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外貿由負轉正 國際市場份額提升

2020-12-05 和訊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

全球疫情持續影響下,中國外貿卻延續了向好趨勢。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算,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0.7%,累計進出口總值年內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

雖然以美元計算的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尚未轉正,但總體向好的趨勢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今年1-7月我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進出口、進口、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在全球疫情尚未消除,逆全球化潮流湧現下,中國外貿取得的這一成績,似乎有力回擊了產業鏈本地化、逆全球化的觀點,中國製造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得到進一步證明。

持續向好

在出口單月數據連續6個月正增長後,前三季度累計進出口實現正增長。

據海關總署統計,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進口10.41萬億元,下降0.6%。

今年第一、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第三季度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外貿進出口呈現逐季回升的趨勢。此外,第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最高。

雖然在以美元計價的統計數據中,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但相較於此前的數值,也呈現了總體向好的趨勢。

能在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下取得這一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我國出口展現出的較強韌性。我國出口從4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增長1.8%,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國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在全球範圍內,生產端率先恢復,有效彌補了疫情衝擊造成的供給缺口。不少企業反映,經歷了疫情低迷期後,出口訂單正在恢復,有些甚至增長驚人。

疫情以來,防疫物資的出口表現一直較為突出,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防疫物資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

這一現象在連續多個月的單月出口數據中也已顯現,包含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一度逆勢增長,並多個月保持增長態勢。

體現出口韌性的還有「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明顯,合計出口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8808億元,增長17.8%。」李魁文說。

與此同時,佔據我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出口也在穩步回升。中國機電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計算機、集成電路、家用電器等信息技術和家庭消費類產品出口帶動作用明顯,穩定的國內供應鏈依然是出口由負轉正的主要原因。

進口創新高

除了延續向好態勢的出口趨勢外,9月份進口數據的增長格外亮眼,進出口、進口值均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告訴本報記者,國內復工復產逐漸步入正軌,帶動大宗商品和消費品的進口是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關數據印證了他的這一觀點。前三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砂8.68億噸,同比增加10.8%;進口原油4.16億噸,同比增加12.7%;進口煤2.39億噸,同比減少4.4%;進口天然氣7373.1萬噸,同比增加3.7%。

「中國不斷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成果,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動了進口回暖。」李魁文說。

同期,重點農產品(000061,股吧)進口量的增加既是經濟恢復和需求增加的結果,也是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表現。

據海關統計,前三季度,大豆、肉類進口增長較快,其中,進口大豆7452.9萬噸,增加15.5%;進口豬肉328.6萬噸,增加132.2%;進口牛肉157.2萬噸,增加38.8%。

「加大對清單中的美國商品的採購力度,是我們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表現,能否達成預期額度,還要看四季度的情況。」高凌雲說。

前三季度,我國自美進口6408.6億元,增長2.8%。其中,自美進口農產品913.9億元,增長44.4%。

中國地位

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的背景下,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卻在穩步提升。

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今年1-7月份,我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2.6%,其中出口份額為13.8%,進口份額為11.3%,同比分別提升1、1.1和0.8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性。」

此前不斷有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對於製造業回流,產業鏈轉移的擔憂屢被提起。高凌雲認為:「從中國外貿取得的成績和WTO的數據來看,我們受到的影響遠比西方唱衰的小得多,這也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重要性。」

無論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我國在維護全球價值鏈、供應鏈順利運轉方面,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全球貿易增速都在下降的背景下,我們的下降幅度低於全球,而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消費需求的恢復,也帶動了進口的增加和全球價值鏈的正常運轉。」高凌雲表示。

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部分產能轉移是存在的,一些外貿專家也提醒,要警惕部分產業轉移,持續做好改善營商環境,減稅降費等工作。

