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海域放射性物質濃度飆升!菲律賓報告:大批核潛艇潛伏

2021-01-09 老溫看世界

潛艇是現代海軍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按照動力來源,潛艇可以劃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潛艇,其中核潛艇採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不論續航能力、戰鬥力還是機動性都遠超常規動力潛艇,因此,核潛艇在各國海軍中地位非常崇高,但是由於核潛艇的技術門檻極高,因此,全世界只有中美俄英法和印度這六個國家可以建造並擁有核潛艇。

核潛艇可以埋伏在深海之中,很難被發現,但是核潛艇會產生一定劑量放射性物質的排放,因此,如果核潛艇在某一區域內長時間停留,這一地區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會有所提升,從這一指標,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探測到核潛艇的蹤跡,前幾日菲律賓公布了一組研究數據,南海海域附近的放射性物質濃度顯著上升。

菲律賓《星報》報導,菲律賓科技部在對附近海域進行環境監測工作中發現,海水中珊瑚蟲體內的碘-129濃度顯著超標,能導致這種狀況出現,只有三種原因,第一種是這裡進行了核武器的試驗,第二種是有核電站等核設施在這裡運行,最後一種就是核動力艦艇在這裡活動。

前兩種情況都很明顯不可能,因此,只有核動力艦艇在這裡活動會導致這種狀況,目前只有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擁有核動力水面艦艇,但是這三國的核動力水面艦艇都沒有在這片海域活動,因此,只剩下核動力潛艇這最後一個選項。

菲律賓媒體明裡暗裡表示,這是我國核潛艇在南海附近海域活動,但是軍事專家直言,不只是中國,美軍核潛艇部隊也有非常大的嫌疑,根據推測,目前我國一共有10艘左右的核潛艇,而且一部分還處於維修和留守狀態,哪怕剩餘的核潛艇全部抵達南海,也不會一窩蜂來到菲律賓附近海域,因此,只剩下美軍核潛艇這最後一個答案。

按照美軍慣例,只要航母戰鬥群出動,必定會伴隨著數艘核潛艇的護航,而在今年,美軍核動力航母至少進入這一海域4次以上,因此,南海有多少美軍核潛艇活動可想而知,而且隨著我國遠程反艦能力越來越強,美軍已經開始更加重視核潛艇的應用,計劃利用核潛艇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對抗我國海軍,因此,菲律賓發現的這一跡象,很有可能是美軍核潛艇帶來的。

