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外延片生長技術介紹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   外延片技術與設備是外延片製造技術的關鍵所在,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澱積(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簡稱MOCVD)技術生長III-V族,II-VI族化合物及合金的薄層單晶的主要方法。

      下面是關於LED外延片技術的一些資料。  

      1.改進兩步法生長工藝  

      目前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兩步生長工藝,但一次可裝入襯底數有限,6片機比較成熟,20片左右的機臺還在成熟中,片數較多後導致外延片均勻性不夠。發展趨勢是兩個方向:一是開發可一次在反應室中裝入更多個襯底外延片生長,更加適合於規模化生產的技術,以降低成本;另外一個方向是高度自動化的可重複性的單片設備。  

      2.氫化物汽相外延片(HVPE)技術  

      採用這種技術可以快速生長出低位元錯密度的厚膜,可以用做採用其他方法進行同質外延片生長的襯底。並且和襯底分離的GaN薄膜有可能成為體單晶GaN晶片的替代品。HVPE的缺點是很難精確控制膜厚,反應氣體對設備具有腐蝕性,影響GaN材料純度的進一步提高。  

      3.選擇性外延片生長或側向外延片生長技術  

      採用這種技術可以進一步減少位元錯密度,改善GaN外延片層的晶體品質。首先在合適的襯底上(藍寶石或碳化矽)沉積一層GaN,再在其上沉積一層多晶態的SiO掩膜層,然後利用光刻和刻蝕技術,形成GaN視窗和掩膜層條。在隨後的生長過程中,外延片GaN首先在GaN視窗上生長,然後再橫向生長於SiO條上。  

      4.懸空外延片技術(Pendeo-epitaxy)  

      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由於襯底和外延片層之間晶格失配和熱失配引發的外延片層中大量的晶格缺陷,從而進一步提高GaN外延片層的晶體品質。首先在合適的襯底上(6H-SiC或Si)採用兩步工藝生長GaN外延片層。然後對外延片膜進行選區刻蝕,一直深入到襯底。這樣就形成了GaN/緩衝層/襯底的柱狀結構和溝槽交替的形狀。然後再進行GaN外延片層的生長,此時生長的GaN外延片層懸空於溝槽上方,是在原GaN外延片層側壁的橫向外延片生長。採用這種方法,不需要掩膜,因此避免了GaN和醃膜材料之間的接觸。 

      5.研發波長短的UVLED外延片材料 

      它為發展UV三基色螢光粉白光LED奠定紮實基礎。可供UV光激發的高效螢光粉很多,其發光效率比目前使用的YAG:Ce體系高許多,這樣容易使白光LED上到新臺階。 

      6.開發多量子阱型晶片技術  

      多量子阱型是在晶片發光層的生長過程中,摻雜不同的雜質以製造結構不同的量子阱,通過不同量子阱發出的多種光子複合直接發出白光。該方法提高發光效率,可降低成本,降低包裝及電路的控制難度;但技術難度相對較大。  

      7.開發「光子再迴圈」技術  

      日本Sumitomo在1999年1月研製出ZnSe材料的白光LED。其技術是先在ZnSe單晶基底上生長一層CdZnSe薄膜,通電後該薄膜發出的藍光與基板ZnSe作用發出互補的黃光,從而形成白光光源。美國Boston大學光子研究中心用同樣的方法在藍光GaN-LED上疊放一層AlInGaP半導體複合物,也生成了白光。 

