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裡的水又不能飲用,為什麼卻說海洋是地球生命的「保護者」?

2020-08-28 科學結

水是萬物之源,相信各位小夥伴在小學課本上都能見到這句話,從這句口耳相傳的話語中我們自然能明白水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其它的先不說,單說我們人類,一個正常人不吃飯可以堅持20天,如果不喝水甚至連7天都難以堅持下去。水除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還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佔了人體質量的60%以上。

水是萬物之源

可幸的是地球上其實有70%以上的表面都是由水覆蓋,但又讓人沮喪的是,這些水資源裡面又有97%以上都是海水。而海水對於人類來說更像是「只能看看,不能碰」的存在,由於海水的高鹽含量,讓它成為了人類不能直接飲用的水資源,海水的鹽濃度大約在3.5%,但我們人體最大的水排洩器官腎臟所能接受的最大鹽濃度只有2%左右。

蔚藍的海水

也就是說,如果鹽濃度高於2%腎可能就會罷工,倘若有人「渴不擇水」去喝了海水,那這些海水不但不會給人體帶來滋潤,反而會因為人體需要排出它,去消耗身體原有的水分稀釋它,然後大部分還會通過汗腺排出,這樣給人體造成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脫水,這可比不喝水要嚴重得多。

腎臟結構示意圖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證明海裡面的水不能飲用,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又會有海上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護者」呢?

海浪

孕育生命的大搖籃

其實,如果只是把海水不能飲用就把它的價值拋棄的話,那就真是太狹隘了,海洋對於人類甚至地球上整個生物圈來說都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不說海洋給我們人類帶來的直接好處,比如漁業資源、礦產資源、甚至是海水淨化等,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個孕育生命的大搖籃,僅僅在我國所管轄的海域內,目前已探明的生物種類就高達20000多種。

看似平靜的珊瑚礁,卻孕育著無數生命

要知道目前最具支持的物種起源說法,就是一切生命最開始都是來自於海洋。更可怕的是我們人類已經進行基本探索的海域只佔了整個海洋的極少一部分,而海底就更不用說了,人類大概只探索了5%,可見海洋生命的龐大。

遠古海洋生物

真正的「地球之肺」

其次,海洋還一直為地球上的生命間接性的提供「動力」,相信大家在初中地理課本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亞馬遜森林是地球之肺」,這句話大概含義就是地球上大多數生命所必需的的氧氣基本都來自這裡。其實不管這句話是不是錯誤的,但這樣理解基本是錯誤的,嚴格來說,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亞馬遜雨林遭遇大火

據統計,每年通過海洋裡面的植物以及漂浮在海面的葉綠素產生的氧氣大約有360億噸,而這個數字代表著它佔了大氣中氧氣質量的70%,這也是為何就算在森林覆蓋率很少的沿海城市,卻還是能有一種空氣十分清新的感覺。

淺海灘的海洋植物

幫助人類「淨化」汙染

海洋不但是生命的供給者,它還默默的為地球上的生命,特別是我們人類擔當著「善後者」的角色。事實上,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淨化器,一直以來都有「百川終入海」的說法,但從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更像是「汙染終入海」。

汙水排入海中

雖說人類現在也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所有的汙染品都會經過加工後再進行處理,有的是經過處理後直接排入江河,而有些是深埋地下最後通過水的浸潤還是流入江河。所以說,人類所產生的汙染大多數還是流向了海洋。

排入河流中的汙水,最後流向大海

而這麼多年來,海洋憑藉著它強大的「淨化能力」,不斷的分解、過濾、淨化產自人類的各類有害物質,甚至海洋還是地球垃圾的「填埋場」之一。《科學》雜誌早在2015年就發表過這樣一組數據,人類僅在2010年這一年的時間就先海洋裡面投放了最高估計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根據環保部公布的資料,我國在2006年從沿海省份排入大海的汙水總量達到了358000多萬噸,這是一組多麼龐大的數字......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官網

