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張穎:電動車暴漲之後,如何做估值的朋友?

2020-12-03 虎嗅APP

微博@經緯張穎


最近有很多人在問,電動車股票到底為什麼大漲?我們投資的理想汽車在上市後大漲了280%、小鵬漲了370%;A股的新能源龍頭比亞迪也比年初上漲了280%,而特斯拉的市值幾乎是豐田的2倍,但所有電動車公司的交付量還只是燃油車的一個零頭。

 

我們自己雖然很看好,對這種短時間內的股價漲幅也十分吃驚。如果硬要尋找理由,那可能跟市場突然認可了電動車的遠期潛力、中國和歐洲大力推行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美國下一任總統拜登大力支持新能源、中概股越來越變成了一個外在的「科創板」等等因素有關,但這些都只是事後諸葛亮。

 


其實今年市場的瘋狂遠超想像,不只是這些大家能看到的上市公司在大漲,很多一級市場優秀公司的估值也很瘋狂。

 

從年初到現在,我們簡單數了一下,至少有100多家近期融資的經緯系公司,估值翻了2倍~8倍。比如我們在2013年投資的猿輔導,估值從3月份的78億美元飆升到10月份的155億美元。

 

經緯一直是專注於早期的基金,對於我們已經投過的、市場表現好的公司,他們再融資時我們也會加碼,以保護股比,但今年估值上升太快,我甚至也會一時覺得下不了手。

 

估值到底是不是合理的?面對大家都感興趣的這個問題,我也嘗試去分析一些原因,也許說完會被市場打臉,但我覺得需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估值。

 

特斯拉的高估值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先來看看特斯拉的例子。特斯拉交付的車大概只有全球最大車企豐田的1%,市值卻是豐田的2倍,這是泡沫嗎?即便有泡沫存在,但投資者為什麼會對電動車如此瘋狂?

 

如果按照傳統的估值方式給特斯拉估值,是萬萬想不到特斯拉會有今天的股價。紐約大學教授達摩達蘭曾做過一個預測,如果你把特斯拉僅當成一家成功的車企,在10年後能交付比寶馬多、但少於奔馳的電動車銷量,那麼營收能達到1250億美元,利潤率高於一般車企設定成12%,算下來最終對應的是430美元/股。

 

但如果換一個思路,把特斯拉當成是一家恰好做汽車業務的科技公司,能像全球最大的車企一樣實現那麼多營收,同時又有堪比最頂級科技公司的利潤率和資本效率,這個故事就值錢很多,能得到的「最高估值」是2105美元/股。2020年11月25日,特斯拉的股價是2776美元/股。

 

低利率時代逼迫投資者追逐有限的優質標的,使得擁擠的交易變得更加擁擠。市場對公司價值的判斷正在非常誇張地前置,傳統的估值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失效,這都讓我們要用新眼光來看待估值方法,不能刻舟求劍。

 

傳統估值方式失效,投資判斷越來越前置

 

金融裡很多衡量價值的方法,都是在20世紀中期的美國逐漸發展起來的,那時候經濟發展穩定,股票市場非常明顯的圍繞一條價值主線在上下波動。所以尋找被低估的公司成為那時候的有效手段,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也成為主流。

 

但如今,我們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估值。紐約大學教授達摩達蘭一直反對用席勒市盈率,很多人草率的看了一眼歷史數字,就武斷地說股市有泡沫。你從哪裡得到的數據?席勒市盈率的數據從1871年開始,而現在的商業和技術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一種偷懶。

 

我們對泡沫的認知,從2015年開始逐漸變化。在2015年以前,我們傾向於認為泡沫都是非理性的,危機中臨時採取的量化寬鬆或是低利率早晚會回歸常態。但事實證明,2015年之後雖然全球資本市場逐漸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走出,但一切似乎仍然很貴。

 


這種情況令傳統的估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因為你很難用市盈率、市淨率,或是企業價值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比率來給仍在建立商業模式的年輕公司估值,這些數字必然很高,看起來都無法下手。

 

判斷企業估值的核心因素:現金流、增長和風險,都要從未來著手,所以估值思路也要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回顧走向前瞻,久遠的歷史數據不能成為拐杖。

 

今年尤其不同,低利率時代逼迫投資者追逐有限的優質標的,使得擁擠的交易變得更加擁擠,市場對公司價值的判斷正在非常誇張的前置。

 

