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是現代海軍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按照動力來源,潛艇可以劃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潛艇,其中核潛艇採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不論續航能力、戰鬥力還是機動性都遠超常規動力潛艇,因此,核潛艇在各國海軍中地位非常崇高,但是由於核潛艇的技術門檻極高,因此,全世界只有中美俄英法和印度這六個國家可以建造並擁有核潛艇。
核潛艇可以埋伏在深海之中,很難被發現,但是核潛艇會產生一定劑量放射性物質的排放,因此,如果核潛艇在某一區域內長時間停留,這一地區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會有所提升,從這一指標,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探測到核潛艇的蹤跡,前幾日菲律賓公布了一組研究數據,南海海域附近的放射性物質濃度顯著上升。
菲律賓《星報》報導,菲律賓科技部在對附近海域進行環境監測工作中發現,海水中珊瑚蟲體內的碘-129濃度顯著超標,能導致這種狀況出現,只有三種原因,第一種是這裡進行了核武器的試驗,第二種是有核電站等核設施在這裡運行,最後一種就是核動力艦艇在這裡活動。
前兩種情況都很明顯不可能,因此,只有核動力艦艇在這裡活動會導致這種狀況,目前只有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擁有核動力水面艦艇,但是這三國的核動力水面艦艇都沒有在這片海域活動,因此,只剩下核動力潛艇這最後一個選項。
菲律賓媒體明裡暗裡表示,這是我國核潛艇在南海附近海域活動,但是軍事專家直言,不只是中國,美軍核潛艇部隊也有非常大的嫌疑,根據推測,目前我國一共有10艘左右的核潛艇,而且一部分還處於維修和留守狀態,哪怕剩餘的核潛艇全部抵達南海,也不會一窩蜂來到菲律賓附近海域,因此,只剩下美軍核潛艇這最後一個答案。
按照美軍慣例,只要航母戰鬥群出動,必定會伴隨著數艘核潛艇的護航,而在今年,美軍核動力航母至少進入這一海域4次以上,因此,南海有多少美軍核潛艇活動可想而知,而且隨著我國遠程反艦能力越來越強,美軍已經開始更加重視核潛艇的應用,計劃利用核潛艇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對抗我國海軍,因此,菲律賓發現的這一跡象,很有可能是美軍核潛艇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