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我國多型號核潛艇首次進行全面深入的公開,特別是代表國際上第三代核潛艇的093B、093A等新型核潛艇更是讓人大飽眼福,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隨著新一代高效、立體的水下探測識別體系,這些搜索能力能夠通過衛星等通信手段對目標信息進行高速傳輸和處理。因此,海軍水面兵力行動的透明度越來越高,試圖使用水面編隊採取隱蔽性行動以達成攻擊突然性的概率越來越小。而由於天然原因,水下仍是唯一不透明的戰場,因此,各海軍強國均高度重視水下兵力的發展,尤其是作為戰役戰術兵力的攻擊型核潛艇,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上馬二代艇——093型核潛艇,一開始這種核潛艇的性能僅相當於國外二代艇,但隨著一系列技術發展,在該艇基礎上改進的新一代艇則性能大幅提升。
據媒體報導,我海軍的核潛艇近日曝光了兩艘新型093攻擊核潛艇,其中編號已經到了16號,這意味著我海軍現役攻擊核潛艇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10艘,僅最新的093改進型就在8艘以上,加上戰略核潛艇,我國核潛艇大致有17至19艘服役或試航中。且最重要的並非如此,而是我海軍的新一代核潛艇進行了實彈打擊,在某海域的演習中,使用飛彈成功對敵目標進行打擊且命中了目標,這意味著我海軍的新一代核潛艇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這個意義要比普通戰艦服役還要重要,尤其是在核潛艇擁有打擊能力以外,意味著我海軍可以輕鬆使用核潛艇來進行封鎖作戰,在使用海軍裝備的巡航飛彈後,其可以有效封鎖1500千米的海域,這對於我海軍來說非常重要。
且因為潛艇隱蔽性強又攜彈量大,實際上控制效果比驅逐艦還要好得多。雖然一艘潛艇攜帶的飛彈數量並不算多,但實際上已經足以執行一般的飽和打擊任務了,我海軍的核潛艇按照在垂髮中攜帶12枚飛彈,在艇內攜帶8枚飛彈算,一次即可發射20枚飛彈,這種飽和打擊能力基本上比得上一艘驅逐艦,而隱蔽性還要強很多,且攻擊核潛艇的持續航行能力要比驅逐艦強不少,最關鍵的就是核潛艇的無限續航能力。
而除了核潛艇以外,在必要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使用常規潛艇執行作戰任務,雖然絕大多數常規潛艇沒辦法攜帶垂髮,但依舊可以從魚雷管發射飛彈,打擊能力確實比不上核潛艇,但勝在成本較低,使用較低的成本就可以達到不錯的威懾能力,甚至比在南部海域部署戰艦還有用。且潛艇發射的陸攻飛彈,一樣可以擁有核打擊能力,按照我海軍為潛艇配置的飛彈來看,其在改進以後,可以攜帶一枚20萬噸級核彈頭,擁有相當強悍的核打擊能力,確實打擊能力不如戰略核潛艇,但一般的戰術級任務使用這種飛彈就足夠了。
而按照曝光的圖來看,我海軍為潛艇配置的飛彈是類似於某進口型3M14的鷹擊18改進型飛彈,這種飛彈的優勢就是適合潛艇攜帶、打擊能力強,唯一的問題就是射程遠遠比不上戰斧、KH55等戰略巡航飛彈,但已經可以滿足潛艇使用。我海軍的潛艇數量相當充足,尤其是先進的常規潛艇,在海軍中數量已經超過了40艘,只需要4到5艘潛艇,攜帶飛彈採用先後輪換制度,即可輕鬆控制整個南部海域,連海軍十分之一的兵力都用不上。
核潛艇攜帶飛彈這種打擊模式是蘇聯海軍首先提出,但將其發揚光大卻是在某海軍,現在,我海軍也可以使用這種模式執行打擊任務,且威懾能力完全不比大國海軍的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