所以說海洋這個「保護者」身份是不容置疑的,海洋蘊含著無窮的力量,這不代表我們就能肆無忌憚的去挑戰它的底線,只有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並且學會如何保護地球的生命搖籃才是人類未來的發展之道。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福島洩漏事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其他生物可以直接喝地球上的水,人類需要過濾後才能飲用
    水是生命之源,飯可以不吃,但是也不能不喝水,水在我們身體中佔百分之六十以上,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在不吃飯的情況下可以活一個月,如果沒有水的補充下,最多能活到一周,由此可以看出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其實可以把地球說成是一個水球,因為地球上有70%的面積都是海洋。
  • 地球上的水從何而來,為什麼其他星球沒有水,唯獨地球才有海洋?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當地球誕生時,是一片混亂。起初,地球根本沒有水,因為整個表面在地形、巖石和土壤上基本上像火星。水是生命的起點。因為地球開始時沒有水,這也表明地球開始時沒有生命。地球有了水之後,生命出現了。它剛剛出現。
  • 海水的不能直接飲用,為什麼深海魚可以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水是所有生命體之源,簡稱萬物之源。地球上任何生命體一旦離開了水,馬上就會失去生命的跡象。然而海裡的魚也是如此。那麼大家都了解海水都是非常鹹的,不可以直接飲用,那問題來了,這些魚它們渴了怎麼辦。其實在海裡生存的魚通常它們身上都有一種能化除鹽分的細胞。當魚把海水喝進嘴裡時,大多數的水都是從魚鰓中流出來。剩餘的水著流到胃中,由泌養細胞分裂養分轉化為淡水。之後再被身體的其他器官所吸收。此外,魚的舌苔中有一種膜,她可以滲透海水中的鹽分,將鹽分從空腔中排出,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吃魚的時候沒有味道的原因。
  • 水是生命之源,海水又鹹的不能喝,那海洋動物如何能生存下來?
    引言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在水資源中,有98%都是鹹水,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只有2%,之前也 想過食用還是,但是海水實在是太鹹了,人類根本無法飲用,那麼那些在海裡生活的小動物們他們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呢?
  • 歪說海水為什麼是鹹的,死水不鹹就會發臭,整個地球都會受影響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運動,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發,其中,部分水分通過大氣運動輸送到陸地上空,然後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衝刷土壤,破壞巖石,把陸地上的可溶性物質(大部分是各種鹽類)帶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回歸大海。這樣,每年大約有30億噸的鹽分被帶進海洋,海洋便成了一切溶解鹽類的收容所。而在海水的蒸發中,收入的鹽類又不能隨水蒸氣升空,只得滯留在海洋之內。
  • 歪說海水為什麼是鹹的,死水不鹹就會發臭,整個地球都會受影響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有人給出解釋是:實際上,原始的海水並非一開始就充滿了鹽分,最初它和江河水一樣也是淡水。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運動,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發,其中,部分水分通過大氣運動輸送到陸地上空,然後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衝刷土壤,破壞巖石,把陸地上的可溶性物質(大部分是各種鹽類)帶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回歸大海。
  • 為啥渴死都不能喝海水?只是因為鹹嗎,把海水煮幹後終於明白了
    儘管我們現在居住的星球稱為「地球」,但是從宇宙中拍攝到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地球其實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據統計,地球被分成了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因此在地球上,海洋面面積是非常廣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非常鹹的,基本上是不會有人會去飲用海水,但是有人卻說,寧願渴死也不要喝海水,這是為什麼?
  • 地球上那麼多水,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
    地表的水佔地球總面積的71%,可以說地球上水是最不缺的東西。那麼為什麼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節約用水的理念呢?原因並不是地球水多。地球上的是有98%是海水,2%是淡水。而這2%的淡水中有大部分是以冰川存在的,實際可以飲用的水不足1%。從這個數據來看,可供我們使用的水真的不多。人類和地球其他生物都是飲用淡水的,並不能像海洋生物那樣飲用淡水。淡水的存在於湖泊、河流、地下水等地方,取水並不是十分方便。
  • 全球最淡的海洋,含鹽量不到平均值的20%,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地球其實就是一個水球,大部分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分別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9%和71%。很多太空飛行器在太空拍攝到地球的顏色呈現的是藍色的,因此地球也被稱為「藍色星球」,而且地球是截止目前的探索結果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 為什麼地球上的水沒有保質期,放在瓶子裡卻容易變質?
