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程學報》2020年第36卷第8期刊載了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段續、張萌、任廣躍、周四晴、趙路潔與徐一銘的論文——「玫瑰花瓣紅外噴動床乾燥模型及品質變化」。該研究由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儲運技術與裝備(項目號:2017YFD0400901)等資助。
玫瑰(RosarugosaThunb)屬薔薇科,含有維生素、胺基酸、生物鹼、黃酮類等營養物質,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同時兼具活血、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之功效,極具藥用價值。2010年國家衛生部頒布相關法規將其納入食品中,成為了藥食兩用的中藥之一。
紅外乾燥技術可以提高幹燥速率、節約能耗,同時保持產品的品質。噴動床乾燥的優勢在於物料在乾燥過程中良好的循環,加熱均勻、傳熱傳質效果好。將紅外乾燥和噴動床相結合,理論上既可以保持高效的傳熱傳質,保證產品品質,又能提高幹燥速率。
研究結果表明:玫瑰花瓣紅外噴動床乾燥的整個過程分為升速階段和降速階段,沒有明顯的恆速階段,提高出風溫度和風速能夠顯著提高幹燥速率和縮短乾燥時間;有效水分擴散係數值隨著出風溫度和風速的增大而增大。溫度越高,熱效應越強,水分擴散和蒸發的越快;風速越大,玫瑰花瓣表面的空氣流動越快,水分擴散越快。出風溫度和風速對復水比、總黃酮含量、總酚含量均有顯著影響,風速對微觀結構的影響更顯著。相比於熱風乾燥,紅外噴動床乾燥更有利於有效成分的保留。
該結果可為玫瑰花瓣紅外噴動床乾燥參數的優化和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