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龍,已經有近400年捕撈歷史,但是它以「貴族」身份出現在中國民眾餐桌上將近十年,這些年波龍在中國市場的火爆是其全球貿易的縮影,其貿易傳奇更驗證了全球市場的複雜性。但是除了極鮮的美味外,大家可能還不了解波龍,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波龍器官不會衰老退化,因此一些人認為如不受捕撈及環境突變影響,其壽命會無限延長,從而造就了「波龍」的不老傳說。波龍能長多大,能活多久,今天易哥給你揭秘。
波龍(北美螯龍蝦)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海產之一,主要產自加拿大和美國,2018年全球每年產量約為16萬噸,其中加拿大產量約佔60%,美國佔40%。
首先這份榜單中所有的龍蝦都遠遠超過了法定規定的捕撈限制,還好它們都被放回了大海。
第七名Larry
年齡:60-80歲
重量:15磅(6.8千克)位置:南佛羅裡達捕獲年份:2016
一名康乃狄克州男子在沃特福德餐廳購買了一隻17磅重的龍蝦,然後將這種甲殼類動物放回長島海峽。
Niantic的唐·麥肯齊(Don MacKenzie)告訴《新倫敦日》,他知道這隻被當地孩子暱稱為「幸運Larry」的龍蝦,要達到現在的體型,必須年滿80歲,並且覺得它應該活下去。Larry險些喪命,因為他本該被一群顧客吃掉。餐廳廚師丹尼斯·阿爾瓦雷斯給顧客提供了一條14磅(6.35公斤)的魚,作為替換。
之後,他把龍蝦帶回了海裡,在一個秘密地點放生。
第六名Big Dipper
年齡:25-50歲
重量:20磅(9.07千克)位置:緬因州捕獲年份:2015
2015年,一張漁民抓著一隻大龍蝦的照片在臉書上迅速傳播開來。這個人叫瑞奇·路易斯·菲利斯,在緬因州友誼號的龍蝦船北鬥七星上做甲板水手。北鬥七星的船員說這隻龍蝦是他們見過的最大的,估計它重約20磅(9.07公斤)。
由於龍蝦遠遠超過緬因州的法律限制,船員不得不放走龍蝦。菲利斯和船員們說,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碰到它。
第五名George
年齡:140歲
重量:20磅(9.07千克)位置:捕撈自加拿大紐芬蘭;
之後運往了紐約的一家餐館捕獲年份:2008
喬治是這份榜單上最著名的龍蝦之一,因為他的故事出現在許多國際新聞出版物上。然而,喬治的特徵是他的年齡,而不是他的體重,他只有20磅(9.07公斤)。根據幫助喬治獲釋的善待動物組織和城市螃蟹海鮮餐館的說法,喬治被認為已經140歲了,喬治可能是有記錄被捕龍蝦中歲數最大的。
喬治在加拿大紐芬蘭海岸被抓住,賣給了城市螃蟹和海鮮餐館。在一位顧客向善待動物組織報告龍蝦之前,他在餐廳暫養了10天,善待動物組織懇求餐廳釋放他。餐館經理基思·瓦倫蒂說這家餐館從未打算把這隻大龍蝦賣給任何人吃,但只是想引起一些注意。
喬治在緬因州肯尼邦克港的一個巖石海灣被釋放,離前總統喬治·布希的避暑別墅不到一英裡。
第四名Louie
年齡:132歲
重量:22磅(9.98千克)位置:紐約Hempstead
捕獲年份:2017
不像名單上的其他龍蝦,龍蝦Louie的發現過程並不幸運。路易已經在紐約亨普斯特德一家名為彼得蛤蜊酒吧的餐廳被囚禁了20多年。多年來,路易已經長到了他最後為人所知的22磅(9.98公斤)的體重
彼得蛤蜊酒吧的老闆布奇·山葉裡(Butch Yamali)在2017年父親節那天,一位顧客進來,試圖出價1000美元將其烹飪,於是老闆決定釋放Louie,甚至邀請鎮上的官員參加儀式。
緬因州龍蝦研究所的執行主任鮑勃·拜爾向人們保證,儘管他被囚禁了很長時間路易很可能會適應在野外生存,因為「沒有多少食肉動物想吃那樣的大龍蝦。」
第三名Rocky
重量:27磅(12.25千克)位置:美國緬因州庫欣附近
捕獲年份:2012
綽號Rocky的龍蝦於2012年在緬因州海岸被捕獲,被描述為和一個3歲的孩子一樣大。洛基被捕蝦網捕獲,並被帶到緬因州水族館。這隻兒童大小的龍蝦重27磅(12.25公斤),超過40英寸(101.6釐米)。
根據該州海洋資源部教育主任伊萊恩·瓊斯的說法,洛基的大部分體重都在他的爪子裡,她說,「會弄斷你的胳膊。」幸運的是,洛基被放回水族館附近的野外。
第二名現金氏世界紀錄
重量:44磅6盎司(20.14千克)位置:加拿大新斯科舍捕獲年份:1977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捕到的最大龍蝦(官方稱之為最重的海洋甲殼動物)為44磅6盎司(20.14千克)。
這隻龍蝦是1977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海岸捕獲的。像世界上大多數最大的龍蝦一樣,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是一隻北美螯龍蝦龍蝦。當時這緬因州海洋資源部估計這隻龍蝦可能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