  •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第三章 led外延片、晶片原料及工藝技術分析  3.1 led外延片、晶片產業概述  3.2 led外延片、晶片定義    3.2.1 led外延片定義    3.2.2 led晶片定義  3.3 led外延片襯底介紹    3.3.1 led外延片襯底概述    3.2.2 led外延片主要襯底名稱 性能 價格 市場比重分析  3.4 led外延片mo源介紹
    • 基片(substrate)與外延生長(epitaxial growth)介紹
      近年來,為了增加從LED晶片中提取光線,在基片上形成半導體結晶層後,將基片張貼到其他基片上的技術已經實用化。在粘貼到其他基片上時,與半導體結晶層之間的界面上設置了光的反射層。反射層具有反射發光層朝向基片側的光線,將其提取到LED表面側的效果。除了已用於紅色LED外,最近藍色LED等GaN類半導體LED晶片也擴大了採用。
    • 揭秘華燦光電LED外延片製備方法專利
      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GaN基的外延片、以及在外延片上製作的電極。 現有的外延片通常包括襯底層、以及依次覆蓋在襯底層上的緩衝層、非摻雜的GaN層、N型接觸層、多量子阱層和P型層。其中,襯底層為藍寶石襯底。多量子阱層是若干量子阱層和若干量子壘層交替形成的。但是,由於電子質量小,易遷移,在電場的驅動下可能速度過快而越過多量子阱層,遷移到P型層,導致發光二極體漏電,降低了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
    • LED晶圓(外延)的生長製程
      矽晶柱的長成,首先需要將純度相當高的矽礦放入熔爐中,並加入預先設定好的金屬物質,使產生出來的矽晶柱擁有要求的電性特質,接著需要將所有物質融化後再長成單晶的矽晶柱,以下將對所有晶柱長成製程做介紹: 長晶主要步驟: 1、融化(MeltDown
    • 「專利解密」華燦光電提出LED外延片製備方法
      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GaN基的外延片、以及在外延片上製作的電極。現有的外延片通常包括襯底層、以及依次覆蓋在襯底層上的緩衝層、非摻雜的GaN層、N型接觸層、多量子阱層和P型層。其中,襯底層為藍寶石襯底。多量子阱層是若干量子阱層和若干量子壘層交替形成的。
    • 基於簡單支架的多片4H-SiC化學氣相沉積同質外延生長
      雖然在商用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中可以在一次運行中實現多片4H-SiC襯底的同質外延生長,但是必須將晶片裝載到可旋轉的大型基座上,這導致基座的直徑隨著數量或者外延晶片總面積的增加而增加。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展示了一種簡便的方法,通過自製的常規單晶片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在沒有大型基座的情況下,在簡單的支架上放置多片4H-SiC襯底。本文中通過光學顯微鏡,AFM,SEM和拉曼光譜研究了在每個晶片上獲得的4H-Si薄膜的結構性質。結果表明,在每個晶片的內部區域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同質外延生長4H-SiC薄膜;而在外部區域,由於受到簡單支架的機械部件影響,質量下降。
    • 光電子應用推動砷化鎵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新時代
      光電子應用推動砷化鎵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新時代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04 16:00:00 光電子應用正在推動砷化鎵(GaAs)晶圓和外延片市場進入一個新時代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自主設計建設的SiC外延片研發產線通過驗收
      根據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透露,這條自主建設的SiC外延片研發產線歷經近兩年的努力。7月底,驗收專家組對團隊的外延設備及外延片質量進行了技術驗收。驗收結果表示,該外延設備的生長速度可達30-60微米/小時。對100微米外延片,其背景載流子濃度低於1×1014cm-3,表面粗糙度低於0.25 nm,膜厚均勻性偏差優於1%,載流子濃度均勻性偏差優於7%,表面缺陷密度最低可達0.05/cm2。
    • 張華教授團隊JACS: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金屬納米異質異相結構
      隨後,利用2H相Pd納米顆粒為晶種,通過晶面導向的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了一系列具有核殼結構的金屬納米異質異相材料。背景介紹納米材料的相結構可以決定其物理化學性質和應用。外延生長法是一種常見的構建特殊異質結構的方法。然而,該方法所製備的納米結構通常會保留和繼承晶種的結構特徵。如能在單晶納米種子的不同晶面上實現具有晶相選擇性的外延生長,即具有不同晶相的殼層可以選擇性地生長在晶種的不同晶面上,則能為可控合成異相納米材料開闢新的方向。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電學和輸運性質,為開發後矽電子技術提供了廣闊前景。這種技術需求與驅動導致圍繞實現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大面積單晶石墨烯的大量研究,包括在適當的襯底上發展各種外延生長技術。同時,石墨烯所展現的前所未有的源於二維幾何結構的各種性質也激發了對其他二維層狀材料的廣泛研究,包括矽烯、磷烯、硼烯、六方氮化硼(h-BN)、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以及強拓撲絕緣體等。