原本一家公司可能需要6年來建立完整的商業循環,利潤開始釋放,客戶價值變厚,但現在整個市場的判斷更加前置了,市場可能會提早行動,在公司發展到第3年的時候,基於預期就已經達到第6年時的估值水平。

 

以前說投資要找「好公司+好價格」,現在「好價格」需要重新定義。例如特斯拉,當市場認可了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預期後,這個故事就變得非常昂貴,市場開始按「車企的營收+科技股的利潤率」來估值。

 

出現估值思路變化的本質是什麼?其實還是今天很多公司的增長邏輯已經改變,以前大部分公司都是線性增長,我們甚至可以按照一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和GDP增長來預測公司業務增速。

 

但新經濟打破了這種增長模式,變成了指數型。公司可能在臨界點前都在虧損,一旦突破,就是指數型的增長,這給資本市場估值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以前大部分是一級市場在追捧這類公司,但如今「二級市場一級化」大幅度提升,投資判斷越來越前置,比2年~3年前誇張很多。無論是拼多多、特斯拉,還是120倍P/S上市的Snowflake,都是很明顯的結果。

 

如今,我們越來越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對公司估值的定價權,不在公司手裡,也不在VC手裡,而是在市場手裡,估值完全由供需決定。「好價格」已經不復存在,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安全邊際。

 

但對於VC來說,核心永遠都在「能否投對」。

 

估值的錨定標準已變

 

接下來我想說說利率,因為這是我們理解估值方式變化的基礎。

 

利率是一切金融資產的基準,利率一變,價值判斷和估值的基礎也就跟著變了,此時估值理念也需要做出相應改變。

 

疫情期間全球降息了67次,特別是美聯儲多次降低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這個利率在金融市場很重要,因為證券估值時有一個折現率,直接跟它有關,現在這個「錨」已經到達了歷史最低水平。

 


對於各類資產來說,風險—收益排序可以看下圖,最底層的基石就是國庫券,當美聯儲在今年疫情後降低了這一無風險利率後,就改變了所有預期收益,通常來說,起點越低,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就越低。



投資中的大多數決策是相對的,我們都在尋找風險與收益的最佳平衡。而錢是聰明的,只要有利可圖,它會以最快的速度從一種資產類別轉移到另一種。

 

當你面對債券與股票的傳統投資組合,極端一點,你只能二選一,當債券收益下降,它們對股票的競爭就減少了,因此股票不必便宜就能吸引買家,而那些具備高增長潛力的股票,買家還會蜂擁而入。

 

這就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低利率直接推高了估值,而疫情又令高估值集中在特定領域,一切符合條件的資產都在瘋狂提高價格。

 

蘋果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比沃爾瑪、寶潔、可口可樂等公司加起來還大,並且與能源+公用事業+材料板塊的總和相當。而Facebook一家也超過了整個能源行業。

 

當估值的「錨」——基礎利率發生了改變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一是標普500的估值水平已經超過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的頂峰;二是這一輪瘋狂以高增長的科技巨頭引領,例如五巨頭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佔到整個標普500指數23%的市值比例,而那些增長趨緩的傳統價值股,卻下跌了不少。

 

這種新變化帶來了一系列反應,在估值上最大的體現就是——要「增長」不要「價值」,疫情又加重了這種分歧,這一現象在中國幾家頭部平臺級網際網路公司身上也十分明顯。

 

此時,如果死守以往的經驗,就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因為新的時代已經開始。

 

繁榮會持續多久?如何應對未來?

 

當我們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變化,就不難理解一些正在發生的事。

 

在一級市場,資金正瘋狂爭搶頭部項目,疫情也大大加重了這一點。如今,一個大行業裡的絕對頭部公司融資10億美金,比一個普通公司融資1億人民幣還容易。很多一級市場公司年初剛剛投完,現在的估值已經翻了1.5倍~4倍,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

 

截止2020年10月,經緯已經新投資了近75家公司,老項目加碼了50多次,經緯系共有近140多家公司完成了新融資。我們發現,各個細分領域裡第一名的體量,可能比第二名、第三名加起來的總和還要高,距離也還在拉大,現在已經不是「2—8定律」,而是非常明顯的「1—9定律」。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暫時的因素是,很多美元基金在今年初都完成了新一輪募資。絕大部分基金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短期的市場火熱。