第一名
重量:51.5磅(23.36千克)位置:美國緬因州捕獲年份:1926
關於1926年在緬因州捕獲的這隻重51.5磅(23.3公斤)的龍蝦,沒有留下多少信息。但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龍蝦的唯一證據。
從照片上看,龍蝦確實很大。據報導,它長33英寸(83.82釐米),爪子長50.5英寸(128.27釐米)。這隻龍蝦也被裝上了,可能正在前往康乃狄克州神秘鎮一個名叫查爾斯·艾爾德裡奇的人的私人博物館的路上。然而,龍蝦在運輸過程中受損,這張照片是這隻大龍蝦存在的唯一證據。
從榜單中的七隻龍蝦來看,它們有著普遍較高的壽命,也有人 說它們有著不死的傳說,那麼 波龍真長生不老?易哥接下來揭開波龍不死之謎。
早些年科學家在研究中曾發現,波龍器官不會衰老退化,因此一些人認為如不受捕撈及環境突變影響,其壽命會無限延長,事實是這樣嗎?
事實上長生不老只是理論。
在2017年,路易(Louie)的22磅重北美螯龍蝦在紐約島嶼公園(Island Park)的一家海鮮餐廳待了20年後被釋放回歸大海。被放生時這隻波龍已經是132歲的高齡了。
這個小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甲殼類動物壽命的討論。
與死神籤訂的協議
波龍「永生」的理論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種「永生」的龍蝦與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結構)有關。
人類細胞分裂時端粒變短。端粒的作用是保護我們細胞中的DNA,但是當端粒縮短時DNA就會退化,由此會引發細胞衰老等現象。然而在龍蝦中,端粒保留著保護DNA的能力。
而端粒在龍蝦體內不斷被修復,這是因為它們對有的衰老的端粒有一個秘密武器:持續的端粒酶的產生,這種酶可以持續修復DNA在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使其保持活躍,而相對人類,這種酶只有在幼年期才會出現,擁有端粒酶意味著在1000萬份原始DNA拷貝後產生的細胞和第10或第100份一樣好,這種染色體的自我修復使龍蝦不會衰老,(萬千少女的嚮往)。所以時間唯一能在波龍身上留下的烙印就是使其個體越變越大。
但是不會衰老並不意味著波龍不會死亡,其個體不受限制的生長,最終會終結龍蝦的壽命。
當波龍體型過大時,他的每次換殼就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因為其無法在長出新的外殼,或者它們體型過大原有外殼很難在支撐龐大的身軀。
甲殼在波龍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波龍在不斷生長。但是它們的骨架是在外面的,而且不是很靈活。同時它們需要蛻皮,一旦長出舊殼,就會長出新的殼,幼年波龍換殼頻繁,光是青年期就多達44次,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換殼頻率也會越來越長,當波龍停止換殼時,也就是它生命的終結,因為換殼停止後,舊殼裡會不斷的集聚細菌、微生物、寄生蟲等。
對于波龍來說,中年是個「坎」,排除外力情況下儘管幼年波龍換殼頻繁,但是其生命力很強,反而成年後的每次換殼生命力很脆軟,熬過了中年,老年龍蝦生命力也很強。
波龍永生只是個理論,但是其全球需求卻經久不衰
雖然「中年」是個坎,但也是其最鮮美的時候。波龍主要產自北美大西洋沿岸,美國和加拿大是主產國,其中加拿大產量佔全球近2/3。它們生活在冷水海域,那裡有許多巖石為它們提供庇護,也有豐富的魚、小型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作為食物成就了鮮美的肉質。
自17世紀初開始捕撈至今波龍貿易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二戰後,1950年左右波龍在全球貿易中開始展露頭角,其商捕量也逐年增加,數據顯示1950年全球波龍產量33122噸,2014年高達的159814噸,產量的增加直觀的反映出全球需求的的激增。據數據統計2018年美國波龍產量62257噸,加拿大97849噸。
而中國成為波龍的重要消費市場之一。
除了傳統的貿易渠道,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正在迅猛發展,波龍是海鮮產品中通過電商運作比較成熟的產品之一,通過包機運輸+廣布局的國內物流網,加拿大龍蝦能在最短的時效內以新鮮的狀態到達餐飲酒店等商家店中,省去過多的中間層級,給商家從海外源頭到店的一站式採購體驗。
雖然波龍永生只是個理論,但是無論清蒸、香焗還是煎烤,波龍生命的永存將在美食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