    地球上豐富多彩的資源,包括水、氧、油、天然氣等,它們逐漸滲透到人類生活中,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球上不缺水,因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水球,由七分鐘的海洋和三部分陸地組成。 水是生命之源,一個人幾天不能吃飯,卻不能喝水,每天攝入充足的水,保證身體機能的平衡。
  • 神奇的水!地球上唯一能三態並存的物質,水是人類的生命源泉!
    70%由水覆蓋,但能直接供人類飲用的水資源卻相當匱乏。水,我們必須每天飲用,補充身體各器官運轉的神奇物質,它與地球上許多物質一樣,都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物質存在方式。但與其它物質不同,水是地球自然界中唯一能夠三態共存的物質。自然界中,高山頂部的積雪和極地的冰層都是固體狀態的水,海洋、河湖以及沼澤等都由液體狀態的水組成,而水分蒸發進入大氣則通過氣態水的形式進行。正因為如此,地球上不同狀態的水才可能互相轉換,形成循環。
  • 為什麼說人類喝海水死得快,而魚類就可以呢?
    地球正因為我們人類的不斷繁衍面臨著生死攸關的一大問題。由於人類的活動,使大地的大體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水資源的問題,面對我們人類不斷的丟垃圾,排放各種汙染水資源的化學物品,使地球上可以供人類飲用的水資源更為減少。雖說水佔地球的百分之70,但是這水人類卻不能飲用。那為什麼人是不可以飲用海水的呢?
  • 為什麼人類喝地球上的水需要過濾,而其它生物都可以直接喝?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以水為基礎的。人可以一周不吃飯,但是不能一周不喝水。所以水對我們日常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地球上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地球上70%的面積都覆蓋著海洋。但是工業化以來,我們喝水都需要自來水廠的層層過濾,層層消毒。就算是這樣,我們在家裡飲用的時候,通常會飲用桶裝純淨水或者是把水燒開了喝。而在野外的野生動物卻不會這樣。
  • 為什麼人類喝的水必須過濾,而動物卻不需要呢?
    人體中至少有70%的含量是水,這也變相論證了為什麼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可能還能堅持起碼一周以上,但不喝水的話,可能三天就要和這個世界說拜拜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水質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大多都要經過層層的過濾,最後才會選擇飲用。
  •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面對這個資源匱乏,而且環境在不斷惡化的地球。我們人類也在不停地採取措施,希望能挽回一些過失。但是這個地球上的資源,遲早會耗光。不過這些星球無一例外的都在太陽系外,所以距離我們地球實在太遠了。以我們人類現在的宇宙航天技術,是很難達到那些星球上的。那麼我們人類在挑選這些超級類地行星的時候,是按照一個什麼標準來的呢?那當然是以我們地球為模板來尋找的,首先就是要看上面有沒有水資源,然後就是看這個星球上有沒有氧氣了。不過氧氣這個東西,只要有水就可以製造出來。
  • 海水為什麼不能喝?
    從遙遠的太空之中看,我們的星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而地球之所以呈現一片蔚藍的狀態,正是因為海洋的折射。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的3/4的地方都是處於海洋,但是就有人非常的好奇,既然地球有那麼多的海洋資源,為什麼還會有的地方缺水呢?明明有大量的水資源可以利用。
  •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為什麼水也是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最大的威脅?
    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一直推測,地球上的第一批細胞出現在海洋中。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的關鍵分子及其核心過程只能在相對較淺的水域中形成。因為多項研究表明,生命的基本化學物質需要紫外線才能形成,並且水環境必須高度濃縮,甚至有時會完全變幹。
  • 水乃生命之源!你知道自來水直接飲用為什麼不健康嗎?
    隨著近些年空氣汙染、水汙染日益嚴重,人們已經不敢再喝從自來水龍頭裡流出來的看似純淨的水,反而退而求其次的去購買桶裝水,但桶裝水真的就是健康水嗎?其實這只是一個自己騙自己的想法而已,你若不信,接下來聽我細細道來。先來說下自來水為什麼不健康?
  • 水在地球上幾億年都沒有過期,為什麼放在瓶子裡就來了保質期?
    水是生命之源。除了氧氣外,水是生物生存必備的條件之一。在地球上,水佔地球表面的面積大約在百分之七十一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水,而海水並不適合飲用。所以,問題裡說的水應該就是淡水了。在內陸的江河湖泊大都是淡水的,而這也是水的主要來源。
  • 水也許不屬於地球,可能來自於外星生命?全世界僅存有3成淡水!
    水也許不屬於地球,可能來自於外星生命?全世界僅存有3成淡水! 我們所處的地方在宇宙中的太陽系,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冥王星改為矮行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距離太陽排名第三位。而從太空中觀測地球,地球呈現一個藍色的水球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