 

這一點某種程度上和2014年~2015年的火熱情況有些類似。而我們回頭看,那一波基金因為有了錢,相對激進的投下了很多「種子」,又因為最近特殊的市場環境,尤其是國內外火熱的IPO行情,今天紛紛「開花結果」,這進而會再一次影響下一波的行情,如此反覆。

 

這種繁榮會持續多久?確實要警惕二級市場的變數,如今沒有人會用FAANG當下的營收和利潤來給他們估值,都用的是對未來的預測。但FAANG的高估值,來源於他們佔領的龐大市場份額,以及隨之而來的高利潤率,這也正是它們的脆弱點,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正在針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反壟斷訴訟,中國也存在類似的可能。

 

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是中美貿易摩擦,摩擦大概率將是未來的中長期狀態,這勢必會影響美股上的中國公司,估值調整也會成為新常態,而股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它會最終傳導到一級市場的定價。

 

所以,如果這些不確定因素最終爆發並導致二級市場下行,基於一二級市場聯動效應,漣漪反應會傳遞到我們這裡。就像2015年A股市場股災,最終也穿透到了一級市場,大量創業項目的估值和融資額出現「腰斬」,一些燒錢的模式難以為繼。

 

上面說了這麼多關於市場情緒和未來走向的事情,作為一個天天和創業者打交道的人,我想我們還能做的就是給創業公司一些建議:


  •  不管大環境會不會出現動蕩,現在成為頭部的回報無疑比以前更高了,一個行業裡的前三名基本會是6—3—1的格局。不過我最近和很多人交談,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是頭部。一方面要通過理性的數據和誠實的比較來分析,例如看市場佔有率、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規模,是否行業第一;另一方面要通過感性維度,比如團隊迭代、自己的成長、打法策略來思考。


  • 後疫情時代,很多行業都出現了質變的機會,而不僅僅是量變。很多創業者剛開始都在尋找一個量變的增長,但是疫情的到來催化了很多先進手段,從軟體的植入、SaaS等,給企業的商業模式帶來了質變的可能,每個創始人都應該想清楚這個質變可能在哪裡產生,然後快速調整。以我們自己舉例,我們發現今年某些邊緣行業走向主流的速度加快了,只有快速思考布局和行業切換,才能拿到最終的勝利果實。


  • 早點拿錢,狠狠地拿錢,現在資金已經變成了一個核心競爭力。不要過分考慮稀釋,而是要把融資確定性放在第一位,拿到充足的子彈,不要因為大意、錯判而斷糧。楊浩湧在億萬學院的課程上給資本的幾個要素做了排序:第一是確定性,第二是金額,之後才是估值和條款,這一點我非常認同。作為一個頭部機構,我經常鼓勵我們的被投公司多拿錢,哪怕有時候會稀釋我們,但這增大了最終贏的可能性。


  • 要更加的有立場,很多人在今天中美關係惡化的大背景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心裡打鼓。但今天很多公司的高速發展,都依賴於中國抵擋住疫情,享受了這個紅利。今天的創始人需要在很多關鍵點上有更清晰的立場,已經不能再腳踏兩條船,想從兩邊市場都得到好處。優秀的公司要聚焦中國,然後拿下中國市場變成頭部,再去展望海外。


  • 現在,創始人個人全方位學習的速度,變得空前重要。創始人有沒有被身邊的人脈、資金、自身的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比如億萬學院,所帶來的輸入滋養?可以以三個月為單元,用科學方法加外部反饋,衡量提升質量,持續成長是所有最終做大公司唯一恆定的關鍵點。

 

今年一切都需要求變,包括我們自己。經緯今年投資的行業,和過去2年~3年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對有場景的硬科技、創新藥、企業服務、新消費、B2B的模式優化、新製造和進口替代等等領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集中火力,各個投後小組也都在快速迭代。

 

市場瞬息萬變,而人要有包容度。如今我們處在一個史無前例的低利率時代,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估值,不能一違背歷史經驗就認為是泡沫。但是也要對大環境的風險保持警惕,刺激政策是否會延續,如果停止刺激後股市是否會很快下行,再傳導到一級市場,這一點一定要警惕,因為結束繁榮的,可能就是繁榮本身。

 