李魁文表示,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比較複雜嚴峻。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隨著「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進出口企穩相好勢頭將繼續鞏固。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增速由負轉正 折射寶安經濟堅韌活力
    前三季度GDP增速0.1%、實現GDP總量2734.91億元。由上半年的負增長到三季度增速扭負為正,寶安前三季度經濟實現喜人的V字反彈。在嚴格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將更多資源和力量投放到經濟工作上來的寶安,在爭分奪秒、夙興夜寐三個季度之後終於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 前三季度河南省外貿總值3667億元,居中部首位
    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傑10月17日,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總值3667.2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居中部地區第一位。其中,出口2364.9億元,進口1302.3億元。前三季度我省外貿呈現四大亮點。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長、增值率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1454.5億元,增長7.2%,佔同期外貿總值的39.7%。外貿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隨著全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和貿易便利化水平穩步提升,我省外貿企業數量增加,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8007家,同比增加971家。
  • ...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同比轉正
    前三季度,東協成為我國最大對外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7.7%,佔比達到了14.6%。同期,我國對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4%和1.1%。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國際貿易與投資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卻實現了逆勢增長。前三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6.75萬億元,增長1.5%。
  • 3月出口由負轉正
    其中,出口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大幅高於預期;當月進口為8555億元,同比下降1.7%,降幅較前幾個月大幅收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認為,我國出口在3月份顯著增長,首要原因是去年基數偏低。由於春節假期時點的差異導致了季節性因素錯位,造成今年2月份出口同比異常低迷、3月份較高正增速的情況。
  • 前十月完全回補!廣州規上工業、房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轉正
    12月1日,廣州市統計局發布了前十月廣州經濟運行情況。10月份,廣州市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多個指標增速由負轉正,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工業生產穩中有升,消費需求持續回暖,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財政收支運行平穩,物價漲幅有所回落。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判斷2020年三季度增速在6.0%及以上的經濟學人佔比41.5%,在3.5%~5.5%的經濟學人佔比39.6%,低於3.5%的經濟學人僅佔11.3%,其中沒有經濟學人認為會出現負增長。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經濟學人認為扶貧難點與人口素質密切相關,通過加強人力資本投資來提升貧困人口素質對打贏脫貧攻堅戰至關重要。
  • 前三季度數據出爐!七大版塊看好龍泉驛經濟發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2.5億元,同比增長2.4%,三季度當季增長7.1%,增速比二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Part 02工業經濟支撐有力增長動力持續增強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9月單月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其中9月單月增長5.9%。
  •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央行淨購金量10月由負轉正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央行淨購金量10月由負轉正 2020-12-04 10:08:06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範子萌
  • 大公國際:中國經濟四季度需求端承接動能轉換助力增勢延續
    來源:大公國際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宏觀經濟主要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率先從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恢復,國民經濟各項指標持續改善。最新數據顯示,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經濟復甦勢頭得以鞏固。前三季度外貿走勢整體好於預期,貿易夥伴結構有所變換,新業態推動貿易動能增長,跨境電商交易額逆勢上揚;外部形勢不確定性仍較大,四季度外貿仍存回調可能。今年以來,針對外貿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積極部署,及時制定並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外資政策,使得今年前三季度外貿整體走勢好於預期。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23.1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0.7%。
  •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2019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
    總的看,中國外貿呈現出5個新特徵:一是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臺階。全年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0%,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由負轉正
  • 四川新聞|21市州前三季度GDP全部實現正增長
    「轉正」動力從何而來?各片區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發展態勢?一起打開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從上半年同比增長0.6%到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6%,對於萬億體量的成都而言,實屬不易。其中,成都高新區更是表現強勁——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3.1億元、增長8.0%。
  •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折射出了什麼?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同比增長6.0%,4月份為下降4.3%,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促成我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從工業企業經營本身看,主要是經營成本上升壓力明顯緩解,促進了企業經營活力煥發和盈利能力提高,加上工業品價格有所下降促進了銷售市場呈現活躍跡象,使虧損狀況得到了一定扭轉,增加了盈利空間。此外,石油加工、電力、化工、鋼鐵等國有壟斷行業的盈利能力明顯提高,推動了利潤狀況的有效改善。
  • 聽外貿企業談轉內銷的那些難事
    本報記者 趙覺珵在不久前的「雙十一」中,一批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今年的電商購物節中嶄露頭角,小到一支牙刷、一根原子筆,大到一臺料理機、一張床墊,源源不斷地從工廠發往全國各地。不少業內人士注意到,這些廠商原本是外貿企業,很多「爆款」產品也是「出口轉內銷」。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由負轉正,中國經濟「磁力」無限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背景下,這個「轉正」來之不易、難能可貴,雄辯地驗證了中國經濟「磁場」活力強勁、「磁力」無限的事實。
  •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0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今年前三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地推動了生產生活恢復。總體上,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降轉升,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主要的特點可以從三方面來看:&nbsp&nbsp&nbsp&nbsp第一,主要指標增速由負轉正。
  • 前8月進出口接近「轉正」,內循環下對外貿易將有哪些變化?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海關總署9月7日發布最新數據,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出口漲幅持續擴大,進口則由上月增長1.6%「轉負」。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工業持續回升基礎愈加穩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增長9.8%,連續3個月保持9%以上增速。41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3.4%,比前三季度擴大4.9個百分點。
  • 義大利學者:外貿數據增長反映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勁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宋承傑):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過29萬億元,同比實現1.8%的增長。中國外貿的亮眼表現引起了各方關注,義大利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採訪時表示,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也讓仍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各國獲得信心和希望。傑拉奇(來自博鰲論壇和採訪截圖)截至9月,中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呈現加速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