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主要的肉食之一,而且在買魚時,我們大都會買新鮮的,而新鮮的魚就意味著我們要有「殺魚」這個動作。經常買菜的小夥伴應該都有類似的經歷,那就是從市場上殺的魚,內臟都掏空了,結果拿回家要做時,魚突然跳了起來。而且有些不喜歡吃魚頭的小夥伴,會將魚頭單獨的剁下來,但是,即使剁下來的魚頭的嘴巴依然一開一合的動。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魚的呼吸
要想活著就離不開呼吸
魚是一類水生脊椎動物,其下有兩個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這兩個綱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骨頭的軟硬,相對來說,軟骨魚綱的種類和數量要少於硬骨魚綱,我們常見和常吃的魚基本上都是硬骨魚類,而軟骨魚綱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就是鯊魚和魔鬼魚了。
不管是軟骨還是硬骨魚綱下的成員,它們的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都是非常接近的。除了硬骨魚綱下的肺魚外,其他魚類都是靠鰓呼吸的。
魚在呼吸時,靠的是嘴巴和鰓部同時的張開,此時鰓部的膜可以防止水從鰓進入體內,所以只有魚的嘴才能進水,而出水時,是靠閉合嘴巴將水從鰓部擠出去,此時鰓部的毛細血管小葉就會吸收水中的水溶氧。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呼吸。
由於不同魚類鰓的縫隙大小不一,相對來說,縫隙較大的魚,需要的氧氣量就多,而縫隙較小的魚,需要的氧氣相對較少。這也是為什麼離開水的魚能存活時間長短不一的主要原因。
弄清了魚的呼吸,我們再來看會問題本身
既然是被殺的魚,那一定是離開水的。所以,無論是哪種魚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都是離水,無法呼吸的狀態)。既然都無法呼吸,那麼,魚能存活的時間就由它鰓部的縫隙大小決定了,換句話說就是由對氧氣的需求量決定了。
當魚頭被剁掉之後,它的呼吸系統本身就是失效的。既然還存活,就證明它的鰓部縫隙較小。比如白鰱魚的鰓部開合較大,所以離開水後,它會在3分鐘內死亡,而鯉魚的鰓部開合較小,所以它能在無水的環境下生存20分鐘左右。
因此,即使剁了頭,它也沒有改變呼吸的情況,整個生命體靠的是自身的氧氣來延續。但是,由於缺氧,魚會本能地開合嘴巴來進行呼吸,這是魚被剁了頭也會動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機體的活動離不開神經
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靈活的運動,是因為大腦控制神經系統的結果。魚雖然也有大腦,但是它的大腦非常小且簡單,簡單到連大腦皮層都沒有,而且它的大腦還缺乏一種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感受器。因此,魚是沒有痛覺的。
當把魚頭剁掉之後,它的大腦不會有頭和身體已經分離的認知,再加上魚本身的神經系統非常的簡單,所以,它還是會像往常一樣,通過開合嘴巴來進食和呼吸。
除此之外,魚也是有心臟的,而它的心臟並不是在腹部,而是在鰓部附近。因此,剁了頭,魚的主要器官:心臟和呼吸器官都還在。所以在缺氧而死之前,它會一直保持活力。
小結:由於魚的各項器官都比較的簡單,而且大腦甚至連感受器都沒有,所以即使將它的頭砍下來,它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而且既然是離開水的環境下,魚的本能是要呼吸的,但是,由於缺水,呼吸失敗,它只能靠消耗自身的氧氣存活,這與剁不剁頭沒有關係,等到體內氧氣消耗殆盡,它也就不會再動了。
自然界中還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生物?
答案是肯定的。在昆蟲綱下的所有動物幾乎都有頭、體分離存活的能力,比如把蒼蠅的頭揪掉,它依然可以風行,把蟑螂的頭拿掉,它照樣能夠存活7天左右,把蛇頭砍掉,蛇頭照樣可以咬人,而蛇的身體照樣可以蠕動等等。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生物的構造比較簡單,它們的行動與大腦關係並不大,而是靠本能的條件反射。
總結
魚頭、體分離後之所以能活,是因為它們的神經和大腦都比較簡單,且關聯性差,當切斷後,它們的神經還是會本能的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的時間長短與其缺氧生存的時長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