相關焦點

  • 經緯創投張穎是這麼說的
    三天前,經緯創投的張穎發表文章,稱電動車暴漲之後,怎麼做估值的朋友。大致觀點就是,在張穎看來,估值高有估值高的道理,我們應該去擁抱這種高估值的變化,然後巴拉巴拉一堆反證。關於張穎,投資界大牛人,菜頭淡然沒有資格去點評這個所謂擁抱變化和做所謂估值朋友的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用屁股決定腦袋寫出來的文章。
  • 經緯張穎:我對經緯系創業者有強烈的保護意識 【經緯低調出品】
    作為一家與大部分VC不太一樣,也很少走尋常路的投資機構,張穎表達了對目前新經濟的無比看好,他認為現在正在創造最好的環境與時機,讓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浮出水面。也是基於這種信心,經緯持續保持高頻的投資——這與提醒經緯系公司儘早融資,跑得更快,而不要糾結於估值並不衝突。
  • 經緯創投張穎:VIPKID讓中國人很有面子
    經緯創投張穎:VIPKID讓中國人很有面子 2017-08-24  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  以下是張穎講話全文:  今天VIPKID把所有的投資人都叫來了。沈南鵬、徐小平老師,還有鄧鋒總。
  • 周鴻禕微博炮轟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不配做VC
    【搜狐IT消息】4月30日消息,奇虎360安全衛士董事長周鴻禕今日在搜狐微博(http://t.sohu.com/zhouhongyi)炮轟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在微博上對360不負責任的說三道四,稱其不配做VC。
  • 經緯張穎罕見分享:我在33歲之前是一個絕對的廢材
    也是在這時候,他開始學會如何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有一段時間,張穎在投行裡面做得非常憋屈,「每到周五的時候,我都會像逃難一樣,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躲起來,有時候躲到車裡面,有時候躲在廁所裡面,我曾經在廁所裡面站在馬桶上待過兩個小時。」2003年,張穎回到中國,「靠著老天的恩惠」找到一份工作。
  • 經緯張穎罕見分享:33歲之前的我,你們根本想像不到
    也是在這時候,他開始學會如何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有一段時間,張穎在投行裡面做得非常憋屈,「每到周五的時候,我都會像逃難一樣,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躲起來,有時候躲到車裡面,有時候躲在廁所裡面,我曾經在廁所裡面站在馬桶上待過兩個小時。」2003年,張穎回到中國,「靠著老天的恩惠」找到一份工作。
  • 【人物】經緯中國張穎:生而為何,獻給迷茫中的你
    好買說:2008年,張穎創立了經緯中國。在這十年間,經緯中國資助了500多名創業者,投資了分眾傳媒、暴風影音、滴滴出行等一系列知名企業,成為了中國早期股權投資行業的領跑者。張穎的人格魅力改變了無數創業者的命運,他的人生也回答了那個亙古不變的問題:生命的意義。
  • 經緯張穎——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據說薛蠻子一半以上的項目都是通過微博進行的,微博逐漸成了投資者與創業者交流的聖地,這些投資者在微博上都是如何與人互動的呢先來看看這頭特立獨行的豬——經緯張穎。大概比較喜歡王小波的作品,又或者受到王小波的某些影響,微博自稱「一頭特立獨行的豬」,這隻豬到也活得自由隨性灑脫還很能賣萌,如果說要評選個天使萌主,那麼非張穎莫屬。
  • 經緯張穎對話李想:車和家一定要做到千億美金,和滴滴合作瞄準的是...
    2015年7月,李想曾經在經緯內部的創享匯上做過一次分享,彼時我們將之命名為《李想:「做正確的事,不做容易的事」》發布在經緯的公眾號上。那篇文章作為李想創業十年的一個總結,傳播似乎還挺廣的。隨後,他開始做「車和家」,一個他認為最終目標是千億美金以上的公司。
  • 「獅系」投資人張穎
    經緯的slogan與張穎的氣質非常貼合,叫「一樣給錢不一樣的酷」。【「獅系」投資人】在個人微博上,張穎這樣介紹自己:一頭特立獨行的豬;人衝傻孤僻一根筋;謝免論壇聚會採訪。他曾公開放話,「經緯想進的案子,都能進得去。同樣時間點,同樣估值,別人搶不過我們;同樣估值,不一樣時間點,我們可以晚進」。【「自強則萬強」】「自強則萬強」,是張穎常常念叨的一句話。