相關焦點

  • 南部海域放射性濃度飆升?或有大量核潛艇遊弋,報告真實性存疑
    從某個海域的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就可以判斷這個海域是不是有核動力艦船活動。近日,菲律賓就公布了核能研究機構的一項數據,證明了這一點。環球時報引用菲律賓當地媒體報導,菲律賓科技主管部門在菲律賓附近海域進行環境監測時,發現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在上升。他們捕撈一些珊瑚蟲進行檢查,發現了珊瑚蟲體內含有過量的碘-129。這是一種半衰期只有8天的放射性同位素,8天時間就會消解一半。
  • 菲律賓海放射物質飆升,菲媒:100%人為造成!變相提醒了我們一點
    ,西北菲律賓海放射性物質濃度異常,他們從珊瑚蟲的身體裡分離出了超常濃度的碘129。現在菲媒認定了菲律賓海放射性物質飆升是人為造成,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元素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核武器試驗,核設施的放射性廢棄投棄以及核動力艦船活動。但是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東方鄰國都沒有任何一艘核動力的水面軍艦,核潛艇的數量也是相對較少的。
  • 菲律賓海放射性異常,可能潛伏大量核潛艇,到底誰在那裡?
    ,那裡的放射性物質濃度突然超標,疑似發生核洩漏事件,這是誰幹的?據環球網報導,近日,菲律賓科技部和研究所在進行環境監測的時候發現,西菲律賓海的放射性物質呈上升趨勢,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濃度明顯超標。據了解,這次發現的放射性物質是一種半衰期只有幾天的放射性元素,屬於人工核裂變產物,一般來說,就是核試驗、核反應或者核洩漏產生的,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存在於自然界之中,所以很顯然,這一次菲律賓還出現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
  • 菲律賓海底放射性物質超標,最大懷疑對象是中國?專家:問問美軍
    菲律賓科技研究部門近日在對其附近海域日常海水環境監測時發現,位於西菲律賓海域中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在對這片海域進行生物採樣後發現,這裡的珊瑚蟲體內分離出了超常規濃度的碘129,儘管這种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的半衰期只有幾天時間,但這也證明該海域確實存在人為汙染。
  • 南海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菲律賓:都是中國惹的禍
    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我國也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關注,近段時間菲律賓科研部門在對南海附近海域進行勘探時,無意中發現南海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菲律賓更是一口咬定說:都是中國惹的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了解,菲律賓科研團隊在南海附近海域的珊瑚魚上,發現了高濃度的碘-129。
  • 危險程度超過航母,美軍核潛艇部隊現身南部海域,需保持高度警惕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軍事行動十分頻繁,不僅想要插手中東地區的內政問題,還多次派遣航母前往太平洋海域進行軍事演習,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消息顯示,美國派出的核潛艇已經到達南部海域附近。核潛艇的危險程度不亞於航母,它能夠搭載足以毀滅一個國家的潛射核武器在大洋航行,具備強大攻擊能力的同時還難以被敵軍發現蹤跡,簡直就是妥妥的「大洋黑洞」。為什麼美軍派出核潛艇航行?
  • 國防部:解放軍沒有核潛艇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件
    本報記者  段聰聰  馬俊據8月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近日,一則中國核潛艇在大連港發生核洩漏事故的傳言不僅在國內一些軍事論壇上引起網民議論,也引起西方媒體以及相關機構的關注。8月5日,中國國防部向《環球時報》明確否認這一傳言。國防部有關人員表示,「中國海軍沒有核潛艇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件」。
  • 菲媒:菲律賓海和呂宋海峽對中國核潛艇很重要
    資料圖:網絡上流出的094核潛艇照片菲律賓《馬尼拉時報》網站11月2日文章,原題: 菲律賓海和呂宋海峽對中國的核雄心至關重要 儘管近年來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中的海基實力仍受到地理和技術因素的嚴重製約
  • 我國海軍核潛艇現狀如何?真的不能突破第一島鏈嗎?096型或將改變...
    資料顯示,黃海的平均深度只有50米左右,東海的深度幾乎不超過200米,南部海域的深度在2000-4000米之間,由此可見南部海域是最適合潛艇隱藏的地點。那麼在這麼深的海域怎麼會輕易被衛星發現了呢? 分析人士指出,這與海水的透明度有關。