    • 解析碳化矽外延材料產業鏈
      目前碳化矽和氮化鎵這兩種晶片,如果想最大程度利用其材料本身的特性,較為理想的方案便是在碳化矽單晶襯底上生長外延層。 碳化矽外延片,是指在碳化矽襯底上生長了一層有一定要求的、與襯底晶相同的單晶薄膜(外延層)的碳化矽片。
    • 科普| 半導體器件為什麼需要「外延層」
      襯底(substrate)是由半導體單晶材料製造而成的晶圓片,襯底可以直接進入晶圓製造環節生產半導體器件,也可以進行外延工藝加工生產外延片。外延(epitaxy)是指在經過切、磨、拋等仔細加工的單晶襯底上生長一層新單晶的過程,新單晶可以與襯底為同一材料,也可以是不同材料(同質外延或者是異質外延)。
    • LED晶片品牌排名
      上遊外延晶片方面,公司依託清華大學的科研實力並結合中科院、部分臺灣地區研發團隊,成功掌握了晶片的關鍵技術,並申請國內外專利近百個。公司中小尺寸晶片現已被各大封裝廠家認可,目前其晶片產值規模僅次於三安。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全國範圍的產業布局,形成了具有上遊外延片、晶片,中遊封裝,下遊照明、顯示屏、背光等應用的一體化產業格局。受益於LED晶片和應用業務快速發展,德豪潤達LED業務營收佔比已達到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
    • 高速外延片PL譜掃描成像儀研製
      高速外延片PL譜掃描成像儀研製 儀器信息網 2016/03/15 15:12:19 點擊 204 次
    • CIOE 2019 | 華興雷射:高端的GaAs/InP基光電子外延片供應商
      江蘇華興雷射科技有限公司隆重展出了高速雷射晶片、電池晶片、射頻晶片等高端外延片產品,獲得光通信、光傳感、雷射多領域專業及客戶高度關注。   本次光博會展品有10G/25G通訊高速半導體雷射器/探測器外延片、傳感及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及探測器外延片(FP/DFB/VCSEL/APD)以及半導體光電材料的定製化外延/微納加工服務。
    • 突破:中欣晶圓 12 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根據中欣晶圓官方的消息,中欣晶圓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2英寸單晶、拋光到外延研發、生產的企業。官方表示,12月28日杭州中欣晶圓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在12英寸生產車間,順利完成了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下線。
    • 二維材料的外延生長:能從元素周期表中學到什麼?
      近年來通過分子束外延法製備二維材料的研究表明表面合金是逐層或析出生長的關鍵中間體。通過「合金中間體」所製得的薄膜顯示出均勻的生長模式,該生長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表面合金的晶格和性能。在對單元素二維材料生長的系統研究中,作者結合元素周期表中位於金屬和非金屬過渡期元素的性質,討論了表面合金在二維材料非均勻生長中的重要性並且展示了表面合金形成的基本規則。
    •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SiC外延片研發產線通過驗收,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自主設計建設
      SiC外延片是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目前高質量的SiC厚膜外延技術被Cree(美國)、英飛凌(德國)、昭和電工(日本)等國際著名公司壟斷。大力發展SiC厚膜外延技術可彌補我們與國外的技術差距,避免在材料上形成新的「卡脖子」問題,為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陳小龍研究員帶領的SiC及相關材料團隊克服諸多困難,歷經近兩年的努力,成功建設了一條SiC外延工藝研發產線。2020年7月29日,在實驗室科研項目管理部組織下,驗收專家組對團隊的外延設備及外延片質量進行了技術驗收。
    • 國內外LED晶片品牌名單匯總及其排名
      led晶片廠家排名NO.5 乾照光電   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300102.SZ)成立於2006年,主營紅、黃、橙四元系LED外延片、晶片以及高性能砷化鎵太陽電池,是本土晶片企業中紅黃光晶片規模最大的企業。
    • LED晶片 16 種襯底、外延及晶片結構分析
      近幾年LED技術發展迅速,取得襯底、外延及晶片核心技術突破性進展。  1、圖形化襯底  LED外延現階段普遍使用圖形化襯底(PSS),PSS目前分為微米級PSS和納米級nPSS,微米級PSS有各種形狀圖形,圖形高度一般1.1~1.6μm,園直徑2.5~3μm,周期約4μm,採用光微投影及電漿乾式蝕刻技術,一般可提高光效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