  • 經緯張穎:融資環境惡劣,不再投表現差的經緯系公司
    IT之家10月16日消息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今晚發微博稱,這段時間,外部融資環境比較惡劣,融資難度無限加大。希望各位(經緯投資團隊和經緯系CEO)都能拿捏好節奏,高效用好帳上的每一分錢,不要因為大意,錯判而斷糧。張穎稱,經緯會繼續加碼支持那些數據持續給力、創始人明顯在快速成長的潛力公司。
  • 張穎再談資本寒冬:已是共識 經緯一直看好中國市場
    來源:新浪科技相關新聞:經緯張穎:融資環境惡劣不再投表現差的經緯系公司新浪科技訊 10月17日下午消息,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近日提出的「資本寒冬論」引發圈內關注,對此,張穎今日對這一言論做出補充說明,稱「 市場上對融資環境不好基本已經是個共識」。
  • 罵人的傅盛,踢人的張穎
    在雷軍的鼓勵下,傅盛從經緯辭職,和原來360的同事徐鳴,一起做了可牛影像。張穎並不因傅盛在經緯只待了短短一年而生氣,相反,他大力支持傅盛創業,慷慨地投了900萬。不過,他也叮囑傅盛,做網際網路燒錢很快,要省著點花。傅盛把張穎的話牢牢記在心上。
  • 經緯張穎:創始人意識轉變 過去的嘮叨提醒也不是完全沒用
    12月18日消息,昨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發布微博稱,收到經緯投資的一家新消費公司創始人的微信,該企業八月份開始調整了經營戰略思路,把追求規模變成了追求合理商業利潤,結果正向效果明顯。張穎表示,「這樣的及時覺醒,創始人的意識轉變,和過程中的給力執行,讓我覺得過去自己CEO群裡的嘮叨提醒也不是完全沒用。很開心,等會吃飯加個雞腿獎勵一下自己。」來源: 鈦媒體
  • 經緯中國張穎:籤投資協議要求排他的公司基本都歇菜了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6月19日晚間消息,在極客公園與嗶哩嗶哩聯合舉辦的Rebuild 2020 科技全明星峰會上,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和B站科技UP主半佛仙人展開對話。
  • 經緯十年,張穎說工作就是生命,給投資打69分
    後來拍完、剪輯完之後,我覺得當初還是稍微有點過分,因為我不喜歡被記錄、被拍攝。極客公園張鵬:你不喜歡被演繹人生?看片是被感動或者怎麼樣?經緯張穎:好幾次我很抗拒記錄拍攝,但是拍出這樣的效果,如果剛剛沒有吳婷跟淼叔他們的過渡,我上來還真的是有點感慨。
  • 經緯張穎:去做那些冒險的夢,發現世界的不同
    這樣的穿越摩旅,對張穎來說,是他最推薦的看世界、了解人文的選擇。「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第一是不給社會和別人添亂,第二是盡力讓自己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不被打亂節奏。」這是今天發這支視頻,背後他想要真正表達的。
  • 除了理想和小鵬,我們持續重倉智能電動車產業鏈|【經緯研報】
    最近整個電動車板塊都在瘋狂上漲,特斯拉創下了5年上漲1000%的神話,大部分漲幅是在今年實現的。經緯投資的理想和小鵬,上市至今分別上漲了86%和100%;A股上的新能源龍頭比亞迪,也比年初上漲了280%。 為什麼電動車突然大漲?
  • 張穎對話馮大剛:要投資好中國機會,換一定的生命長度都值得| WISE...
    經緯中國越做越大了,而張穎卻覺得自己越來越焦慮。   「早期投資就是要不然就有、要不然就沒有,如果你抓不住下一個百度、騰訊、阿里,你把經緯講得對創業者多麼好、品牌有多好,這都是扯淡的事情」,在「WISE·2016投資人峰會」上,張穎這樣回答36氪媒體公司總裁馮大剛關於焦慮的提問。  但焦慮感只是更大目標的副產品。
  • 王小丫專訪張穎:零社交、零聚會的天使投資人
    9月1日我們是播出的《網際網路時代》的第八集《憂慮》,我們今天來到一家公司,很多年輕創業者,他們如果說能跟這樣的公司有一些接觸,這是他們心中最大的喜悅,今天我們來到經緯中國,現在我們要對話的是經緯中國的創始人張穎,我們同樣會在央視財經的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