  • 菲律賓驅逐大批美艦,給中國打一劑強心針,白宮警告此舉後果嚴重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14日的報導稱,菲律賓國防部長德爾芬·洛倫扎納在聲明中表示,菲律賓已經正式告知美國終止《訪問部隊協議》的相關內容,在告知美國當局這一協議終止之後,在180天之內《訪問部隊協議》依然具有效果,所以菲律賓當局同意2020年內的美菲軍事演習將正常進行。
  • 日本海域僅「麵條魚」放射物超標(圖)
    據日本科研機構的檢測,在該國東部海域的二十多種魚類中,僅有一種魚放射性超標,而且只超標兩倍,即使人吃了,也不會危害健康。據中國專家分析,放射性物質隨洋流進入我國海域,至少需要5年時間,我國近海漁業不會受到影響。玉筋魚放射性超標兩倍在演講中,黑倉壽教授展示了日本科研機構本月16日完成的一份檢測報告。
  • 登陸艦被擊沉,大批軍艦前往海域搜索倖存者
    伊朗還沒來得及動手,就又發生了一件悲痛的事情,一艘登陸艦在荷姆茲海峽附近沉沒,事發後,伊朗迅速向周邊國家「求救」,並且派出了大批軍艦前往這片海域搜索倖存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艘登陸艦沉沒時,美國的喬治亞號核潛艇曾在荷姆茲海峽附近徘徊,所以,人們懷疑,這艘登陸艦很有可能是被美國擊沉,這件事並沒有直接證據,但是人們都認為,美國的嫌疑很大。
  • 為何解放軍一再停留臺灣西南海域?
    如今運-8幾乎每天出現在西南海域,表示解放軍打算佔領這片海域。目前美軍「雷根號」航母在菲律賓海活動,該航母打擊群的所屬核動力攻擊潛艇必然出現在威脅區,也就是臺灣西南海域。而這個地方恰好是解放軍航母從南面打擊臺灣的場所,解放軍必須清理並維持該海域水面、水下、空中、電磁與太空的乾淨,一旦攻臺命令發布,讓無論是「遼寧號」或「山東號」迅速佔位專心打擊,而無後顧之憂。
  • 日本驗證海底土裡的放射性物質是否通過食物鏈轉移
    食品夥伴網訊 7月28日,據日媒報導,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由於放射性銫元素濃度超標,福島縣目前仍然禁止六線魚、短吻黃碟、黑鯛、鱸魚等21種魚類的出貨。     那麼核電事故造成的海底土裡的放射性物質是否通過食物鏈繼續轉移到魚身上呢?日本水產廳委託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研究、教育機構中央水產研究所進行了實驗。其結果顯示,今後在福島縣海域誕生的魚或其他海域遊過來的魚中,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每公斤魚檢出的放射線超出100貝克勒爾)的可能性極低。
  • 日本計劃獲取板塊邊緣巖石 探究南部海域海槽地震原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為探究多次發生的海洋巨型地震的原理,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探測船「地球」號正在推進從位於日本南部海域海槽附近地下深處的板塊邊緣獲取巖石的計劃據日本共同社9月28日報導,在日本南部海域海槽,菲律賓海板塊沉入陸地板塊下方,若其邊緣滑動,就會發生1944年東南海地震、1946年「南海地震」那樣的大地震。詳細調查板塊邊緣的巖石成分和性質,可以計算出目前的滑動容易度。15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參加該計劃。
  • 美核潛艇在南海被鎖定,一路以12節航速全力逃竄,日澳海軍全慌了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0日的報導稱,美軍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在南部海域被我海軍發現,為了逃命這艘美軍核潛艇浮航之後以12節的速度向25°方向全力逃竄。美軍核潛艇遭到鎖定並狼狽逃竄的畫面非常清晰,日本與澳大利亞海軍這下更加驚慌了,畢竟他們最大的靠山都已經全力逃竄了,日澳海軍這些小魚小蝦都只是美國的炮灰罷了。
  • 繼戰艦下餃子後,我國096核潛艇也傳好消息?美:最具威力打擊平臺
    圖為渤海造船廠衛星圖 近期中美之間的海上博弈可謂愈演愈烈,儘管美國海軍對我國南部海域頻頻派出航母軍艦進行示威航行,同樣我國也是不甘示弱在東部海域以及南部海域進行多場海上軍演。
  • 日媒:日本福島儲水槽周邊地下水放射濃度驟升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度用於儲存核汙染水,但目前已經停用的地下儲水槽附近地下水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在一周時間裡急劇上升了近100倍,東京電力認為,不排除槽中所存汙水外洩的可能性,將對此展開調查。
  • 「利奇馬」打開巨大風眼強度飆升,超強颱風「羅莎」生成
    9號颱風「利奇馬」  9號颱風利奇馬正打開巨大風眼,強度或將飆升  8月6日下午,隨著西太平洋上10號颱風羅莎的生產,西太平洋多颱風混戰情況再升級,西太平洋形成了  對於颱風利奇馬來說,目前其所處的海域海水能量的確是太充沛了,不僅菲律賓以東又大片的30度以上的暖水區域,在它逐漸向西北方向以東到臺灣以東洋面的過程中,全程也是大片的29-30度的暖水海域,如此充沛的海洋能量將給颱風利奇馬的發展提供基礎,鑑於目前颱風利奇馬正在建立風眼,風眼建立後未來強度還可能進一步飆升。
  • 新型核潛艇到底有多少艘?這次一下全都知道了:沒想到這麼多
    而由於天然原因,水下仍是唯一不透明的戰場,因此,各海軍強國均高度重視水下兵力的發展,尤其是作為戰役戰術兵力的攻擊型核潛艇,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上馬二代艇——093型核潛艇,一開始這種核潛艇的性能僅相當於國外二代艇,但隨著一系列技術發展,在該艇基礎上改進的新一代艇則性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