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同比轉正

2020-12-07 中國政府網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隨著「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進出口企穩向好勢頭將繼續鞏固。

歷經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穩後,我國外貿在三季度迎來全面反彈。

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從貿易規模看,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隨著「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進出口企穩向好勢頭將繼續鞏固。

外貿整體表現好於預期

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和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的政策措施下,隨著各地積極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我國外貿進出口呈逐季回穩向好態勢。

從規模看,前三季度,進出口規模分別為6.57萬億元、7.67萬億元、8.88萬億元,二、三季度環比增加值均超過1萬億元,環比增速均達兩位數;從增速看,前三季度的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和7.5%。

「從4月份開始,我國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7月份單月出口創歷史新高,9月份單月進出口、進口值均創歷史新高。」李魁文表示,出口之所以能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主要得益於防疫物資、「宅經濟」商品的出口拉動。此外,國內生產端的率先恢復,有效彌補了全球因疫情衝擊造成的供給缺口,部分企業訂單的增加也對出口持續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

據統計,前三季度,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出口合計1.04萬億元,增長36.5%。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出口8808億元,增長17.8%。防疫物資和「宅經濟」商品兩者合計拉動我國出口增長達3.3個百分點。

進口方面,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3.9%,其中電子元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進口分別增長14.9%、11.6%,大宗商品如原油、鐵礦砂、鋁礦砂進口量分別增加12.7%、10.8%和12.7%。值得關注的是,大豆、肉類進口快速增長,其中大豆進口增長15.5%,豬肉、牛肉進口增長達132.2%、38.8%。

「進口需求穩中向好,支撐了進口總值回升。我國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不斷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成果,國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直接帶動了進口回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長湧說。

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深化

今年以來,我國貿易多元化戰略持續推進,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前三季度,東協成為我國最大對外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7.7%,佔比達到了14.6%。同期,我國對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4%和1.1%。

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國際貿易與投資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卻實現了逆勢增長。前三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6.75萬億元,增長1.5%。

「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一手著力推廣『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理念,一手全面深化疫情應對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李魁文說。

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建立了疫情口岸防控經驗溝通機制,與柬埔寨、新加坡、緬甸等國建立應對疫情緊急熱線聯繫機制,就疫情形勢、重大政策舉措等保持及時交流,同時積極推進與俄羅斯、寮國、緬甸、新加坡等國家籤署國境衛生檢疫合作協議。

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海關出臺了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10項措施,允許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支持開展以鐵路運輸為紐帶的多式聯運業務,支持利用中歐班列開展跨境電商、快件、郵件運輸業務,指導企業運用中歐班列通道化解疫情影響。

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的穩定器作用更加突出。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0.2%,佔比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了46.1%。民營企業不僅躍升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也成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生力軍。

新業態注入新動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下,我國外貿承壓前行,實現了來之不易的正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外貿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貿易方式持續優化,產業鏈更長、更能反映製造業發展水平的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繼續增加;內生動力有所增強,民營企業作為第一大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梯度轉移顯效,中西部地區外貿比重進一步提升,成為穩定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加強改革創新促進貿易便利,想方設法降低企業成本,全力做好『減法』;另一方面,加快試點培育新業態發展,推動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做好『加法』,這些共同釋放了外貿高質量發展的乘法效應。」楊長湧說。

李魁文表示,今年以來,海關全面推廣「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9月份,全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5.02小時和1.86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64.04%和84.87%,整體通關時間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此外,通過減免進口滯報金、滯納金、免徵加工貿易貨物內銷緩稅利息等措施,累計為企業減免和節約資金近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以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外貿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前三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增長52.8%;市場採購出口5098.6億元,增長35.5%。此外,海關、商務、財稅等部門還著力打造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各項創新舉措落地實施。前三季度,全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34萬億元,增長15.1%,比外貿整體增速高14.4個百分點。

