生長出一層厚度僅幾微米(1毫米=1000微米)的化合物半導體外延層。長有外延層的GaAs片也就是常稱的外延片。外延片經晶片加工後,通電就能發出顏色很純的單色光,如紅色、黃色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生長條件以及不同的外延層結構都可以改變發光的顏色和亮度。其實,在幾微米厚的外延層中,真正發光的也僅是其中的幾百納米(1微米=1000納米)厚的量子阱結構。
反應式: Ga(CH3)3 +PH3= GaP+3CH4


相關焦點

  • 突破:中欣晶圓 12 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根據中欣晶圓官方的消息,中欣晶圓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2英寸單晶、拋光到外延研發、生產的企業。官方表示,12月28日杭州中欣晶圓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在12英寸生產車間,順利完成了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下線。
  • 光電子應用推動砷化鎵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新時代
    光電子應用推動砷化鎵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新時代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04 16:00:00 光電子應用正在推動砷化鎵(GaAs)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一個新時代
  • 2020年中國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led外延片晶片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led外延片晶片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科普| 半導體器件為什麼需要「外延層」
    (備註:GaN體單晶製備難度非常大,因此此處所提的GaN是外延層,此處暴露了外延層存在的意義之一)。那為什麼要有襯底及外延層之分呢?外延層的存在有何意義?接下來通過本文一起來探索一下~~ 外延Epitaxy這個詞來源於希臘字epi,意思是"…之上" 所以常見的GaN on Si的表達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 這家公司推出商業化的InGaN紅光Micro LED外延
    這家公司推出商業化的InGaN紅光Micro LED外延    慧聰LED屏網報導       從劍橋大學分拆的公司Porotech宣布推出基於其獨特GaN生產技術的首款產品,也是全球首款商業化的用於Micro LED應用的原生紅光LED外延。
  • 晶圓和矽片的區別
    晶圓是當代重要的器件之一,對於晶圓,電子等相關專業的朋友通常較為熟悉。為增進大家對晶圓的了解,本文中,小編將對晶圓、矽片以及晶圓和矽片的區別予以介紹。如果你對晶圓具有興趣,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一、晶圓(一)概念晶圓是指矽半導體集成電路製作所用的矽晶片,由於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在矽晶片上可加工製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之IC產品。晶圓的原始材料是矽,而地殼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矽。(二)晶圓的製造過程晶圓是製造半導體晶片的基本材料,半導體集成電路最主要的原料是矽,因此對應的就是矽晶圓。
  • 小間距LED晶片 不只是縮小尺寸
    作為led顯示屏核心的LED晶片,在小間距LED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間距led顯示屏目前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都依賴於晶片端的不懈努力。當晶圓片直徑從2英寸增加到4英寸、或未來增加到6英寸時,劃片裂片的難度是隨之增加的,也就是說,可加工的晶片尺寸將隨之增大。以4寸片為例,如果晶片短邊長度小於90μm,長寬比大於1.5:1的,良率的損失將顯著增加。
  • 一文讀懂晶圓與矽
    晶圓是製造半導體晶片的基本材料,半導體集成電路最主要的原料是矽,因此對應的就是矽晶圓。金屬矽便屬於晶圓的上遊產品。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單晶矽再研磨、拋光、切片後,形成矽晶圓片。目前國內晶圓生產線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在矽晶片上可加工製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之IC產品。目前對12寸晶圓需求最強的是存儲晶片(NAND和DRAM),8寸晶圓更多的是用於汽車電子等領域。
  • 詳解晶圓加工「最暴力」的環節?
