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y W/編譯)在網際網路時代,劇透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了——通過推特直播、討論版和評論區,劇透信息都隨處可見,迅速傳播。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喜歡在別人有機會欣賞之前,向他們透露故事中的信息呢——令人驚訝的轉折點、大結局,如此等等?
我們現在就能告訴你我們的答案。但這樣就會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提前劇透啦:P
「劇透!到處都是劇透!」圖片來源:quickmeme.com
要避免網上的劇透,有好多種方法——比如別上網了——許多人為了避免劇透不遺餘力。在《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上映之際,為了躲開猖狂的劇透黨,有人開發了反星戰劇透的Chrome擴展,直接屏蔽有星戰劇透的網頁:
圖片來源:chrome.google.com
要警告別人有劇透也有好多種方法,比如通過【劇透醒目】標籤。但對就是喜歡洩底、把別人的觀劇樂趣毀光光的劇透黨來說,機會有的是。
HitFix網站的電視評論員阿蘭•塞平沃爾(Alan Sepinwall)經常遇到喜歡劇透流行劇集的劇情轉折點的讀者。比如《權力的遊戲》。
人們總是會失口說出驚喜,不小心洩露秘密。但真正邪惡的人會在推特上註冊名字中就帶有劇透的帳號。比如說,《權力的遊戲》出現人物死亡之後,推特上至少會湧現半打類似@誰誰在什麼地方死了的推特帳號。阿蘭說,為了劇透,這些人會用這樣的帳號給他發送看似無害的信息,比如「你好嗎:)」。
善良的編輯已經為你們打碼啦ˊ_>ˋ 圖片來源:Twitter
尼古拉斯•克裡斯滕菲爾德(Nicholas Christenfeld)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位心理學教授。他說,劇透的影響不一定是消極的。
在2011年,他與合作者喬納森•萊維特(Jonathan Leavitt)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用短篇小說研究了劇透的影響。在實驗中,他們要求被試者閱讀完全正常,或者開頭就有劇透段、故事中有劇透內容的小說。
實驗結果表明,情節的重要性被大大高估了。他們發現,提前知道結局實際上提高了整體享受程度。研究者們並沒有預測到這一結果,但尼古拉斯說回想起來,這樣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他舉出了按結局分類的莎士比亞戲劇,作為提前知道劇情也不會影響觀看體驗的例證。對歌劇來說也一樣,觀眾在演出前熟悉劇情是明智的。在他的Hulu原創劇集《劇透》中,導演凱文•史密斯甚至以劇透電影為樂。
莎劇劇透警告:所有人物都死啦!圖片來源:wronghands1.com
阿蘭•塞平沃爾仍然無法理解劇透黨的腦迴路。他說:「驚訝感並不是一個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雖然一群混蛋劇透了我,但我還是喜歡這周的《權力的遊戲》——但如果創作者的意圖就是讓人驚訝的話,驚訝也不該被別人拋棄。」
聽到韓索羅是怎麼說的了嗎!圖片來源:buzzfeed
所以,劇透的動力究竟是什麼呢?以下是我們的一些猜想:
炫耀。有些劇透黨就是喜歡表現自己的無所不知。根據尼古拉斯•克裡斯滕菲爾德的說法,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表明,知道故事轉折點或結局的人們很享受自己的「知情人」地位,就像八卦和分享秘密會創造排外的小圈子一樣。尼古拉斯解釋道:「你知道了一些事,這使你變得特別,而你展示 「知道了」『知道了』的唯一方式就是告訴別人——不管這對別人有什麼影響。」
恐嚇。有人就是喜歡洩底,好把圈中的新人趕跑。在這種情況下,劇透和嚇唬新粉是網上霸凌的一種較為溫和相對弱的形式。
原著黨與電影/電視劇黨之爭。在《權力的遊戲》新一季剛開始時,阿蘭•塞平沃爾頗費了一番功夫處理兩派冰火粉——原著黨和電視劇黨——之間的爭端。阿蘭表示:「在當時,情況非常糟糕,以致於我關掉了所有文章的評論,並為原著黨和劇黨開設了分開的討論版。」在新一季開始後,這一實驗只持續了半個小時:一位原著黨衝進了電視劇黨的討論版,劇透了每一個重大劇情。阿蘭說,一些原著黨覺得沒讀過書的人低人一等,只配被劇透一臉。
圖片來源:4GIFs.com; 漢化by Ent
在他的博客生涯中,阿蘭一直實行著相當嚴格的反劇透政策,但他認為徹底避免劇透既不可能,也不現實。對於某一內容算不算劇透,人們也往往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說,阿蘭不覺得選角新聞是劇透,因為這一信息是人人都能看到的。
但有些人就是行走的劇透機……圖片來源:cinemablend.com
他補充道:「我盡我所能避免劇透,比如推文和文章標題;但到了一定程度上,人還是要生活的。」(編輯:Stella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