「下一步,全國海關將深化改革創新,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推動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56條措施的落地見效,加大口岸營商環境建設,促進外貿穩定發展和質量提升,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李魁文說。(記者 顧陽)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隨著「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進出口企穩向好勢頭將繼續鞏固。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外貿由負轉正 國際市場份額提升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算,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0.7%,累計進出口總值年內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雖然以美元計算的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尚未轉正,但總體向好的趨勢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今年1-7月我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進出口、進口、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 前十月完全回補!廣州規上工業、房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轉正
    三大支柱產業生產持續回升,1-10月實現總產值合計增長1.4%,比前三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製造業產值增速迎來轉正,同比增長1.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9個百分點;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延續增長勢頭,同比分別增長0.7%和2.8%,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別提高0.5個和1.5個百分點。
  • 海關總署:三季度中國進出口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
    2020-10-13 10:03:53來源:FX168 海關總署:三季度中國進出口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
  • 前8月進出口接近「轉正」,內循環下對外貿易將有哪些變化?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海關總署9月7日發布最新數據,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出口漲幅持續擴大,進口則由上月增長1.6%「轉負」。
  • 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增加3.02萬億元
    本報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吳秋餘)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前三季度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
  • 數據|4月火電發電量增速由負轉正 同比增長1.2%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氣生產及相關情況原煤生產增長較快。4月份,生產原煤3.2億噸,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074萬噸,環比減少14萬噸。1—4月份,生產原煤11.5億噸,同比增長1.3%。煤炭進口增長較快,交易價格有所下跌。
  • 前三季度河南省外貿總值3667億元,居中部首位
    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傑10月17日,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總值3667.2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居中部地區第一位。其中,出口2364.9億元,進口1302.3億元。9月份進出口725.5億元,創12個月以來月度進出口新高。前三季度我省外貿呈現四大亮點。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長、增值率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1454.5億元,增長7.2%,佔同期外貿總值的39.7%。外貿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
  • ...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 各地經濟復甦進程加快,湖北衝入前十。全國前三季度實際GDP累計實現72.28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0.7%,延續上半年增幅上行趨勢。72.28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0.7%。>投資2-1 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省份增速提升,中部整體表現較好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達43.6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達0.8%,為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
  • 中國央行: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
    2020-01-16 15:05:16來源:FX168 中國央行: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7.6萬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2.9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72萬億元,同比增長5.4%。
  • 四川新聞|21市州前三季度GDP全部實現正增長
    「轉正」動力從何而來?各片區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發展態勢?一起打開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主幹」成都加速跑前三季度,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76.5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2個百分點。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工業持續回升基礎愈加穩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增長9.8%,連續3個月保持9%以上增速。41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3.4%,比前三季度擴大4.9個百分點。
  • 12月M2同比增長10.1% 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 央行今日發布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2.5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4.2個百分點
  • 廣州第三季度GDP增7.9% 農業增速創近十八年新高比增6.6%
    南方網訊 10月23日,廣州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透露,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10億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4704.39億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產業增加值12589.37億元,同比增長1.0%。從產業結構看,第一、二、三產佔比為1.04:26.92:72.04,第三產業佔比超七成。從當季情況看,第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加快恢復,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
  • 外貿成績單亮眼: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
    民營企業成為進出口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2020年,我國外貿迎難而上,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 我國2020年外貿同比增長1.9%,中國成全球唯一貨物貿易正...
    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其中,我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
  • 中國核電:前三季度淨利潤約49.08億元 同比增長33.23%
    原標題:中國核電:前三季度淨利潤約49.08億元,同比增長33.23%   中國核電
  • 央行:3月末M2同比增長8.2% 外儲餘額3.14萬億美元
    中國網財經4月13日訊 4月13日,央行發布2018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3.99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9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餘額13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本外幣存款餘額174.44萬億元,同比增長8.4%;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4萬億美元
  • 前三季度數據出爐!七大版塊看好龍泉驛經濟發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2.5億元,同比增長2.4%,三季度當季增長7.1%,增速比二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當季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分別增長0.2%和8.3%。新興服務業回升明顯,前三季度全區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4.8%、1.8%,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