    2 半導體行業製造工藝流程 從下面的流程圖我們可以看到,裂片工序屬於半導體晶片後道工序中: 以半導體生產工藝流程圖為例: 外延片清洗
  • LED的外延片生長技術介紹
    下面是關於LED外延片技術的一些資料。    1.改進兩步法生長工藝    目前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兩步生長工藝,但一次可裝入襯底數有限,6片機比較成熟,20片左右的機臺還在成熟中,片數較多後導致外延片均勻性不夠。
  • 2018全球Micro LED熱點事件盤點
    LEDinside與Plessey取得了聯繫,並了解到該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單片技術,這種技術不需要轉移製程,而是在150mm GaN-on-Silicon晶圓上構建RGB Micro LED陣列,然後將其粘合到控制器背板上。
  • 三分鐘看清國產十大矽晶圓廠商
    目前,國內也僅僅對8英寸及以下的矽晶圓製造技術有所掌握,其中小尺寸4-6英寸矽晶圓基本已自給自足,而8英寸和12英寸的自給率仍很低。 近日,上海新昇傳來捷報,12英寸矽晶圓如期通過中芯國際的驗證,繼華力微電子驗證並採用之後,再度通過中芯國際的驗證。雖然出片量仍不高,但官方表示已轉虧為盈,這對中國半導體業算是相當大的鼓舞。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
    外延生長的基本原理    在一塊加熱至適當溫度的襯底基片(主要有藍寶石和、SiC、Si)上,氣態物質InGaAlP有控制的輸送到襯底表面,生長出特定單晶薄膜。目前LED外延片生長技術主要採用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方法。
  • 【快收藏】晶圓與矽:產業鏈信息量這麼大! 您真的都懂麼?__上海有...
    單晶矽錠經過切片、研磨、蝕刻、拋光、外延(如有)、鍵合(如有)、清洗等工藝步驟,製造成為矽晶圓。晶圓的主要加工方式為片加工和批加工,即同時加工1片或多片晶圓。隨著半導體特徵尺寸越來越小,加工及測量設備越來越先進,使得晶圓加工出現了新的數據特點。同時,特徵尺寸的減小,使得晶圓加工時,空氣中的顆粒數對晶圓加工後質量及可靠性的影響增大,而隨著潔淨的提高,顆粒數也出現了新的數據特點。
  • LED晶片品牌排名
    晶片廠家排名NO.1 三安光電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600703.SH)成立於2000年,是目前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外延及晶片產業化生產基地,公司LED業務主要產品涵蓋藍寶石、外延晶片、封裝器件、照明應用,產業化基地分布在廈門、天津、蕪湖、淮南、泉州等多個地區。
  • 高壓碳化矽解決方案:改善4H-SiC晶圓表面的缺陷問題
    氫氣蝕刻連帶引發外延層缺陷 階褶密度明顯上升  我們發現,氫氣蝕刻製程可以改進表面形貌,但同時也在外延層上引起不同類型的微階褶(SB)和整體階褶現象。AFM表面粗糙度分析表明,階褶會影響對樣品表面均勻性。兩個樣品都顯示一個約6nm高、1μm寬的階褶。
  • 揭秘華燦光電LED外延片製備方法專利
    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GaN基的外延片、以及在外延片上製作的電極。 現有的外延片通常包括襯底層、以及依次覆蓋在襯底層上的緩衝層、非摻雜的GaN層、N型接觸層、多量子阱層和P型層。其中,襯底層為藍寶石襯底。多量子阱層是若干量子阱層和若干量子壘層交替形成的。但是,由於電子質量小,易遷移,在電場的驅動下可能速度過快而越過多量子阱層,遷移到P型層,導致發光二極體漏電,降低了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
  • 512塊LED顯示屏搭建「渾天儀」穿梭時空「賽博朋克」質感
    研究題目為《用於可變形LED和晶圓回收的GaN微米柱異質結構的遠程異質外延技術》(Remote heteroepitaxy of GaN microrod heterostructures for deformable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wafer recycle),已於2020年6月3日發表在《科學》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展示了基於
  • 怎樣在氮化鎵晶圓進行刻蝕工藝?
    它的設計初衷是為矽晶圓進行反應離子刻蝕(RIE)(也被簡稱為等離子刻蝕),可以迅速去除矽,以滿足大批量生產晶片的嚴格要求。當200毫米直徑的晶圓片還在生產,同時300毫米直徑的晶圓片開始生產時,它就登上了歷史舞臺——也就是說它有能力運行於兩種不同的晶圓尺寸。
  • 湘能華磊光電的LED外延層生長方法專利揭秘
    集微網消息,湘能華磊光電公司是國內佔據LED晶片行業市場的十大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LED外延、晶片、應用產品全產業鏈企業,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GaN基綠光、藍光和紫外發光二極體(LED)外延材料、晶片器件和LED應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