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發展之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過想要發展成大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探索,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成功讓世紀跨入了動力時代,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下西方列強一共跨入了電氣時代,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在原子能、計算機、生物工程作為發展核心。
首先,世界頂級科學家們都會發表很多論文,並且被資料庫收集,其他專家學者們要是想查看,就要通過檢索來獲取信息,引用這篇論文,這些被引用的文章被稱為被引獻文,而文章的作者就被稱為被引科學家如果一個科學家的論文被人引用的次數很多,那麼他就有資格成為高被引科學家,一旦成為,就意味著該學者在其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成為頂級科學家。
其中美國的「高被引科學家」多大2639人,穩居世界第一;中國557人,位於世界第二;日本為294人。那麼美國究竟如何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這麼多的頂級科學家呢?
美國,作為工業革命最早的一批國家之一,科技發展水平毋容置疑的是世界第一的行列,特別是在二戰時期的時候,由於美國是唯一一個沒有在本土作戰的國家,導致在當時,美國是一個最適合躲避戰亂的國家,因而當時歐洲國家的很多優秀的科學家都前往美國,這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而這些人才的遷入無疑不是給美國的科技發展打入了一針強心劑,讓美國得到了強而有力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強國。
最後看中國科學家數量,相較於美國和日本,中國科學技術水平起步比較晚了,中國已經錯過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還處於封建時代,國內局勢混亂不堪,那時,中國還在處於閉關鎖國狀態,看不起外國的技術,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結果在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對抗中嘗到了苦果,後面又陸陸續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直到49年建國後,才有科學家陸陸續續回國報效祖國,那麼。我們中國有多少科學家呢?據了解中國頂尖科學家有500多人,雖然比不上美國等西方大國,但是我堅信,在未來不斷的發展中,中國會在未來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