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椒魚頭
周忠應
小時候,剁椒常有而魚不常有,想吃剁椒魚頭則難上加難。不過,過年的時候,父親最拿手的剁椒魚頭便會驚喜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在老家,剁椒魚頭代表鴻運當頭,年年有餘,所以年夜飯是少不了這道名菜的。
剁椒魚頭,以魚頭的「味鮮」和剁辣椒的「辣」融為一體,風味獨具一格,餘味悠長。火辣辣的紅剁椒覆蓋在嫩嫩的魚頭上,冒著熱騰騰清香四溢的香氣,讓人垂涎三尺,大啖此餚。湘菜香辣的誘惑,在「剁椒魚頭」上得到了完美體現。
湖南人基本上都會做剁椒魚頭,如果你說是湖面人卻不會做剁椒魚頭,是很令人懷疑的。一是因為吃這道菜的機會特多,二是這道菜的工藝並不複雜,三是湖南人具備剁椒魚頭的品性,脾氣如同剁椒魚頭一樣,火爆得很,湖面的辣妹子也因此而來。
年飯的餐桌上,這道剁椒魚頭盛裝也是有講究的,用碩大的裝盤裝著,看著老爸露出費勁的樣子將魚頭端上來,一家人的目光瞬間被這碩大的魚頭吸引,魚頭方方正正的立在那裡,搭配著五種「黃金配比」的剁椒,寓意著生活紅紅火火,鴻運當頭。
夾一塊魚頭肉,在魚湯汁裡蘸一下,放入嘴裡,夠辣夠爽,Q彈鮮嫩,仿佛整個味蕾都隨著那鮮辣味在跳動。不喝酒的我總是滿上一碗米飯,倒入魚湯拌飯,這味道真的美不勝收,充滿美美的幸福感與喜慶感。
老爸講,做剁椒魚頭所選用的魚都是六斤以上的雄魚或者大頭魚做魚頭,這些魚必定是湖鮮或者河鮮,屬淡水魚,吃浮遊生物生長,無任何雜質。剁椒魚頭的出處,據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路上途經嶽陽縣的一個月田的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戶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淨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事平回家後,便讓家廚將這道菜加以改良,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魚頭」,並成為湘菜蒸菜的代表。
剁椒魚頭雖重辣,卻極鮮。這道極具生命力的菜餚,不但譽滿瀟湘,在全國提起此菜無不有口皆碑。筆者遊走過全國各地不少地方,絕大部地方都能吃上這道湖南名菜,無論到哪,都會品味到家鄉的味道,讓你不再充滿鄉愁。去年與今年都在廣州打工,無論在哪條小巷,都會有剁椒魚頭的味道飄進我的鼻孔。如今,辭職來到東北瀋陽,每周我的女兒都會為做一道剁椒魚頭。東北人不怎麼吃辣,幸好我們從湖南來的時候帶了一些剁椒,所以做出來的剁椒魚頭依然是老家的味道。
女兒的手藝也傳承我的老爸,具體做法卻是簡單。紅辣椒去蒂,剁成細小顆粒,撒微量食鹽。大蒜、生薑也剁成顆粒,摻入剁椒中稍醃製。魚頭用料酒食鹽醃製約十分鐘,裡外均勻抹上剁椒、大蒜、生薑組成的混合調料,裝盤入屜沸水蒸製,同樣是十分鐘的樣子。出鍋後潷去多餘水分,魚頭澆點香醋、醬油和麻油,講究點還可撒上胡椒粉。最後放點香蔥。
「月牙肉,魚鰓邊最細滑、最鮮嫩的所在。」老爸告訴我,這是魚頭最為鮮美的部位。老爸一邊說,一邊把月牙肉用筷子挾到我我們兄妹的碗中。除了月牙肉,我最喜歡的就是像結了凍的與魚眼相連的白色魚腦了,像極了嫩嫩的化豬肉。
都說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可當魚頭遇上剁辣椒,卻能給人一輩子的美味纏綿。
(2020年1月3日於東北瀋陽特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