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二字,科技的不斷進步,推動著人類的不斷發展。歐洲之所以會成為發達國家最多的一個洲,就是因為在十八世紀中期搭上了工業革命這趟列車,完成了從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過渡,科技的發展,使得歐洲各國能夠率先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將同時代的其他洲的國家遠遠甩在身後。
科技的發展有一個難以替代的重要核心,那就是人。儘管AI技術已經相繼被各國用於各大領域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未來人類真的進入了智能時代,作為核心的人類也不會被淘汰,畢竟所謂的智能也是由人所創造,如果人類不能夠對其加以掌控不是給自己挖坑嗎?一個國家要想實現科技的進步,就必須對人才的培養和招攬足夠重視,用人類的智慧推動整個國家工業的發展。在如何培養和招攬人才方面,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無疑是做得最成功的一個國家。
早在二戰時期,美國就不惜用重金從世界各國挖人才,為美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做足了準備。二戰結束之後,面對德國的天價賠償,美國大手一揮就「免除」了,不過條件就是從德國帶走幾十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當時很多國家都認為,金錢和人才,美國選擇了後者,無疑是不明智的行為。不過幾十年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美國的高瞻遠矚,正是因為這幾十名科學家的加入,使得美國能夠二戰之後迅速恢復元氣,一躍成為了超級大國,更是穩居世界霸主的位置。
有了美國這個「前車之鑑」,進入21世紀以後,各國對於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開始下足了功夫。美國不用說了,一如既往的選擇重金留住人才。而其他國家也是使勁渾身解數,給足了科研人員薪資待遇以及各種福利,畢竟談錢雖然俗氣,但是卻是留住人才的不二之選。不久前,Guide2Research 網站發布了2002年全球計算機頂級科學家排名,各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都在其中,那麼數據怎麼樣呢?
根據Guide2Research 網站發布的消息,在全球1000名頂尖科學家中,其中美國的科學家數量就達到了616名,以一己之力佔據了撐起了整個世界頂級科學家數量的半壁江山。剩餘的384名頂級科學家,其中英國有55位,德國有38位,而中國只有22位。但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的頂級科學家人數較少,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確不佔優勢,不過要知道全亞洲上榜的頂級科學家都只有55名,我國就佔據了22個名額,還是相當厲害了。
毫無疑問,相較於歐洲很多老牌強國,儘管我國在經濟方面已然超越了前者,但是由於新中國成立時間晚,起點實在太低,在建國初期很多國內的知識分子都往歐美國家跑,導致我國人才非常緊缺。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步步提升,很多科研人員都回到了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這才使得我國的科技不斷進步。不過如今我國依舊面臨著一個局面,那就是人才的流失。近年來各所高校的畢業生像扎堆似的往國外跑,人才流失相當嚴重。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相信我國的頂尖科學家數量會越來越多。